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啪啪夜福利无码亚洲,亚洲欧美suv精品,欧洲尺码日本尺码专线美国,老狼影院成年女人大片

個人中心
個人中心
添加客服微信
客服
添加客服微信
添加客服微信
關注微信公眾號
公眾號
關注微信公眾號
關注微信公眾號
升級會員
升級會員
返回頂部
ImageVerifierCode 換一換

中國移動TD-LTE無線參數設置指導優化手冊-中興分冊.docx

  • 資源ID:1322889       資源大小:2.60MB        全文頁數:42頁
  • 資源格式:  DOCX         下載積分: 25金幣
下載報告請您先登錄!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載后,可能會被瀏覽器默認打開,此種情況可以點擊瀏覽器菜單,保存網頁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載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載,請使用電腦自帶的IE瀏覽器,或者360瀏覽器、谷歌瀏覽器下載即可。
4、本站資源下載后的文檔和圖紙-無水印,預覽文檔經過壓縮,下載后原文更清晰。
5、試題試卷類文檔,如果標題沒有明確說明有答案則都視為沒有答案,請知曉。

中國移動TD-LTE無線參數設置指導優化手冊-中興分冊.docx

1、中國移動TD-LTE無線參數設置指導優化手冊-中興分冊(征求意見稿) 目錄1前言42縮略語43主要功能44無線基本功能54.1移動性管理54.1.1原理概述54.1.2使用建議及配置說明64.2QoS管理104.2.1原理概述104.2.2使用建議及配置說明114.3安全功能134.3.1原理概述134.3.2使用建議及配置說明134.4隨機接入配置144.4.1原理概述144.4.2使用建議及配置說明144.5接納控制164.5.1原理概述164.5.2使用建議及配置說明174.6主動遷移用戶到空閑態功能184.6.1原理概述184.6.2使用建議及配置說明194.7RRC信令過程中的控制定

2、時器204.7.1原理概述204.7.2使用建議及配置說明215面向不同建設需求功能225.1RRU級聯功能225.1.1原理概述225.1.2使用建議及配置說明225.2小區合并功能235.2.1原理概述235.2.2使用建議及配置說明245.3小區分裂功能255.3.1原理概述255.3.2使用建議及配置說明266覆蓋增強類功能276.1CRS功率抬升功能276.1.1原理概述276.1.2使用建議及配置說明286.2PDCCH鏈路自適應功能296.2.1原理概述296.2.2使用建議及配置說明307降低系統內干擾類功能307.1優化上行功控的參數設置317.1.1原理概述317.1.2使

3、用建議及配置說明317.2上行IRC功能327.2.1原理概述327.2.2使用建議及配置說明337.3下行頻選調度功能337.3.1原理概述337.3.2使用建議及配置說明337.4下行小區間干擾協調(ICIC)功能347.4.1原理概述347.4.2使用建議及配置說明358基于多天線技術的吞吐量提升類功能378.1下行TM3/雙流波束賦形自適應378.1.1原理概述378.1.2使用建議和配置說明389參數集拓撲結構3910LTE無線網優參數集4211TD-LTE無線參數指導優化手冊421 前言本手冊是基于TD-LTE產品的參數介紹,介紹了無線網優參數涉及的主要功能,并給出使用方法和建議。

4、2 縮略語下列縮略語適用于本建議書。表1 縮略語列表詞語解釋BBUBase Band Unit,基帶處理單元BFBeamforming,波束賦形CCEControl Channel Element,控制信道資源單位CQIChannel Quality Indicator,信道條件指示CRSCell Reference Signal,小區參考信號RRURemote Radio Unit,遠端射頻單元IRCInterference rejection combining,干擾抑制合并MRCMaximum ratio combining,最大比合并MIMOMultiple Input Multipl

5、e Output,多進多出OMCOperation and Maintenance Center,操作維護中心PDCCHPhysical downlink control channel,物理下行鏈路控制信道PRACHPhysical Random Access Channel,物理隨機接入信道3 主要功能主要功能分為無線基本功能及增強功能,其中增強功能根據應用效果的不同,又將增強功能分為面向不同建設需求、覆蓋增強、降低系統內干擾、基于多天線技術的吞吐量提升四大類。下一章將對各類功能逐一介紹。4 無線基本功能無線基本功能主要是保障系統的移動性管理、QoS管理、安全功能等正常應用,且為了保證在資

6、源有限的情況下,對不同業務進行區分保障,充分利用無線資源,可開啟狀態轉移、接納控制等相關無線資源管理功能。4.1 移動性管理4.1.1 原理概述移動性管理是TD-LTE系統的必備機制,能夠輔助TD-LTE系統實現負載均衡、提供更好的用戶體驗以及提高系統的整體性能。該功能主要分為兩大類:空閑狀態的移動性管理和連接狀態的移動性管理。在TD-LTE系統內,空閑狀態的移動性管理主要通過UE的小區選擇/重選過程來實現;連接狀態的移動性管理主要通過切換過程來實現。小區選擇:小區選擇一般發生在PLMN選擇之后,其目的是使UE在開機后盡快選擇一個信道質量滿足條件的小區進行駐留;小區重選:當UE處于空閑狀態,在

7、小區選擇之后需要持續地進行小區重選,以便駐留在優先級更高或者信道質量更好的小區。小區重選可以分為同頻小區重選和異頻小區重選。切換:當UE處于連接狀態,網絡通過切換過程實現對UE的移動性管理。按照同異頻劃分,切換可以分為同頻切換與異頻切換;按照基站間網絡架構的邏輯接口劃分,切換可以分為S1切換與X2切換。4.1.2 使用建議及配置說明移動性管理是移動通信的基本機制,因此要求全網開啟移動性管理功能,包括小區重選(含同異頻)、切換(同異頻切換及S1/X2切換)。小區重選(同頻、異頻)相關的參數分別列出:小區同頻重選的參數如下:參數名 (OMC命名)描述取值范圍缺省值建議值對應的3GPP參數 (如果存

8、在)何時生效EUtranRelationTDD:qofStCell重選時相鄰小區對服務小區偏差。在衡量一個小區是否滿足測量報告要求或者滿足小區重選要求時,需要使用這個參數作為頻點或小區專用的偏差值。enum(-24,-22,-20,-18,-16,-14,-12,-10,-8,-6,-5,-4,-3,-2,-1,0,1,2,3,4,5,6,8,10,12,14,16,18,20,22,24)dB0dB0dBSIB4/q-Offset同頻重選EUtranReselectionTDD :tReselectionIntraEUTRA該參數指示了頻內小區重選定時器時長0,7 unit s1s1sSib

9、1/ t-ReselectionEUTRA同頻重選EUtranReselectionTDD :selQrxLevMin小接收電平門限。被測小區的接收電平只有大于Sel_Qrxlevmin時,才滿足小區選擇的條件。-140,-44 step 2 unit dBm-130dBm-120dBmSib1/ q-RxLevMin同頻重選EUtranReselectionTDD :qrxLevMinOfst該參數指示了小區滿足選擇和重選條件的最小接收電平門限偏移,它將影響到小區的最小接收電平門限2,16 step 2 unit dB2dB2dBSib1/ q-RxLevMinOffset同頻重選EUtra

10、nReselectionTDD:intraPmax該參數是指高層配置的UE最大允許的發射功率。-30,33 unit dBm,2323Sib1/ p-Max同頻重選EUtranReselectionTDD:cellSelQqualMin該參數指示了小區滿足選擇選擇條件的最小質量電平門限。被測小區的質量電平只有大于ucCellSelQqualMin時,才可能滿足小區選擇的條件。該值取值范圍是實際值,等于36.331中的取值。-34,-3 unit dB-19-19Sib1/ q-QualMin-r9同頻重選EUtranReselectionTDD:qQualminoffset小區重選S準則參數q

11、-QualMinOffset1-811Sib1/ q-QualMinOffset-r9同頻重選小區異頻重選的參數如下:參數名 (OMC命名)描述取值范圍缺省值建議值對應的3GPP參數 (如果存在)何時生效EUtranReselectionTDD:eutranRslPara這個參數配置下行異頻載頻的中心頻率根據實際需要的band不同而不同根據實際情況配置根據實際情況配置Sib5./ dl-CarrierFreq異頻重選EUtranReselectionTDD a:interQrxLevMin該參數指示了小區滿足頻間小區重選條件的最小接收電平門限。重選到頻間鄰區需要計算的S_nonServingC

