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啪啪夜福利无码亚洲,亚洲欧美suv精品,欧洲尺码日本尺码专线美国,老狼影院成年女人大片

個人中心
個人中心
添加客服微信
客服
添加客服微信
添加客服微信
關注微信公眾號
公眾號
關注微信公眾號
關注微信公眾號
升級會員
升級會員
返回頂部
ImageVerifierCode 換一換

北京十渡國家地質公園規劃20112025年.doc

  • 資源ID:1333778       資源大?。?span id="s9h4s6d" class="font-tahoma">325.50KB        全文頁數:41頁
  • 資源格式:  DOC         下載積分: 25金幣
下載報告請您先登錄!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載后,可能會被瀏覽器默認打開,此種情況可以點擊瀏覽器菜單,保存網頁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載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載,請使用電腦自帶的IE瀏覽器,或者360瀏覽器、谷歌瀏覽器下載即可。
4、本站資源下載后的文檔和圖紙-無水印,預覽文檔經過壓縮,下載后原文更清晰。
5、試題試卷類文檔,如果標題沒有明確說明有答案則都視為沒有答案,請知曉。

北京十渡國家地質公園規劃20112025年.doc

1、北京十渡國家地質公園規劃(20112025年)北京市房山區人民政府二0一三年十月2目 錄第一章總則1第一條 公園位置1第二條 范圍、邊界、面積1第三條 規劃期限1第四條 規劃依據1第五條 公園發展概況及規劃背景3第二章 地質公園的性質與發展目標第六條 公園性質與特色第七條 發展目標第三章 地質遺跡景觀及評價7第八條 地質地貌概述7第九條 地質遺跡類型7第十條 地質遺跡評價9第四章 其他景觀資源及評價11第十一條 生物及其他自然景觀及評價11第十二條 人文景觀及評價11第五章 總體布局與功能分區12第十三條 總體布局與景區劃分12第十四條 功能區劃分12第六章 地質遺跡保護13第十五條 地質遺跡

2、保護區的劃分及邊界坐標(主要拐點)的確定13第十六條 各級保護區的控制要求與保護措施13第十七條 特殊地質遺跡的保護方案14第七章 生態環境與人文景觀保護15第十八條 地質公園環境容量控制與自然生態環境的保護15第十九條 災害防治16第二十條 珍稀物種名錄及保護18第二十一條 人文景觀保護18第八章 科學研究19第二十二條 課題選擇和依據19第二十三條 計劃編制19第二十四條 近期研究計劃的實施20第二十五條 研究經費20第二十六條 科學研究成果出版及轉化20第九章 解說系統規劃21第二十七條 解說系統架構21第二十八條 地質博物館及科普電影館(影視廳)21第二十九條 公園主、副碑及綜合圖文介

3、紹欄21第三十條 景點、景物解說牌21第三十一條 公共信息標識牌22第三十二條 圖書音像的出版和推廣22第三十三條 解說系統設施維護與更新22第十章 科學普及行動23第三十四條 鄉土科普活動23第三十五條 科學實踐活動23第三十六條 面向普通游客的專項科普活動23第十一章 旅游發展24第三十七條 旅游客源市場24第三十八條 地質公園推廣計劃24第三十九條 旅游項目及旅游產品25第四十條 專題考察路線26第十二章 地質公園信息化建設27第四十一條 地質遺跡數據庫27第四十二條 公園監測系統27第四十三條 網站建設27第十三章 基礎設施及服務設施29第四十四條 道路交通29第四十五條 水電設施29

4、第四十六條 環境衛生30第四十七條 服務設施30第十四章 土地利用32第四十八條 土地利用32第十五章 社區行動計劃33第四十九條 社區行動計劃33第十六章 規劃實施的保障措施34第五十條 管理機構設置34第五十一條 各類專業人員的配備35第五十二條 導游員及其培訓35第五十三條 管理層培訓36第五十四條 近期建設項目計劃36第五十五條 投資估算與資金籌措方案373第一章 總則第一條 公園位置北京十渡國家地質公園位于拒馬河中上游,北京市與河北省的交界處,隸屬于北京市房山區,地跨十渡、張坊兩鎮,地理坐標為北緯393239394552,東經11528041154643。第二條 范圍、邊界、面積公園

5、范圍包括十渡鎮全部地區和張坊鎮大部分地區,面積為290.37km2,以北京市市界、十渡鎮鎮界、張坊鎮鎮界和周張路為界。第三條 規劃期限北京十渡國家地質公園總體規劃的建設期限為15年,可分為三個階段,分別是:近期:2011年2015年,共5年中期:2016年2020年,共5年遠期:2021年2025年,共5年規劃基準年:2010年第四條 規劃依據一、法律、法規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管理法(2004年)中華人民共和國礦產資源法(1997年)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法(198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城鄉規劃法(2007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水法(2002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森林法(1998年)中華人民共和國野生

