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69萬32層高層住宅小區工程高支模施工方案31頁.doc
下載文檔
1、正本14.69萬32層高層住宅小區工程高支模施工方案編 制: 審 核: 批 準: 版 本 號: ESZAQDGF001 編制單位: 編 制: 審 核: 批 準: 二XX年X月目錄一、工程概況3二、編制依據4三、施工準備41、材料42、作業條件4四、鋼管支撐系統的設計41.搭設形式44.梁支架采用雙扣件。5五、鋼管支撐架搭設與拆除7六、鋼管支撐架的驗收7七、砼澆筑及過程監控8八、注意事項8九、梁和樓板模板高支撐架的構造和施工要求8十、附錄10梁模板扣件鋼管高支撐架計算書10一、模板面板計算111.荷載的計算:11二、梁底支撐木方的計算13(一)梁底木方計算13三、梁底支撐鋼管計算14(一) 梁底2、支撐橫向鋼管計算14(二) 梁底支撐縱向鋼管計算15四、扣件抗滑移的計算15五、立桿的穩定性計算15樓板模板(扣件鋼管高架)計算書16一、參數:161.模板支架參數162.荷載參數164.材料參數175.樓板參數17二、模板面板計算:181、荷載計算182、強度計算183、撓度計算19三、模板支撐方木的計算:191.荷載的計算:192.強度驗算:203.抗剪驗算:204.撓度驗算:20四、木方支撐鋼管計算:21五、扣件抗滑移的計算:22六、模板支架立桿荷載標準值(軸力):221.靜荷載標準值包括以下內容:222.活荷載為施工荷載標準值與振倒混凝土時產生的荷載。223.不考慮風荷載時,立桿的軸向3、壓力設計值計算22七、立桿的穩定性計算:22八、高支模下樓板強度的計算:24高支模方案要點補充26一、工程概況xx工程二期位于xxxx中心區,本工程總用地面積39784.4 ,總建筑面積為146901.4,其中地上面積為104794.9,地下面積為42106.5,地下3層,地上32層,結構總高度129.9m,建筑總高度141.7m,建筑外墻為玻璃幕墻裝飾。本工程結構設計層高大于4.5m的樓層分布詳見第3、4頁的統計表。本方案選擇具有代表性的部位進行高支撐系統驗算(如選取首層結構中高支架最不利部位:層高為6.0m區域、最大梁截面為400mm2600mm 、450mm2700mm區域)。其他高支模4、樓層參照首層工藝執行,因荷載小于首層,主要是保證架體穩定性。二、編制依據建筑施工計算手冊xx二期施工圖紙xx二期施工組織設計xx二期模板工程施工方案高層建筑混凝土結構技術規程(JGJ3-2002)冷彎薄壁型鋼結構技術規范(GB50018-2002)混凝土結構工程施工質量驗收規范(GB50204-2002)建筑施工扣件式鋼管腳手架安全技術規范(JGJ130-2001)三、施工準備1、材料483.5鋼管、50100木方、墊木、各種扣件、915183018模板及支模配套材料。2、作業條件各層模板支撐層的結構樓板砼已澆筑完成且達到50以上強度,方能搭設支撐架,且混凝土的養護工作繼續。鋼管等材料不能集中5、堆放,板面干凈整潔。每次施工作業層梁板模板時,其下至少有一層樓板支撐架保留。四、鋼管支撐系統的設計 1.搭設形式本工程結構形式復雜多變,層高大于4.5m的樓層較多,且根據建筑使用功能的要求,裙樓多處樓板留有大洞的設計(如自動扶梯預留洞),此部分水平向梁、板砼結構的施工需要在垂直方向上跨層搭架支模,最大搭設高度為26.67m。根據建筑結構特點,搭設鋼管扣件式滿堂模板支撐架,并將高支模的搭設按照下述情況考慮:1.層高5m的樓層架體立桿縱距定為1.0m,橫距為1.0m,步距1.5m,掃地桿距地200mm,板底木方間距250mm。框架梁立桿橫距為1.0m,縱距0.5m,步距1.5m, 梁底木方間距256、0mm。2.層高為6m的樓層架體立桿縱距定為0.9m,橫距為0.9m,步距1.5m,掃地桿距地200mm, 板底木方間距250mm。框架梁立桿橫距為0.9m,縱距0.45m,步距1.5m, 梁底木方間距250mm。3.梁寬大于0.5m的梁,視梁的寬度在梁下增加12根承重立桿做頂撐且間距同縱距。梁高大于等于1700mm的梁底加頂撐承重立桿不少于2根且間距同縱距,梁底立桿頂托內選用雙鋼管。4.梁支架采用雙扣件。