12、ell,x的一個關鍵參數。-140,-44 step 2 unit dBm-130-120Sib5/ q-RxLevMin異頻重選EUtranReselectionTDD :interPmaxInter_Pmax為小區配置的UE最大上行可用的發射功率,它與UE類型有關。Inter_Pmax用于頻間鄰區的重選,如果不配置Inter_Pmax則UE按照其自身能力處理。-30,33 unit dBm23dBm23dBmSib5/ p-Max異頻重選EUtranReselectionTDD:tReselectionInterEUTRA該參數指示了頻間小區重選定時器時長。在TreselectionInt

13、erEUTRAN時間段內,新的EUTRAN 頻間小區按照排序R原則必須要一直好于服務小區,才能被選為新的服務小區。0,7 unit s1s1sSib5/ t-ReselectionEUTRA異頻重選EUtranReselectionTDD:sfInterMedium該參數指示應用在中速狀態下的重選時間比例因子。enum(0.25, 0.5, 0.75, 1)0.750.75Sib5/ t-ReselectionEUTRA-SF異頻重選EUtranReselectionTDD:sfInterHigh該參數指示應用在高速狀態下的重選時間比例因子。enum(0.25, 0.5, 0.75, 1)0.

14、50.5Sib5/ t-ReselectionEUTRA-SF異頻重選EUtranReselectionTDD :interThrdXHigh當選擇高優先級載頻時,非服務載頻所使用的高門限。該值取值范圍是實際值,等于36.331中取值的兩倍。0,62 step 2 unit dB8dB34dBSib5/ threshX-High異頻重選EUtranReselectionTDD:interThrdXLow當選擇低優先級載頻時,非服務載頻使用的低門限。該值取值范圍是實際值,等于36.331中取值的兩倍。0,62 step 2 unit dB10dB10dBSib5/ threshX-Low異頻重選

15、EUtranReselectionTDD:interPresenceAntPort1該參數表示在異頻小區重選時是否所有的鄰小區都使用天線端口1傳輸與小區相關的參考信號。enum(No,Yes)YesYesSib5/ presenceAntennaPort1異頻重選EUtranReselectionTDD:interReselPrio該參數指示頻間小區重選優先級。小區重選優先級值越小優先級越低。0-777Sib5/ cellReselectionPriority異頻重選EUtranReselectionTDD:qOffsetFreq該參數指示小區重選異頻鄰區的頻率偏移值enum(-24,-22,

16、-20,-18,-16,-14,-12,-10,-8,-6,-5,-4,-3,-2,-1,0,1,2,3,4,5,6,8,10,12,14,16,18,20,22,24)dB0dB0dBSib5/ q-OffsetFreq異頻重選EUtranReselectionTDD:interFreqQqualMin小區重選S準則參數q-QualMin-34,-3-19-19Sib5/ q-QualMin-r9異頻重選EUtranReselectionTDD:interThreshXHighQ當選擇高優先級載頻時,非服務載頻所使用的RSRQ高門限。具體描述見TS 36.304,該值取值范圍是實際值,等于3

17、6.331中的取值。0-3155Sib5/ threshX-HighQ-r9異頻重選EUtranReselectionTDD:interThreshXLowQ當選擇低優先級載頻時,非服務載頻使用的RSRQ低門限。具體描述見TS 36.304,該值取值范圍是實際值,等于36.331中的取值。0-3166Sib5/ threshX-LowQ-r9異頻重選切換需要配置對應鄰接小區和鄰區關系,主要包括鄰區eNodeB ID、鄰接小區標識、鄰接小區物理層小區ID、頻點、是否支持切換等參數。參數名(OMC命名)描述取值范圍缺省值ExternalEUtranTCellTDD: eNBId鄰接小區所在的eNo

18、deB標識0.1048575根據實際情況配置ExternalEUtranTCellTDD: cellLocalId鄰接小區標識0.255根據實際情況配置ExternalEUtranTCellTDD: pci鄰接小區的物理層小區識別碼0-503根據實際情況配置ExternalEUtranTCellTDD: freqBandInd鄰接小區上下行載頻所在的頻段指示30.64根據實際情況配置ExternalEUtranTCellTDD: earfcn鄰接小區中心載頻頻段指示不同時取值范圍不同(30:380-430,31:1447-1467,32;1785-1805,33:1900-1920, 34:2

19、010-2025, 35:1850-1910, 36:1930-1990, 37:1910-1930, 38:2570-2620, 39:1880-1920, 40:2300-2400,41:2496-2690, 42:3400-3600, 43:3600-3800,44-64:0-5000),單位MHz根據實際情況配置EUtranRelationTDD:isHOAllowed鄰接小區是否支持切換0:否No,1:是Yes1EUtranRelationTDD: isX2HOAllowed鄰接小區是否支持X2接口切換0:否No,1:是Yes1EUtranRelationTDD: stateInd鄰

20、接小區的狀態指示0:僅空閑狀態RRC_IDLE Only,1:僅連接狀態RRC_CONNECTED Only,2:空閑狀態和連接狀態RRC_IDLE+ RRC_CONNECTED2切換參數配置路徑見下:1) 鄰接小區:無線參數-TD-LTE-鄰接小區配置;2) 鄰區關系:無線參數-TD-LTE-鄰接關系配置。4.2 QoS管理4.2.1 原理概述3GPP中定義不同的QCI等級,運營商可以將業務類型劃分到不同的QCI中,該QCI等級對于該業務的需求,如該業務類型是否需要guaranteed bit rate,該業務包延遲要求,丟包率要求等,從而實現Qos 分級別管理, 針對不同的業務特性和用戶需

21、求,提供不同的服務資源和質量保證,實現不同的用戶體驗。 QCI Characteristics表結構QCI資源類型優先級包延遲預算包錯誤損失率服務實例1GBR2100ms10-2會話型語音24150ms10-3會話型視頻(實時型流媒體)3350ms10-3實時游戲45300ms10-6非會話型視頻(緩沖型流媒體)5Non-GBR1100ms10-6IMS信令66300ms10-6視頻(緩沖型流媒體)基于TCP的業務 (如www, e-mail, chat, ftp, p2p文件共享等)77100ms10-3語音,視頻(實時型流媒體),交互式游戲88300ms10-6視頻(緩沖型流媒體)基于TC

22、P的業務 (如www, e-mail, chat, ftp, p2p文件共享等)99300msLTE系統中沒有專用信道,完全依靠QoS機制保障用戶體驗,QoS機制包括:接納控制、擁塞控制、資源調度、RLC/MAC層配置等。QoS機制的最小控制單位為EPS承載,所有映射到同一個EPS承載上的數據流都具有相同的QoS要求,也接受同等的數據包傳輸處理。LTE系統中,每個EPS bearer的QoS參數如下: QoS Class Identifier (QCI):指定優先級、丟包率、時延等特性。 Allocation and Retention Priority (ARP) :指示接納一個bearer

23、請求以及(一旦接納)保持該bearer的重要性。該參數可用于接納及擁塞控制。 Guaranteed Bit Rate (GBR),指系統需要為bearer保證持續不變的比特速率,針對GBR業務。 Maximum Bit Rate (MBR),bearer可能發送的最大比特速率,針對GBR業務。另外,還定義了UE級的參數Aggregate-MBR (AMBR),該參數由核心網提供給eNodeB。該參數定義了每UE可能發送的所有屬于該UE的non-GBR bearer的匯聚比特速率的上限。4.2.2 使用建議及配置說明建議支持所有QoS保障機制,包括接納控制、擁塞控制、基于QoS參數的調度等。1.

