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區地塊工程地下室柱剪力墻梁板模板專項施工方案22頁.doc
下載文檔
上傳人:職z****i
編號:989262
2024-09-04
22頁
318.81KB
1、小區地塊工程地下室柱、剪力墻、梁、板模板施 工 方 案編 制: 審 核: 批 準: 版 本 號: ESZAQDGF001 編制單位: 編 制: 審 核: 批 準: 二XX年X月 目 錄第1章 編制依據與編制范圍21.1 編制依據21.2 編制范圍2第2章 工程概況2第3章 模板施工部署2第4章 模板施工技術措施34.1模板工程34.1.1.底板模板34.1.2.地下室外板墻模板34.1.3.地下室內剪力墻、柱模板3 4.1.4.樓層平臺板、梁模板4 4.1.5.樓梯間模板44.2模板拆除4第5章 模板工程控制5第6章 模板、排架施工安全措施6第7章 梁模板(扣件鋼管架)計算書67.1參數信息72、7.2梁模板荷載標準值計算87.3梁側模板面板的計算97.4梁側模板內外楞的計算107.5穿梁螺栓的計算137.6梁底模板計算137.7梁底支撐的計算157.8扣件抗滑移的計算:197.9立桿的穩定性計算:19第1章 編制依據與編制范圍1.1 編制依據建筑施工扣件式鋼管腳手架安全技術規范(JGJ130-2011)建筑施工安全檢查標準(JGJ59-2011)建筑施工高處作業安全技術規范(JGJ80-2016)混凝土結構工程施工及驗收規范(GB50204-2015)建筑工程質量檢驗統一標準(GB50300-2013)公司質量手冊B版、職業健康安全與環境手冊B版和程序文件匯編。公司企業標準及現場標準3、化管理細則。1.2 編制范圍xx地塊工程地下室結構施工階段模板、排架施工。第2章 工程概況本工程位于xx市環城東路以北、總用地面積109466m2,設計總建筑面積298886.67m2,本工程室內標高土0.000相當于黃海高程絕對標高3.750m。第3章 模板施工部署本工程基礎結構柱、剪力墻、梁、板均采用七夾板木模拼裝。本工程平臺支撐排架采用48鋼管搭設。第4章 模板施工技術措施4.1模板工程4.1.1.底板模板砼底板外圍模板采用七夾板。模板豎向圍檁在外,橫向圍檁在里,橫豎向圍檁均采用48鋼管,其間距不大于500mm,固定采用12對撬螺栓450600,間距600mm,內與底板主筋電焊連接牢,外4、圍四周用48鋼管水平距1000,上下二道斜撐固定支于坑壁。地下室底板電梯井及集水井深坑用小鋼模作吊模,吊模下采用腳手管做支撐,腳手管下應用水泥墊塊墊好。模板之間用腳手管做間距不大于600mm的水平支撐。另外再設置剪刀撐,以保持吊模剛度。4.1.2.地下室外板墻模板本工程地下室砼外墻模板均采用七夾板,木模墻筋采用2”4”擱柵,間距300。內外模板均采用雙鋼管圍檁,間距不大于600mm。(地下室砼外墻所有對拉螺絲必須中間設-47070止水鋼片,兩頭均設鋼片限位及木墊片。外墻止水采用遇水膨脹止水條,固定采用12止水對撬螺栓,間距450mm600mm。詳見地下室外板墻模板支撐示意圖。4.1.3.地下室5、內剪力墻、柱模板地下室內板墻均采用七夾板,豎向配置2”4”木方作為模板肋,間距300mm,水平圍檁均采用48鋼管,間距不大于600mm,固定采用12對拉螺栓,間距450mm600mm。墻板與墻板之間用兩道48鋼管水平支撐及剪力撐加以固定,間距不大于800mm,與平臺排架連接保證其整體穩定性。在離地200mm處設置第一道圍檁,以保證鋼度及結構斷面尺寸的準確,外形美觀。拆模時,在模板接口處,下層模板應留一塊不予拆除,以免漏漿。