6、動物保護法(2004年)中華人民共和國野生植物保護條例(1997年)中華人民共和國自然保護區管理條例(1997年)中華人民共和國風景名勝區條例(2006年)全國生態環境保護綱要(國發200038號)地質遺跡保護管理規定(地質礦產部,1995年)古生物化管理辦法(國土資源部,2010年)二、技術規范、標準中國國家地質公園建設技術要求與工作指南(國土資源部,2002年)世界地質公園網絡工作指南和標準(聯合國教科文組織,2008年)風景名勝區規劃規范(GB50298-1999)自然保護區類型及級別劃分原則(GB/T14529-1993)旅游規劃通則(GB/T18971-2003)國家自然保護區總體規

7、劃編制規范(國家環保局,1996年)關于加強國家地質公園申報審批工作的通知(國土資廳發200950號)三、文件依據國土資源關于發布國家地質公園規劃編制技術要求的通知(國土資發201089號)國務院關于印發全國主體功能區規劃的通知(國發201046號)國土資源部地質環境司關于印發國家地質公園規劃修編技術要求的函(國土資環函2008126號)旅游資源分類、調查與評價(GB/T189722003)自然保護區管護基礎設施建設技術規范(國家環保局,HJ/T129-2003) 國家地質公園總體規劃工作指南(試行)(國土資源部,2002年)關于進一步加快旅游業發展的通知(國發20019號)四、地方規劃文件北

8、京城市總體規劃(20042020年)北京市礦產資源總體規劃(20082015年)房山新城規劃(20052020年)房山區土地利用總體規劃(2006年2020年)房山世界地質公園規劃(20052015年)十渡鎮總體規劃(20062020年)張坊鎮總體規劃(20062020年)十渡風景名勝區總體規劃(20032020年)十渡國家地質公園規劃(20032015年)第五條 公園發展概況及規劃背景一、發展概況北京十渡國家地質公園所在地2000年被北京市政府批準為“北京市風景名勝區”;2002年被國家旅游局批準為“國家AAA級旅游區”;2004年1月19日被國土資源部批準為“國家地質公園”;2005年被國

9、家旅游局批準為“國家AAAA級旅游區”;2006年9月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批準為“世界地質公園十渡園區”。20042005年,初步完成了地質公園保護標志建設、展覽館建設、科普宣傳牌的設立、地質公園導游詞的編寫以及環境整治等工作。20062010年,初步完成了公園內有關基礎設施的建設,建成了一條旅游探奇專線和科普教學長廊,并增建了必要的服務設施,搬遷了公園內部分居住分散且規模小的自然村。二、規劃背景北京十渡國家地質公園的建立,使得公園內的地質遺跡保護事業進入了一個全新的發展階段,很多珍貴的地質遺跡得到了切實保護,社會知識、地球知識科學普及水平迅速提升,同時還帶動了旅游及相關產業發展,促進了當地經濟

10、、社會的發展和文化振興。為加強地質公園管理,進一步規范我國的地質公園規劃建設,有效保護地質遺跡資源,更好地促進地質公園與地方經濟的協調發展,依據國家地質公園規劃編制技術要求的通知(國土資發201089號),開展了北京十渡國家地質公園規劃的編制工作。37第二章 地質公園的性質與發展目標第六條 公園性質與特色一、公園性質北京十渡國家地質公園是以可溶巖地貌景觀為主,集構造形跡、河流遺跡、水文遺跡等多種地質遺跡類型和宋遼古戰道、平西抗日烈士陵園等人文景觀為一體的大型國家地質公園,這些珍貴的地質遺跡資源蘊藏著豐富的地質信息,記錄了北京西山地區10多億年來地質演化發展的歷史。二、公園特色北京十渡國家地質公

11、園以孤峰、峰叢、落水洞等地表巖溶地貌、造型奇特的地下巖溶洞穴以及拒馬河風景河段為特色,山、丘、峽多種地貌并存,峰、洞、潭、泉融為一體,構成了一幅幅美麗的山水畫廊。第七條 發展目標一、總體目標實現公園內自然生態環境系統的良性循環,典型地質遺跡得到有效保護和開發;地質景觀的文化、旅游價值得到大力提升;通過發展旅游業大力促進地方可持續發展;成為青少年科普教育基地之一,北方可溶巖地質遺跡保護、科學研究和旅游資源開發的典范。二、分項目標1、公園內地質遺跡保護、科普和旅游設施全面完善;2、年接待游客數量、旅游產業總產值穩步增長,旅游業成為當地收入的主要來源;3、將公園建設成為集旅游、科研、科普為一體的“數

