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前 言為貫徹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建立國土間規劃體系并監督實施的若干意見(中發201918號)文件精神,強化國土空間規劃在國土空間開發保護中的戰略引領和剛性管控作用,指導城鄉各類開發建設活動、開展國土空間資源保護利用和修復、制定空間發展政策、實施國土空間規劃管理,推動形成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國土空間格局,并且進一步落實好合漳鄉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21-2035年)對合漳鄉的相關規劃傳導要求,更加科學深入細致的對合漳鄉全域范圍內國土空間開發保護利用作出總體安排和綜合部署,有效指導和管控好合漳鄉未來的空間格局,特編制本規劃。目錄01 規劃總則02 目標定位03 空間規劃04 實施保障01規劃總則n 規
2、劃范圍與層次 規劃范圍:合漳鄉行政轄區范圍;規劃層次:包括兩個層次;鄉域:全域面積107.52平方公里,涉及20個行政村;鄉政府駐地:涉及合漳村一個行政村,面積2.44平方公里。n 規劃期限 與縣級國土空間總體規劃保持一致,規劃期限為2021-2035年,其中:規劃基期年為2020年,近期到2025年。01規劃總則n 規劃編制重點 強化底線約束,精準管控全域自然資源 落實涉縣“三區三線”,落實管控措施與指標要求。細化分區管控,實現用途管制全域覆蓋 對涉縣確定的規劃分區進行細化和落實,明確分區范圍邊界和管控措施,確保用途管制全域、全要素、全類型覆蓋。統籌國土空間開發,引導集約節約用地 統籌布局鄉
3、域空間,包括居民點體系、城鄉建設、產業布局、綜合交通等,同時在設施配置方面留足彈性,優化國土空間用途結構,逐漸引導鄉村建設 用地減量發展。識別整治修復區域,確定國土整治內容 從鄉村生態保護修復、農用地整理,建設用地整治三方面進行分析,識別敏 感和薄弱區域,提出國土整治和生態修復的重點區域和內容。完善鄉政府駐地規劃,強化建設發展管控 優化鄉政府駐地用地布局方案,完善綠地系統、公共服務設施和基礎設施布 局,劃定控制線,對空間形態進行引導,強化對建設用地規模進行管控。通過單元規劃引導詳細(村莊)規劃,引導城鄉一體化發展 通過鄉村單元規劃將約束性指標和剛性管控邊界傳導至村莊,并提出發展引 導、設施配置
4、和建設引導等要求,對村莊規劃無法全覆蓋的地區,通過鄉鎮 總規滿足一般性建設管控。n 規劃目標落實最嚴格的耕地保護制度、水資源管理制度、生態環境保護制度,強化耕地和永久基本農田、生態保護紅線有效管控。到2035年,基本實現國土空間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形成生產空間集約高效、生活空間宜居適度、生態空間風輕水秀,安全和諧、開放高效、魅力品質的國土空間格局,建成生態休閑宜居鄉鎮。02目標定位n 發展定位根據上位規劃,合漳鄉主體功能定位為農貿型重點生態功能區。依托清漳河、濁漳河等景觀資源及核桃、花椒等特色農業資源,確定合漳鄉的發展定位為:n 統籌落實三條控制線 永久基本農田:落實永久基本農田8.22
5、平方千米。生態保護紅線:落實生態保護紅線56.96平方千米。n 國土空間總體格局 規劃形成“一心兩帶三區”的總體格局 一 帶:依托鄉政府駐地形成的鄉域綜合服務中心。兩 帶:沿清漳河和濁漳河的經濟發展帶和旅游發展景觀帶。三 區:主要以西部文化旅游發展區、東部漳河旅游發展區,兩個點以鄉村旅游為著力方向,盤活現有資源旅游業,帶動經濟發展。03空間規劃n 細化落實國土空間規劃分區 生態保護區:有特殊重要生態功能或生態敏感脆弱、必須強制性嚴格保護的自然區域,占全域面積的52.98%。生態控制區:需要予以保留原貌、強化生態保育和生態建設、限制開發建設的自然區域,占全域面積的3.52%。農田保護區:永久基本
6、農田相對集中需嚴格保護的區域,占全域面積的7.64%。鄉村發展區:滿足農林牧漁等農業發展以及農民集中生活和生產配套為主的區域,占全域面積的35.85%。村莊建設區:主要為村莊建設用地內,以村民衣食住行相關的建設用地,占全域面積的0.01%。03空間規劃n 鎮村體系規劃 到規劃期末,全域總人口2.05萬人,鄉政府駐地人口0.15萬人。村鎮體系等級結構劃分“一般鄉鎮中心村基層村”四級鎮村等級結構。規劃一般鄉鎮1個、中心村3個、基層村16個。集聚提升類2個,保留改善類16個,特色保護類2個。03空間規劃名稱名稱集聚提升類集聚提升類保留改善類保留改善類特色保護特色保護類類合漳鄉村莊數量2162村莊名稱