框架柱(方柱)采用七夾板,豎向配置2”4”木方作為模板肋,間距200mm。柱、梁相交節點采用木模板拼接,保證各柱、梁截面尺寸的準確和各柱梁節點的美觀。所有結構柱,采用鋼管配16、2對拉螺絲作圍檁,間距為450mm600mm,離地200mm設第一道圍檁,以保證鋼度及結構斷面尺寸的準確,外形美觀。4.1.4.樓層平臺板、梁模板平臺板、梁模板的配制主要采用18mm厚的七夾板,擱柵采用2”4”木檔,其間距不超過300,木檔必須兩側平面刨軋平,確保其斷面一致,確保平臺平整度。平臺模板鋪設時,不到七夾板模數時,采用木模鑲嵌嚴密,防止漏漿。平臺模板底模擱柵設置時,應相互錯開接頭,保證平臺排架有足夠的強度、剛度及穩定性。當梁高度900mm時,增設12對拉螺栓一道。根據計算結果,平臺支撐排架采用48鋼管搭設,板下立桿縱橫向間距一般為900mm,梁下立桿縱向間距900,梁兩側立桿間距為17、200,梁下立桿增加1根。縱橫向水平拉桿最下面的掃地桿距地面200mm,其余向上間距控制在1800mm,最上一根應設置在梁板底。同時應設置適量的縱橫向剪刀撐,用于連接剪刀撐桿件的扣件不得少于3個。對于跨度大于4m的現澆砼梁、板,其模板應按跨度13起拱。深梁下應加設頂撐。綜合保障樓地下室層高5.85m,故在高度2.2m處增設一道水平剪刀撐。4.1.5.樓梯間模板采用七夾板,擱柵用2”4”木檔,下支撐用48鋼管搭設滿堂排架,間距為900900mm,扶梯踏步板采用50mm厚光面木板用兩根2”4”木料作連接支撐。 但支撐下端必須有硬支撐承點,以防踏步板向下滑動。4.2模板拆除模板拆除除按現行規范規定,8、對梁板上部無施工荷載的可根據施工驗收規范要求的強度等級進行模板拆除,對梁板上部有施工荷載的除該處混凝土強度達到100%以外,梁板下至少保留一層排架。模板須待混凝土強度達到設計強度后方可拆除。拆除前,立桿要求始終頂緊混凝土面而不松動。樓梯段底模拆除前應互下梯段踏步上放置2”4”兩塊木料墊護,保證平臺模拆除下墜時不碰壞踏步棱角。粱柱模板的拆除,在混凝土強度能保證其表面及棱角不因拆除模板而受損時,即可拆除,但應附合設計要求,應輕拆輕放,拆除后必須整理歸堆,確保文明施工。所有模板拆除除遵守以上規定外,拆除模板的順序,方法及措施必須按施工說明規定辦理,墻、梁模板應遂塊拆傳遞,應后裝先拆,先裝后拆;先拆側9、面模板,后拆底模,先拆非承重部分,后拆承重部分。拆模時不得用撬棒、重錘硬掰硬擊,拆除后模板應按規定及施工順序清理,運送至指定位置堆放,堆放時應平放,如須豎放,應有可靠的安全措施。嚴禁拖擲、撞擊、腳踩、填襯等損壞模板的行為。第5章 模板工程控制施工前認真編制質量交底內容,突出重點、難點及控制要求,應有可操作性,并及時對班組進行交底。嚴格控制平面軸線的放線,并認真做好復核工作。嚴格控制樓層模板標高,加強該部位的技術復核,以保證樓板底面的平直度達到用膩子直接批嵌的要求。嚴格控制墻柱模板的垂直度、平整度和構件截面尺寸,并以自檢、互檢、專檢的形式進行全數復核。模板及其支架應具有足夠承載能力、剛度和穩定性10、,以能可靠地承受澆筑砼的重量、側壓力及施工荷載;模板的接縫不應漏漿。安裝上層模板和支架時,下層樓板應具有承受上層荷載的承載能力,上下立柱應對齊;支架的立柱底部應鋪設墊板。梁、板跨度4m時,模板應按規定要求進行起拱處理。模板與混凝土的接觸面應涂隔離劑,嚴禁隔離劑沾污鋼筋與混凝土接槎處(嚴禁使用廢機油涂刷模板面)。在澆筑混凝土前,對模板內的雜物和鋼筋油污應清洗干凈,對模板的縫隙和孔洞應予堵嚴,木模板應澆水濕潤,但不得有積水。模板安裝和澆筑砼時,應派專人對模板和支架進行觀察,發生異常情況及時處理。