12、字地質公園;4、加強公園管理,健全管理機制,實現地質公園可持續發展;5、荒山和裸露山體基本消滅。三、分期目標1、近期目標(2011-2015)公園內地質遺跡保護、科普和旅游設施基本完善;公園管理機構體系、信息化管理系統基本建成;年接待游客數量、旅游產業總產值穩步增長,旅游業成為當地經濟的一個重要支柱。2、中期目標(2016-2020)荒山和裸露山體基本消滅,森林覆蓋率達到40%;公園內信息化建設基本完善,將十渡國家地質公園建設成為集旅游、科研、科普為一體的“數字地質公園”;旅游業成為當地收入的主要來源。3、遠期目標(2021-2025)實現公園內地質遺跡保護、科普和旅游設施的全面完善;實現公園

13、內科學有效的數字化管理,公園進入良性可持續發展階段。第三章 地質遺跡景觀及評價第八條 地質地貌概述一、區域地質概況公園出露地層以碳酸鹽巖為主,主要包括距今814億年間海相沉積形成的中上元古界薊縣系和青白口系的地層,另在十渡鎮西北部邊緣小面積出露5億年前后海相環境沉積形成的古生界寒武系、奧陶系地層。在拒馬河河谷兩側有第四系沉積地層出露。公園在區域上位于百花山向斜南側,北嶺向斜西南邊緣,總體巖層產狀平緩、裂隙發育,主要構造形跡有推覆構造、背斜、層間滑動構造、裂隙構造。 二、地貌概述在北京市自然區劃中,公園被列為拒馬河灰巖低山河谷區,地勢上西北高、東南低。從地貌特征看,可分兩個類型。第一類為可溶巖地

14、貌,有峰叢、峰林、孤山、塔狀山、平頂山及峽谷、洞穴等組合型式,由流水在碳酸鹽巖中溶蝕、侵蝕而形成。第二類是河谷地貌,有曲折旋繞的河曲、寬窄變化的深切河谷、發育完好的多級階地、河流棄彎取直形成的古河道與離堆山等,它們是由拒馬河的沖刷、侵蝕、切割和堆積作用形成。第九條 地質遺跡類型公園內地質遺跡類型分為地質剖面、地質構造、古生物、地貌景觀、水體景觀五大類;沉積巖相剖面、構造形跡、古生物遺跡、巖石地貌景觀、流水地貌景觀、構造地貌景觀、泉水景觀、河流景觀、瀑布景觀九類;典型沉積巖相剖面、中小型構造、古生物活動遺跡、可溶巖地貌景觀、流水侵蝕地貌景觀、流水堆積地貌景觀、構造地貌景觀、冷泉景觀、風景河段、瀑

15、布景觀十亞類。一、可溶巖地貌景觀公園內發育的地表巖溶景觀主要有蝙蝠山景觀、筆架山景觀、龍山景觀、東關上落水洞、栗元廠落水洞等;地下巖溶景觀主要有龍仙宮景觀、仙棲洞景觀、三清洞景觀、蝙蝠洞景觀、杏花洞景觀、黃老洞景觀等洞穴景觀。二、流水侵蝕地貌景觀、流水堆積地貌景觀拒馬河穿越在公園狹長的谷地中,九曲十八彎,流經近百里,形成了“青山野渡、百里畫廊”的壯麗景色。在拒馬河兩岸,河流的侵蝕、堆積作用非常發育,形成了大量的漫灘、階地以及廢棄古河道和離堆山等。三、構造地貌景觀公園內構造地貌類型主要有峽谷地貌和嶂谷地貌兩種,由構造裂隙在大氣降水和地表水中侵蝕性CO2的作用下溶蝕形成。峽谷地貌景觀主要以西湖港、

16、東湖港及孤山寨為代表;嶂谷地貌景觀以孤山寨景區的“一線天”為代表。四、中小型構造形跡景觀受區域應力影響產生的層間塑性流變及廣泛發育在公園的張性構造裂隙,典型的有七渡背斜、六鋪炕逆斷層等。五、典型沉積巖相剖面在距今8-14億年間,公園內是一片汪洋大海,在海洋沉積過程中由于氣候環境的變化形成并保留了許多很有價值的沉積巖相剖面,如石中石(硅質結核)等。六、古生物活動遺跡公園內的典型古生物活動遺跡主要為疊層石,出露于普渡山莊、孤山寨、東湖港、六合山莊等景區,尤其是在普渡山莊景區的進口處,墻面上圓柱疊層石非常典型。七、瀑布景觀、冷泉景觀公園內溝谷地形坡降大,而且多發育斷壁、巖坎,因此溪水常形成壯觀的瀑布