7、 合漳村、白芟村黃龍口村、臺莊村、溫和村、后溝村、史邰村、石梯村、槐豐村、太倉村、下坪村、丁巖村、段曲村、大港村、東峧村、前峧村、后峧村郊口村、田家嘴村、張家頭村等級等級個數個數名稱名稱人口規模(萬人)人口規模(萬人)城鎮職能城鎮職能一般鎮1合漳村2-4綜合型,以蔬菜、食用菌種植為主中心村3白芟村、槐豐村、前峧村基層村16黃龍口村、臺莊村、溫和村、后溝村、史邰村、石梯村、太倉村、下坪村、郊口村、丁巖村、田家嘴村、張家頭村、段曲村、大港村、東峧村、后峧村n 產業發展規劃打造以農業生產為主導,以歷史人文和生態資源為基礎,以農旅結合為特色的復合產業體系,推動鄉村振興。03空間規劃n 構建“一心一帶三
8、區多點”的總體產業布局一心:依托鄉政府駐地打造全鄉綜合服務中心,提供多樣化的生產生活功能;一帶:清漳河兩岸產業發展帶,依托傳統作物打造高效農業種植區,同時借力周邊區縣現有旅游特色拓展發展;三區:漳河上下游文化旅游風景區、綜合經濟發展區。多點:依托生態資源,文物古跡和特色村莊,打造多個“旅游+”產業節點。文化旅游風景區文化旅游風景區綜合經濟發展區綜合經濟發展區綜合服務中心n 產業發展規劃給水工程:規劃合漳鄉供水站。在清漳河沿線推行區域城鄉供水一體化建設,實現聯網供水。雨污水工程:按照污水集中處理的原則,規劃在鄉政府駐地東側新建一處合漳鄉污水處理站。供電工程:保留現有電站,規劃郊口村、槐豐村、臺莊
9、村、白芟村、黃龍口村電站。鄉內構成以10KV 變壓器為支撐,35KV電網為主體,10KV電網為骨架的供電系統。環衛工程:在鄉政府駐地東側規劃新建垃圾收集站1 座。03空間規劃n 綜合交通體系規劃 交通規劃依托現有道路基礎,結合縣級國土空間規劃相關內容指引,提升道路的通達性、連貫性、閉合性、開放性。銜接新建的太行山高速、G234、S349等道路出入口,完善區域高速交通體系;提高道路質量和運輸能力。解決鄉域內交通閉塞擁堵。規劃完善道路骨架,加強全域地區聯系,促進區域聯動發展。遠期各村均規劃公交乘降站點,滿足村民出行需要。03空間規劃n 構建“一心、一軸、兩區”的國土空間格局 一心:合漳鄉綜合服務中
10、心,依托現狀鄉政府、衛生院、小學、幼兒園等公共服務設施和商業設施,打造集行政辦公、教育醫療、娛樂休閑于一體的鄉村綜合服務中心;一帶:沿省道S244合漳村中走線交通聯系發展軸;兩區:以村中心省道北側以鄉政府、小學等公服用地為核心的綜合生活片區和南側以住宅及耕地為主的鄉村生活片區。03空間規劃04實施保障n 基礎保障基礎教育設施:保留現狀中學、小學,規劃幼兒園等基礎教育設施,滿足鄉域發展需求。提供匹配需求、優質均衡的設施保障社會福利設施:新增托老所,規劃高于1000人的村莊布局托老所,并結合鄉政府規劃設置一處養老機構。建設多樣化基層老年活動設施。體育設施:結合鄉域村民體育健身需求,配置體育設施和健
11、身廣場等。文化設施:主要農村居民點結合村委配置文化站、文化活動室。醫療衛生設施:規劃保留合漳村衛生院,鄉域各個農村居住片區各配置社區衛生服務站1處。推進公共服務設施均等化,布局構筑全齡友好的居民生活圈在居民“家門口”(步行5-10分鐘范圍內),優先配齊購物、餐飲、家政、快遞、維修等基本保障類業態,引進智能零售終端,讓消費更便捷。在居民“家周邊”(步行15分鐘范圍內),因地制宜發展文化、娛樂、休閑、社交、康養、健身等品質提升類業態,讓消費更舒心。04實施保障n 綜合防災防洪排澇:堅持“適度超前、防控結合”的原則,加強各村莊在防洪排澇等自然災害應急處理能力。提升城鎮防災減災能力,構建安全韌性防災減
12、災體系消防設施:構建城鄉覆蓋、區域協同的全方位消防系統,加強“智慧消防”建設,城鄉消防安全達到先進水平。抗震避災:堅持“整治避讓、合理布局”的原則,提高城市生命線工程抗震能力,建立安全、可靠、高效的疏散救援通道系統,加強救災物資儲備供應系統,增強城市抗震能力。人防設施:堅持“長期準備、重點建設、平戰平災結合、防空防災一體化”原則,充分考慮防空和防災地下人員的掩護空間,構建統一高效、布局合理的人防工程體系。地災防治:堅持“預防為主、防治并舉、因地制宜、注重實效”原則,建立健全以調查評價、監測預警、應急處置和綜合治理為核心的地質災害防治體系,全面提高地質災害防治水平。公共安全:堅持“平戰結合、分級
13、響應”原則,建立縣鄉村三級網絡報告系統落實分級防控制度,提高社區(村莊)基層防控和服務能力,建立健全反應靈敏、運轉高效的突發公共事件應急服務體系。按照國家和省市統一安排,我鄉組織開展了涉縣合漳鄉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21-2035年)(以下簡稱規劃)編制工作。為進一步提高規劃的科學性、合理性和可實施性,現對規劃草案進行公示,廣泛聽取各方意見,匯聚各方才智,共繪我縣發展藍圖。公示期間,公眾可在涉縣人民政府官網、合漳鄉人民政府駐地公示欄、涉縣自然資源和規劃局查閱,并可通過電子郵件、郵寄信件等方式提出寶貴建議。一、公示時間:涉縣人民政府官網http:/ 1、電子郵箱:(請在郵件標題上標注“涉縣鄉鎮國土空間總體規劃意見建議”字樣)2、咨詢電話:3813106 注:本次為規劃成果草案公示,所有數據及內容以最終批復為準。涉縣合漳鄉人民政府 2024年12月0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