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非自動調節渠道壓力前池布置計算書 1 設計依據及參考資料 (1)設計依據:水電站引水渠道及前池設計規范(DL/T 50791997)、小型水力發電站設計規范(DL/T 50791997) (GB 500712002)、水電站進水口設計規范(SD 30388)。 (2)參考資料:水電站建筑物(王樹人 董毓新主編)、水電站(成都水力發電學校主編) 2 設計基本資料 機組臺數 n1=2臺 單機容量N=1600kW 引水渠設計引用流量 Qp=16.200m/s 單機引用流量Q設=16.200m/s 引渠末端渠底高程1=1041.000m 引渠末段渠底寬度b=3.500m 引渠末段渠道邊坡m=0 引渠末
2、端渠道設計水深h=2.850m 引渠末端渠道設計流速 v0=1.624m/s 壓力鋼管根數 n2=1根 壓力鋼管內徑D=2.000m 進水室隔墩厚度d=0.000m 進水室攔污柵的允許最大流速 v進=0.900m/s 堰頂與過境水流水面的高差h=0.100m 側堰類型正堰的流量系數 m0=0.427 3 側堰布置及水力計算 3.1 側堰堰頂高程的確定 根據水電站引水渠道及前池設計規范第4.5.3條的規定,側堰的堰頂高程應高于設計流量下水電站正常 運行時的過境水流水面高程h(0.10.2m),本工程取h0.100m 過境水流水面高程2= 渠末渠底高程 + 渠道正常水深 = 1043.850m 側
3、堰堰頂高程3= 2 + h = 1043.950m 3.2 側堰堰頂長度、堰上平均水頭的確定 根據水電站引水渠道及前池設計規范第A.0.3條,對于設一道側堰的布置,當水電站在設計流量下正常 運行,側堰不溢水;當水電站突然甩全部負荷待水流穩定后全部流量從側堰溢出,為控制工況。此時,側堰下游 引水渠道流量為零,側堰泄流能力按公式A3確定。 (A3) 流量系數mL宜取(0.90.95)m0,本工程取mL=0.9m0,即mL= 0.3843 根據水電站引水渠道及前池設計規范第4.5.3條,側堰的堰頂長度,堰上平均水頭,需經計算比較確定。 溢流堰長度與溢流堰頂水深有關,溢流水深過大,則單寬流量大,消能工程量大,但溢流水深小,則溢流堰長度 就長,影響前池平面布置,所以在計算時兩者應統籌兼顧。根據上述原則,經試算確定堰頂長度和堰上平均水頭。 取H堰= 0.610m 則L堰= 19.976m 取L堰=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