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北海城市總體規劃北海城市總體規劃 一、 規劃范圍: 北海市全市轄三區一縣,即海城區、銀海區、鐵山港區、合浦縣,國土面積為 3337 平方公 里。 在本次城市總體規劃中, 劃定城市規劃區范圍是以現行政區域為界, 涵蓋市轄三區: 海城區、 銀海區和鐵山港區, 總面積為 957 平方公里。 規劃中心城建設用地范圍包括主城區和鐵山港 區。 二、 規劃期限: 本次規劃期限為 2008-2025 年。分近期、遠期規劃,同時提出遠景發展設想。 規劃近期至 2015 年; 規劃遠期至 2025 年。 規劃遠景是對 2025 年之后 50 年的發展展望。 三、 城市性質: 區域性國際濱海旅游城市,以高新產業、臨
2、港工業為主的港口城市。 四、 發展定位: 努力建設國際北海、海洋北海、休閑北海、宜居北海,成為國際城市網絡的重要節點、面向 東盟的合作開放示范區、 服務三南 (西南、 華南和中南) 的經濟社會繁榮區和國際海韻灣區。 五、 發展目標: 保護生態系統,立足于自身資源環境容量,建立滿足城市發展要求、實現城市可持續發展需 要的調控目標和管理模式, 推動社會和諧健康發展。 在規劃期限內將北海市建設成為北部灣 經濟區的中心城市,進入特大城市行列。 六、 空間發展模式: 依托濱海形成北部灣濱海發展帶、鐵山港灣、廉州灣的“一帶兩灣”城市發展新格局。 以海景大道為依托,在沿線地帶建設幾個特色產業區,形成多節點的
3、濱海經濟發展帶;以鐵 山港灣為依托,發展大港口、大工業、大物流,打造成為連結兩廣沿海的區域性臨海工業基 地、物流商貿中心和區域合作平臺;以廉州灣為依托,打造以高科技產業為重點的現代工業 園區和美麗宜人的“北部灣國際新城”。 七、 規劃結構: 構建“一城兩區八組團” 的城市空間結構骨架。 “一城”指中心城。即本次規劃的中心城建設用地范圍,包括兩區。 “兩區”指主城區和鐵山港區。改造北鐵公路使其成為聯結兩區的快速干道;兩區之間及周邊 設置以生態保護帶為主,充分體現“海、城、港”的城市空間特色。 “八組團”指主城區內的舊城區組團、海灣新城組團、鐵路南組團、大冠沙新區組團、竹林組 團以及鐵山港區的鐵山港東組團、鐵山港西組團、港口物流組團。 舊城區組團是城市的老城區, 包括現狀的商業核心區和老居住區, 集中了主要的行政辦公用 地和學校等配套服務設施用地。規劃以改造和完善居住環境,見縫插針安排節點綠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