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宅建設項目4.7m基坑放坡開挖噴錨支護及管井降水施工方案22頁.doc
下載文檔
上傳人:職z****i
編號:988455
2024-09-04
21頁
115.39KB
1、住宅建設項目4.7m基坑放坡開挖噴錨支護及管井降水施工方案編 制: 審 核: 批 準: 版 本 號: ESZAQDGF001 編制單位: 編 制: 審 核: 批 準: 二XX年X月目錄1、 工程概況42、場地工程地質條件42.1 地形、地貌42.2 地層42.3 水文地質條件73、基坑支護、降水方案分析84、基坑支護方案設計84.1 支護結構設計原則和依據84.2 支護方案設計95.2降水工作計算105.2.1計算模型:105.2.2計算公式:105.2.3計算結果:115.3降水布置設計126.0 土方開挖127.0 變形監測137.1 工作目的和內容137.1.1 工作目的137.1.2 2、監測內容137.2 監測依據147.3 監測手段147.4 工作量及工作要求147.5 觀測技術要求147.6 觀測精度及報警值要求148、 施工組織158.1組織機構158.2 人員編制與分工159、主要施工工藝及方法189.1 掛網噴砼施工工藝189.2施工方法189.2.1 邊坡開挖:189.2.2 邊坡修整:189.2.3 定位放線:189.2.4掛網:189.2.5 噴射砼:189.2.6 養護:1910、施工進度計劃及工期保證措施1910.1施工進度計劃1910.2工期保證措施1910.2.1做好施工前的準備工作:2010.2.2合理安排施工2010.2.3 技術保證2110.2.3、4人員組織保證211、 工程概況 XXXX湖三期工程場地位于XX市北部,XX北路東側,向南距XX區區政府約2公里,場地周圍比較空曠,無建筑物,建筑物地下室西側距XX北路人行道33.0m,距離圍墻約2.5m;場地南側為一期工程,與一期工程之間存在規劃的人工渠,目前存有積水,距基坑邊線約10m,北側暫時規劃為施工道路,寬約8m。場地角點坐標為:西南角:X=63690.848,Y=64311.780;東南角:X=63687.119,Y=64584.382。場地原為耕地。目前場地地面標高90.50m,場地0.00m標高92.40m,本次施工基坑部分為10#-15#樓,其中11-15#樓為統一地下室,基4、底標高85.80m(-6.60m,開挖深度4.70m),10#樓通過地下通道與上述部分連接,基底標高86.52m(-5.88m,開挖深度3.98m)。根據答疑資料及福建六建施工場地平面布置,本基坑工程擬整體開挖。 2、場地工程地質條件2.1 地形、地貌擬建場地宏觀地貌單元屬黃河沖積平原。場地局部相對高差為2.0m.2.2 地層根據地質資料揭示,對基坑支護降水有影響的地層主要為上部10層地層,主要特征如下: 第1層:雜填土(Q4-3ml),雜色,充填土主要為粉土,含少量斷樁頭、石子、水泥塊等建筑垃圾。主要分布在場地南側和北側。第2層:粉土(Q4-3al),褐黃色,濕,稍密-中密,干強度低,搖振反5、應中等,無光澤反應,韌性低,壓力小時具有塑性,隨壓力增大將出現脆性變形。局部表層為粉質粘土,土中含少量云母片、鐵質氧化物、植物根須、蟲孔等。第3層:粉質粘土(Q4-3al),褐黃黃褐色,可塑,干強度中等,無搖振反應,韌性中等;土中含少量鐵質氧化物、蝸牛屑及蟲孔等,土質不均勻,局部夾粉土。第4層:粉土夾粉質粘土(Q4-3al),粉土,濕,稍密-中密,干強度低,韌性低,搖振反應中等,無光澤反應。