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案例分析筑波科學城 創建時間: 1960年 愿景:筑波科學城的目標是推動科學和技術發展,成為建立在全國研究機構和筑波大學基礎上的領先的研究和高等教育中心 目的:筑波科學城幫助緩解東京擁擠的環境,平衡東京大都市地區的發展 定位: 側重于基礎理論研究 規模:現有人口18.9萬,規劃人口35萬,其中研究教育區人口6.6萬,規劃10萬,周圍郊區現有12.3萬人,規劃25萬 管理模式: 建設資金全由政府承擔 研究教育機構 國家研究教育機構 :46所國家研究教育機構, 其中文教機構有8家、建設研究機構5家、理工研究機構16家、公共使用機構1家生物研 究機構16家。主要涉及教育、建設、科學和工程、生物和通用
2、(common use)約1.3萬名員工為這些機構服務,其中8500名是 研究員,大約占日本國家研究機構預算和人員 私人研究機構 :在工業園區和周邊郊區有許多私人研究機構,它們的研究領域主要在醫藥、化學、電子電氣、機械工程、建設等,大 約4500名研究員在私人研究機構中工作 基本情況 區位 日本筑波科學城位于東京東北約60公里處, 北依筑波山,東臨日本第二大湖霞個浦,距 國際機場40公里 筑波科學城面積 284平方公里,不僅具有良 好的自然環境,而且交通發達,有完善的公 路和鐵路網絡 距離Ibaraki省會Mito市50公里 筑波是日本政府第一個嘗試建立的科學城,完全由中央政府資助,以基礎 科
3、研為主,屬國家級研究中心。有國家級研究與教育院所46個,分別隸屬 于多個政府部門和機構。自20丑紈8O年代末以來,日本全國3O%的國家 研究機構及40% 的研究人員都集聚在筑波,國家研究機構全部預算的5O 左史投資在這里。 “創造適宜研究和教育的環境”和“緩解東京人口壓力”成為筑波科學城的最初建設目標 為了迎接科學技術革命和教育改革時代的需要,為實現高水平的研究和教育建立一個基地。這個基地的核心就是從東京及其周圍地區遷 來的國家級、實驗性的研究機構和教育機構,建立筑波大學,創造一個適宜實驗性的研究和教育機構發展的環境。 為了應付和減輕東京過度擁擠的環境,把那些沒有必要留在東京的國家級實驗室、研究與教育機構遷入筑波科學城,就是以一個有序的 方式減輕首都密集地區的人口過度集中的壓力,同時適當提高閑置土地的使用率,為首都地區經濟均衡發展做出貢獻。 建設目標及規劃理念 規劃理念 一、科學城的建設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