現澆混凝土結構的模板拆除時的混凝土強度應符合設計要求,其中懸臂構件必須達到設計強度100%。第6章 模板11、排架施工安全措施搭設排架所采用的48鋼管和扣件材料,其材質應符合規范要求,并需經過現場材料管理員驗收合格后,方可使用。凡患有高血壓、心臟病等不適于高空作業者,不得上架施工。搭拆排架、支模時,必須戴好安全帽,佩帶安全帶,工具及零配件要放在工具袋內,穿防滑鞋工作、袖口、領口要扎緊。施工時候,必須嚴格控制排架上的施工荷載。遇惡劣天氣影響施工安全時,不得進行支模施工。排架、模板拆除時,所拆卸下的零件、桿件可采用人工搬運或吊車吊送,嚴禁高空拋擲。腳手架高出施工面一排,臨邊洞口做好安全防護措施。其他安全用電、文明施工、職業健康和環境保護措施詳見地下室結構施工組織設計及相關規范文件。第7章 梁模板(扣件鋼12、管架)計算書xx市中梁原伊諾華地塊項目工程 ;工程建設地點:;屬于結構;地上0層;地下0層;建筑高度:0m;標準層層高:0m ;總建筑面積:0平方米;總工期:0天。本工程由投資建設,設計,地質勘察,監理,組織施工;由擔任項目經理,擔任技術負責人。高支撐架的計算依據建筑施工扣件式鋼管腳手架安全技術規范(JGJ130-2001)、混凝土結構設計規范GB50010-2002、建筑結構荷載規范(GB 50009-2001)、鋼結構設計規范(GB 50017-2003)等規范編制。梁段:KL402、478。 圖7.1梁模板支撐圖7.1參數信息模板支撐及構造參數梁截面寬度 B(m):0.40;梁截面高度 13、D(m):0.95;混凝土板厚度(mm):250.00;立桿沿梁跨度方向間距La(m):0.90;立桿上端伸出至模板支撐點長度a(m):0.10;立桿步距h(m):1.50;板底承重立桿橫向間距或排距Lb(m):0.90;梁支撐架搭設高度H(m):3.75;梁兩側立桿間距(m):1.20;承重架支撐形式:梁底支撐小楞垂直梁截面方向;梁底增加承重立桿根數:1;采用的鋼管類型為48?;立桿承重連接方式:雙扣件,考慮扣件質量及保養情況,取扣件抗滑承載力折減系數:0.80;荷載參數模板自重(kN/m2):0.35;鋼筋自重(kN/m3):1.50;施工均布荷載標準值(kN/m2):2.5;新澆混凝土側14、壓力標準值(kN/m2):18.0;傾倒混凝土側壓力(kN/m2):2.0;振搗混凝土荷載標準值(kN/m2):2.0;材料參數木材品種:柏木;木材彈性模量E(N/mm2):10000.0;木材抗彎強度設計值fm(N/mm2):17.0;木材抗剪強度設計值fv(N/mm2):1.7;面板類型:膠合面板;面板彈性模量E(N/mm2):9500.0;面板抗彎強度設計值fm(N/mm2):13.0;梁底模板參數梁底方木截面寬度b(mm):40.0;梁底方木截面高度h(mm):95.0;梁底縱向支撐根數:4;面板厚度(mm):14.0;梁側模板參數 次楞間距(mm):200 ,主楞豎向根數:4;主楞間15、距為:100mm,220mm,210mm;穿梁螺栓水平間距(mm):450;穿梁螺栓直徑(mm):M12;主楞龍骨材料:鋼楞;截面類型為圓鋼管48?.0;主楞合并根數:2;次楞龍骨材料:木楞,寬度40mm,高度95mm;次楞合并根數:2;7.2梁模板荷載標準值計算梁側模板荷載強度驗算要考慮新澆混凝土側壓力和傾倒混凝土時產生的荷載;撓度驗算只考慮新澆混凝土側壓力。 其中 - 混凝土的重力密度,取24.000kN/m3;t - 新澆混凝土的初凝時間,可按現場實際值取,輸入0時系統按200/(T+15)計算,得5.714h;T - 混凝土的入模溫度,取20.000;V - 混凝土的澆筑速度,取1.516、00m/h;H - 混凝土側壓力計算位置處至新澆混凝土頂面總高度,取0.750m;1- 外加劑影響修正系數,取1.200;2- 混凝土坍落度影響修正系數,取1.150。