24、QoS參數:GBR業務 QCI=14;non-GBR業務 QCI=59;參數名 (OMC命名)描述取值范圍缺省值建議值QoSServiceClass:qCI業務類型QCI編號0-25611QoSServiceClass: srvPacketDelay業務數據包QoS延遲參數0-65535100100QoSServiceClass: srvPacketLoss業務數據包QoS丟包參數0-100000011QoSServiceClass: srvPrior業務優先級1-25622QoSServiceClass: srvBearerType業務承載類型(GBR/Non-GBR)enum(GBR,No

25、n-GBR)GBRGBR2.基于接納控制和擁塞控制的QoS保障機制的關鍵參數如下:參數名 (OMC命名)描述取值范圍缺省值建議值QoSPRIMapping: arpSegIDARP區間1-1511QoSPRIMapping: qosSrvClassQOS業務類型0-3000QoSPRIMapping: qosBasicPrio基本優先級0-151515說明:ARP區間是由ARP按照配置映射得來的,默認映射如下:ARP 156101115arpSegID123QOS業務類型是根據包延遲預算得來,默認映射如下:GBR Bearer s PDB50ms50ms &100ms100msGBR qosS

26、rvClass123NGBR Bearer s PDB100ms100ms &300ms300msNGBR qosSrvClass4563.基于QoS參數運營商可配置的調度機制的關鍵參數如下:參數名 (OMC命名)描述取值范圍缺省值建議值EMLP:lCHDirection邏輯信道方向enum(Uplink,Downlink)00EMLP:eMLPIndex等效MLP索引1-256-EMLP:qCINumEMLP上映射的QCI個數0-1011EMLP:qCiQueueeMLP的QCI映射0-2551,0,0,0,0,0,0,0,0,01,0,0,0,0,0,0,0,0,0EMLP:schedul

27、erAlg調度算法enum(EPF,RR,SPS)00說明:如上表里的缺省值來講沒有太大意義,因為這些都是多記錄的配置表,不同記錄的值的設計大都不相同。4.3 安全功能4.3.1 原理概述在NAS層和AS層,LTE均采用了加密。加密保護可以使發送方發送的消息內容不能被除目標接收方之外的第三方所獲知。目前3GPP標準化的加密算法有空算法、SNOW 3G、AES和ZUC(祖沖之)。在LTE中,對于信令和空口用戶數據均需要加密。按照工信部和國密辦要求,現網需要開啟空算法與ZUC算法(EEA3)4.3.2 使用建議及配置說明建設初期建議使用EEA0算法,后續根據政府要求,可開啟EEA3算法。參數名(O

28、MC命名)描述取值范圍缺省值建議值SecurityManagementTDD:encryptionAlg加密算法enum(EEA0,128-EEA1,128-EEA2,128-EEA1(High priority)和128-EEA2(Low priority),128-EEA2(High priority)和128-EEA1(Low priority),128-EEA3,128-EEA1(High priority)和 128-EEA2(Medium priority)和128-EEA3(Low priority),128-EEA1(High priority)和 128-EEA3(Mediu

29、m priority)和128-EEA2(Low priority),128-EEA2(High priority)和 128-EEA1(Medium priority)和128-EEA3(Low priority),128-EEA2(High priority)和 128-EEA3(Medium priority)和128-EEA1(Low priority),128-EEA3(High priority)和 128-EEA1(Medium priority)和128-EEA2(Low priority),128-EEA3(High priority)和 128-EEA2(Medium pr

30、iority)和128-EEA1(Low priority))EEA0EEA04.4 隨機接入配置4.4.1 原理概述TD-LTE系統中用上行隨機接入信道完成上行同步,UE隨機選取(競爭型隨機接入)preamble碼,基站檢測到preamble碼,并且完成競爭沖突解決后,向UE下發隨機接入響應和TA提前量。隨機接入的配置會影響到用戶接入成功率,應根據小區覆蓋范圍、是否為高速小區等特征進行差異化的配置。4.4.2 使用建議及配置說明根據小區所需要支持的最大半徑距離,配置相應參數。隨機接入使用的Preamble碼共有5種格式(format0,1,2,3,4),可根據覆蓋的小區半徑進行設置,常用fo

31、rmat0(覆蓋范圍15km)。基站需根據小區半徑和是否是高速小區進行設置參數Ncs和highSpeedFlag,高速小區時只需要關注Ncs的配置是否滿足約束要求,詳見下表中Ncs的顯示取值范圍描述。生成Preamble碼的序列由基站配置相應的參數,終端自行生成。Msg1相關的Prach具體參數信息如下表。OMC命名描述顯示取值范圍缺省值Scene configuration場景配置,即高鐵航線開關0:正常Normal,1:航線Air Line,2:高鐵High Wayenum(Normal Coverage,Air Line Coverage,High Way Coverage)Normal

32、prachConfigIndex該參數指示了PRACH允許發送的無線幀號和子幀號配置,不同的配置指示了PRACH的接入機會,可發送的無線幀號和子幀號越多,則接入的機會越多。Normal-TDD:0,57;AirLine-TDD:40-47; HighWay-TDD:0-19;Normal-TDD:3;AirLine-TDD:40;HighWay:0highSpeedFlag該參數指示了該小區是否屬于高速小區;小區為高速移動小區和非高速移動小區時,UE通過根序列產生PRACH前綴序列的循環移位的方法是不同的;對于高速小區其進行循環移位也是有限制的,;而對于非高速小區,其進行循環移位是沒有限制的。

33、enum(Not High Speed Cell, High Speed Cell)Normal:Not High Speed Cell,AirLine:Not High Speed Cell,HighWay:High Speed CellNcs該參數用于確定產生PRACH 前綴的循環移位的位數;一個小區可以有64個有效的前綴序列,64個前綴序列的產生方法如下:通過邏輯索引號RACH_ROOT_SEQUENCE(由系統消息廣播)所標識的第一個根序列按照所有有效的循環偏移(和Ncs相關)得到。另外當64個前綴循環序列不能通過一個Zadoff-Chu根序列產生時,可以用RACH_ROOT_SEQU

34、ENCE下一個連續的索引號來產生,直到產生64個前綴序列號為止1、當prachConfigIndex值為48-57時,Ncs取值范圍0-6;2、當Scene configuration取值為Normal Coverage時,Ncs取值范圍1-15.3、當Scene configuration取值為Air Line Coverage時,Ncs取值為0.4、當Scene configuration取值為High Way Coverage時,Ncs取值范圍0-4.Normal-TDD:6,AirLine:0,HighWay:2numberOfRAPreambles基于競爭沖突的隨機接入前導簽名Nor

35、mal or High Way:enum(4,8,12,16,20,24,28,32,36,40,44,48,52,56,60,64)Air Line:1-6Normal:52,AirLine:1,HighWay:56rootSequenceIndex該參數指示了小區中產生64個PRACH前綴序列的邏輯根序列的起始索引號。一個小區可以有64個有效的前綴序列,64個前綴序列的產生方法如下:通過邏輯索引號RACH_ROOT_SEQUENCE(由系統消息廣播)所標識的第一個根序列按照所有有效的循環偏移得到。另外當64個前綴循環序列不能通過一個Zadoff-Chu根序列產生時,可以用RACH_ROOT

36、_SEQUENCE下一個連續的索引號來產生,直到產生64個前綴序列號為止。Normal:1、當Scene configuration取值為0時,由后臺產生隨機數,與838取模得到,范圍0-837,保證一個eNB下不重復。當prachConfigIndex取值為4857的時候,與138取模。2、當Scene configuration取值為1時,當numberOfRAPreambles s為1時,rootSequenceIndex的取值范圍為1,2;當numberOfRAPreambles為2時,rootSequenceIndex的取值范圍為3,4;當numberOfRAPreambles為3時

37、,rootSequenceIndex的取值范圍為5,6;當numberOfRAPreambles為4時,rootSequenceIndex的取值范圍為7,8;當numberOfRAPreambles為5時,rootSequenceIndex的取值范圍為9,10;當numberOfRAPreambles為6時,rootSequenceIndex的取值范圍為11,12;AirLine:1,12;HighWay:36,809;Normal&AirLine: 當Scene configuration取值為1時,1)當numberOfRAPreambles為1時,默認值為2;2)當numberOfRAP

38、reambles為2時,默認值為4;3)當numberOfRAPreambles為3時,默認值為6;4)當numberOfRAPreambles為4時,默認值為8;5)當numberOfRAPreambles為5時,默認值為10;6)當numberOfRAPreambles為6時,默認值為12;HighWay:36prachFreqOffset該參數用于確定隨機接入前綴占用的資源位置 0-9491參數配置路徑見下:1) 場景配置:在OMC上界面上,”無線參數”-”TD-LTE”-”場景配置”2) 隨機接入前綴的發送時刻:在OMC上界面上,”無線參數”-”E-UTRAN TDD小區”-”公共隨機