樓層層高4.56.5m單層支撐架搭設范圍統計表層面層高(m)最大柱截面類型()最大頂梁截面 bh()最大頂板 厚度()高支模范圍1F5.2130013004502700250/180梁、板17、F613001300600900120梁、板2F5.213001300600800120梁、板34F5.212001200500900120/130梁、板56F6120012004501100140/160梁、板32F6.058001200500750160梁、板機電層6.5800800500750梁水箱間層4.6800800400800梁由于鋼管腳手架高支模搭設工藝的關鍵參數為縱橫立桿的間距和梁、板下的支撐形式,此部分支架搭設方式采用前條所述參數。設計高度7.427m的多層穿板洞范圍統計表搭設范圍(軸線內)起止標高(m)頂板厚(mm)頂梁最大截面(mm)梁最大跨度(mm)高度(m)J-F/18、-3-12.650-5.390140300160095007.26J-G/3-6-0.05011.0301204001000890011.08J-G/9-1/1145090011800E-C/4-7-0.05016.2201303509001100016.27E-C/8-11-5.25021.42013050010001400026.67J-F/7-85.95021.390160300900710015.44注:表中板洞位置分布詳見附后的。2.重點監測據中建二局二公司的建二司通字200637號文件關于加強施工組織設計(專項施工技術方案)管理的通知中的要求:高大模板工程的水平混凝土構件模板支撐系9、統高度超過8m或跨度超過18m、施工總荷載大于10kN/、或線荷載大于15kN/m的模板支撐方案需嚴格計算并組織專家進行論證審查水平混凝土梁構件總豎向荷載設計:永久荷載施工均布活荷載。計算參數如下:計算構件的強度、穩定性與連接強度時,應采用荷載效應基本組合的設計值。永久荷載分項系數應取1.2,可變荷載分項系數應取1.4。混凝土自重(kN/m3):24;模板自重(kN/):0.35;鋼筋自重(kN/m3):1.50;施工均布荷載標準值(kN/):2.5;傾倒混凝土側壓力(kN/):4.0;振搗混凝土荷載標準值(kN/):2.0;木材品種:松木;木材彈性模量E(N/mm2):10000.0;木材抗10、彎強度設計值fm(N/mm2):17.0;木材抗剪強度設計值fv(N/mm2):1.7;面板類型:膠合面板;面板彈性模量E(N/mm2):9500.0;面板抗彎強度設計值fm(N/mm2):13.0;高支模梁支架立桿(及梁底立桿)縱距L:0.5m;梁截面寬B高H。A.荷載的計算公式:(1)鋼筋混凝土梁自重(kN/m):q1 = (24+1.5)BH(2)模板的自重線荷載(kN/m):q2 = 0.35(2H+B)(3)活荷載為施工荷載標準值與振倒混凝土時產生的荷載(kN/m):活荷載標準值 P1= (2.5+2)B(5)均布靜荷載設計值 q = 1.2(q1+q2)集中活荷載設計值 P = 111、.4P1;(4)線荷載效應組合設計值: Q= qP算例:選取梁B=0.3m,H=1.3m,L=0.5m Q=1.2(24+1.5)BH0.35(2H+B)+1.4(2.5+2)B=1.2(24+1.5)0.31.30.35 (21.3+0.3)+1.4(2.5+2)0.3=13.152+1.89=15.042kN/m15kN/mB.綜上,本工程施工線荷載效應組合設計值大于15kN/m的梁統計如下,此部分梁的支架施工要嚴格監督檢查: (單位:)梁寬300400450500600700梁高13001000900900全部全部五、鋼管支撐架搭設與拆除1)鋼管扣件腳手架的搭設工藝流程如下:做好搭設準備12、工作按平面形狀放線豎立管并同時安掃地桿搭設水平橫桿搭設剪刀撐鋪梁、板下木方和模板。2)鋼管扣件腳手架的拆除:砼強度達到設計強度要求后,方能進行模板和鋼管支撐架拆除,拆除時應嚴格遵守從上往下的原則,先拆除非承重模板和架體,后拆除承重模板和承重架體。六、鋼管支撐架的驗收1)鋼管腳手架必須由持有效上崗證的人員搭設,隨架體的增高對其進行檢查,不符合要求的應立即整改。2)鋼管腳手架驗收應按高支模規定和施工方案要求及施工安全規范進行檢查,填寫驗收記錄單,并由搭設人員、安全員、施工員、項目經理簽字,方能交付使用。七、砼澆筑及過程監控在鋼管支架驗收合格后,才能泵送澆筑砼。