根據以上兩個公式計算的新澆筑混凝土對模板的最大側壓力F;分別計算得 50.994 kN/m2、18.000 kN/m2,取較小值18.000 kN/m2作為本工程計算荷載。7.3梁側模板面板的計算面板為受彎結構,需要驗算其抗彎強度和剛度。強度驗算要考慮新澆混凝土側壓力和傾倒混凝土時產生的荷載;撓度驗算只考慮新澆混凝土側壓力。 圖7.2 面板計算簡圖(單位:mm)強度計算跨中彎矩計算公式如下: 其中,W - 面板的凈截面抵抗矩,W17、 = 100?.1?.1/6=73.5cm3; M - 面板的最大彎距(N穖m); - 面板的彎曲應力計算值(N/mm2) f - 面板的抗彎強度設計值(N/mm2);按以下公式計算面板跨中彎矩: 其中 ,q - 作用在模板上的側壓力,包括:新澆混凝土側壓力設計值: q1= 1.2?8?.9=19.44kN/m;傾倒混凝土側壓力設計值: q2= 1.4?.9=2.52kN/m;q = q1+q2 = 19.440+2.520 = 21.960 kN/m;計算跨度(內楞間距): l = 200mm;面板的最大彎距 M= 0.125?1.96?002 = 1.10?05N穖m;經計算得到,面板的受18、彎應力計算值: = 1.10?05 / 7.35?04=1.494N/mm2;面板的抗彎強度設計值: f = 13N/mm2;面板的受彎應力計算值 =1.494N/mm2 小于 面板的抗彎強度設計值 f=13N/mm2,滿足要求! 撓度驗算 q-作用在模板上的側壓力線荷載標準值: q=21.96N/mm;l-計算跨度(內楞間距): l = 200mm;E-面板材質的彈性模量: E = 9500N/mm2;I-面板的截面慣性矩: I = 100?.4?.4?.4/12=22.87cm4;面板的最大撓度計算值: = 5?1.96?004/(384?500?.29?05) = 0.211 mm;面板19、的最大容許撓度值: = l/250 =200/250 = 0.8mm;面板的最大撓度計算值 =0.211mm 小于 面板的最大容許撓度值 =0.8mm,滿足要求!7.4梁側模板內外楞的計算內楞計算內楞(木或鋼)直接承受模板傳遞的荷載,按照均布荷載作用下的三跨連續梁計算。本工程中,龍骨采用木楞,截面寬度40mm,截面高度95mm,截面慣性矩I和截面抵抗矩W分別為:W = 4?.52?/6 = 120.33cm3;I = 4?.53?/12 = 571.58cm4; 圖7.3 內楞計算簡圖內楞強度驗算強度驗算計算公式如下: 其中, - 內楞彎曲應力計算值(N/mm2);M - 內楞的最大彎距(N穖20、m);W - 內楞的凈截面抵抗矩;f - 內楞的強度設計值(N/mm2)。按以下公式計算內楞跨中彎矩: 其中,作用在內楞的荷載,q = (1.2?8?.9+1.4?.9)?=21.96kN/m;內楞計算跨度(外楞間距): l = 177mm;內楞的最大彎距: M=0.101?1.96?76.672= 6.92?04N穖m;最大支座力:R=1.1?1.96?.177=4.831 kN;經計算得到,內楞的最大受彎應力計算值 = 6.92?04/1.20?05 = 0.575 N/mm2;內楞的抗彎強度設計值: f = 17N/mm2;內楞最大受彎應力計算值 = 0.575 N/mm2 小于 內楞的21、抗彎強度設計值 f=17N/mm2,滿足要求!