39、接入信道”-“隨機接入前綴的發送時刻”3) 隨機接入前綴起始RB:在OMC上界面上,”無線參數”-”E-UTRAN TDD小區”-”公共隨機接入信道”-“隨機接入前綴起始RB”4) 小區高速移動屬性:在OMC上界面上,”無線參數”-”E-UTRAN TDD小區”-”公共隨機接入信道”-“小區高速移動屬性”5) 產生64個前綴序列的邏輯根序列的起始索引號:在OMC上界面上,”無線參數”-”E-UTRAN TDD小區”-”公共隨機接入信道”-“產生64個前綴序列的邏輯根序列的起始索引號”6) 基于邏輯根序列的循環移位參數:在OMC上界面上,”無線參數”-”E-UTRAN TDD小區”-”公共隨機接

40、入信道”-“基于邏輯根序列的循環移位參數”7) 基于競爭沖突的隨機接入前導簽名:在OMC上界面上,“無線參數”-“E-UTRAN TDD小區”-“公共隨機接入信道”-“基于競爭沖突的隨機接入前導簽名”。4.5 接納控制4.5.1 原理概述接納控制的主要功能是在業務請求新的系統資源時根據請求的資源要求、小區當前資源使用狀況等,決定是否接納新的業務請求,以防止新的業務接入后系統出現過載狀態,從而保持系統穩定;同時在資源允許的情況下,盡可能多地接入業務,以充分利用系統資源,保證用戶的QoS。對于基于用戶數的接納控制,eNB的每個小區都要有一個最大允許接入的用戶數,為了保證切換用戶的QoS要求,會預留

41、部分用戶數給切換用戶。當接入一個用戶后,若小區用戶數大于最大允許用戶數,那么小區用戶數受限制,拒絕接入該用戶;否則,接入該用戶。流程框圖如下所示對于基于激活承載數的接納控制,eNB的每個小區都要有一個最大支持的Active E-RAB數rabThrd,當接入一個業務后,若小區中的Active E-RAB數大于小區能力支持的最大數目,那么小區受到Active E-RAB數的限制,拒絕接入該業務;否則,接入該業務。流程圖如下所示:4.5.2 使用建議及配置說明基于用戶數的接納控制與基于激活承載數的接納控制在后臺都有開關進行控制,開關建議都打開。功能開啟后可有效控制接入系統的用戶數和激活承載數,保證

42、已經接入用戶的QOS。最大支持的Active E-RAB和用戶數建議都配置為260-300之間。具體參數信息如下表:參數名(OMC命名)描述取值范圍缺省值ACTDD:SwitchForUeNum基于用戶數的接納算法控制開關。如為0,則基于用戶數的接納控制功能關閉。如為1,則基于用戶數的接納功能打開。0,11ACTDD:ueNumThrd小區接入用戶數門限。此參數取值與系統設計的實際能力相關,運營商根據小區情況的不同設置不同的門限。建議取值:建議根據小區實際能力進行配置。0.655351.4M取30;3M取100;5M取150;10取350;15取580;20取790;ACTDD:SwitchF

43、orRAB基于Active E-RAB數目的接納控制算法開關。取值為0則此功能關閉;取值為1則此功能打開。建議取值:10,11ACTDD:rabThrd小區Active E-RAB數門限。此參數取值與系統設計的實際能力相關,運營商根據小區情況的不同設置不同的門限。建議取值:建議根據小區實際能力進行配置。0.655351.4M取30;3M取100;5M取150;10取350;15取580;20取790;參數配置路徑見下:無線參數-TD-LTE-E-UTRAN TDD小區-接納控制4.6 主動遷移用戶到空閑態功能4.6.1 原理概述用戶處于連接態但又無業務發生時,仍然會占用少量空口控制信令資源(如

44、PUCCH資源、上行sounding導頻等)。為提高空口資源利用率,基站通過用戶業務監測,滿足一段時間無業務發生條件時,就主動釋放用戶資源,將用戶遷移到空閑態。對于每個出于RRC_Connected態的UE,eNodeB都會維護一個對應的inactive定時器,若用戶在定時器時長這段期間內都沒有上/下行數據傳輸,則定時器超時后會觸發基站側主動下發RRC_CONNECTION_RELEASE命令,釋放用戶資源。4.6.2 使用建議及配置說明建議全網開啟該功能,取值為10s。具體參數信息如下表:參數名(OMC命名)描述取值范圍缺省值GlobleSwitchInformationTDD : swit

45、chForUserInactivity本參數決定是否啟用user inactivity功能。參數粒度為基站級別1:啟用USER INACTIVITY0:不啟用USER INACTIVITY0,11UeTimerTDD: tUserInac控制面user-inactivity定時器時長。參數粒度為基站級別ENUMERATED 1s, 2s, 3s, 5s, 7 s,10s,15s,20s,s25, 30s 40s, 50s, min1, min1s20c, min1s40,min2, min2s30,min3, min3s30,min4, min5, min6,min7,min8, min9,m

46、in10, min12,min14, min17, min20,min24, min28, min33,min38, min44, min50, hr1,hr1min30, hr2,hr2min30, hr3,hr3min30, hr4, hr5, hr6,hr8, hr10, hr13, hr16, hr20,day1,day1hr12, day2,day2hr12, day3, day4, day5, day7,day10, day14, day19,day24, day30, dayMoreThan3020s對于tUserInac參數,若設置太長則空閑UE不能及時釋放資源;若太短則可能把

47、暫時很短時間空閑的UE給釋放了。具體取值可以依據業務模型和資源使用策略進行調整。參數配置路徑見下:1) switchForUserInactivity:無線參數-TD-LTE-無線業務配置-全局業務開關-User-inactive使能2) tUserInac:無線參數-TD-LTE-無線業務配置-UE定時器-控制面User-inactive定時器4.7 RRC信令過程中的控制定時器4.7.1 原理概述用戶與基站進行RRC信令交互時,可能存在RRC信令失敗或者被拒等情況,若不設定時器,用戶和基站將處于不可及狀態,存在浪費信令開銷的問題,更嚴重時出現死機狀態。RRC信令包括建立、重配、釋放、重建這

48、幾個過程,對應的控制定時器有T300T305、T311、T320,下表列出了各定時器的功能說明及所涉及的信令過程。定時器名稱功能說明RRC過程T300T300超時后,UE重置MAC、RLC層并通知上層RRC建立過程失敗。系統側通過SIB2中廣播UE-TimersAndConstants,其中含有T300的取值范圍(枚舉類型)RRC Connection EstablishT302UE收到RRCConnectionReject命令后,將T302的時長設為waitTime并啟動定時器,定時器超時前該小區對于UE是BarredT303由發起主叫呼叫的UE根據BarringForMO-Data信息來取

49、值并啟動啟動條件:UE生成的隨機數ac-BarringFacto時長計算:T303= (0.7+ 0.6 * rand) * ac-BarringTimeUE行為:該定時器超時前,該Cell對于UE都是barredT305由發起主叫信令的UE根據BarringForMO- Signalling信息來取值并啟動啟動條件:UE生成的隨機數ac-BarringFacto時長計算:T303= (0.7+ 0.6 * rand) * ac-BarringTimeUE行為:該定時器超時前,該Cell對于UE都是barredT304UE收到切換命令后(mobilityControlInfo),啟動T304定

50、時器且將時長設為參數t304對應數值。T304超時意味著切換失敗,UE回退到源小區所用的配置并發起連接重建過程。RRC connection reconfigurationT311系統側通過SIB2中廣播UE-TimersAndConstants,來提供T311的初始取值。UE發送RRCConnectionRestablsih命令后啟動T311;T311超時后,UE會釋放所有資源并進入IDLE態RRC connection re-establishmentT301系統側通過SIB2中廣播UE-TimersAndConstants,其中含有T301的取值。在RRC連接重建過程中,如果UE發現了合