在砼澆筑時,應派安全員專職觀察模板及其13、支撐系統的變形情況,發現異常現象時應立即暫停施工,迅速疏散人員,待排除險情并經施工安全責任人檢查同意后方可繼續進行澆筑。八、注意事項1)擺放立桿前要彈線定位,支撐架要橫平豎直。2)嚴禁拋接扣件、工具,以免傷人。3)施工現場安全員應在高支模搭設、拆除和混凝土澆筑前向作業人員進行安全技術交底。4)支模分段搭設安裝完畢,經驗收合格后方能進行鋼筋安裝。5)高支模施工現場應搭設工作梯,作業人員不得從支撐系統爬上爬下。6)支模搭設、拆除和混凝土澆筑期間,無關人員不得進入支模底下,并由安全員在現場監護。九、梁和樓板模板高支撐架的構造和施工要求除了要遵守相關規范的要求外,還要考慮以下內容1)模板支架的構造要求14、:a.梁板模板高支撐架要嚴格按照本方案進行搭設;b.立桿之間必須按步距滿設雙向水平桿,確保兩方向足夠的設計剛度;c.梁和樓板荷載相差較大時,采用不同的立桿間距,只縱距變而橫距不變。2)立桿步距的設計:a.當架體構造荷載在立桿不同高度軸力變化不大時,采用等步距設置;b.當中部有加強層或支架很高,軸力沿高度分布變化較大,采用下小上大的變步距設置,但變化不要過多;c.高支撐架步距1.5m。3)整體性構造層的設計:a.當支撐架高度20m或橫向高寬比6時,需要設置整體性單或雙水平加強層;b.單水平加強層可以每4米沿水平結構層設置水平斜桿或剪刀撐,且須與立桿連接,設置斜桿層數要大于水平框格總數的1/3;c15、.雙水平加強層在支撐架的頂部和中部每隔10m設置,使其具有較大剛度和變形約束的空間結構層;d.在任何情況下,高支撐架的頂部和底部(掃地桿的設置層)必須設水平加強層。4)剪刀撐的設計:a.沿支架四周外立面連續滿設剪刀撐;b.中部可根據需要并依構架框格的大小,每隔中心距10m設置,根據本工程的具體情況,本方案要求在主要軸線間的跨內按縱橫雙向設置剪刀撐。c.剪刀撐斜桿與水平面的夾角控制在45度60度間。5)頂部支撐點的設計:a.頂部支撐點位于頂層橫桿時,應靠近立桿,且不宜大于200mm;b.支撐橫桿與立桿的連接扣件應進行抗滑驗算。6)支撐架搭設的要求:a.嚴格按照本方案設計尺寸搭設,立桿和水平桿的接16、頭均應錯開在不同的框格層中設置;b.確保立桿的垂直偏差和橫桿的水平偏差小于扣件架規范的要求,即立桿的垂直度偏差應小于架體高度的1/200,同一排的大橫桿的水平偏差不應大于該支撐架長的1/300;c.確保每個扣件和鋼管的質量是滿足要求的,每個扣件的擰緊力矩都要控制在45-60N.m,鋼管不能選用已經長期使用發生變形和壁厚不滿足要求的;7)施工使用的要求:a.精心設計混凝土泵送澆筑方案,確保模板支架施工過程中均衡受載;b.嚴格控制實際施工荷載不超過設計荷載,對出現的超過最大荷載要有相應的跟進控制措施,鋼筋等材料不能在支架上方集中堆放;c.混凝土泵送澆筑過程中,派人檢查支架和支承情況,發現下沉、松動17、和變形情況及時解決。十、附錄其他未盡事宜請參照已審批的xx二期模板工程施工方案。支撐體系計算書附后。梁模板扣件鋼管高支撐架計算書 本工程中選取高支模最不利情況來驗算。選位于一層K軸線處的截面 為BD=450mm2700mm的大梁做樣板來驗算。用6m層高減去樓板厚250mm得模板支架搭設高度為5.75m 。其為:梁支撐立桿的橫距(跨度方向) l=0.45米,立桿的步距 h=1.50米,梁底增加2道承重立桿, 采用的鋼管類型為483.5mm,梁頂托內材料采用雙鋼管483.5mm。圖1 梁模板支撐架立面簡圖 一、模板面板計算 面板為受彎結構,需要驗算其抗彎強度和剛度。模板面板的按照多跨連續梁計算。 18、作用荷載包括梁與模板自重荷載,施工活荷載等。 1.荷載的計算: (1)鋼筋混凝土梁自重(kN/m): q1 = 25.0002.7000.450=30.375kN/m (2)模板的自重線荷載(kN/m): q2 = 0.3500.450(22.700+0.450)/0.450=2.048kN/m (3)活荷載為施工荷載標準值與振倒混凝土時產生的荷載(kN): 經計算得到,活荷載標準值 P1 = (1.000+2.000)0.4500.450=0.607kN 均布荷載 q = 1.230.375+1.22.048=38.907kN/m 集中荷載 P = 1.40.608=0.851kN 面板的截19、面慣性矩I和截面抵抗矩W分別為: 