51.6km鐵路工程橋梁工程跨河橋水中墩鋼便橋施工設計方案24頁.doc
下載文檔
上傳人:職z****i
編號:983794
2024-09-04
24頁
1.74MB
1、51.6km鐵路工程橋梁工程跨河橋水中墩鋼便橋施工設計方案編 制: 審 核: 批 準: 版 本 號: ESZAQDGF001 編制單位: 編 制: 審 核: 批 準: 二XX年X月目錄一、編制依據、原則、范圍31.1 編制依據31.2 編制原則3(1)、節約資源和可持續發展的原則3(2)、符合性原則3(3)、科學、經濟、合理的原則3(4)、引進、創新、發展的原則3(5)、堅持“安全第一,預防為主”的指導思想3(6)、加強綜合管理的原則4(7)、高度重視文明施工、環境保護的原則41.3 編制范圍4二、工程概況4三、施工準備4四、施工工期計劃安排:5五、施工方法55.1、河中墩施工55.1.1編織2、袋裝土圍堰法55.1.2鋼板樁圍堰法7各河道鋼板樁圍堰工程數量85.2、跨河便橋施工9(1)砼圓管便橋施工方法9(2)鋼便橋施工方法9鋼便橋施工工藝流程圖10六、河道施工防洪防汛應急預案106.1 建立應急警報機制10(1)內部應急報警機制11(2)外部應急報警機制116.2成立應急救援組織機構116.3 應急救援組織管理職責126.4 防洪防汛安全管理措施126.5臺風侵襲前的準備行動146.6暴雨時的行動146.7臺風、暴雨后的行動14七、施工環境保護措施15(3)化學用品、外加劑等應庫內存放,妥善保管,防止污染環境。15附件1河道清理及恢復承諾書16一、編制依據、原則、范圍1.1 編制依3、據(1)、中鐵二院工程集團有限責任公司提供的設計施工圖紙。(2)、鐵道部頒布的現行施工技術規程、施工技術規范、質量評定標準與驗收規范。(3)、通過現場實地勘察和調查所得到的自然因素、交通運輸、料源、民情等資料及信息。(4)、我單位的綜合施工能力,技術實力以及近年來參加各等級鐵路工程施工積累的經驗。1.2 編制原則(1)、節約資源和可持續發展的原則貫徹“十分珍惜、合理利用土地和切實保護耕地”的原則,依照國家法律、法規規定,積極、認真進行建設項目用地預審、環境評估等工作,做到依法用地、合理規劃、科學設計,少占土地,保護農田。(2)、符合性原則在施工規劃中,符合施工安全、環境保護、水土保持、文明施工4、等方面的規定。在施工工序和施工方法的選擇上,符合成熟、可行、經濟的原則。針對河道施工特點,符合施工安全的原則。(3)、科學、經濟、合理的原則統籌分配施工勞力及機械資源,搞好專業銜接。合理安排施工順序,組織均衡、連續生產。(4)、引進、創新、發展的原則積極采用、鼓勵研發旨在提高工程技術和施工裝備水平,保證施工安全和工程質量,加快施工進度,降低工程成本的新技術、新材料、新工藝、新設備。(5)、堅持“安全第一,預防為主”的指導思想結合河道施工的特點,制定積極有效的安全管理、技術、組織措施,確保工程安全、人身安全。(6)、加強綜合管理的原則運用網絡施工管理技術,組織連續、均衡、緊湊有序地施工,綜合管理5、,合理調配,科學安排各項施工程序。 (7)、高度重視文明施工、環境保護的原則1.3 編制范圍編制范圍為新建*鐵路DK0+000DK20+130段跨河道橋梁工程,主要工程內容包括:(1)、XX特大橋受河道影響范圍內的12#、13#、33#37#、46#、55#、56#、61#、66#、80#、88#橋墩施工、跨河道的施工便道棧橋施工;(2)、XX特大橋受河道影響范圍內的6#、7#橋墩施工、跨河道的施工便道棧橋施工;(3)、XX特大橋受河道影響范圍內的16#18#橋墩施工、跨河棧橋施工。