51、適的小區則會啟動T301定時器;T301超時后,UE會釋放所有資源并進入IDLE態T320T320定時器的時長由RRCConnectionRelease信令中的t320字段給定,取值范圍:T320超時后,UE會丟棄專用載頻優先級,轉而以廣播中的載頻優先級為準。UE在收到RRCConnectionSetup命令后則停止該定時器。RRC connection release4.7.2 使用建議及配置說明本節僅列出了影響網絡KPI指標的相關定時器,可以優化相關參數。參數名(OMC命名)描述取值范圍缺省值UeTimerTDD:T300該參數是UE等待RRC連接響應的定時器長度。取值太短可能會影響到RR

52、CConnectionSetup或RRCConnectionReject消息的接收。枚舉類型0:100100ms,1:200200,2:300300,3:400400,4:600600,5:10001000,6:15001500,7:20002000單位:ms72000msUeTimerTDD :T302UE收到RRC連接拒絕后等待RRC連接請求重試的定時器長度。該定時器取值太長會導致UE不能及時再次進行RRC連接請求嘗試,太短又可能導致UE無法進入RRC連接態或進行小區重選1.16單位:s3sUeTimerTDD :T304UE等待切換成功的定時器。T304和UE切換有關,太長會導致UE切換

53、失敗不能及時發起RRC重建,太短又可能導致切換失敗。建議值:5枚舉類型0:5050,1:100100,2:150150,3:200200,4:500500,5:10001000,6:20002000單位:ms51000msUeTimerTDD :T311UE監測無線鏈路失敗轉入空閑狀態的定時器。該定時器取值太長會導致UE不能及時進入IDLE狀態,太短又可能會影響UE選擇到合適的E-UTRAN小區或其他RAT小區。建議值:2枚舉類型0:10001000,1:30003000,2:50005000,3:1000010000,4:1500015000,5:2000020000,6:300003000

54、0單位:ms25000msUeTimerTDD :T301UE等待RRC重建響應的定時器長度枚舉類型0:100100,1:200200,2:300300,3:400400,4:600600,5:10001000,6:15001500,7:20002000單位:ms1200msUeTimerTDD :T320小區重選優先級定時器。該取值使得專用信令提供的小區重選優先級的有效期持續時間最短。建議值:0枚舉類型0:55,1:1010,2:2020,3:3030,4:6060,5:120120,6:180180單位:min05min5 面向不同建設需求功能在室內區域較大或隧道較長等需要多個RRU覆蓋的

55、場景下,可采用RRU級聯、小區合并功能,減少室內切換及干擾,降低室內光纖部署難度。在單路室分系統下,可采用多通道RRU下的小區分裂功能,降低室分系統改造難度和部署難度。5.1 RRU級聯功能5.1.1 原理概述對于分布式宏站而言,BBU容量一般較大(3個RRU以上),對于隧道、公路及多樓層等線性分布的場景,若RRU可支持級聯(見下圖:遠端RRU通過近端RRU與BBU相連,不與BBU直接相連)功能,可大大降低光纖部署的難度,提高建設效率。受限于產業能力(目前支持的光口速率最高為10Gbps),因此在不進行Ir壓縮的情況下,最大只能支持2通道RRU的4級級聯。5.1.2 使用建議及配置說明部署時,

56、建議盡可能采用RRU級聯,級聯級數不超過4級。建議在室內覆蓋和隧道覆蓋等存在多個單/雙通道RRU覆蓋的連片區域開啟該功能,且各RRU距離BBU較遠。使用RRU級聯可以方便工程施工,節約光纖資源。RRU級聯配置主要包括設備配置和拓撲配置兩部分,下面以4號槽位基帶板 在10G光口速率下四級級聯R8972的典型場景為例,進行配置說明:1)設備配置:a) 在OMC“設備”中增加BPL1單板到4號槽位,并在“設備”-“基帶板(1.1.4)”-“光口設備”-“光口速率“修改為“10G10”;b) 在OMC“設備”中,增加4個R8972 S2300 RRU,RRU編號分別為RRU53、RRU54、RRU55

57、、RRU56;2)拓撲配置:在“設備” -“基站附屬設備”-“線纜”-“光纖”a) 增加基帶板到RRU53的TOPO:“拓撲結構中的上級光口” 選擇BPL1的0光口“Fiber:基帶板(1.1.4):0”,“拓撲結構中的下級光口”選擇RRU53的1光口“Fiber:R8972E S2300(53.1.1):1”;b) 增加RRU53到RRU54的TOPO:“拓撲結構中的上級光口”選擇RRU53的2 光口“Fiber:R8972 S2300(53.1.1):2”,“拓撲結構中的下級光口”選擇RRU54的1光口“Fiber:R8972E S2300(54.1.1):1”;c) 增加RRU54到RR

58、U55的TOPO:“拓撲結構中的上級光口”選擇RRU54的2光口“Fiber:R8972 S2300(54.1.1):2”,“拓撲結構中的下級光口”選擇RRU55的1光口“Fiber:R8972 S2300(55.1.1):1”;d) 增加RRU55到RRU56的TOPO:“拓撲結構中的上級光口” 選擇RRU55的2光口“Fiber:R8972 S2300(55.1.1):2”,“拓撲結構中的下級光口”選擇RRU56的1光口“Fiber:R8972E S2300(56.1.1):1”; 到此,RRU四級級聯組網已經配置完成,再為每個RRU配置“基帶資源”和“小區”后,進行增量同步,四級級聯組網

59、配置成功。5.2 小區合并功能5.2.1 原理概述為了增強室內覆蓋,小區合并功能支持用多個RRU來覆蓋單個小區。本功能通常用于室內或室外高速公路、鐵路場景,能擴大一個邏輯小區的覆蓋范圍,從而減少小區間切換,避免過多切換影響網絡性能。小區合并的部署方式有四種:1) 多個RRU串型連接的小區合并:2) 多個RRU星型連接的小區合并:1) 多通道RRU的通道間小區合并:4) 多個RRU混合連接的小區合并:5.2.2 使用建議及配置說明建議在有多個RRU覆蓋的室內連片區域開啟該功能,且該區域為小區覆蓋范圍受限而單小區容量足夠。在配置完RRU及天線物理實體對象、光纖、射頻線、Ir天線組等參數基礎上,通過

60、OMC設置小區合并相關參數,可以實現小區合并功能。具體參數信息如下表:參數名(OMC命名)描述取值范圍缺省值建議值cpId小區CP ID:本參數表示目標小區的小區合并RRU索引0、1、2、3、4、50根據網絡配置選取upActAntBitmap上行使能天線個數3(2天線)33cpSpeRefSigPwr目標小區的參考信號發射功率015單位:dBm1515refECellEquipmentFunctionTDD小區合并關聯的目標小區序號,表示目標小區選擇的基帶資源信息ECellEquipmentFuctionTDD =1、2、3、4、5、6ECellEquipmentFuctionTDD =1根

61、據網絡配置選取根據需求,在將RRU配置成相應的級聯或星型連接方式。小區合并涉及的參數主要有基帶資源和E-UTRAN TDD小區參數:1)“基帶資源”配置在OMC“無線參數-TD-LTE-資源接口配置-基帶資源”里為各個合并小區建立對應的基帶資源,其中“射頻口對象”選擇引用的RRU。對于多個RRU,每個RRU對應一個基帶資源,“小區CP ID”從0依次增加,組建超級小區所使用的RRU所對應基帶資源的“CP ID”不可相同。 2)“E-UTRAN TDD小區”配置在OMC“無線參數-TD-LTE-E-UTRAN TDD小區”里建立合并小區注:中心載頻(MHz)需要在RRU所要求的載頻范圍內,基帶資

62、源配置數目根據實際需求設置。5.3 小區分裂功能5.3.1 原理概述對于單路室分系統而言,可以將多通道RRU的不同通道接入到不同的單路室分系統,并將每個單路室分配置為一個獨立的小區,該功能稱為小區分裂,見下圖。5.3.2 使用建議及配置說明建議在室內分布系統為單通路,而使用的LTE RRU設備為多通道時,開啟該功能。小區分裂功能完整的配置包括設備配置、拓撲配置、天線配置和小區配置等,下面以4號槽位基帶板連接R8972 S2300分裂為兩小區的典型場景進行配置說明:1)設備配置:a) 在OMC“設備”中增加基帶板單板到4號槽位,并在“設備”-“基帶板(1.1.4)”-“光口設備”-“光口速率”修