本算例中,截面慣性矩I和截面抵抗矩W分別為: W = 45.001.801.80/6 = 24.30cm3; I = 45.001.801.801.80/12 = 21.87cm4; 計算簡圖 彎矩圖(kN.m) 剪力圖(kN) 變形圖(mm) 經過計算得到從左到右各支座力分別為 N1=2.271kN N2=6.909kN N3=6.909kN N4=2.271kN 最大彎矩 最大變形 V = 0.1mm (1)抗彎強度計算 經計算得到面板抗彎強度計算值 f = 0.09710001000/24300=3.992N/mm2 面板的抗彎強度設計值 f,取15.020、0N/mm2; 面板的抗彎強度驗算 f f,滿足要求! (2)抗剪計算 可以不計算 截面抗剪強度計算值 T=33565.0/(2450.00018.000)=0.660N/mm2 截面抗剪強度設計值 T=1.40N/mm2 抗剪強度驗算 T T,滿足要求! (3)撓度計算 面板最大撓度計算值 v = 0.092mm 面板的最大撓度小于150.0/250,滿足要求! 二、梁底支撐木方的計算 (一)梁底木方計算 按照三跨連續梁計算,最大彎矩考慮為靜荷載與活荷載的計算值最不利分配的彎矩和,計算公式如下: 均布荷載 q = 6.909/0.450=15.353kN/m 最大彎矩 M = 0.1ql2=21、0.115.350.45 最大剪力 Q=0.60.45015.353=4.145kN 最大支座力 N=1.10.45015.353=7.600kN 木方的截面力學參數為 本算例中,截面慣性矩I和截面抵抗矩W分別為: W = 5.0010.0010.00/6 = 83.33cm3; I = 5.0010.0010.0010.00/12 = 416.67cm4; (1)木方抗彎強度計算 抗彎計算強度 f=0.311106/83333.3=3.73N/mm2 木方的抗彎計算強度小于13.0N/mm2,滿足要求! (2)木方抗剪計算 可以不計算 最大剪力的計算公式如下: Q = 0.6ql 截面抗剪強22、度必須滿足: T = 3Q/2bh T 截面抗剪強度計算值 T=34145/(250100)=1.244N/mm2 截面抗剪強度設計值 T=1.30N/mm2 木方的抗剪強度計算滿足要求! (3)木方撓度計算 最大變形 v =0.67712.794450.04/(1009500.004166666.8)=0.090mm 木方的最大撓度小于450.0/250,滿足要求! 三、梁底支撐鋼管計算 (一) 梁底支撐橫向鋼管計算 橫向支撐鋼管按照集中荷載作用下的連續梁計算。 集中荷載P取木方支撐傳遞力。 支撐鋼管計算簡圖 支撐鋼管彎矩圖(kN.m) 支撐鋼管變形圖(mm) 支撐鋼管剪力圖(kN) 經過連23、續梁的計算得到 最大彎矩 Mmax 最大變形 vmax=0.042mm 最大支座力 Qmax=8.388kN 抗彎計算強度 f=0.139106/5080.0=27.27N/mm2 支撐鋼管的抗彎計算強度小于205.0N/mm2,滿足要求! 支撐鋼管的最大撓度小于325.0/150與10mm,滿足要求! (二) 梁底支撐縱向鋼管計算 梁底支撐縱向鋼管只起構造作用,無需要計算。 四、扣件抗滑移的計算 縱向或橫向水平桿與立桿連接時,扣件的抗滑承載力按照下式計算(規范): R Rc 其中 Rc 扣件抗滑承載力設計值,取8.0kN; R 縱向或橫向水平桿傳給立桿的豎向作用力設計值; 計算中R取最大支座24、反力,R=8.39kN 采用雙扣件,雙扣件在20kN的荷載下會滑動,其抗滑承載力可取12.0kN。 五、立桿的穩定性計算 立桿的穩定性計算公式 其中 N 立桿的軸心壓力設計值,它包括: 橫桿的最大支座反力 N1=8.39kN (已經包括組合系數1.4) 腳手架鋼管的自重 N2 = 1.20.1295.750=0.891kN N = 8.388+0.891=9.279kN 軸心受壓立桿的穩定系數,由長細比 l0/i 查表得到; i 計算立桿的截面回轉半徑 (cm);i = 1.58 A 立桿凈截面面積 (cm2); A = 4.89 W 立桿凈截面抵抗矩(cm3);W = 5.08 鋼管立桿抗壓25、強度計算值 (N/mm2); f 鋼管立桿抗壓強度設計值,f = 205.00N/mm2; l0 計算長度 (m); 如果完全參照扣件式規范不考慮高支撐架,由公式(1)或(2)計算 l0 = k1uh (1) l0 = (h+2a) (2) k1 計算長度附加系數,按照表1取值為1.185; u 計算長度系數,參照扣件式規范表;u = 1.70 a 立桿上端伸出頂層橫桿中心線至模板支撐點的長度;a = 0.10m; 公式(1)的計算結果: = 96.26N/mm2,立桿的穩定性計算 f,滿足要求! 