二、工程概況福建*鐵路是按國鐵級標準進行建設的電氣化貨運鐵路。其起點位于XX南站DK0+000,終點位于XX港區6、深沃站DK46+982.08,線路全長為51.64km。線路主要服務于XX港的招銀港區及后港區的貨物及疏運、臨港工業及沿線居民出行,是沿線對外客貨交流的主要運輸通道。由我項目部承建的DK0+000DK20+130段內共有三座特大橋存在跨河施工項目,共計21個墩臺、樁基施工受河道影響,共需修建棧橋8座。三、施工準備1、組織有關人員學習河中墩施工方案、工序及操作方法;2、編制河中墩施工作業指導書,并對施工班組進行技術交底,班組長負責對操作工人進行技術交底。3、所用材料必須符合有關技術標準規定,使用前必須嚴格審核所選用材料的出廠合格證和試驗報告,并送往試驗室進行驗證,合格材料才可使用,不合格的材料一7、律清除出場。4、場地及水電的準備:整理施工所需場地;清查安裝主要的施工機具,保證其工作狀態良好;安裝好施工現場所需水電供應設施;準備施工所需用的材料,并作好維護工作,避免受到污染;合理組織施工,做到責任明確,分工合理。5、勞動力計劃安排:針對河中墩施工配備專門安全員2人,負責安全管理(輪班作業,必須做到有人施工就有人指導監控);配備技術管理人員2人,全面負責現場施工技術管理工作(輪班作業,必須做到有人施工就有人管理);技工12人,普工24人,共計40人,負責承臺、墩柱施工。四、施工工期計劃安排:跨河道施工計劃工期2年,河道影響的施工范圍施工作業盡量安排錯開雨季,抓緊組織安排,保證工序銜接緊密,8、確保施工安全高效。五、施工方法5.1、河中墩施工河中墩施工的主要內容為施工初步放樣、河道圍堰、鉆孔樁施工、承臺基坑開挖與維護、承臺施工與基坑回填、墩柱施工、河道圍堰清理、河道邊坡防護。河道圍堰的方法主要可分為編織袋裝土圍堰及鋼板樁圍堰5.1.1編織袋裝土圍堰法(1)首先根據設計圖紙線路位置,放樣墩柱所在位置,確定圍堰范圍。(2)在確定的河道圍堰范圍內,按照編織袋裝土填筑的方式進行作業平臺圍堰。圍堰具體方法為用編織袋盛裝松散粘性土,裝填量為袋容量的1/22/3,袋口用細麻線或鐵絲縫合,施工時將土袋平放,上下左右互相錯縫堆碼整齊,水中土袋用帶鉤的木桿鉤送就位。截面取雙層編織袋,中間設粘土心墻時,可9、用砂性土裝袋。水流流速較大時,外圍編織袋可用小卵石或粗砂裝袋,以免流失,必要時也可拋片石防護、或用竹籠或柳條筐盛裝砂石在堰外防護。各河道圍堰工程量見下表橋梁名稱跨河里程圍堰數量(m3)墩位置備注XX特大橋DK12+000328016#、17#XX特大橋DK13+83020006#、7#XX特大橋DK16+850100012#、13#DK17+550400033#、34#、35#、36#、37#DK17+900160045#、46#DK18+200180055#DK18+430150061#DK19+460200088#合計17180圍堰應符合下列要求: a、圍堰頂面一般要高出施工水位0.5m,10、本項目取河岸標高為圍堰高度;b、應考慮河流斷面被圍堰壓縮而引起的沖刷;c、圍堰應盡量做到防水嚴密,減少滲漏;d、堰內應留有適當的工作面積; e、圍堰的斷面應滿足強度、穩定的要求;(3)河道圍堰施工完畢后,按照設計圖紙計算該墩位樁基坐標,進行精確放樣,施工橋梁樁基。(4)樁基施工完畢后樁基砼達到7天強度時,對承臺基坑進行開挖。基坑邊坡線的確定:根據承臺及基坑底平面尺寸,將基坑底平面輪廓線測設到地面上;沿地面上的基坑平面輪廓線的四條邊方向進行斷面測量;確定開挖邊樁;將開挖邊樁測設到圍堰地面上,并撒上白灰線連結各邊樁,確定開挖邊線。