土中含有少量云母片及鐵質氧化物等;粉質粘土,黃褐色,軟塑可塑,干強度中等,無搖振反應,韌性中等。土中含少量鐵質氧化物、蝸牛屑等。第5層:粉質粘土(Q4-3al),黃褐褐色,可塑,干強度中等,無搖振反應,稍有6、光澤,韌性中等。含蝸牛殼碎片及少量有機質等,局部夾有粉土薄層。第6層:粉土(Q4-2l),黃褐褐灰色,濕,中密,干強度低,搖振反應迅速,無光澤反應,韌性低。土中含有少量蝸牛屑、云母片。第7層:粉質粘土(Q4-2l),灰色,可塑,干強度中等,無搖振反應,稍有光澤,韌性中等。含少量腐植質、有機質、蝸牛殼碎片等。第8層:粉土(Q4-2l),灰色,濕,中密,干強度低,搖振反應中等,無光澤反應,韌性低。土中含有少量蝸牛屑、云母片及少量有機質等,局部夾有粉砂。第8夾層:粉質粘土(Q4-2l),灰色,可塑,干強度中等,無搖振反應,韌性中等。含少量有機質、蝸牛殼碎片、鐵質氧化物等,此層僅在局部呈透鏡體出現。第7、9層:粉砂(Q4-1al+pl),褐灰色,飽和,中密-密實,顆粒級配一般,成分主要為長石、石英,含鐵質氧化物、云母片。第10層:中砂(Q4-1al+pl),褐灰色,飽和,密實,顆粒級配一般,成分主要為長石、石英,含鐵質氧化物、云母片,偶見小姜石。根據基坑開挖最大深度和支護工程需要,上部4層土對基坑支護存在影響,其基坑支護設計參數見表1: 基坑邊坡設計所用各層土的設計參數 表 1地層1234巖性粉土粉土粉質粘土粉土夾粉質粘土天然重度(kN/m3)18.019.119.419.4粘聚力(kPa)CU5171617內摩擦角()CU10201219厚度(m)1.052.121.471.83地基承載力/8、11080110液性指數IL/0.590.410.68孔隙比e0/0.8690.8330.829 2.3 水文地質條件 根據含水層的埋藏條件和水理特征,場地內勘探深度范圍內地下水類型為潛水。粉土、粉質粘土為弱透水層,砂土層為強透水層。 勘測期間實測初見水位埋深3.0m左右,穩定水位埋深為現地面下3.5m左右,標高介于87.50-88.76m之間。根據附近場地近年來水位資料了解,本場地近3-5年最高水位標高約為88.70m。場地抗浮設防水位應按使用年限內最高水位或50年一遇最高水位進行,具體抗浮設防水位應專門研究,建議抗浮設防水位標高不低于89.70m。上部含水層為粉土、粉質粘土弱透水層組成,且9、粉土與粉質粘土呈互層結構,建議上部土的綜合滲透系數0.5m/d;下部砂土含水層主要由粉砂、中砂層組成。建議砂土層的綜合滲透系數10.0m/d。3、基坑支護、降水方案分析 根據建設單位提供的資料,本工程基坑開挖深度最大為0.000m以下-6.60m,最大開挖深度4.7m。根據建筑基坑支護規程(JGJ 120-99)第3.1.3條及高層建筑巖土工程勘察規程(JGJ 722004)第8.7.2條,擬建建筑物基坑工程的安全等級為三級,基坑土體側壁安全重要性系數0.9。設計確定整體穩定性安全系數大于1.25滿足規范要求。 對本場地地層及其周邊環境條件的分析,本次支護工作可采取分段支護,區別對待的措施,考10、慮采取放坡掛網素噴支護措施 。降水工作按照目前地下水位及周邊環境條件,采取開放性管井開放性降水,可滿足工程開挖要求。 4、基坑支護方案設計 4.1 支護結構設計原則和依據 原則:安全第一、經濟合理、節省工期、便利施工,確保周邊建筑安全。 