63、改為“6G6”;b) 在OMC“設備”中增加1個R8972 S2300 RRU,RRU編號為RRU53;2)拓撲配置:在“設備” -“基站附屬設備”-“線纜”-“光纖”增加基帶板到RRU53的TOPO:“拓撲結構中的上級光口” 選擇基帶板的0光口“Fiber:基帶板(1.1.4):0”,“拓撲結構中的下級光口”選擇RRU53的1光口“Fiber:R8972 S2300(53.1.1):1”;3)天線配置:a) 在“設備” -“基站附屬設備”-“天線服務功能”-“Ir天線組對象”中刪除“對象描述”中與IrAntGroup R8972 S2300(53.1.1)相關的默認配置; b) 在“設備”

64、-“基站附屬設備”-“線纜”-“射頻線”中刪除“連接的射頻端口”與R8972 S2300(53.1.1)相關的配置;c) 在“設備” -“基站附屬設備”-“天線服務功能”-“天線屬性對象”選擇“天線數目”為1且“天線類型”為分布式天線的天線屬性,記住對應的“天線屬性ID”本例為201;d) 在“設備” -“基站附屬設備”-“天線服務功能”-“天線物理實體對象”中配置兩個天線實體,本例天線實體ID分別為7和8,具體配置中修改“天線實體編號”與“天線實體ID”相等,并選擇“使用的天線屬性”為“AntProfile201”; e) 在“設備” -“基站附屬設備”-“線纜”-“射頻線”中配置兩個射頻線

65、與射頻端口相連,本例配置分別為:射頻線1,“連接的天線”選擇“AntEntity7”,“連接的射頻端口”為“R8972 S2300(53.1.1),PortNo1”;射頻線2,“連接的天線”選擇“AntEntity8”,“連接的射頻端口”為“R8972 S2300(53.1.1),PortNo2”;f) 在“設備” -“基站附屬設備”-“天線服務功能”-“Ir天線組對象”中配置兩個天線組,本例分別為:天線組1,“使用的天線”選“AntEntity7”,“連接的RRU單板”選“R8972 S2300(53.1.1)”;天線組2,“使用的天線”選“AntEntity8”,“連接的RRU單板”選“R

66、8972 S2300(53.1.1)”;4)小區配置:小區配置中與小區分裂有關的為“基帶資源配置”;在“無線參數”-“資源接口配置”-“基帶資源”中,增加兩個基帶資源,分別引用天線組1和天線組2; a) 基帶資源1:“Ir天線組對象”選“IrAntGroup R8972 S2300(53.1.1):1”,“關聯的基帶設備”選“基帶板(1.1.4),BPDeviceSet1,BpDevice1”,”;b) 基帶資源2:“Ir天線組對象”選“IrAntGroup R8972ES2300(53.1.1):2”,“關聯的基帶設備”選“BPL1(1.1.4),BPDeviceSet1,BpDevice1

67、”;c) 建立兩個小區,分別引用配置的兩個基帶資源,增量同步,配置完成。6 覆蓋增強類功能 覆蓋是網絡質量的根本,網絡建設初期必然存在室內外弱覆蓋的場景,這將嚴重影響用戶接入成功率和掉話率等指標,需要覆蓋增強功能進行補充覆蓋。根據前期研究,大部分場景下,控制信道首先覆蓋受限,在控制信道覆蓋弱的區域(如隧道、室外盲區等),可通過CRS功率抬升、PDCCH鏈路自適應調整等手段增強覆蓋。6.1 CRS功率抬升功能6.1.1 原理概述由于LTE的小區內干擾遠弱于小區間干擾,在系統設計時,下行沒有功率控制過程,而是僅設計了下行功率分配方案,用于指定下行CRS RE和PDSCH RE的功率。1)CRS R

68、E功率:協議高層參數referenceSignalPower指定導頻每RE的發射功率。2)PDSCH RE功率:以CRS RE功率為基準點,通過設置PDSCH RE功率相對于CRS RE功率的比值來確定PDSCH RE功率。由于PDSCH RE位置有兩類:第一類是所在符號上沒有CRS RE,另一類是所在符號上有CRS RE;因此分別用和來表示兩類PDSCH RE功率相對于CRS RE功率的比值。CRS的分布如圖所示:為了約束兩類PDSCH RE功率的比值范圍,協議中用高層參數PB來表示;高層參數PA用于設置的取值,在兩天線端口且下行未使用多用戶MIMO情況下, = ,若兩天線端口且下行使用多用

69、戶MIMO時, = (其中的為高層參數)。用下圖總結一下各種參數間的關系:在某些對基本覆蓋要求較高,對吞吐量速率要求不高的場景(如隧道),CRS可能為受限信道之一。CRS功率抬升功能可通過設置referenceSignalPower,PA和PB三個參數來實現,一般的,CRS發射功率抬升方法有2種:1)在RRU總發射功率許可的條件下,直接增大referenceSignalPower取值,且PA和PB保持不變。即提升CRS發射功率,此時PDSCH發射功率也隨之增大。2)在RRU總發射功率受限的條件下,增大referenceSignalPower取值,且降低PA,保持PB不變。 即提升CRS發射功率

70、,降低PDSCH發射功率。6.1.2 使用建議及配置說明建議室外宏站開啟3dB的CRS功率抬升。以8通道40W RRU小區為例,PDSCH RE功率最高為12dBm,采用如下參數配置,可實現3dB的CRS功率抬升。參數名(OMC命名)描述取值范圍缺省值建議值cpSpeRefSigPwrCP參考信號功率:小區(CP)參數信號功率-60,5015dBm15dBmpb天線端口信號功率比:協議參數PBenum(0,1,2,3)11paForDTCHPDSCH與小區RS的功率偏差(P_A_DTCH):協議參數PAenum(-6, -4.77, -3, -1.77, 0, 1, 2, 3)-3dB-3dB

71、參數配置路徑見下:1) CP參考信號功率:OMC-配置管理-管理網元-無線參數-TD-LTE-資源接口配置-基帶資源2) 天線端口信號功率比:OMC-配置管理-管理網元-無線參數-TD-LTE-E-UTRAN TDD小區3) PDSCH與小區RS的功率偏差(P_A_DTCH):OMC-配置管理-E-UTRAN TDD小區-下行功率配置6.2 PDCCH鏈路自適應功能6.2.1 原理概述LTE中使用物理下行控制信道(PDCCH)傳遞物理層控制信息(上下行業務信道的資源使用信息、上行功控信息等),這些控制信息有的是小區級的、有的是針對某個用戶的。承載一份控制信息的物理時頻資源可為1、2、4或8個C

72、CE(控制信道單元,一個CCE占36個RE)。終端側通過盲檢的方式獲知具體CCE的數量,因此,基站側可獨立調整CCE數量。承載一份控制信息的功率資源是基站設置的,由于PDCCH采用對幅度信息不敏感的QPSK調制方式,因此基站側PDCCH的發射功率可在不告知終端的情況下進行調整。若將承載一份控制的資源設置較少(如1個CCE或很低的功率),則可能出現PDCCH覆蓋不足的情況;但若占用資源太多(如8個CCE或較高的功率),則可能導致PDCCH資源不夠,或較強的小區間PDCCH干擾。基于基站可在不通知終端的情況下調整資源使用情況的原理,基站可實現PDCCH鏈路自適應功能,既能保證PDCCH的覆蓋,又能

73、合理高效利用PDCCH資源。l eNB根據UE上報的CQI和反饋的A/N統計估計下行的SINR,根據SINR選擇合適的PDCCH 的CCE個數,同時調整PDCCH發射功率,從而保證PDCCH解調性能。l CCE的聚合度調整與PDCCH功率折算關系大概為一階聚合度變化對應3dB的功率變化。如果因總PDCCH資源和UE數量PDCCH資源受限時,CCE分配失敗,會更換CCE聚合度,同時對應調整PDCCH發射功率重新分配CCE嘗試。l 不同的DCI格式適用的CCE聚合度與功率因承載bit數略有變化。注:動態調節PDCCH發送功率以適應UE的無線信道條件,不能與靜態功率控制一起設定。圖 不同CCE承載控