基坑開挖前,首先要做好地面排水工作,在基坑頂緣四周設置排水溝,以免下11、雨影響坑壁的穩定。開挖過程中和開挖以后,應注意觀察坑緣地面有無裂縫、坑壁有無松散塌落現象發生,否則應及時采取措施。基坑采用挖掘機開挖,人工配合修整的方法進行,挖至設計標高時要保留不小于1020cm的厚度,人工挖至基底高程,嚴禁超挖。基坑開挖采用支護加固坑壁的形式。基坑挖成以后,將基坑積水及時排入四周設置的集水井,用兩個2寸以上大口徑水泵抽出。采用基坑四周碼砂袋圍堰,或直徑810圓木,長1.5m2m樁頂用鐵絲加箍,防止打裂及回收時用。施工中各工序必須安排緊湊,抓緊時間連續施工。具體圍堰及基坑開挖形式參照附圖1(XX特大橋7#墩圍堰圖)。(5)承臺施工與基坑回填基坑開挖完畢后及時進行承臺施工,具體12、施工工序為:樁頭鑿除-砼墊層施工-承臺鋼筋綁扎-承臺立模-砼澆注-模板拆除-基坑回填。(6)墩柱施工承臺基坑填筑完畢后利用圍堰頂平作墩柱施工平臺,抓緊施工墩柱。(7)河道圍堰清理墩柱施工完畢后對河道圍堰進行清理,圍堰清理采用人工配合挖掘機的方法進行,保證原圍堰土方清理干凈、河道暢通。(8)河道邊坡防護施工完畢后對鐵路線兩側河道進行防護,根據設計圖紙結合“龍水函201023號關于*鐵路橋梁跨河渠征求意見的復函”要求,河道防護采用M10漿砌片石鋪砌,鋪砌厚度為30cm,下鋪10cm砂夾碎石墊層,防護長度根據河流大小及文件要求辦理。河道邊坡防護及鋪砌示意見附圖25.1.2鋼板樁圍堰法鋼板樁圍堰采用113、2米長 SP-型拉森鋼板樁,施工鋼板樁圍堰施工工序與土圍堰法基本相同,具體工序為施工放樣確定圍堰邊線、鋼板樁施工、圍堰內填土平臺、鉆孔樁基施工、承臺基坑開挖與維護、承臺施工與基坑回填、墩柱施工、河道圍堰清理、河道邊坡防護。(1)鋼板樁施工前先組織測量人員對施工范圍進行放樣、確定鋼板樁施工邊線。(2)鋼板樁施工沿河道邊緣向內施工鋼板樁、邊施工邊填土平臺,確保對河道污染降到最低,不影響河道正常泄洪功能。鋼板樁施工示意圖見附件。各河道鋼板樁圍堰工程數量橋梁名稱跨河里程鋼板樁數量(m)墩位置備注XX特大橋DK12+00093.616#、17#、18#XX特大橋DK13+830966#、7#XX特大橋D14、K16+8506812#、13#DK17+55016833#、34#、35#、36#、37#DK17+9006845#、46#DK18+2006055#DK18+43037.661#DK19+4606488#合計655.2(3)施工平臺填筑完畢后進行鉆孔樁施工,按照設計圖紙計算該墩位樁基坐標,進行精確放樣,施工橋梁樁基。(4)樁基施工完畢7天后,進行承臺基坑開挖,挖除鋼板樁圍堰范圍內填土施工承臺、承臺施工完畢拆模后及時回填土平臺,預備橋梁墩柱施工。(5)墩柱施工。(6)墩柱施工完畢后及時清除鋼圍堰及殘余填土,確保河道暢通。(7)河道邊坡防護施工完畢后對鐵路線兩側河道進行防護,根據設計圖紙結合“15、龍水函201023號關于*鐵路橋梁跨河渠征求意見的復函”要求,河道防護采用M10漿砌片石鋪砌,鋪砌厚度為30cm,下鋪10cm砂夾碎石墊層,防護長度根據河流大小及文件要求辦理。5.2、跨河便橋施工橋梁施工范圍內跨過多條河流、施工交通條件差,橋梁施工必須有連通的施工便道,在橋梁跨河流區段便道以棧橋的形式跨越河流。當河流寬度小于30m時采用河底鋪設碎石墊層,上埋設直徑2米砼圓管,圓管上填1.5m厚碎石,再澆注20cm厚C30鋼筋砼為便道路面;河流寬度大于30米時采用鋼便橋的形式設置便道跨越河流。