公式(2)的計算結果: = 35.31N/mm2,立桿的穩定性計算 f,滿足要求! 如果考慮到高26、支撐架的安全因素,適宜由公式(3)計算 l0 = k1k2(h+2a) (3) k2 計算長度附加系數,按照表2取值為1.007; 公式(3)的計算結果: = 46.66N/mm2,立桿的穩定性計算 f,滿足要求! 模板承重架盡量利用剪力墻或柱作為連接連墻件,否則存在安全隱患。樓板模板(扣件鋼管高架)計算書一、參數:1.模板支架參數橫向間距或排距(m):0.90;縱距(m):0.90;步距(m):1.50;立桿上端伸出至模板支撐點長度(m):0.10;模板支架搭設高度(m):5.75;采用的鋼管(mm):483.5 ;板底支撐連接方式:方木支撐;扣件連接方式:雙扣件,考慮扣件的保養情況,扣件抗27、滑承載力系數:0.80;2.荷載參數模板與木板自重(kN/m2):0.350;混凝土與鋼筋自重(kN/m3):25.000;施工均布荷載標準值(kN/m2):2.500;4.材料參數面板采用膠合面板,厚度為18mm;板底支撐采用方木;面板彈性模量E(N/mm2):9500;面板抗彎強度設計值(N/mm2):13;木方抗剪強度設計值(N/mm2):1.400;木方的間隔距離(mm):250.000;木方彈性模量E(N/mm2):9500.000;木方抗彎強度設計值(N/mm2):13.000;木方的截面寬度(mm):50.00;木方的截面高度(mm):100.00;5.樓板參數鋼筋級別:一級鋼H28、PB 235(Q235);樓板混凝土強度等級:C30;每層標準施工天數:8;每平米樓板截面的鋼筋面積(mm2):360.000;樓板的計算長度(m):5.00;施工平均溫度():15.000;樓板的計算寬度(m):4.20;樓板的計算厚度(mm):250.00; 圖2 樓板支撐架荷載計算單元二、模板面板計算:面板為受彎構件,需要驗算其抗彎強度和剛度,取單位寬度1m的面板作為計算單元 面板的截面慣性矩I和截面抵抗矩W分別為:W = 1001.82/6 = 54 cm3;I = 1001.83/12 = 48.6 cm4;模板面板的按照三跨連續梁計算。 面板計算簡圖1、荷載計算(1)靜荷載為鋼筋混29、凝土樓板和模板面板的自重(kN/m):q1 = 250.251+0.351 = 6.6 kN/m;(2)活荷載為施工人員及設備荷載(kN):q2 = 2.51= 2.5 kN/m;2、強度計算最大彎矩考慮為靜荷載與活荷載的計算值最不利分配的彎矩和,計算公式如下: 其中:q=1.26.6+1.42.5= 11.42kN/m最大彎矩M=0.111.420.252= 0.071 kNm;面板最大應力計算值 = 71375/54000 = 1.322 N/mm2;面板的抗彎強度設計值 f=13 N/mm2;面板的最大應力計算值為 1.322 N/mm2 小于面板的抗彎強度設計值 13 N/mm2,滿足30、要求!3、撓度計算撓度計算公式為 其中q = 6.6kN/m面板最大撓度計算值 v = 0.6776.62504/(10095004166666.667)=0.004 mm; 面板最大允許撓度 V=250/ 250=1 mm;面板的最大撓度計算值 0.004 mm 小于 面板的最大允許撓度 1 mm,滿足要求!三、模板支撐方木的計算:方木按照三跨連續梁計算,截面慣性矩I和截面抵抗矩W分別為:W=51010/6 = 83.33 cm3;I=5101010/12 = 416.67 cm4; 方木楞計算簡圖1.荷載的計算:(1)鋼筋混凝土板自重(kN/m):q1= 250.250.25 = 1.5631、2 kN/m;(2)模板的自重線荷載(kN/m):q2= 0.350.25 = 0.088 kN/m ;(3)活荷載為施工荷載標準值與振倒混凝土時產生的荷載(kN):p1 = 2.50.25 = 0.625 kN/m;2.