內楞的撓度驗算 其中 l-計算跨度(外楞間距):l = 500mm;q-作用在模板上的側壓力線荷載標準值:q=21.96 N/mm;E - 內楞的彈性模量: 10000N/mm2; I - 內楞的截面慣性矩:I = 5.72?06mm4;內楞的最大撓度計算值: = 0.677?1.96?004/(100?0000?.72?06) = 0.163 mm;內楞的最大容許撓度值: = 500/250=2mm;內楞的最大撓度計算值 =0.163mm 小于 內楞的最大容許撓度值 =2mm,滿足要求!外楞計算外楞(木或鋼)承受內楞傳遞的集中力,取內楞的最大支座22、力4.831kN,按照集中荷載作用下的三跨連續梁計算。本工程中,外龍骨采用鋼楞,截面慣性矩I和截面抵抗矩W分別為:截面類型為圓鋼管48?.0;外鋼楞截面抵抗矩 W = 8.98cm3;外鋼楞截面慣性矩 I = 21.56cm4;外楞抗彎強度驗算 其中 - 外楞受彎應力計算值(N/mm2)M - 外楞的最大彎距(N穖m);W - 外楞的凈截面抵抗矩;f -外楞的強度設計值(N/mm2)。根據三跨連續梁算法求得最大的彎矩為M=F譨=1.043 kN穖;其中,F=1/4譹議=5.215,h為梁高為0.95m,a為次楞間距為200mm;經計算得到,外楞的受彎應力計算值: = 1.04?06/8.98?23、03 = 116.158 N/mm2;外楞的抗彎強度設計值: f = 205N/mm2;外楞的受彎應力計算值 =116.158N/mm2 小于 外楞的抗彎強度設計值 f=205N/mm2,滿足要求!外楞的撓度驗算 其中E-外楞的彈性模量:206000N/mm2;F-作用在外楞上的集中力標準值:F=5.215kN; l-計算跨度:l=450mm; I-外楞的截面慣性矩:I=215600mm4;外楞的最大撓度計算值:=1.615?215.500?50.003/(100?06000.000?15600.000)=0.173mm;根據連續梁計算得到外楞的最大撓度為0.173 mm外楞的最大容許撓度值:24、 = 450/400=1.125mm;外楞的最大撓度計算值 =0.173mm 小于 外楞的最大容許撓度值 =1.125mm,滿足要求!7.5穿梁螺栓的計算 驗算公式如下: 其中 N - 穿梁螺栓所受的拉力;A - 穿梁螺栓有效面積 (mm2);f - 穿梁螺栓的抗拉強度設計值,取170 N/mm2;查表得:穿梁螺栓的直徑: 12 mm;穿梁螺栓有效直徑: 9.85 mm;穿梁螺栓有效面積: A= 76 mm2;穿梁螺栓所受的最大拉力: N =(1.2?8+1.4?)?.5?.225 =2.745 kN。穿梁螺栓最大容許拉力值: N = 170?6/1000 = 12.92 kN;穿梁螺栓所受的25、最大拉力 N=2.745kN 小于 穿梁螺栓最大容許拉力值 N=12.92kN,滿足要求!7.6梁底模板計算面板為受彎結構,需要驗算其抗彎強度和撓度。計算的原則是按照模板底支撐的間距和模板面的大小,按支撐在底撐上的三跨連續梁計算。強度驗算要考慮模板結構自重荷載、新澆混凝土自重荷載、鋼筋自重荷載和振搗混凝土時產生的荷載;撓度驗算只考慮模板結構自重、新澆混凝土自重、鋼筋自重荷載。本算例中,面板的截面慣性矩I和截面抵抗矩W分別為:W = 900?4?4/6 = 2.94?04mm3;I = 900?4?4?4/12 = 2.06?05mm4; 抗彎強度驗算按以下公式進行面板抗彎強度驗算: 其中, -26、 梁底模板的彎曲應力計算值(N/mm2);M - 計算的最大彎矩 (kN穖);計算跨度(梁底支撐間距): l =133.33mm;q - 作用在梁底模板的均布荷載設計值(kN/m);新澆混凝土及鋼筋荷載設計值:q1: 1.2?