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x xx x 縣河東河西片區棚戶區縣河東河西片區棚戶區 改造項目改造項目(2(2 # #地塊 地塊) ) 基基 坑坑 監監 測測 方方 案案 目目 錄錄 一、工程概況一、工程概況 1 1、工程簡況工程簡況 石阡縣河東河西片區棚戶區改造項目 2#地塊位于石阡縣,東鄰佛頂山大道、西靠 石阡縣第四中學, 北臨海事搜救中心。 地塊近似長方形, 南北長約87.6m, 東西長約55.8m。 基坑周長約 280m,開挖面積約為 4800m 2,開挖深度 10.50m。 設計單位: 建設單位: 監理單位: 2 2、周邊環境、周邊環境 本工程地位于石阡縣中心,周邊環境復雜。擬建場地位置原為石阡縣畜牧局,北側
2、2 米外有-1+14 層建筑物,南側 3 米外有 4 層建筑物,東西兩側與道路相靠,地處鬧市 且場地狹小。 3 3、地質條件、地質條件 根據核工業衡陽第二地質工程勘察院提供的本工程石阡縣河東河西片區棚戶區 改造 2#地塊項目巖土工程勘察報告,擬建場地在勘察深度約 18.0m 范圍內揭露的地基 土土質情況主要由雜填土、粘土、卵石層及泥質灰巖組成。 本工程場地地下水埋藏較淺,地下水類型為潛水,其地下水量主要來源于大氣降 水及石阡河河水的滲透補給。 4 4、圍護設計、圍護設計 本工程基坑開挖深度約為 10.50m,采用 10003000 人工挖空灌注樁+錨索+樁間 噴錨的圍護形式;止水采用雙排袖閥管
3、注漿。 二、監測目的與技術要求二、監測目的與技術要求 在圍護施工及土體加固期間,須周期性對周邊環境進行觀測,及時發現隱患,并 根據監測成果相應地及時調整施工速率及采取相應的措施,確保周邊建(構)筑物、道路 及市政管線的正常使用。 在基坑開挖過程中,由于地質條件、荷載條件、材料性質、施工條件和外界其它 因素的復雜影響,很難單純從理論上預測工程中可能遇到的問題,而且,理論預測值還 不能全面而準確地反映工程的各種變化。所以,在理論指導下有計劃地進行現場工程監 測十分必要,并在施工組織設計中制定和實施周密的監測計劃。 本工程監測的目的主要有: (1) 通過將監測數據與預測值作比較, 判斷上一步施工工藝和施工參數是否符合或 達到預期要求,同時實現對下一步的施工工藝和施工進度控制,從而切實實現 信息化施工; (2) 通過監測及時發現圍護結構施工過程中的環境變形發展趨勢,及時反饋信息, 達到有效控制施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