17、,其中最具代表性的為東湖港三疊瀑。公園內泉也比較發育,有孤山寨甘露泉、仙棲洞黑牛水泉、西湖港無名泉、東湖港益流泉、西太平泉、普渡山莊的天井泉、萬景仙溝長壽泉、皇姑坨北泉等。八、風景河段拒馬河不僅是北京地區為數不多的幾條常年有水的河流之一,而且是公園的重要組成部分。它發源于太行山中部的河北省淶水,從西北進入公園,流經公園37.8km,平均水深0.40.5m,最深處45m。河水隨大氣降水而漲落,夏秋兩季水大泥砂多,水色渾濁;冬春季節,水小泥砂少,水質澈碧;平均水溫15,最高水溫25.6,最低水溫-2。拒馬河九曲十八灣,一灣一渡,一渡一景。第十條 地質遺跡評價一、地質遺跡評價1、科學價值與河北臨城國

18、家地質公園和河北武安國家地質公園巖溶地貌相比,北京十渡國家地質公園是華北地區規模最大的巖溶景觀發育區,有雄偉壯觀的地表峰林地貌,造型奇特的地下巖溶洞穴;是北方巖溶發育的典型代表,對研究北方七千萬年以來巖溶的形成、古地理變遷和古氣候演化具有無可替代的作用,在干旱、半干旱的北方地區是非常稀有的。2、審美價值地質公園以拒馬河為中心,兩岸的峰林峽谷、深谷幽潭、形態奇特的巖溶洞穴和一些奇特的地質遺跡,如孤山寨“一線天”、普渡山莊疊層石、東湖港“石中石”、七渡褶皺構造等,構成一幅幅美麗的山水畫廊。3、科普價值公園地質遺跡類型齊全,是一座天然地質博物館,也是良好的科普教育和教學基地,現已被確定為全國青少年地

19、質科考夏令營基地,擔負著全國青少年開展地質科學學習實踐的任務。4、旅游開發價值自1980年開園以來,每年接待幾十萬乃至上百萬游客,每年旅游收入從幾百萬元快速上漲到幾千萬元,旅游資源開發已帶來較大經濟效益,同時還帶動了相關產業的發展,解決了當地人民就業問題,增加了收入,不斷提高了公園的社會經濟效益。二、地質遺跡級別劃分通過和國內外同類型地質遺跡景觀對比分析,綜合評價公園內主要地質遺跡的綜合價值級別,將公園內的49個主要地質遺跡劃分為世界級、國家級、省級、地方級四個等級,其中國家級4個,省級10個,地方級35個,具體如下:國家級主要地質遺跡:新村地表巖溶地貌(筆架山)、十渡地表巖溶地貌(蝙蝠山)、

20、王老鋪巖溶洞穴(三清洞)、東關上巖溶洞穴(仙棲洞);省級主要地質遺跡:東關上落水洞(龍仙宮)、栗園廠巖溶洞穴(杏花洞)、前頭港河流階地、北石門離堆山、西河疊層石(普渡山莊疊層石)、六渡嶂谷地貌(孤山寨一線天)、六渡硅質結核(孤山寨石中石)、七渡背斜、拒馬河風景河段、平峪瀑布(三疊瀑)。第四章 其他景觀資源及評價第十一條 生物及其他自然景觀及評價公園內植物資源比較豐富,植被具有明顯的暖溫帶落葉闊葉林特征。2002年,在公園內發現的紫椴林整個群落由成百上千棵參天聳立的紫椴樹組成,大部分紫椴樹高約20m,樹齡在百年以上。公園內的動物屬于暖溫帶森林農田動物群,主要獸類動物有豹、狼、狍子、黃羊、狐貍、獾