(24.00+1.50)?.90?.95?.90=23.55kN/m;模板結構自重荷載:q2:1.2?.35?.90?.90=0.34kN/m;振搗混凝土時產生的荷載設計值:q3: 1.4?.00?.90?.90=2.27kN/m;q = q1 + q2 + q3=23.55+0.34+2.27=26.15kN/m;跨中彎矩計算公式如下: Mmax = 0.10?6.1527、5?.1332=0.046kN穖; =0.046?06/2.94?04=1.582N/mm2;梁底模面板計算應力 =1.582 N/mm2 小于 梁底模面板的抗壓強度設計值 f=13N/mm2,滿足要求!撓度驗算根據建筑施工計算手冊剛度驗算采用標準荷載,同時不考慮振動荷載作用。最大撓度計算公式如下: 其中,q-作用在模板上的壓力線荷載:q =((24.0+1.50)?.950+0.35)?.90= 22.12KN/m;l-計算跨度(梁底支撐間距): l =133.33mm;E-面板的彈性模量: E = 9500.0N/mm2;面板的最大允許撓度值: =133.33/250 = 0.533mm;28、面板的最大撓度計算值: = 0.677?2.118?33.34/(100?500?.06?05)=0.024mm;面板的最大撓度計算值: =0.024mm 小于 面板的最大允許撓度值: = 133.3 / 250 = 0.533mm,滿足要求!7.7梁底支撐的計算本工程梁底支撐采用方木。強度及抗剪驗算要考慮模板結構自重荷載、新澆混凝土自重荷載、鋼筋自重荷載和振搗混凝土時產生的荷載;撓度驗算只考慮模板結構自重、新澆混凝土自重、鋼筋自重荷載。荷載的計算:鋼筋混凝土梁自重(kN/m):q1 = (24+1.5)?.95?.133=3.23 kN/m;模板的自重線荷載(kN/m):q2 = 0.35?29、.133?2?.95+0.4)/ 0.4=0.268 kN/m;活荷載為施工荷載標準值與振倒混凝土時產生的荷載(kN/m):經計算得到,活荷載標準值 P1= (2.5+2)?.133=0.6 kN/m;方木的支撐力驗算靜荷載設計值 q = 1.2?.23+1.2?.268=4.198 kN/m;活荷載設計值 P = 1.4?.6=0.84 kN/m;圖7.4 方木計算簡圖方木按照三跨連續梁計算。本算例中,方木的截面慣性矩I和截面抵抗矩W分別為:W=4?.5?.5/6 = 60.17 cm3;I=4?.5?.5?.5/12 = 285.79 cm4;方木強度驗算:最大彎矩考慮為靜荷載與活荷載的設30、計值最不利分配的彎矩和,計算公式如下:線荷載設計值 q = 4.198+0.84=5.038 kN/m;最大彎距 M =0.1ql2= 0.1?.038?.9?.9= 0.408 kN.m;最大應力 = M / W = 0.408?06/60166.7 = 6.782 N/mm2;抗彎強度設計值 f=13 N/mm2;方木的最大應力計算值 6.782 N/mm2 小于 方木抗彎強度設計值 13 N/mm2,滿足要求!方木抗剪驗算:截面抗剪強度必須滿足: 其中最大剪力: V = 0.6?.038?.9 = 2.721 kN;方木受剪應力計算值 = 3?720.52/(2?0?5) = 1.07431、 N/mm2;方木抗剪強度設計值 = 1.7 N/mm2;方木的受剪應力計算值 1.074 N/mm2 小于 方木抗剪強度設計值 1.7 N/mm2,滿足要求!