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大悅城效應大悅城效應 2009 年秋天的一個下午,拆遷大錘砸向了位于北京朝陽門外大街地帶的悠唐生 活廣場的一面東墻,這面無辜的墻壁壽命還不足兩年,就被徹底拆除改造為鄰街的大 窗,目的是為了迎接一位要求頗高的新業主瑞典快時尚品牌 H二、雖然百貨公司定期重新裝修,調整品牌以爭取年輕消 費者,但卻沒有一家專門定位于年輕消費者。 然而,年輕一代自有自己的購物習慣和行為方式。他們對價格更敏感,時間也 更加充裕,善于在各種不同的銷售渠道之間進行對比和選擇,這也是他們更容易被網 購吸引的原因之一。 定位于年輕消費群體的西單大悅城深知年輕人的這些特點。如果跟其他百貨商 店一樣賣東西,大悅城不會成為今天的大悅城
2、。購物只是年輕消費者來這里的部分理 由,他們還可以做美發、吃飯、購物和看電影,在這里約會或是呼朋引伴。即使沒有 什么特別的需要,隔一段時間也可以來這里逛一逛。 消費者是否有明確購物目的是他們選擇百貨公司與購物中心的重要區別。百貨 公司假設消費者購物以追求效率為前提,因而,在空間設計、品牌組合、店面結構等 設計上一切以消費者最快找到所需的產品為出發點;購物中心則認為消費者來此不僅 僅是購物,約會、吃飯、消磨時間都可以,在這里多待上一分鐘,消費發生的可能性 就增加一分鐘,因此在服務上購物中心盡可能多地覆蓋消費者的生活。 不同商業模式的背后是兩種截然不同的盈利模式:百貨公司以提取入駐品牌的 銷售分成
3、盈利,購物中心則依靠收取租金以及物業管理費盈利,因此,百貨公司吸引 品牌商入駐的基本要素是地理位置以及整體的規劃;購物中心則需要良好的環境來樹 立購物中心的品牌吸引客流,進而提高租金。 中糧集團總裁寧高寧曾經對自己心目中的理想購物中心有一個形象的描繪:潮 人聚集地,時尚風向標,愛誰誰,哪個品牌要想揚名立腕,不來都不行。要實現這個 近乎理想化的目標,購物中心本身就必須充滿吸引和誘惑力。 這也是購物中心為什么愿意“浪費”更大空間來做打造舒適的公共區域,并且愿意 為提升公共空間的舒適度而投入更多的精力與資金。百貨商店恨不得把每一寸空間都 變成貨柜,就連過道也希望能加以利用。而在西單大悅城,商鋪所占空間不足 50%, 剩下的都是公共空間。 如今,空間是否有吸引力成為了北京新生代購物中心的主要競爭點。2008 年 7 月,兆泰置地打造的悠唐購物中心開業,2008 年 12 月香港太古集團投資的三里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