依據:巖土工程勘察報告;建筑基坑支護技術規程(JGJ120-99); 錨桿噴射混凝土支護技術規范(GB50086-2002); 建筑邊坡工程技術規范(GB50330-2002);理正基坑支護設計軟件(v6.01版);其他國家相關規范、規程等要求; 4.2 支護方案設計 針對場地不同地段地層條件和環境條件,共分2個基坑支護剖面段進行支護,其中西側臨圍墻、北側臨道11、路及東側臨辦公生活區位置,基坑深度4.70m左右,考慮采取1:0.65放坡+掛網噴砼防護措施;南側10#樓位置,基坑深度3.98m,采取1::0.5放坡+掛網噴砼防護措施,具體見設計方案圖。 噴射混凝土面層均采取施工配合比:水:砂:石子:水泥=1:2.0:2.0:0.5;水泥采用P.C325#復合硅酸鹽水泥。砂、石料控制含泥量不超過3%。 5.0降水工作設計5.1設計依據和設計參數 本工程降水工作技術要求,應嚴格按照建筑基坑支護技術規程(JGJ120-99)及建筑與市政降水工程技術規范(JGJ/T111-98)相關要求執行,降水工程施工及實施過程中,應嚴格作好各項觀測,并保持降水工作的連續性。12、 勘察報告提供的場地上部土層綜合滲透系數為0.5m/d,下部砂層綜合滲透系數為10m/d,;水位埋深3.5m。采用地下水埋深為3.5m,降深滿足開挖面以下1m,設計最大降深2.2m。5.2降水工作計算5.2.1計算模型: 潛水微承壓水混合非完整井,均質含水層,近補給源;5.2.2計算公式:均質含水層近河降水,潛水非完整井基坑涌水量按下式計算: 其中:Q基坑涌水量; k滲透系數; H潛水含水層厚度; S基坑水位降深; R降水影響半徑; ro基坑等效半徑 , A為基坑面積。 l- 過濾器長度 m管井的出水量q (m3/d)可按下列經驗公式確定:式中 rs過濾器半徑(m); l過濾器進水部分長度(m13、); k含水層滲透系數(m/d)。降水井的數量n可按下式計算:式中 Q基坑總涌水量,可按附錄F計算;q設計單井出水量 。降水井影響半徑宜通過試驗或根據當地經驗確定,當基坑側壁安全等級為三級時,可按下列經驗公式計算后取大值:式中 R降水影響半徑(m); S基坑水位降深(m); k滲透系數(m/d); H含水層厚度(m)。 5.2.3計算結果: 基坑等效半徑:r080m; 降水影響半徑:R65m; 基坑用水量:Q=5489m3/d 管井的出水量:q=125 m3/d設計管井數n=48.6眼,取49眼 5.3降水布置設計根據計算結果,本工程降水按照潛水微承壓水混合井降水,臨近補給邊界考慮,共設計4914、眼井,其中,主要考慮周邊隔水,中部降水原則,周邊降水井采取小間距,降水井間距15m,深度18m,基坑中部降水井間距25m,深度16m,具體降水井布置見設計圖。降水井設計采用成井直徑600mm,濾管采用無砂砼濾管,內徑350mm,外徑420mm,孔隙率大于30%,濾料采用1mm-3mm干凈石英砂,外包80目濾網,以保證降水井內不會產生大量涌砂,確保降水效果。6.0 土方開挖 本工程基坑開挖的順序與安排,是對基坑安全、工期和質量的重要制約因素,支護結構施工與土方挖運須交叉進行并嚴格遵循分層分段開挖、支護的原則,分層高度一般為1.51.7m,分段長度根據現場情況一般為1015m。 土方開挖應圍繞支護15、施工工作進行,并受控于支護,根據支護工作需要決定開挖進度。 土方開挖施工線路由土方建設單位、監理單位和施工單位確定,并將施工線路通知支護施工單位,做好統一安排;具體的土方開挖施工,應由土方開挖單位按照有關規范、規程及管理規定,做好施工組織設計工作,合理安排合適的挖土方式和挖土設備,并及時與業主協調作好土方運輸處理工作,確保與基坑支護工作協調、同步進行,保證質量,確保工期。 