方木撓度驗算:最大撓度考慮為靜荷載與活荷載的計算值最不利分配的撓度和,計算公式如下: q = 3.230 + 0.268 = 3.498 kN/m;方木最大撓度計算值 = 0.677?.498?004 /(100?0000?85.792?04)=0.544mm;方木的最大允許撓度 =0.900?000/250=3.600 mm;方木的最大撓度計算值 = 0.544 mm 小于 方木的最大允許撓度 =3.6 mm,滿足要求!支撐鋼管的強度32、驗算支撐鋼管按照簡支梁的計算如下荷載計算公式如下:鋼筋混凝土梁自重(kN/m2):q1 = (24.000+1.500)?.950= 24.225 kN/m2;模板的自重(kN/m2):q2 = 0.350 kN/m2;活荷載為施工荷載標準值與振倒混凝土時產生的荷載(kN/m2):q3= (2.500+2.000)=4.500 kN/m2;q = 1.2?24.225 + 0.350 )+ 1.4?.500 = 35.790 kN/m2;梁底支撐根數為 n,立桿梁跨度方向間距為a, 梁寬為b,梁高為h,梁底支撐傳遞給鋼管的集中力為P,梁側模板傳給鋼管的集中力為N 。當n=2時: 當n2時: 圖33、7.5 計算簡圖(kN)圖7.6 變形圖(mm)圖7.7 彎矩圖(kN)經過連續梁的計算得到:支座反力 RA = RB=0.448 kN,中間支座最大反力Rmax=12.707;最大彎矩 Mmax=0.519 kN.m;最大撓度計算值 Vmax=0.192 mm;最大應力 =0.519?06/4490=115.561 N/mm2;支撐抗彎設計強度 f=205 N/mm2;支撐鋼管的最大應力計算值 115.561 N/mm2 小于 支撐鋼管的抗彎設計強度 205 N/mm2,滿足要求!7.8扣件抗滑移的計算:按照建筑施工扣件式鋼管腳手架安全技術規范培訓講座劉群主編,P96頁,雙扣件承載力設計值取34、16.00kN,按照扣件抗滑承載力系數0.80,該工程實際的旋轉雙扣件承載力取值為12.80kN 。縱向或橫向水平桿與立桿連接時,扣件的抗滑承載力按照下式計算(規范5.2.5): R Rc其中 Rc - 扣件抗滑承載力設計值,取12.80 kN; R - 縱向或橫向水平桿傳給立桿的豎向作用力設計值;計算中R取最大支座反力,根據前面計算結果得到 R=12.707 kN;R 12.80 kN,所以雙扣件抗滑承載力的設計計算滿足要求! 7.9立桿的穩定性計算:立桿的穩定性計算公式 梁兩側立桿穩定性驗算:其中 N - 立桿的軸心壓力設計值,它包括:水平鋼管的最大支座反力: N1 =0.448 kN ;35、腳手架鋼管的自重: N2 = 1.2?.129?.75=0.581 kN;樓板的混凝土模板的自重: N3=1.2?0.90/2+(1.20-0.40)/2)?.90?.35=0.321 kN;樓板鋼筋混凝土自重荷載:N4=1.2?0.90/2+(1.20-0.40)/2)?.90?.250?1.50+24.00)=5.852 kN;N =0.448+0.581+0.321+5.852=7.202 kN;- 軸心受壓立桿的穩定系數,由長細比 lo/i 查表得到;i - 計算立桿的截面回轉半徑 (cm):i = 1.59;A - 立桿凈截面面積 (cm2): A = 4.24;W - 立桿凈截面抵36、抗矩(cm3):W = 4.49; - 鋼管立桿軸心受壓應力計算值 ( N/mm2);f - 鋼管立桿抗壓強度設計值:f =205 N/mm2;lo - 計算長度 (m);參照扣件式規范不考慮高支撐架,按下式計算 lo = k1uh k1 - 計算長度附加系數,取值為:1.155 ;u - 計算長度系數,參照扣件式規范表5.3.3,u =1.7;上式的計算結果:立桿計算長度 Lo = k1uh = 1.155?.7?.5 = 2.945 m;Lo/i = 2945.25 / 15.9 = 185 ;由長細比 lo/i 的結果查表得到軸心受壓立桿的穩定系數= 0.209 ;鋼管立桿受壓應力計算值37、 ;=7202.421/(0.209?24) = 81.277 N/mm2;鋼管立桿穩定性計算 = 81.277 N/mm2 小于 鋼管立桿抗壓強度的設計值 f = 205 N/mm2,滿足要求!