21、、野兔、松鼠等數十種;鳥類有百靈、啄木鳥、黃鸝、杜鵑、柳雀、貓頭鷹、褐馬雞等;爬行和兩棲動物有林蛙、紅腹蛇、蜥蜴等;此外,還有幾百種蝴蝶、昆蟲以及魚類等。公園內的褐馬雞屬國家一級保護動物,給公園增加了重要的保護價值;拒馬河中有可食性魚類32種,其中細鱗產頜魚、東方薄鰍、黃線薄鰍是北方稀有魚種,在周口店猿人遺址曾發現過它們的化石,對研究古生物進化有重要科研價值。第十二條 人文景觀及評價公園內的主要人文景觀有張坊宋遼古戰道和平西抗日烈士陵園。一、張坊宋遼古戰道張坊古戰道坐落在張坊鎮張坊村,建于北宋真宗年。據專家認定,張坊古戰道是目前北京地區發現唯一一處軍事性古戰道,文物價值非常高,現已被有關部門列

22、為市級文物保護單位。二、平西抗日烈士陵園1985年,曾長期在平西戰斗過的蕭克、楊成武、肖文玖等老將軍們倡議在十渡建立了平西抗日烈士紀念碑,以緬懷先烈,教育后人。平西抗日烈士陵園于1996年3月31日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批準為全國重點烈士紀念建筑物保護單位;2005年8月29日,新的平西抗日戰爭紀念館正式落成。第五章 總體布局與功能分區第十三條 總體布局與景區劃分公園總體布局為:一園區、十二景區。一園區:公園為中國房山世界地質公園十渡園區;十二景區:西湖港景區、東湖港景區、普渡山莊風景區、萬景仙溝景區、孤山寨景區、仙峰谷景區、南方大峽谷景區、仙棲洞景區、龍仙宮景區、五星峽景區、三清洞景區、栗園

23、廠景區。第十四條 功能區劃分在公園范圍內,劃分出如下功能區:門區:面積0.14 km2,占公園總面積0.05%;游客服務區:面積0.24 km2,占公園總面積0.08%;科普教育區:面積0.09 km2,占公園總面積0.03%;地質游覽區:面積93.22km2,占公園總面積32.10%;居民點保留區:面積7.36km2,占公園總面積2.53%。自然生態區:面積189.31km2,占公園總面積65.20%;第六章 地質遺跡保護第十五條 地質遺跡保護區的劃分及邊界坐標(主要拐點)的確定公園內地質遺跡保護區面積為93.22km2, 根據保護對象的重要性將公園內地質遺跡保護區劃分為一級保護區、二級保護

24、區和三級保護區。一級保護區:包括三清洞保護區、蝙蝠山保護區、筆架山保護區、仙棲洞保護區;面積為8.08km2。二級保護區:包括栗園廠保護區、東湖港保護區、七渡保護區、離堆山保護區、普渡山莊保護區、孤山寨保護區和龍仙宮保護區;面積為31 km2。三級保護區:包括六合保護區、黃老洞保護區、平頂山保護區、馬鞍洞保護區、龍山保護區、仙龍島保護區、西湖港保護區、萬景仙溝保護區、仙峰谷保護區和南方大峽谷保護區;面積為54.14km2。第十六條 各級保護區的控制要求與保護措施一、控制要求地質遺跡保護區內不得進行任何與保護功能不相符的工程建設活動;不得進行礦產資源勘查、開發活動;不得設立賓館、招待所、培訓中心

25、、療養院等大型服務設施。一級保護區:可安置必要的游賞步道和相關設施,但必須與景觀環境協調;控制游客數量;嚴禁機動交通工具進入;地質遺跡保護工作責任落實到人。二級、三級保護區:允許設立少量地學旅游服務設施,但必須限制與地學景觀游賞無關的建筑,各項建設與設施要求與景觀環境協調。二、保護措施1、禁止開山、開荒等破壞地貌景觀和植被活動,不得設立任何形式的工業開發區;2、對未開發的洞穴景觀設置警示牌,禁止一切破壞景觀的行為;3、對已開發的溶洞地表部分實施綠化保水措施;4、維持洞穴水汽環境,最大限度的減少洞穴氣候變化對景觀的自然破壞;5、洞穴內的空氣溫度、濕度和二氧化碳濃度控制在許可范圍內;6、設置警示牌

26、,禁止游人觸摸巖溶景觀;7、對洞內景石上出現的綠苔進行治理;8、設立、更新遺跡景觀的護欄、護網、保護罩。第十七條 特殊地質遺跡的保護方案 公園內無特殊地質遺跡。第七章 生態環境與人文景觀保護第十八條 地質公園環境容量控制與自然生態環境的保護一、環境容量控制公園內主要景區實行“最大日接待量和最大年接待量”的控制制度,控制進入景區的人數,一旦達到最高接待量時停止售票,具體如下:仙峰谷風景區:1567人次/天,28萬人次/年;孤山寨風景區:9033人次/天,166萬人次/年;萬景仙溝風景區:6533人次/天,120萬人次/年;普渡山莊風景區:3667人次/天,67萬人次/年;南方大峽谷風景區:306