跨河便橋統一布置在線路左側,與線路紅線征地相接。(1)砼圓管便橋施工方法針對寬度小,流量小的河流,采用在16、河流線路方向沿河底鋪砌一層20cm厚級配碎石,根據當地氣候特征及雨季流量確定埋設砼圓管數目,埋設砼圓管、頂上填碎石并澆注鋼筋砼的方法鋪設施工便道。鋼筋砼圓管直徑為2米、壁厚10cm;砼橋面厚度為20cm,澆注路面時兩側預埋欄桿鋼筋。路面施工完畢后布設欄桿及警示標志。(2)鋼便橋施工方法針對河面寬度超過30米的河流,采用鋼便橋的形式鋪設施工便道。棧橋橋面寬4m,其橋面高度保持與鉆孔平臺一致。棧橋橋墩采用樁基排架,普通墩為單排2根樁,施工平臺的起止樁基排架為單排3根樁或砌筑漿砌片石平臺、樁長根據河床、承載力變化而變化,使用16a剪刀撐橫向聯結鋼管樁,位置根據施工水位確定。棧橋樁采用800mm10m17、m規格的鋼管,打入后管內填滿河砂,增加鋼管樁穩定性。下橫梁采用I56型鋼,主縱梁采用321型貝雷梁。貝雷梁上依次鋪設型鋼橫向分配梁及縱向分配梁、橋面=10mm鋼板。最后安裝欄桿、照明、防滑條等附屬結構。棧橋標準跨度布置為15m。施工工藝流程見下圖鋼管樁加工振動錘與鋼管樁連接 履帶吊吊鋼管樁就位測量定位 振動下沉鋼管樁 棧橋下橫梁 鋼管樁樁間連接安裝I30b450mm縱向梁鋪設橋面22b槽鋼欄桿、照明等附屬結構安裝鋼便橋施工工藝流程圖棧橋采用50t履帶吊配DZJ135型振動錘,懸臂吊打棧橋鋼管樁和吊裝貝雷梁。汽車將鋼管樁運送到施工現場,用50t履帶吊將落地導樁框架安裝到設計位置,插打鋼管樁到設計18、標高后,將導樁框架與鋼管樁焊接,形成鋼管樁間聯結系。貝雷梁桁片在岸側拼裝,利用履帶吊將桁架吊放在鋼管墩上,在墩頂用角鋼將桁架固定。然后繼續吊裝其他桁片。當單孔桁片吊裝完成后,安裝桁片間的聯結系,使桁片形成整體,然后吊裝其他桁片并與已拼裝好的桁片對接。施工完成后的便橋結構形式見附圖3六、河道施工防洪防汛應急預案6.1 建立應急警報機制建立健全的應急報警機制。應急報警機制由應急上報機制、內部應急報警機制、外部應急報警機制和匯報四部份組成。主要形式為從下而上,由內到外,形成有序的網絡應急報警機制通過危險辯識體系獲取危險源突顯特征后,第一時間報告現場應急小組負責人,現場應急小組負責人應立即向應急指揮部19、匯報,并迅速啟動應急預案。政府部門行業主管應急指揮部現場應急小組社會救援事 故 點社會救援上級部門(1)內部應急報警機制應急預案啟動后,現場應急小組應拉響反應警報,通過電話、手機通知相關人員以及事故現場的全體人員進入應急反應狀態,應急反應組織進入應急預案及應急計劃實施狀態。(2)外部應急報警機制內部報警機制啟動的同時,按應急指揮部的部署,立即啟動外部應急報警機制,向鄰近標段項目部、周邊已建立外部應急反應協作體系、社會公共救援機構報警。6.2成立應急救援組織機構應急救援組織機構由項目部、各架子隊、各班組組成,安全應急救援管理機構見圖5-2-1。組 長:項目經理組 長:常務副經理組 長:常務副經理20、組 長:常務副經理副組長:安全質量環保部部長副組長:安全質量環保部部長副組長:安全質量環保部部長副組長:安全質量環保部部長各工序專職安全員各工序專職安全員各工序專職安全員各工序專職安全員各架子隊負責人各工區安全負責人各工區安全負責人各工區安全負責人各架子隊安全負責人各施工隊安全負責人各施工隊安全負責人各施工隊安全負責人安全應急救援管理機構安全應急救援管理機構安全應急救援管理機構安全應急救援管理機構圖5-2-1安全應急救援管理機構框圖6.3 應急救援組織管理職責應急救援領導小組組長由項目經理擔任,、安全質量環保部部長擔任副組長,成員由各架子隊安全負責人組成。