74、制信息的解調門限6.2.2 使用建議及配置說明PDCCH鏈路自適應可以在保證控制信道性能的基礎上有效提升PDCCH的資源占用率和降低小區控制信道間干擾,建議開啟。PDCCH的聚合度與發射功率開關由以下開關統一控制。參數名(OMC命名)描述取值范圍缺省值建議值cceAdaptModCCE聚合度enum0:CCE聚合度固定11,1:CCE聚合度固定22,2:CCE聚合度固定44,3:CCE聚合度固定88,4:CCE聚合度自適應調整(Adaption)4:CCE聚合度自適應調整(Adaption4參數配置路徑見下:OMC-配置管理-管理網元-無線參數-TD-LTE-E-UTRAN TDD小區7 降低

75、系統內干擾類功能TD-LTE同頻組網,當小區負荷較高時會存在較強的鄰小區間干擾,使網絡吞吐量相比于空擾時性能下降較大,尤其是小區邊緣吞吐量急劇下降,可通過優化上行功控的參數設置、開啟上行IRC接收實現上行干擾降低,可采用下行頻選調度、下行小區間干擾協調(ICIC)實現下行干擾降低。7.1 優化上行功控的參數設置7.1.1 原理概述TD-LTE采用正交頻分復用(OFDM)技術,在不使用空分復用的前提下,小區里的不同用戶使用相互正交的頻率資源,因此無需采用功率控制克服小區內用戶間的干擾問題。但在同頻組網情況下,小區間用戶使用相同資源時將存在干擾。為降低上行鏈路的小區間干擾,保證上行用戶信號到達基站

76、時滿足一定的接收性能,同時降低終端耗電,TD-LTE引入上行功控技術。LTE系統中,定義的上行功控包括以下2類:1)開環功控:不需要反饋信息,根據鏈路的路損情況進行補償,主要是隨機接入PRACH信道的上行功控,終端根據基站廣播的參數自行調整功率,直到接入網絡為止;2)閉環功控:需要發射端根據接收端送來的反饋信息對發射功率進行控制的過程,主要是PUSCH、PUCCH、sounding參考信號的上行功控,基站將綜合考慮上行接收信號質量、功率余量、接收機解調門限等因素,向終端下發增加或減少發射功率的功控指令,實現閉環功控。7.1.2 使用建議及配置說明外場環境中建議開啟閉環功控功能,并需要合理配置開

77、環功控參數,將網絡中各用戶的發送功率控制在合理的水平,控制整個網絡的干擾水平,保證邊緣用戶吞吐量的同時提高小區平均吞吐量。參數名(OMC命名)描述取值范圍缺省值PowerControlULTDD: P0NominalPusch1PUSCH在動態調度授權方式下發送的數據所需要的小區名義功率-126,24-75PowerControlULTDD: alphaPUSCH發射功率時路損彌補因子enum(0,0.4,0.5,0.6,0.7,0.8,0.9,1.0)Normal:0.8,AirLine:1,HighWay:0.8PowerControlULTDD: poNominalPUCCHPUCCH物

78、理信道使用的小區相關的名義功率-127,-96-105PowerControlULTDD:deltaPreambleMsg3基于PRACH的Msg3的功率偏差-1,6實際值= 取值* 2 dB0PrachTDD:preambleIniReceivedPowerPRACH初始接收功率enum(-120,-118,-116,-114,-112,-110,-108,-106,-104,-102,-100,-98,-96,-94,-92,-90) -100PrachTDD:powerRampingStepPRACH的功率攀升步長enum(0,2,4,6)2參數配置路徑見下:配置管理-子網-管理網元-無

79、線參數-TD_LTE-E-UTRAN TDD小區-上行功率控制1) 閉環功控:以上配置參數使用系統默認配置即可,不需要修改。2) 開環功控:需在上述參數配置路徑下修改PUSCH閉環功控開關和PUCCH閉環功控開關兩個參數,可分別關閉PUSCH閉環功控和PUCCH閉環功控。注:如需修改其他功控參數,也在相同頁面修改。7.2 上行IRC功能7.2.1 原理概述LTE為多天線系統,在進行上行信號接收時,可采取最大比合并(MRC)或干擾消除合并(IRC)等接收方式。MRC是將上行接收信號按照信號強弱進行最大比合并,在干擾較小的環境下,效果較好;而IRC是根據干擾情況進行干擾抑制合并接收,在干擾較強的環

80、境下,該功能抑制上行干擾效果明顯,在干擾小的條件下,性能也接近MRC。 MRC:最大比合并 IRC:干擾消除合并7.2.2 使用建議及配置說明基于8天線的IRC技術是抑制TD-LTE上行同頻干擾的有效手段,主要可用于網絡中上行負荷較重、干擾嚴重的場景。建議8通道小區開啟該功能。建議8通道小區開啟該功能。參數名(OMC命名)描述取值范圍缺省值MatrixType上行IRC功能使能開關。取值參數可為“0:對角陣 1:非對角陣”,0表示MRC使能,1表示IRC使能。enum(0:對角陣, 1: 非對角陣)1參數配置路徑見下:在OMC界面上,”無線參數”-”E-UTRAN TDD小區”-”噪聲矩陣的類

81、型”-選擇“非對角陣”7.3 下行頻選調度功能7.3.1 原理概述TD-LTE是寬帶系統,單個用戶信道衰落在整個系統帶寬上具有頻率波動性(見下圖所示)。為了提高頻譜利用率,可以使用頻率選擇性調度,使終端盡量使用信道質量較好的頻率資源。7.3.2 使用建議及配置說明建議室外宏站開啟該功能,以提升小區吞吐量。室外小區信道環境多徑相對較多,頻選特性相對比較明顯,下行頻選調度可為用戶選擇更好的頻帶,達到提升用戶和小區吞吐量的目的。參數名(OMC命名)描述取值范圍缺省值建議值freqSelectDl下行頻率選擇性調度開關enum(0:寬帶, 1:子帶(頻選), 2:PRB隨機化, 3:速度自適應, 4:

82、業務自適應 or 5:自適應)01參數配置路徑見下:OMC-配置管理-管理網元-無線參數-TD-LTE-E-UTRAN TDD小區-上下行物理信道配置7.4 下行小區間干擾協調(ICIC)功能7.4.1 原理概述TD-LTE同頻組網時,由于小區間的干擾導致小區邊緣用戶的下行性能下降較大(相比于異頻組網,邊緣性能下降約80%)。基站側通過小區間資源協調以規避干擾,在保證小區吞吐量不下降的前提下,實現小區邊緣用戶性能的提升。ICIC有多種實現方式,由于FFR資源使用效率較低,暫未得到產業支持,而SFR已得到產業支持。1)部分頻率復用(FFR):有一個子頻帶被所有小區等功率使用,而其余子頻帶的功率分

83、配在相鄰小區間協調,從而在每個小區創造一個小區間干擾較低的子頻帶,成為小區邊緣頻帶。2)軟頻率復用(SFR):將單個小區的所有資源分成3份,與相鄰兩個小區約定好,每個小區僅在彼此錯開的一部分資源上進行全功率發射,其余部分降低功率發射;降低功率發射的資源分給小區中心用戶使用,以降低對鄰區邊緣用戶的干擾;全功率發射的資源分給小區邊緣用戶使用,以保證邊緣用戶的性能。 FFR:部分頻率復用 SFR:軟頻率復用靜態ICIC,可以通過后臺開關控制功能的開啟,初始OC/IC頻帶劃分與組網時需要錯開OC頻帶的鄰小區數據有關。動態ICIC,在小區間交互HII/RNTP信息,對于小區負載及UE分布不均衡的場景,動

84、態ICIC可以針對每一個小區,根據小區內邊緣負載及鄰區高干擾頻帶(HII/RNTP)來調整OC頻帶。在不對鄰區造成強干擾的前提下,盡量使每個小區OC資源都滿足本區CEU的業務需求,從而提高整網邊緣用戶的性能。ICIC中需要配置包括RNTP/HII生成和上報周期,CCU和CEU用戶類型。維護相關配置主要包括控制面的參數,包括A3事件門限,遲滯參數和平滑因子等。7.4.2 使用建議及配置說明實際網絡中的干擾狀態非常復雜,因此需要區分場景決定是否打開ICIC。由于SFR和FFR都會犧牲一部分小區中心用戶的性能來換取小區邊緣性能的提升,原則上只在干擾嚴重且同頻性能無法滿足邊緣用戶正常需求的區域才考慮開