27、7人次/天,56萬人次/年;西湖港風景區:2133人次/天,39萬人次/年;東湖港風景區:2333人次/天,43萬人次/年;仙棲洞風景區:2400人次/天,44萬人次/年;龍仙宮風景區:8000人次/天,147萬人次/年;二、自然生態環境保護措施1、加強對當地居民和游客的環保教育,宣傳地質公園生態環境保護的重要性,提高人們的生態意識、環保意識,使環境保護成為人們的自覺行為;2、加強景區環境衛生管理,在各景區要建立衛生規章制度,專人負責,定期檢查,落實衛生清掃和清運職責,真正落實“誰主管,誰負責”的原則;3、定期進行環境保護評比工作,優者獎勵,劣者懲處,提高各個景區環保意識和責任感,樹立環境保護

28、示范區(點),通過示范,形成榜樣,把示范工程變為效益工程;4、景區內一切固體垃圾按規定清理回收,統一堆放、統一清運、及時消納,規劃在六渡橋北山溝中建立一個大的垃圾消納場,購置一臺固體垃圾焚燒爐;5、公園內的各賓館、飯店、活動中心、服務中心,建設規范的下水管道,一切生活污水統一輸入污水凈化場處理,不準直接排入拒馬河或間接排入河道;6、加大退耕還林、還草的力度,尤其是在高山陡坡區,植樹造林,擴大植被覆蓋率,減少水土流失,防止地質災害的發生,營造良好的公園環境;7、針對公園內人口多,居住分散,管理難度大等問題,采取集中管理的方法,對區內居住分散、條件差的自然村,逐步實現搬遷計劃,在景區內集中管理,或

29、搬到張坊一帶,讓出空間發展旅游業;8、處理好農民經營畜牧業與風景區經營旅游業之間的關系,協調放牧與開發旅游之間在綠化美化環境上的矛盾,正規景區不得放牧,明確劃出指定放牧區,避免牲畜對植被的破壞和對旅游環境的影響;9、實行統一的美化環境標準,在每渡根據自己的特色樹立渡標;10、建立公園環境保護法規,對地質遺跡和地貌景觀嚴加保護,未經批準,任何單位或個人不準砍伐樹木、不準采石、挖土等。第十九條 災害防治公園內存在的自然災害主要為地震災害、突發地質災害、洪水災害、森林火災、極端氣候災害、旅游安全事故等,防治預案如下:一、地震災害1、鎮區用地中留有足夠的開敞空間,降低建筑密度;2、建筑物進行防震防火處

30、理,按地震基本烈度度要求設防;3、加強“生命線”工程的抗震防護;4、供水、變電站等設施按地震基本烈度度要求設防;5、基礎設施系統中各種管線采用地下干溝,供水系統采用環線,供電采用雙回路;6、危險品倉庫遠離人口集中地區,避免次生災害的發生。二、突發性地質災害1、近期,對公園范圍進行1:1萬地質災害詳細調查,根據調查結果采取相應的防治措施;2、在進行工程建設、村莊和集鎮規劃時,在可行性研究階段對建設用地、規劃區進行地質災害危險性評估;3、對泥石流途經下游易受高含沙洪水危害的溝段進行疏通清障,禁止在河(溝)道內棄倒渣土、堆放物品等;4、對現有林草加強保護及管理,嚴禁亂砍濫伐或坡地開荒,溝道壩地留泄水

31、通道;5、通過宣傳逐步消除亂建房、亂開坡地、堵塞溝(河)道等不合理活動,掌握泥石流的活動規律,采取正確的避防措施。三、洪水災害1、保留五合溝、馬鞍溝、西石門南溝為明溝,按防洪安全的相關標準治理拒馬河、五合溝、馬鞍溝、西石門南溝和張坊鎮西溝、東溝;2、保留現狀勝天渠,以保留未來從張坊水庫向下游引水的條件;3、西太平水庫實際庫容小于設計庫容,根據庫容標準進行治理。四、森林火災1、在十渡鎮設一個一級普通消防站,設消防中隊,提高消防能力;2、建立現代化的消防通信、報警系統,達到報警及時、快速撲救、減少損失的目的;3、在主要林區的制高點設置火情監測了望臺;4、以公路、步游道、溪流等為依托,設置約15m寬