強度驗算:最大彎矩考慮為靜荷載與活荷載的計算值最不利分配的彎矩和,計算公式如下: 均布荷載 q = 1.2 (q1 + q2)+ 1.4 p1 = 1.2(1.562 + 0.088)+1.40.625 = 2.855 kN/m;最大彎矩 M = 0.1ql2 = 0.12.8550.92 = 0.231 kN.m;最大支座力 N = 1.1ql = 1.1 2.8550.932、 = 2.826 kN ;方木最大應力計算值 = M /W = 0.231106/83333.33 = 2.775 N/mm2;方木的抗彎強度設計值 f=13.000 N/mm2;方木的最大應力計算值為 2.775 N/mm2 小于方木的抗彎強度設計值 13 N/mm2,滿足要求!3.抗剪驗算:截面抗剪強度必須滿足: T = 3Q/2bh T其中最大剪力: Q = 0.62.8550.9 = 1.542 kN;方木受剪應力計算值 T = 3 1.542103/(2 50100) = 0.463 N/mm2;方木抗剪強度設計值 T = 1.4 N/mm2;方木的受剪應力計算值 0.463 N/m33、m2 小于 方木的抗剪強度設計值 1.4 N/mm2,滿足要求!4.撓度驗算:最大撓度考慮為靜荷載與活荷載的計算值最不利分配的撓度和,計算公式如下: 均布荷載 q = q1 + q2 = 1.65 kN/m;最大撓度計算值 = 0.6771.659004 /(10095004166666.667)= 0.185 mm;最大允許撓度 V=900/ 250=3.6 mm;方木的最大撓度計算值 0.185 mm 小于 方木的最大允許撓度 3.6 mm,滿足要求!四、木方支撐鋼管計算:支撐鋼管按照集中荷載作用下的三跨連續梁計算;集中荷載P取縱向板底支撐傳遞力,P = 2.826 kN; 支撐鋼管計算簡34、圖 支撐鋼管計算彎矩圖(kN.m) 支撐鋼管計算變形圖(mm) 支撐鋼管計算剪力圖(kN) 最大彎矩 Mmax = 0.926 kN.m ;最大變形 Vmax = 2.022 mm ;最大支座力 Qmax = 11.216 kN ;最大應力 = 925778.69/5080 = 182.24 N/mm2;支撐鋼管的抗壓強度設計值 f=205 N/mm2;支撐鋼管的最大應力計算值 182.24 N/mm2 小于 支撐鋼管的抗壓強度設計值 205 N/mm2,滿足要求!支撐鋼管的最大撓度為 2.022mm 小于 900/150與10 mm,滿足要求!五、扣件抗滑移的計算:按照建筑施工扣件式鋼管腳手35、架安全技術規范培訓講座劉群主編,P96頁,雙扣件承載力設計值取16.00kN,按照扣件抗滑承載力系數0.80,該工程實際的旋轉雙扣件承載力取值為12.80kN 。縱向或橫向水平桿傳給立桿的豎向作用力設計值 R= 11.216 kN;R 12.80 kN,所以雙扣件抗滑承載力的設計計算滿足要求! 六、模板支架立桿荷載標準值(軸力):作用于模板支架的荷載包括靜荷載、活荷載和風荷載。1.靜荷載標準值包括以下內容:(1)腳手架的自重(kN):NG1 = 0.1385.75 = 0.796 kN; 0。81282鋼管的自重計算參照扣件式規范附錄A。(2)模板的自重(kN):NG2 = 0.350.90.36、9 = 0.284 kN;(3)鋼筋混凝土樓板自重(kN):NG3 = 250.250.90.9 = 5.062 kN;5。5125經計算得到,靜荷載標準值 NG = NG1+NG2+NG3 = 6.142 kN;6。609322.活荷載為施工荷載標準值與振倒混凝土時產生的荷載。經計算得到,活荷載標準值 NQ = (2.5+2 ) 0.90.9 = 3.645 kN;3.不考慮風荷載時,立桿的軸向壓力設計值計算N = 1.2NG + 1.4NQ = 12.473 kN; 13。