7.0 變形監測 7.1 工作目的和內容 7.1.1 工作目的 本次變形監測的目的是依據設計要求,通過在基坑施工過程中對基坑和鄰邊圍墻、道路、管線等進行同步變形監測,指導基坑開挖支護工程的正常施工,確?;印⑧徑鼧嬛铩⒌缆?6、各類管道的安全和基礎工程的正常施工,同時,根據監測工作數據分析,及時反饋信息,驗證設計,并為作好信息化設計施工服務。 7.1.2 監測內容 監測主要包括以下內容: 對基坑支護體系進行水平位移和垂直位移的監測; 對周邊建筑房屋等進行變形觀測;對基坑內、外地下水位進行監測;對平面及高程控制測量;7.2 監測依據建筑基坑工程監測技術規范(GB 50497-2009); 7.3 監測手段 以儀器監測為主,目視測量為輔,多視點綜合觀測為原則,應用全站儀、經緯儀、水準儀、測斜儀、應力計等儀器,全面監測。7.4 工作量及工作要求 依據基坑平面布置情況,按照有關技術規范規定布置水平位移監測點、沉降觀測點、基17、坑隆起觀測點。具體監測工作根據XX市建委有關文件精神,應有具備相關資質的單位進行專業監測。工作量布置依據規范要求執行。 7.5 觀測技術要求基準點應在現場條件許可下盡可能遠離震動設備?;鶞庶c應在埋設15日后方可開始使用。儀器設站應避免在震動機械影響范圍內,施工機械附近也不宜設站。觀測應記錄施工進展程度,建筑物裂縫等各種影響和反映沉降變化異常的情況。每次觀測后應及時進行資料整理,反饋信息,當出現異常情況時應及時發出警報。7.6 觀測精度及報警值要求 所有觀測儀器在使用前必須經過檢測標定、歸零,沉降觀測精度要求:視線距離15m ,前后視距0.3m,視距累計差1.5m,往返較差,附合或環線閉合差0.18、15n(mm);裂縫觀測使用游標卡尺或測縫,量測精度達0.5mm。 觀測報警值要求表 表2項目安全域(mm)警戒域(mm)危險域(mm)備注水平位移3030-4040151mm/d8、 施工組織 8.1組織機構 施工組織機構框圖8.2 人員編制與分工本工程參加人員約25人,具體編制與分工如下:項目經理部:編制3人,其中項目經理1名, 項目副經理1名, 項目總工程師1名。項目經理全面負責本次工程施工組織及領導,對工程質量、安全生產、目標成本控制等全面負責。原則上項目經理是第一領導責任人,副經理負責本次工程現場施工,是第二領導責任人,總工程師全面負責本次工程施工質量,是質量第一責任人。質保部:編制19、1人,全面負責本次施工的質量及安全檢查,并做好檢查記錄,合格后方能簽字放行。工程技術部:編制2人。本部負責施工過程的全面技術工作及施工現場的指揮調度以及生產工序環節的安排協調,包括測量放線、土錨成孔、桿體制作安放、掛網噴砼、土方開挖等工作的實施、檢查和監督。后勤綜合部:編制3人,本部負責工程所需材料、配件、工具及生活用品的采購供應,負責辦好職工食堂,調劑好職工生活,負責保衛工作。財務部:編制2人,負責財會出納、計劃、成本核算、工資發放、辦理內外結算等財務工作。 護坡組:3個小隊,編制共12人,設組長1人。負責噴射砼等配套施工工作。 鋼筋制安組:編制2人,負責鋼筋的調直焊接、鋼筋網片制安、錨桿桿20、體制作和廢舊鋼材的回收。擬投入本工程主要管理技術人員表: 表3序號職 務姓 名證件號崗位職責1項目經理全面負責2項目副經理生產負責3總工程師技術負責 4施工員施工負責5技術員技術執行監督6質檢員質量負責7安全員安全負責8材料員材料負責9機械員設備管理10資料員資料整理11測量員測量放線12取樣員取樣送樣13工程造價后勤負責14會計財務負責9、主要施工工藝及方法9.1 掛網噴砼施工工藝 材料準備 邊坡放線 分層分段開挖 清理邊坡鋪設網筋打入固定鋼筋鋪設面層加強筋 噴射砼 養護。