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4 基坑工程施工 2.4.1 樁墻式支護結構的施工 1.樁墻式支護結構的構造要求 (1)現澆混凝土支護結構的混凝土強度等級不得低于C20 (2)樁墻式支護結構的頂部應設置圈梁(冠梁),其寬度應大于樁、墻的 厚度。 樁、墻頂嵌入圈梁(冠梁)的深度不宜小于50mm;樁、墻內豎向鋼筋錨 入圈梁(冠梁)內的 長度宜按受拉錨固要求確定。 (3)支撐和腰梁,注:縱向鋼筋直徑不宜小于16mm,箍筋直徑不應小于 8mm。 2.灌注樁擋土結構施工概述 灌注樁擋土結構主要有鉆(沖)孔灌注樁、人工挖孔灌注樁,布置形式可分為 密排、疏排、雙排(疏排樁和雙排樁可與止水帷幕結合使用)。用作擋土結構 的灌注樁直徑一般為
2、5001200mm,樁間距一般為1.52倍樁徑。樁間土可采 用砂漿抹面、注漿保護(錨噴、素噴)。 3.地下連續墻施工 1)地下連續墻施工工藝過程 修筑導墻 挖槽 吊放接頭管(箱)、吊放鋼筋籠澆注混凝土 2)導墻的形式與作用 導墻的作用:護槽口,為槽定位(標高、 水平位置、垂直),支撐(機械、鋼筋 籠等),存放泥漿(可保持泥漿面高度) 導墻的修筑: 平整場地測量定位挖槽綁鋼筋 支模板(按設計圖,外側可利用土模, 內側用模板)澆混凝土拆模并設置橫 撐回填外側空隙并碾壓。 3)泥漿 泥漿的作用:護壁、攜碴,冷卻潤滑 泥漿的主導作用是護壁,泥漿的靜止水壓力相當于一種液體在槽壁上形成 不透水的泥皮,從而
3、使泥漿的靜壓力有效地作用在槽壁上,同時防止槽壁坍塌。 泥漿的成分包括膨潤土(特殊黏土)、聚合物、分散劑(抑制泥水分離)、增黏劑(常 用羥甲基纖維素,化學糨糊)、加重劑(常用重晶石)、防漏劑(堵住砂土槽壁大孔,如 鋸末、稻草沫等) 泥漿質量的控制指標:比重(比重計)、黏度(粘度計)、含砂量、泥皮厚度、 PH值(一般為89時泥漿不分層)、穩定性 泥漿的處理:土碴的分離處理沉淀池(考慮泥漿循環、再生、舍棄等工藝 要求)、震動篩與旋流器(離心作用分離) 4)挖槽 地下連續墻施工在國內常用的挖槽機械,按其工作原理分為挖斗式、沖擊式 和回轉式(銑槽機)三大類, 5)清底 (灌注樁后壓漿技術) 6)鋼筋籠吊放 采取在鋼筋籠內放桁架的方法防止鋼筋籠起吊時變形 7)單元墻段的接頭 (1)接頭管(亦稱鎖口管)接頭 注:待澆筑混凝土強度達到0.0050.2MPa 時(一般在混凝土澆筑后35h,視氣溫而定) 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