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合肥市位于安徽省中部,地處長江、淮河之間,江淮分水嶺南側,巢湖西北岸,淝河之 水穿流而過。合肥是一座具有兩千多年歷史的古城,素有“淮右襟喉, 江南唇齒”之稱, 以“三 國故地,包拯家鄉”著稱于世。 合肥是安徽省的省會,建國后城市得到快速發展,由一個五萬人的小城,迅速成長為現代化 大城市。在城市規劃的指導下,城市建設取得了巨大的成績。城市通過超常規、跳躍式的發 展,到 2005 年底,合肥中心城區人口已達 224 萬人,城市建設用地 225 平方公里。 合肥城 市總體規劃(1995-2010) 所確定的社會、經濟及城市建設的各項目標到 2005 年底均已實 現或突破。經建設部同意,合肥市人民政府
2、組織對城市總體規劃進行修編。 在新的時期,合肥迎來了重大發展機遇,國家“中部崛起”及安徽省“東向發展”戰略的實施, 對合肥的發展提出了新的要求。 為全面貫徹科學發展觀, 落實市委、 市政府面向未來的“141” 城市空間發展布局,緊扣“大環境、大建設、大發展”的主題,充分發揮省會城市和全國科教 基地的優勢,促進合肥奮力率先崛起, 合肥市城市總體規劃(2006-2020) 提出把合肥建 設成為先進制造業基地、 高新技術產業基地、 現代服務業基地和獨具魅力的現代化濱湖城市。 總體規劃主要內容簡介: 一、市域城鎮體系規劃 1、人口與用地規模 (1)市域總人口與城鎮化水平 近期 2010 年,合肥市域總
3、人口為 580 萬人,其中城鎮人口 360 萬人,城鎮化水平為 62%; 遠期 2020 年合肥市域總人口為 710 萬人,其中城鎮人口 525 萬人,城鎮化水平為 74%。 (2)中心城區城市人口規模 近期 2010 年,中心城區城市人口 300 萬人; 遠期 2020 年,中心城區城市人口 360 萬人。 (3)中心城區城市建設用地規模 近期 2010 年,中心城區建設用地 300 平方公里,人均建設用地 100 平方米; 遠期 2020 年,中心城區建設用地 360 平方公里,人均建設用地 100 平方米。 2、城鎮空間結構規劃 城鎮空間組織結構:“一核一圈五軸”。形成以合肥中心城區為核心,周邊城鎮密集區為重點 發展圈層,沿主要交通軸線向東、北、西、西南、東南輻射的五條拓展軸。 城鎮等級規模結構: 市域城鎮體系將形成四級結構。包括: (1)一級城鎮:合肥市域中心城市,人口規模 3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