85、啟ICIC。對于孤島小區或者同頻干擾可控場景,不建議打開ICIC功能。1) 當啟動ICIC時,必須配置相應資源位圖。2) 當啟動動態ICIC時,如果是站間進行ICIC,需要在網管上配置鄰區關系以及X2接口配置。參數信息參數名(OMC命名)描述取值范圍缺省值建議值LteCellTDD: fICICModeSelDl下行頻域ICIC使能及算法選擇開關0:下行頻域ICIC不使能(同頻組網)Disable Downlink Frequency Domain,1:下行靜態頻域ICICDownlink Static Frequency Domain ICIC,2:下行動態頻域ICICDownlink Dy

86、namic Frequency Domain ICIC,3:集中式干擾協調CIC-ICIC默認值取01LteCellTDD: rbByteMapDl下行RBG激活位圖初始值下行ICIC打開時調度的RBG位圖,0表示IC資源,1表示OC資源,2表示禁用資源。用25個BYTE表示,每個BYTE表示一個RBG的配置。 根據不同PCI配置不同值ICICTDD :paIndexCcu中心用戶的初始PA值0:-6-6,1:-4.77-4.77,2:-3-3,3:-1.77-1.77,4:00,5:11,6:22,7:33。單位為DB。默認取0表示-6dB0(-6dB)PowerControlDLTDD:p

87、aForDTCH邊緣用戶的初始PA值0:-6-6,1:-4.77-4.77,2:-3-3,3:-1.77-1.77,4:00,5:11,6:22,7:33單位為DB。默認值取2,表示-3dB。2(-3dB)參數配置路徑見下:1)下行靜態ICICa) 在OMC進入Managed Element-Radio Parameter-LTE TDD -E-UTRAN TDD Cell配置,選擇ICIC節點,Downlink ICIC Mode Select Flag項中選擇Downlink Static Frequency Domain ICIC。對應參數fICICModeSelDl。b) 在OMC進入

88、Managed Element-Radio Parameter-LTE TDD -E-UTRAN TDD Cell配置,選擇ICIC節點,Downlink RBG Resources Active Bitmap中配置下行資源位圖,根據帶寬按RBG進行配置。對應參數rbByteMapDl2)下行動態ICICa) 在OMC進入Managed Element-Radio Parameter-LTE TDD -E-UTRAN TDD Cell配置,選擇ICIC節點,Downlink ICIC Mode Select Flag項中選擇Downlink Dynamic Frequency Domain I

89、CIC。對應參數fICICModeSelDl。b) 在OMC進入Managed Element-Radio Parameter-LTE TDD -E-UTRAN TDD Cell配置,選擇ICIC節點,Downlink RBG Resources Active Bitmap中配置下行資源位圖,根據帶寬按RBG進行配置。對應參數rbByteMapDl3)X2接口配置當啟動站間的動態ICIC時,需要進行X2接口配置。a) SCTP配置:在OMC進入Managed Element-Transmission Network-Signalling and Business,選擇SCTP節點,進行SCTP

90、的配置。兩個站都需要進行此項配置。b) 鄰區關系配置:選擇OMC的Configuration Management目錄,選擇Neighbor Cell Management。進行站間的鄰區關系配置。只要在一個站進行配置即可,目前OMC可自動生成站間的相關性。4)測量配置當啟動ICIC功能時,需要有測量信息配置,目前基站默認已經配置。查看方式如下:a) 在OMC進入Managed Element-Radio Parameter-LTE TDD-E-UTRAN TDD Cell配置,進入Measurement Parameter節點,ICIC的策略配置策略對應為ICIC Measurement C

91、onfiguration Index項。b) 具體的ICIC Measurement Configuration Index表示含義在OMC進入Managed Element-Radio Parameter-LTE TDD-Measurement Parameter Configuration-UE-UTRAN Measurement中。7) 下行功率配置a) 邊緣用戶功率配置:在OMC進入Managed Element-Radio Parameter-LTE TDD -E-UTRAN TDD Cell配置,選擇Dl Power Control節點,在“Power Offset Between

92、 PDSCH and Cell RS (P_A_DTCH)”項,進行配置。b) 中心用戶功率配置:在OMC進入Managed Element-Radio Parameter-LTE TDD -E-UTRAN TDD Cell配置,選擇ICIC節點,在“Initial PA Value For Center Users”項,進行配置。8 基于多天線技術的吞吐量提升類功能20MHz帶寬情況下,8通道產品采用TM3/7自適應等多天線基本功能時,小區平均吞吐量(室外路測)可達:l F頻段(3DL:1UL):下行22Mbps左右,上行4Mbps左右;l D頻段(2DL:2UL):下行20Mbps左右,上

93、行8Mbps左右 。可開啟上行多用戶MIMO(UL MU-MIMO)、下行TM3/雙流波束賦形(TM8)自適應和下行多用戶波束賦形(DL TM8 MU-BF)等多天線增強技術進一步提高小區吞吐量,滿足更大業務容量需求。相關技術背景可參見附錄二。8.1 下行TM3/雙流波束賦形自適應8.1.1 原理概述基本多天線技術中的TM3可實現空間復用,TM7僅能支持單流波束賦形,而雙流波束賦形(TM8)則能同時實現空間復用和波束賦形。但TM8所需導頻較TM3更多,在賦形增益不明顯時切換使用TM3將有更好的吞吐量性能。 TM3 TM7 TM8由于TM8是R9定義的技術,需要與R9終端配合使用。8.1.2 使

94、用建議和配置說明建議開啟模式自適應。當系統配置為模式自適應切換時,將根據信道狀況和終端能力選擇合適的傳輸模式。對R8/R9終端的區分:當UE進入網絡并上報能力后,控制面會根據基站配置、UE能力信息來確定每個UE模式切換的模式集合,8通道2端口配置下對于R8的終端(不支持TM8,TM8是R9功能),會選擇TM3/TM7模式切換策略。參數名(OMC命名)描述取值范圍缺省值建議值flagSwiMode本參數為切換模式選擇開關,支持值為0-230:模式間自適應切換;1:強制使用TM1;2:強制使用TM2;3:TM3內部切換模式;4:強制使用SFBC(TM3)5:強制使用RI=2開環復用6:TM4內部切

95、換模式7:強制使用SFBC(TM4)8:表示強制使用RI=1閉環復用9:表示強制使用RI=2閉環復用10:TM6內部切換模式11:強制使用SFBC(TM6)12:強制使用RI=1閉環復用(TM6)13:TM7內部切換模式14:強制使用SFBC(TM7)15:強制使用單流BF(Port5)16:TM8內部切換模式17:強制使用SFBC(TM8)18:強制使用單流BF(Port7 or Port8)19:強制使用雙流BF(Port7 and Port8)20:強制使用TM3/TM4模式間切換21:強制使用TM3/TM7模式間切換22:強制使用TM3/TM4/TM7模式間切換23:強制使用TM3/TM8模式間切換0:模式間自適應切換;0參數配置路徑見下:OMC-配置管理-管理網元-無線參數-TD-LTE-E-UTRAN TDD小區配置表9 參數集拓撲結構10 LTE無線網優參數集11 TD-LTE無線參數指導優化手冊


注意事項

本文(中國移動TD-LTE無線參數設置指導優化手冊-中興分冊.docx)為本站會員(職z****i)主動上傳,地產文庫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上載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 若此文所含內容侵犯了您的版權或隱私,請立即通知地產文庫(點擊聯系客服),我們立即給予刪除!




主站蜘蛛池模板: 吉木萨尔县| 九龙坡区| 淮滨县| 隆子县| 肃南| 兴安县| 巨鹿县| 佛冈县| 馆陶县| 屯昌县| 洮南市| 余庆县| 左云县| 青神县| 白银市| 莆田市| 浑源县| 峨边| 寿宁县| 儋州市| 鲁山县| 平武县| 岗巴县| 金坛市| 吉隆县| 黔西县| 双峰县| 江安县| 宜城市| 梁平县| 郸城县| 云阳县| 涡阳县| 怀化市| 双牌县| 烟台市| 项城市| 兴化市| 榆社县| 喀喇沁旗| 伊金霍洛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