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后澆帶施工 作 業 指 導 書 1.適用范圍 適用于設有后澆帶的高層大體積混凝土底板施工。 2.引用標準 混凝土結構工程施工及驗收規范(GB50204-92) 建筑工程質量檢驗評定標準(GBJ301-88) 普通混凝土用砂質量標準及檢驗方法(JGJ52-79) 普通混凝土用碎石或卵石質量標準及檢驗方法(JGJ53-79) 3.施工準備 3.1 材料 3.1.1 水泥: 標號不宜低于425號, 品種宜用普通硅酸鹽水泥、 火山灰質硅酸鹽水泥、 粉煤灰質硅酸鹽水泥。如遇有受侵蝕性介質作用時,應按設計要求選用水泥。 3.1.2 砂、石:技術指標除應符合(JGJ52-92)和(JGJ53-92)的規定外
2、,尚應符合 下列規定:砂宜用中砂,含泥量不得大于3%。石子最大粒徑不宜大于40mm,所含泥土 不得呈塊狀或包裹石子表面,且不得大于1%,吸水率不得大于1.5%。 3.1.3 摻合料:粉煤灰品質在II級以上,摻量經試驗確定。 3.1.4 外加劑:應根據具體情況采用減水劑、加氣劑、防水劑及膨脹劑等。 3.1.5 水:不含有害物質的潔凈水。 3.1.6 橡膠止水帶或鋼板止水帶、鋼絲網片等。 3.2 作業條件 3.2.1 完成鋼筋,管道預埋件的隱蔽工程驗收工作。固定模板的螺栓必須穿過混凝 土墻時,應采取止水措施。止水的方法:穿墻螺栓上,加焊止水環,止水環必須滿焊。 管道、預埋件穿過混凝土時,均應有止水
3、措施。 3.2.2 混凝土結構施工時,木模板應提前澆水濕潤,并將落在模板內的雜物清除干 凈,結構內部設置的鋼筋及鐵絲不得接觸模板。 3.2.3 選定配合比時,混凝土應通過試驗確定,其填充混凝土強度等級應比設計結 構強度提高10N/mm2,其他各項技術指標應符合規定: a)水泥用量不得小于300kg/m3,摻有活性粉細料,水泥用量不得小于280kg/m3 b)含砂率為35%一40%;灰砂比宜為1:2一1:2.5。 c)水灰比不大于0.6。 d)塌落度不大于50mm,若摻用外加劑或采用泵送混凝土時不受此限。 e)摻用引氣型外加劑的防水混凝土,其含氣量應控制在3%-5%。 4.操作工藝 4.1 后澆帶是施工期間保留的臨時性溫度收縮變形縫,其中鋼筋連續不斷,在地下 結構施工時,在后澆帶兩旁應各用二層鋼絲網片隔離混凝土保留后澆帶,內層用較粗 的鋼絲網片以阻擋混凝土中的粗骨料,外層用較細的鋼絲網片以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