設置值班室及24小時值班應急電話。應急21、救援領導小組負責建立健全本項目重大危險源監控方法與程序,對安全事故隱患和重大危險源實施監控;負責本項目相關信息收集、分析和處理,并按月報、季度報和年報的要求,定期向集團公司應急領導小組報送有關信息。應急救援領導小組組長負責向當地政府部門、建設單位應急救援領導小組報告。應急救援領導小組應根據國家有關法律法規的規定、當地建設行政主管部門制定的應急救援預案和本單位的應急救援預案,組織開展事故應急知識培訓教育和宣傳工作。在接到事故現場人員的報告后,迅速到達事故發生現場,迅速查清事故發生的位置、環境、規模及可能發生的危害;迅速溝通應急領導機構、應急隊伍、輔助人員以及災區內部人員之間的聯絡;迅速啟動各類應22、急設施、調動應急人員奔赴現場;迅速組織醫療、后勤、保衛等隊伍各司其責;迅速通報事故或災害的情況,通知鄰區做好各項必要準備。領導小組成員必須根據應急預案的內容、結合現場實際,制定搶險救援具體方案,組織指揮現場應急搶險救援人員開展應急救援,并采取措施控制危害源,防止事故的進一步擴大,最大限度地減少事故造成的人身傷亡和財產損失,保護好事故現場并及時向上級應急救援領導小組報告事故情況。6.4 防洪防汛安全管理措施設立氣象汛情預報站,負責每天與當地氣象、水文有關部門進行聯系,獲取有關氣象、汛情等情報資料,作出科學的預測分析,為防洪、防汛工作的決策、實施提供充分依據。合理安排工序,防止汛期洪水影響施工安全23、。對營區、庫房、電線路架設、變配電位置,物料機具擺放、現場道路等設施進行周密的安排布置,要符合防洪、防坍塌滑坡、防雷擊的要求。成立防汛應急領導小組,組成抗洪搶險隊,儲備足夠的應急搶險物資、設備,設專人進行管理,確保搶險物資設備能隨時投入使用。警鐘常鳴,常抓不懈,隨時應急處理突發事件。防汛應急領導小組成員表見表5-4-1、應急搶險設備物資表見5-4-2。表5-4-1防汛應急領導小組成員表人員職務聯系電話備注組長項目經理副組長安質環保部長成員項目總工副經理副經理物設部長綜合管理部長財務部長作業隊長表5-4-2 應急搶險設備物資表序號用 途設 備 設 施、器 材配備單位調配單位1拆除設備設施金屬切割24、機、電焊機現場作業隊應急領導小組2建筑搶險設備設施挖掘機、推土機、裝載機施工現場自備后勤保障組3個人防護設備氧氣呼吸器、防護服、救生衣、救生筏應急救援隊伍自備搶險搶修組4運輸設備運輸船、工程運輸車施工現場自備后勤保障組5應急救援物資常用急救箱、急救擔架、常用急救藥品、止血繃帶紗布應急救援隊伍自備后勤保障組保證施工現場與項目部、外界之間的聯絡暢通,發現問題及時上報處理。在雨季、汛期來臨前,對施工現場的設備、設施進行全面檢查,確保各個機械設備及設施處于安全、可操控狀態。6.5臺風侵襲前的準備行動在每年七月份前,成立自己的“三防”組織機構,根據經驗反饋修訂本單位的“三防”計劃與措施;“三防”組織機構25、要研究分析本單位具體的“三防”措施,布置任務,督促檢查重點項目的落實情況,保證“三防”措施的落實,并將情況及時通報業主;進入臺風季節,應根據本單位情況,貯備必須的“三防”物資,特別是防洪抗臺物資,以備急用;檢查責任區內的排洪溝、下水道、雨水管的暢通情況,堵塞的要及時清理,對重點場所要制訂詳細的“三防”方案;檢查基坑有否滑坡、塌方的可能,一經發現要及時處理;檢查高大設備防雷設施的靈敏性,接地線的電阻不能超過規定值;所搭設的臨時建筑必須有防臺、排洪措施,永久建筑要有永久的抗風能力;檢查現場所有可能被水淋和被水淹的設備并立即采取相應措施;檢查排洪設備,確保其可用;要落實“三防”負責人制度。