9.2施工方法 9.2.1 邊坡開挖: 由土方施工單位按照設計要求開挖深度進行;9.2.2 邊坡修整: 采用人工清理,為21、確保噴射砼面層的平整,此工序必須掛線定位.對于土層含水量較大的邊坡,重點設置泄水管,以便排除混凝土面層后的積水;9.2.3 定位放線: 按照設計圖紙由測量人員準確放出每個固定鋼筋孔位;9.2.4掛網: 網片用插入土中的鋼筋固定,與坡面間隙不應小于2cm, 網片與鋼筋外端的連接嚴格按照設計圖紙要求焊接成一個整體; 9.2.5 噴射砼: 噴射砼的順序可根據地層情況或先噴后錨或先錨后噴,噴射作業時空壓機風量不小于9m3/min,氣壓 0.2-0.4Mpa,噴頭水壓不小于0.15Mpa,噴射距離控制在0.6-1.0m,通過外加速凝劑控制砼初凝和終凝時間在5-10min,噴射厚度大于等于60mm;9.222、.6 養護: 根據施工時期的氣溫情況,采取合適的手段養護,天冷時可采取表層覆蓋養護; 施工過程中如發現滯水,可用PVC 管插入坡壁后再進行噴砼支護,可以將坡壁內滯水引出,在基坑四周5.0m范圍內不得設置用水點,在場地的所有用水點均應設置排水溝,將水引入下水管道,在基坑四周邊沿設置排水溝或排水管,防止降水和人工用水的入滲。10、施工進度計劃及工期保證措施10.1施工進度計劃本工程保證在接到監理工程師開工令后24小時內開工,計劃土方開挖、修整邊坡、坡面掛網噴砼連續進行。 工期按照標書要求,隨土方施工單位進度同步進行。計劃工期30天,各工序同時開展,降水工作同步開展,按照建設單位要求工期控制。10.23、2工期保證措施我公司為保證目標工期的實現,采取如下技術組織措施。施工進度網絡圖: 10.2.1做好施工前的準備工作: 安排好施工機械的檢修工作,使機械運行狀態良好。 提前選擇好合格的材料供應商,施工過程中能保質保量地按時提供原材料。 做好施工現場的準備工作:對施工現場按總平面布置圖嚴格規劃,對生活區、各類材料堆放場地、材料加工場地明確劃分。對各類材料提供合格證明。提前對場地進行測量放樣,埋好測量控制樁。提前安裝好水、電設施。10.2.2合理安排施工 由于本基坑支護工程需要土方開挖施工配合,因此,協調好土方開挖與本工程的關系,使土方開挖施工嚴格按照設計意圖分層、分段的開挖的方法進行。 基坑的開挖24、支護,各支護段統籌安排, 減少停滯時間節約工期。 支護工作中,放線定位、修整邊坡以及坡面掛網噴砼等工序要互相協作,各工序勞動力安排適當,保證不窩工。 制定切實可行的施工計劃,各項工程的施工都要嚴格按照施工計劃執行,及時安排每周工作的形象進度計劃,施工員按周計劃布置次日作業計劃,發放各專業班組,作業安排計劃要細,作到人人皆知。10.2.3 技術保證 施工技術員、質檢員全程指導、監控,在開工前對全體施工人員進行技術交底。施工技術員按照“交底”指導施工,施工質量責任落實到人。 對于施工中出現異常情況,由技術員及時向項目負責反映,遇到問題及時處理。 各班組人員嚴格按照操作規程進行施工,各道工序由質檢員驗收合格后方可進行下一道工序的工作,避免返工。 現場設專職人員值班監測,對基坑、固定鋼筋、道路、建筑等進行定位復測,嚴密監測,發現問題及時反饋,以確保信息化施工。10.2.4人員組織保證 由項目經理全面監督工程進度,并與施工進度計劃相比較,發現問題,查明原因,及時處理。施工員負責,每天向項目經理匯報施工進度情況及提出需要解決和改進的問題。 項目經理部成員及各施工班組責任明確,相互協作配合施工,保證工序的連貫一致,嚴禁發生相互推諉現象。 各施工班組必須保證關鍵崗位專人負責,不得一人身兼數職,造成窩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