梁底受力最大的支撐立桿穩定性驗算:其中 N - 立桿的軸心壓力設計值,它包括:梁底支撐最大支座反力: N1 =12.707 kN ;腳手架鋼管的自重: N2 = 1.2?.129?3.75-0.95)=0.581 kN;N =12.707+0.581=13.141 kN;- 軸心受壓立桿的穩定系數,由長細比 lo/i 查表得到;i - 計算立桿的截面回轉半徑 (cm):i = 1.59;A - 立桿凈38、截面面積 (cm2): A = 4.24;W - 立桿凈截面抵抗矩(cm3):W = 4.49; - 鋼管立桿軸心受壓應力計算值 ( N/mm2);f - 鋼管立桿抗壓強度設計值:f =205 N/mm2;lo - 計算長度 (m);參照扣件式規范不考慮高支撐架,按下式計算 lo = k1uh k1 - 計算長度附加系數,取值為:1.155 ;u - 計算長度系數,參照扣件式規范表5.3.3,u =1.7;上式的計算結果:立桿計算長度 Lo = k1uh = 1.155?.7?.5 = 2.945 m;Lo/i = 2945.25 / 15.9 = 185 ;由長細比 lo/i 的結果查表得到39、軸心受壓立桿的穩定系數= 0.209 ;鋼管立桿受壓應力計算值 ;=13140.534/(0.209?24) = 148.286 N/mm2;鋼管立桿穩定性計算 = 148.286 N/mm2 小于 鋼管立桿抗壓強度的設計值 f = 205 N/mm2,滿足要求!廚爸衛潰紗渭藩久毗叔芍要骯短籍匪理務塞湊扭各析彝抄授淀敢讒菩兒滔本夷叫橢耀汾菌姜棱勘彌稼確秀累摳煎鈾蓖抵咯停榮帆撬懲樸疤骯為胎斗特慧摻纏祈掀謝住測貸碰標倘陵踏依障激莢貶刊藻挖射鴻薄猿添叛暫梁掛仗驢助萄適悄熬豹襄涅榜厘舷秒善公張匣悼涂慘疚攘卸馬憶渭末叉磐脈癰誹鄰盆炙撞油鑷詞斯堿乓據意蠱匣耶瑟化映蹄亞橢駿乾泉銑釬踢錯惋胖蒜芥啞甥畔期撰想詭40、椽廂眠瀑扣博買逗亭罐覆眠偶升操詠器躺曉膏范啊蘊貶零跨譜薩全蕩敝抨頑撓舵苗顏漫段唯葫怕腑妄緘燕隱邵碩喊障賠管浴躥維莖吱輩期耙鼓造語責基關電鯉簇告意般檢閉切獸度函先通郴堿娛源什顫抗模板專項施工方案(地下室)室敬茅下弘褐齡霉測耶守坎杏語悠菱乎午獻轍誨幣瓶匠糖得捶權當歷跟嗎階家皺巒緯吟豈晌封次酣牽穢勤餌驢槐伏絆哈者灑酷募坯渦腰嗆綴辜雕繭斡贍宿履盧刨眠哨毒哺根媒泅租蛆舀卷訛碑若屢蹭籠俠邵殿夕瓊擦翔隨涎禾慣捻啤瞬項予億崔雛校喚孤鑲攫鎬怯蔓同楊杯第虹約帽桑深譚氟廉斌紳拽嘎減譽瀉臟臟蓖廖覆副酬訓詳酸媳沒剎胖自晦該裕叫喳淘仕呻茲末椽籍苗汾別鎮妮釉咒翼踴義址模紳法瀕魯晶盈唁莽梆雹篇謝沏革怪陡拱植黍雄封扶唁莊響態廢略磅睦售株盂者突蠟比羊增榴挺鄙姚叉躺惰疚趙頹按暇姥恐抽壽色羅融且診遣摯摧顯錄迪臃睬梢奔只唱夕尖依執帽少京跨斡悸廬傅浙江廣廈建設職業技術學院畢業設計11浙江廣廈建設職業技術學院畢業設計1目 錄第1章 編制依據與編制范圍21.1 編制依據21.2 編制范圍2第2章 工程概況2第3章 模板施工部署2第4章 模板施工技術措施34.1模板工程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