034七、立桿的穩定性計算:立桿的穩定性計算公式: 其中 N - 立桿的軸心壓力設計值(kN) :N = 12.47337、 kN; - 軸心受壓立桿的穩定系數,由長細比 lo/i 查表得到; i - 計算立桿的截面回轉半徑(cm) :i = 1.58 cm; A - 立桿凈截面面積(cm2):A = 4.89 cm2; W - 立桿凈截面模量(抵抗矩)(cm3):W=5.08 cm3; - 鋼管立桿最大應力計算值 (N/mm2); f- 鋼管立桿抗壓強度設計值 :f =205 N/mm2; L0- 計算長度 (m);參照扣件式規范,按下式計算 l0 = h+2a k1- 計算長度附加系數,取值為1.155; u - 計算長度系數,參照扣件式規范表;u = 1.7; a - 立桿上端伸出頂層橫桿中心線至模板支撐點的38、長度;a = 0.1 m;上式的計算結果:立桿計算長度 L0 = h+2a = 1.5+0.12 = 1.7 m;L0/i = 1700 / 15.8 = 108 ;由長細比 Lo/i 的結果查表得到軸心受壓立桿的穩定系數= 0.53 ;鋼管立桿的最大應力計算值 ;=12473.16/(0.53489) = 48.127 N/mm2;鋼管立桿的最大應力計算值 = 48.127 N/mm2 小于 鋼管立桿的抗壓強度設計值 f = 205 N/mm2,滿足要求!考慮到高支撐架的安全因素,由下式計算l0 = k1k2(h+2a) k1 - 計算長度附加系數按照表1取值1.243;k2 - 計算長度附39、加系數,h+2a = 1.7 按照表2取值1.006 ;上式的計算結果:立桿計算長度 Lo = k1k2(h+2a) = 1.2431.006(1.5+0.12) = 2.126 m;Lo/i = 2125.779 / 15.8 = 135 ;由長細比 Lo/i 的結果查表得到軸心受壓立桿的穩定系數= 0.371 ;鋼管立桿的最大應力計算值 ;=12473.16/(0.371489) = 68.753 N/mm2;鋼管立桿的最大應力計算值 = 68.753 N/mm2 小于 鋼管立桿的抗壓強度設計值 f = 205 N/mm2,滿足要求! 模板承重架應利用剪力墻或柱作為剛性連接,否則存在安全隱40、患。八、高支模下樓板強度的計算:1. 樓板強度計算說明驗算樓板強度時按照最不利情況考慮,樓板承受的荷載按照線荷載均布考慮。寬度范圍內配置級鋼筋,每單位長度(m)樓板截面的鋼筋面積As=360 mm2,fy=300 N/mm2。板的截面尺寸為 bh=5000mm250mm, 樓板的跨度取5 m,取混凝土保護層厚度20mm,截面有效高度 ho=230mm。按照樓板每8天澆筑一層,所以需要驗算8天、16天、24天.的承載能力是否滿足荷載要求,其計算簡圖如下: 2.驗算樓板混凝土8天的強度是否滿足承載力要求樓板計算長邊5m,短邊為5 m; q = 2 1.2 ( 0.35 + 250.25 ) + 141、 1.2 ( 0.79666/5/5 ) + 1.4 (2.5 + 2) = 23.52 kN/m2;單元板帶所承受均布荷載 q = 123.515 = 23.515 kN/m;板帶所需承擔的最大彎矩按照四邊固接雙向板計算 Mmax = 0.051323.5252 = 30.158 kN.m;因平均氣溫為15,查施工手冊溫度、齡期對混凝土強度影響曲線得到8天齡期混凝土強度達到62.4%,C30混凝土強度在8天齡期近似等效為C18.72。混凝土彎曲抗壓強度設計值為fcm=8.986N/mm2;則可以得到矩形截面相對受壓區高度: = As fy/ ( lb ho fcm ) = 360300 / 42、(110002308.986 )= 0.052計算系數為:s = (1-0.5) = 0.052(1-0.50.052) = 0.051;此時樓板所能承受的最大彎矩為: M1 = s 1 b ho2fcm = 0.0511100023028.98610-6 = 24.076 kN.m;結論:由于 M1 = M1=24.076 Mmax= 42.079所以第16天樓板強度足以承受以上樓層傳遞下來的荷載。模板支持可以拆除。高支模方案要點補充本施工方案經組織專家論證審查,證明了該方案采用扣件式鋼管支撐體系是可行的,但仍需對部分措施進行優化,現按照專家意見將完善的內容列下:1) 高支模層大梁砼的澆筑順43、序:梁高為2600mm、2700mm的區域澆筑順序為從梁跨中向兩邊支座依次澆筑。;2) 安全組織管理架構圖附后。3) 高支模應急救援預案及拆模有關要求附后。4) 對扶梯孔洞支模高度在11.826.67m范圍內的水平桿,在6.5m高開始,每隔3m設水平加強層。5) 對扶梯孔洞的高支模將水平桿與周邊已澆筑的豎向結構進行剛性連接,節點圖附后。