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標準及規范性文件管理制度1.目的規范標準和規范性文件的管理,確保本企業的生產經營活動符合法律法規要求。2.范圍適用于標準和規范性文件的管理。3.職責3.1 綜合部負責協調管理標準和規范性文件。3.2 生產部和質檢部嚴格執行標準和規范性文件。4.作業程序4.1標準和規范性文件的類別1)國家有關食品安全、產品質量、計量、標準化、合同、勞動用工、生產安全、環境保護等法律法規。2)國家有關食品生產許可管理辦法、食品生產許可審查通則、細則及通知、要求等相關文件。3)國家或食品行業有關食品標簽、食品添加劑使用、產品儲運、預包裝產品凈含量、生產環境衛生規范或標準。4)有關產品標準、試驗方法標準。5)本公司產
2、品企業標準。6)原輔材料標準。4.2標準和規范性文件的收集和登記備案4.2.1綜合部負責通過網絡、質監部門詢問等方式收集最新標準和規范性文件(原輔材料標準向生產廠家收集后,組織生產部、質檢部評審確定其合法性),將標準和規范性文件信息記錄在外來文件一覽表,文件文本應裝訂成冊,便于利用。4.2.2產品企業標準由生產部會同質檢部,在專家指導下編寫,由綜合部到省衛生主管部門實施備案登記,取得備案標準稿,妥善保存,到期復審、更新并辦理再登記備案手續。4.2.3 本企業執行標準由綜合部到區質監局辦理登記備案,取得標準使用登記證書,妥善保存,如有標準更新,應及時登記。4.3本企業使用進口原輔材料時,該材料必
3、須符合國家現行產品標準,并有正規進口通關檢驗手續。4.4本企業不使用無證企業生產的產品,不使用無標準的產品,不使用未經檢驗的產品,不使用不合格的產品。5、相關記錄外來文件一覽表防止食品污染、變質和損壞制度1.目的對食品進行防護控制,有效防止食品污染、變質和損壞。2.適用范圍適用于原輔材料、半成品、成品污染、變質和損壞的防止。3 .職責3.1倉庫管理人員和搬運人員負責原輔材料、半產品、成品在儲存、運輸過程中的產品防護,確保產品不會被污染、變質和損壞。3.2各生產單位負責生產過程中原輔材料、半成品、成品的防護工作。4.要求4.1原輔材料的防護控制4.1.1進廠原輔材料必須清潔、無污染,符合驗收規范
4、。4.1.2原輔材料與半成品、成品分開,防止物料與食品交叉污染。4.1.3原輔材料進入車間都須經專門的物流通道,運輸原輔材料用的容器、工具和車輛必須清潔。4.1.4原輔材料應該分類放置,并存放在墊板或貨架上。4.1.5原輔材料進入車間前應該經過拆包、清潔等過程。4.2 生產用水的防護4.2.1生產用水儲水箱要保持清潔,定期清洗,確保生產用水的質量。4.2.2生產用水輸送管道要采用食品級原料制成的管道。4.3人員衛生要求4.3.1 人員進入生產車間必須穿工作服,要求工作服清潔干凈,無污跡。每天下班后要對工作服進行清洗消毒。4.3.2 保持從業人員衛生,防止人為污染,生產工人進入車間應走人流通道,
5、經更衣室穿戴好工作服、帽、鞋、口罩等。進入車間需經洗手消毒間,鞋也經消毒池進行消毒,防止對食品造成污染。不準在車間內吸煙,生產操作人員不得留長指甲、染指甲油、不得涂抹化妝品。應定期對從業人員進行健康檢查,保證從業人員良好的健康狀況。4.4 設備清洗消毒要求生產部門產前產后對設備、容器、工具進行清洗消毒,維修檢查時防止機油、殘留的清潔劑、消毒劑等對食品造成污染。4.5 產品包裝材料的防護控制4.5.1根據產品要求選擇適宜的包裝材料(包裝箱、包裝膜、片、包裝袋、周轉筐等)進行包裝,確保包裝材料不會對產品品質造成危害。4.5.2 內包裝材料進入車間前必須保持清潔衛生,進行拆包、消毒,不得存在污染現象
6、。4.5.3 包裝材料應根據需要分類放置,并離地離墻存放。4.6 半成品、成品的防護4.6.1原輔材料與半成品、成品分開放置,防止物料與食品的交叉污染。4.6.2設置生、熟工作區的車間內的物流和人流通道要分開,防止人與物、生與熟的交叉污染。4.6.3 儲存食物的場所、設備應保持清潔、無霉斑、鼠跡、蒼蠅、蟑螂;倉庫應通風良好,禁止存放有毒、有害物品及個人生活物品。食品應分類、分架、離墻、離地存放,并定期檢查,處理變質或超過保質期的食品。4.6.4 成品有固定包裝,經檢驗合格后包裝。4.6.5 包裝時要注意在良好的狀態下進行,不得把異物帶入產品。4.6.6產品出庫時要求倉管人員與質量管理人員對轉運工具進行檢查,確保運輸工具、環境能夠滿足產品防護需求,搬運過程輕拿輕放,防止產品損壞、變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