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購物中心的業態比例分析 在商業領域內,如果說超市經營的是商品,百貨經營的是品牌,那么購物中心購物中心經營的 就是業態。作者認為,購物中心的業態分布和比例應從所處商圈整體進行考慮,購物中心 的差異化定位是確定各種業態組合的起點。作為一種集合了多種功能的商業綜合體,購物 中心對各種業態的組合、搭配,無疑是決定其能否成功經營的關鍵。 一般來說,購物中心購物中心分為休閑娛樂型、主題購物型、生活鄰里型三種定位。從北京西 單大悅城來看,人氣旺中心商圈的購物中心零售、餐飲、娛樂三大業態分布的比例,一般 為5:3:2。不過北京的購物中心普遍存在高檔化、雷同化,娛樂性相對不足的問題,所 以,新建購物中心的定位,
2、更應該突出主題性,通過獨特的風格、獨特的文化,形成自己 獨特的魅力。 從不同業態的功用來說,中心商圈大賣場可以拉人氣,百貨零售可以提高項目品位, 餐飲可以延長消費者停留時間,文化娛樂可以豐富消費者生活層次,品牌專賣店可以滿足 消費者差異化需求,其它服務配套可以彌補消費者一站式消費需求。但各業態比例要找到 平衡點。如主力店與次主力店、品牌店要相得益彰。主力店是龍頭,主要可以拉動人氣, 合作期較長,但租金較低,對項目的貢獻主要表現在對消費者的號召力;次主力店和品牌 店是補充,品牌專賣店租金較高,但合作期較短,其主要貢獻體現在租金方面;餐飲對項 目的貢獻主要體現在延長消費者在購物中心的停留時間,拉動
3、非購物消費者,但租金較 低,合作期長于品牌專賣店;文化娛樂商戶對項目的主要貢獻在于增加購物中心的文化氛 圍和互動氣氛,但要有特色。 傳統的購物中心購物中心把大部分精力和場地用來堆積主力店、次主力店和百貨業態,餐飲娛 樂等配套業態的占比一般都在 15%-20%之間。但在商業競爭激烈、同質化越來越突出的今 天,如何讓消費者更長時間的留在賣場里成了首要問題。以大悅城為例,配套業態的占比 已經達到 35%,恰巧彌補了周邊賣場的空白為西單商圈的消費者提供了休閑、餐飲的服 務,同時配以品牌次主力店來滿足不同需求的消費者。而百貨賣場時不可能拿出更多的面 積給餐飲配套業態。 另一個顯著地變化在于樓層內的業態混搭。現代購物中動輒10萬平米的體量使得單層 面積往往達到甚至超過一萬平米,消費者很容易因為疲勞而不愿再上到其他樓層。因此購 物中心在設置垂直動線外又開始嘗試在樓層內適當安排了咖啡廳、甜品屋、水吧等業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