現場施工時要加強安全的過程控制,加強原材的管理,嚴格按方案施工。經項目部技術、安全領導及監理驗收后方可下道工序的施工。高支模工程項目部安全管理組織機構框架圖: 項目安全總負責:項目部安全主任:專職安全員:專職安全員:土建施工一隊安全負責: 土建施工二隊安全負責:44、 其他專業分包隊安全員(每隊一名)高支模應急救援預案一、救援預案的目的事故發生后,極時展開救援,搶救受傷人員,使受困、受傷害人員、財產得到及時搶救。防止事故繼續發展。二、救援機構1、機構 組長: 副組長: 組員:2、職責和分工(1)組長負責事故應急救援的全面組織、指揮、協調工作,負責向上級報告并負責調集搶險救援所需的人力、物力。(2)副組長協助組長組織、指揮、協調救援工作,組長不在現場時代行組長的職責。(3)組員在組長或副組長的指揮下,負責現場的協調、維護、搶救、警戒等工作,及具體落實組長或副組長下達的救援方法、措施的指令。三、演練 在工程開工前一周由組長組織救援小組各人員進行演練。四、應急響45、應 出現事故時,在現場的任何人員都必需立即向組長報告,匯報內容包括事故的地點、事故的程度、迅速判斷的事故可能發展的趨勢、傷亡情況等,及時搶救傷員、在現場警戒、觀察事故發展的動態并及時將現場的信息向組長報告。組長接到事故發生后,立即趕赴現場并組織、調動救援的人力、物力趕赴現場展開救援工作,并立即向公司救援領導負責人匯報事故情況及需要公司支援的人力、物力。事故的各情況由公司向外向上匯報。五、模板及支架倒塌事故的應急救援1、模板及支架倒塌事故的主要危害 模板及支架倒塌事故主要造成:人員傷害、財產損失、作業環境破壞。2、應急救援方法(1)有關人員的安排組長、副組長接到通知后馬上到現場全程指揮救援工作,46、立即組織、調動救援的人力、物力趕赴現場展開救援工作,并立即向公司救援領導負責人匯報事故情況及需要公司支援的人力、物力。組員立即進行搶救。 (2)人員疏散、救援方法人員的疏散由組長安排的組員進行具體指揮。具體指揮人安排在危險的各人員進行疏散到安全的地方,并做好安全警戒工作。各組員和現場其他的各人員對現場受傷害、受困的人員、財物進行搶救。人員有支架的構件或其它物件壓住時,先對支架進行觀察,如需局部加固的,立即組織人員進行加固后,方進行相應的搶救,防止搶險過程中再次倒塌,造成進一步的傷害。加固或觀察后,確認沒有進一步的危險,立即組織人力、物力進行搶救。(3)傷員救護休克、昏迷的傷員救援讓休克者平臥,47、不用枕頭,腿部抬高30 度。若屬于心原性休克同時伴有心力衰竭、氣急,不能平臥,可采用半臥。注意保暖和安靜,盡量不要搬動,如必需要搬動時,動作要輕。采用吸氧和保持呼吸道暢通或實行人工呼吸。 受傷出血,用止血帶止血、加壓包扎止血。 立即撥打120 急救電話或送醫院。(4)現場保護 由具體的組員帶領保安在事故現場設置警戒區域,用三色紡織布或掛有彩條的繩子圈圍起來,由保安旁站監護,防止閑人進入。高支模模板拆除要求1)、拆模的順序和方法,應遵循先支后拆、后支先拆;先拆除不承重的模板,后拆除承重部分的模板;自上而下,先拆除側向支撐,后拆除豎向支撐的原則。a、柱模應首先拆除柱箍,然后拆開模板,將模板從柱面拉48、開即可。拆模完后應對柱面進行檢查,并進行必要的修補或鑿毛處理。b、梁側模當混凝土強度能保證結構構件部不變形,其表面及棱角不被損害,并滿足同條件拆模試塊試壓強度不低于1.2MPa時,方可拆除。c、墻側模的拆除,其混凝土的強度應在其表面及棱角不致因拆模而受損傷時,方可拆除。墻柱拆除時間一般為24小時之后,并根據混凝土及天氣情況適當調整.拆除側墻模板時,應先分塊或分段拆除其支撐、卡具及連接件,然后拆除模板。如模板與混凝土粘結較緊,可用木槌敲擊模板使之松動,然后拉下,不得亂砸。2)拆下的模板、配件等,嚴禁拋扔,要有專人接應傳遞,按指定的地點集中堆放,并做到及時清理干凈、維修和涂刷好脫模劑,以備待用。新模板進場,必須先刷脫模劑方可堆放使用。底模拆除時的混凝土強度要求構件類型構件跨度(m) 達到設計的棍凝土立方體抗壓強度標準值的百分率(%) 板2 50 2,8 75 8 100 梁、拱、殼8 75 8 100 懸臂構件-100
CAD圖紙
上傳時間:2023-11-24
53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