6.6暴雨26、時的行動當暴雨時,必須立即行動起來,進入抗臺、排洪戒備狀態,采取以下對策:檢查排洪通道、河溝是否暢通;檢查所有門、窗等是否關嚴;清理戶外一切松散物品,將臺風期間仍存在戶外的設備、物品、機械等固定牢;保證所有屋頂、地面、地下排水系統暢通、無阻塞;保證應急設備,如泵、水帶、臨時電源等隨時可用;現場的大型模板、物料要統一存放,用纜繩固定;檢查供電線路、配電箱、變壓器等良好可用,具有一定的防雨抗臺能力;檢查室外和地下廊道相連的孔洞、淺溝都已可靠封堵;檢查材料倉庫的抗臺、排洪措施是否完備;戶外精密儀器、設備能夠移至室內的要移至室內,不能移至室內的要采取防雨、防雷、防臺、防洪措施;檢查滑坡的區域,及時搬遷27、可能受影響的建筑、設備;現場的所有高桿燈必須全部放下;要安排專人進行值班;保證通訊、儀器、設備尤其是防臺、抗洪專用電話、電傳、對講機、手機等可用,并保證所有設備處于常開狀態。6.7臺風、暴雨后的行動臺風、暴雨后必須徹底檢查臺風、暴雨所造成的損失,情況嚴重要用攝像、照片等形式予以記錄;在臺風信號解除后4小時內要口頭向“三防”辦公室報告損失情況,24小時內書面報告損失評估;“三防”辦公室在接到報告后匯總上報;對臺風期間發生的特殊事件要加以分析,吸取教訓,必要時上報。若臺風、暴雨對河道造成沖刷損壞的及時上報河道管理處、水利局。修復或重建受損設備、設施,清點可用物資設備,積極投入再生產。七、施工環境保28、護措施施工過程中對水的污染主要是橋梁施工產生的污水,污水中含懸浮物、油類物質、石屑及石粉、堿性物質。在施工中要采取有效措施,保護水源不受污染。(1)施工現場修建沉淀池和氣浮池,先將污水排入沉淀池,除砂的進入氣浮池內,除去懸浮物、油類物質并進行中和處理,檢測達到排放標準后排入河流,并對可能造成水資源污染的地段采用用移動式泥漿箱代替泥漿池,防止污染。(2)現場存放油料的地面進行防滲處理,如采用防滲砼地面、鋪防油氈等措施。在使用過程中,要采取防止油料跑、冒、滴、漏的措施,防止土壤受到污染。(3)化學用品、外加劑等應庫內存放,妥善保管,防止污染環境。(4)加強對地表水和地下水水質的監測,配合當地環境監29、測部門搞好輿論宣傳和監督工作,加強對沿線施工廢水的控制,發現新的污染問題及時進行處理,防止水質惡化。(5)對橋梁施工過程中的基坑棄土和污水妥善處理、杜絕基坑棄土和污水直接排入河中。附件1河道清理及恢復承諾書河道清理及恢復承諾書*:我單位本著“安全、環保、優質”的原則修建*鐵路DK0+000DK20+130段,由于鐵路橋跨河流段存在河中墩施工項目,為了保證施工順利進行,我單位特向貴方上報河中墩施工方案,希望貴方能夠批準。我單位承諾:1、積極采納貴方意見、施工前上報完善的施工方案;2、河中墩施工采取編織袋圍堰或鋼板樁圍堰的方式進行,杜絕直接填土入河,盡量減少河道污染;3、河中墩施工過程中確保河道暢通,河溝流水截面滿足排洪需求;4、按照方案內容,確保工程結束后清理河道內圍堰土方或鋼板樁實物,保證河道暢通,恢復河岸邊坡,并對鐵路影響兩側的邊坡進行防護,防護按照方案中上報內容及設計圖紙要求執行。 圖1:基坑圍堰施工圖圖2鋼板樁圍堰平面示意圖附圖3、河道防護示意圖附圖4:剛便橋結構實物圖附圖5、河中墩平面圖
CAD圖紙
上傳時間:2023-11-27
53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