32、的生態防火隔離帶,防止火勢蔓延,種植一些防火樹種;5、嚴格按照森林防火規范設置足夠的防火通道;6、在各景區、景點配備必要的消防器材;7、游客野炊活動嚴格控制在有限的地段,并作好充分的消防準備,林區嚴禁煙火;8、加強對游客和區內居民的防火宣傳。五、極端氣候災害1、加快發展低碳經濟、優化能源結構、加強環境保護和建設,控制和減緩溫室氣體排放;2、增強水利應對極端氣候和抗御洪澇干旱災害能力。六、游客安全事故1、確保旅游產品的安全性,降低直至消除不安全因素;2、開展新型的特種旅游活動,堅持安全第一;3、組織單位的團隊旅游,在旅游合同中明確規定旅游過程中的組織指揮責任,并針對項目及活動地點的特殊性制定安全

33、應急預案;4、利用公益廣告、公益講堂等形式,對旅游者進行必要的旅游知識的教育,尤其是旅游安全知識的灌輸;5、培養旅游者、旅游企業的旅游保險意識,建立社會救援體系。第二十條 珍稀物種名錄及保護1、公園內被列為國家重點保護野生植物名錄的植物種類包括:野大豆(Glycine soja):豆科、II級黃檗(Phellodendron amurense):蕓香科、II級紫椴(Tilia amurensis):椴樹科、II級保護措施為:禁止亂砍亂伐、禁止無序放牧、植樹造林、涵養水源2、公園內被列為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名錄的動物種類包括:褐馬雞(Crossoptilon mantchuricum):雞形目、

34、雉科、級勺 雞(Pccrasia macrolopha):雞形目、雉科、級松雀鷹(Accipiter virgutas):隼形目、鷹科、級雀 鷹(Accipiter nisus):隼形目、鷹科、級蒼 鷹(Accipiter gentilis):隼形目、鷹科、級紅 隼(Falco tinnunculus):隼形目、鷹科、級燕 隼(Falco subbuteo):隼形目、鷹科、級游 隼(Falco peregrinus):隼形目、鷹科、級普通鵟(Buteo buteo):隼形目、鷹科、級縱紋腹小鸮(Athene noctua):鴞形目、鴟鴞科、級雕鸮(Bubo bubo):鴞形目、鴟鴞科、級紅角鸮

35、(Otus scops):鴞形目、鴟鴞科、級領角鸮(Otus bakkamoena):鴞形目、鴟鴞科、級保護措施為:劃分拒馬河流域野生動物保護區、禁止狩獵。第二十一條 人文景觀保護主要人文景觀為張坊古戰道和平西抗日烈士陵園;保護措施為:設專門的管理、維護部門,專人管理。第八章 科學研究第二十二條 課題選擇和依據一、課題選擇依據緊密圍繞資源、保護、科學解說、打造有科學含量的旅游產品、提高旅游效益、保障游客安全以及公園可持續發展等方面設立科研課題。二、研究課題1、北京十渡國家地質公園巖溶洞穴調查2、北京十渡國家地質公園巖溶洞穴發育演化研究 3、北京十渡國家地質公園古環境記錄研究4、北京十渡國家地質

36、公園巖溶洞穴環境研究 5、北京十渡國家地質公園巖溶洞穴生物研究 6、北京十渡國家地質公園巖溶洞穴環境保護研究7、北京十渡國家地質公園可溶巖地貌研究8、北京十渡國家地質公園不同高程的巖溶洞穴與新構造運動的關系研究9、旅游開發對北京十渡國家地質公園范圍內生物多樣性影響研究10、北京十渡國家地質公園管理運營模式研究11、基于地質科學含義的北京十渡國家地質公園游客認知行為研究12、北京十渡國家地質公園旅游發展研究13、地質科學研究成果的轉化研究14、數字地質公園建設研究15、游客安全研究第二十三條 計劃編制近期(2011年2015年):開展課題1、2中期(2016年2020年):開展課題3、4、5、6

37、、7、8遠期(2021年2025年);開展課題9、10、11、12、13、14、15第二十四條 近期研究計劃的實施近期開展的研究課題主要采用合作的方式,研究人員以受委托機構的技術人員為主。具體研究計劃如下:2013年,從地質公園管委會現有人員中調配3-5人成立科學研究項目管理小組,小組成員應至少包含公園財務人員和技術人員各1名,負責項目的日常管理、協調;2014年,全面啟動近期開展的2個研究課題,邀請相關專家進行指導、質量檢查,確保課題研究的順利進行;2015年,對各個研究課題進行總結,撰寫研究報告,組織相關專家審核。第二十五條 研究經費研究經費的獲得主要包括以下幾方面:企業家贊助;主管部門提

