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城 鄉 建 設 2005-1 1 街區文化定位的提煉,既要見證街區及所在城市悠久厚 重的歷史積淀, 又要全面客觀表征它現存的發展狀態, 更要在 一定程度上昭示其未來建設前行的方向。 寓 “土” 于今, 即在街 區文化定位中,寓地域本土文化的精神于現代的設計理念和 審美取向之中, 賦予街區一種嶄新的、 獨樹一幟的生命力。 “本土化” 不是表層的對傳統建筑符號的搬用, 它與現代 功能的結合是無形的、 內在的, 讓人一看就能和整個城市聯系 起來, 耐人尋味, 反映了整個城市的形象和品位。 商業街通過自身的本土化特色, 給社會留下知名度、 印象 度和美譽度。 本土化特色主要通過建筑風格、 人文因素和經
2、營 理念三方面體現。 首先, 成功的商業街形象有較統一的建筑風格, 如哈爾濱 中央大街 (俄式) ; 南京夫子廟 (中式明清、 南方民居) ; 北京大 柵欄(明清中國民族資產階級和洋務活動的混合商業文化) ; 北京王府井的建筑風格較雜 (以王府飯店為代表的中式, 以東 方廣場為代表的現代建筑,以及伊斯蘭風格的穆斯林大廈 等) 。 隨著經濟發展模式的轉變,人文因素越來越成為商業街 成敗的關鍵。 如有 5 8 0 年歷史的北京大柵欄, 其原動力在于京 味商業文化的支撐, 有 3 8 0 年歷史的廣州西關商業街, 充分表 現了嶺南特色的人文風貌及對外商業交往的文化氛圍;開封 宋城御街是靠東京汴梁的古
3、商業文化之風名揚中原;北京什 剎海煙袋斜街是典型的京味民俗商業街。 最后, 除歷史人文因素和風貌特征外, 經營理念也是體現 本土化特色的重要方面。 如西單商業街提出:“中檔品牌, 大眾 服務” 。強化為市民服務, 形成平民消費模式。據調查: 其人流 量中, 北京地方人口占 7 4 %, 其它人口占 2 6 %; 北京秀水服裝 一條街, 突出為使館區服務的理念, 來此的客人中 8 7 %來自歐 洲, 1 1 %來自中東, 2 %來自其他各地。商業街的一整套體現經 營理念的特色管理和服務, 是其經久不衰的原因。 以上三因素結合較好的案例, 如廠甸琉璃廠, 與書院 門同屬文化專業的商業街。在每年農歷正月初一至十五的廟 會, 俗稱 “開廠甸” , 其主要內容為文化交流。清代野記 中載: “今京師之琉璃廠, 乃前明宮窯燒制琉璃瓦之地, 基址尚存。 在 元為海王村。 清初尚不繁盛, 至乾隆始成市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