38、供部分經費;申請中央財政資金;申請地方政府地質遺跡保護資金;申請科委基礎研究基金;公園門票收入的2%作為科研經費。第二十六條 科學研究成果出版及轉化1、在相關國家級核心刊物上設立“北京十渡國家地質公園課題成果選登”欄目,編輯發表課題成果;2、多方籌措出版資金,與有關出版社建立協作關系,對完成的優秀科研項目,資助其成果出版;3、定期在“世界地質公園網絡”網站發布介紹北京十渡國家地質公園規劃課題的研究進展情況,吸引國內外相關領域專家參與課題研究。第九章 解說系統規劃第二十七條 解說系統架構 地質公園解說系統主要由四部分組成,即地質公園博物館、地質遺跡標識系統、地質公園解說系統和出版物。第二十八條

39、地質博物館及科普電影館(影視廳)地質博物館位于九渡,展館面積1000m2,主要包括展覽陳列大廳、多功能廳、游客咨詢服務大廳,其中展覽陳列大廳布設有地質公園介紹、實物標本展示、沙盤和錄像放映。規劃中期,在博物館內開設特色娛樂項目4D電影,以科普電影方式向游客介紹十渡國家地質公園的科學、歷史文化知識。第二十九條 公園主、副碑及綜合圖文介紹欄一、主副碑規劃近期,更換主碑1塊,增設副碑2塊。主碑:位于周張路與張坊鎮鎮內公路的交叉口東約140m處,坐標為X:4383632,Y: 388382。設計要求:樣式與周圍環境協調、突出公園特色副碑:分別設在張坊鎮千河口村東200m和十渡鎮西關上村南600m,尺寸

40、比主碑小,設計要求與主碑一致。二、綜合圖文介紹欄規劃近期,設立綜合圖文介紹欄3個,位置與主副碑一致。設計要求:圖文并茂。第三十條 景點、景物解說牌規劃近期,更換景點(物)解說牌25塊;新增景點(物)解說牌15塊。要求:設立在景點附近,游客容易接近的地方,圖文并茂、文字通俗易懂、簡明扼要、中英文對照。第三十一條 公共信息標識牌規劃近期,新增公共信息標識牌68塊,其中保護提示牌12塊,導游圖標識牌18塊,服務提示牌20塊,景區指示牌18塊。第三十二條 圖書音像的出版和推廣一、規劃近期出版北京十渡國家地質公園地質科學導游指南:5000本北京十渡國家地質公園科普讀物:6000本北京十渡國家地質公園畫冊

41、:2000本北京十渡國家地質公園導游手冊:2000本北京十渡國家地質公園宣傳折頁:10000張北京十渡國家地質公園科學導游圖: 10000張北京十渡國家地質公園科普片:2000張北京十渡國家地質公園宣傳片:10000張二、圖書音像的推廣公園內圖書音像的推廣方式主要包括發售、贈送、影視廳播放等。第三十三條 解說系統設施維護與更新1、制定公園解說系統維護更新工作計劃并組織實施;2、專人負責公園各類解說系統的完善建設,加強校審,避免差錯;3、建立定期檢查巡視制度,加強維護,確保各類解說系統的完好運轉;4、配合公園的發展規劃,及時更新各類畫冊和科普出版物;5、做好公園解說系統的調查、分析、總結,為其完

42、善建設提供科學依據;6、對損毀的解說設施進行整修,每年對景區內所有的標識標牌進行全面保養維護。第十章 科學普及行動第三十四條 鄉土科普活動規劃每年定期向周邊的中小學生和企事業單位,開展“走進巖溶世界,探索巖溶奧秘”和“步入古戰道、烈士陵園,領略古今先烈英勇抗爭、保衛家園的英雄氣概”系列科普活動不少于2次,每次參加人數不少于30人。第三十五條 科學實踐活動規劃每兩年邀請高校不同專業大、中專學生及科研機構在公園內實習及編制論文不少于1次,每次參加人數不少于10人。第三十六條 面向普通游客的專項科普活動規劃每年定期向普通游客進行專項地學科普活動不少于2次,每次參加人數不少于50人。第十一章 旅游發展

43、第三十七條 旅游客源市場一、市場調查北京十渡國家地質公園接待國內游客數量在總體上呈上升和發展趨勢,但海外游客市場占有份額不大。出游方式:單位組織占14.9%,旅行社組織6.4%,個人或親友結伴占73.8%,其它占4.9%;出游消費來源:自費旅游占84%,公款旅游占16%;住宿率:總住宿率為48.3%,其中本市游客住宿率為23.2%,外省市游客住宿率為76.8%;游客年齡構成:1524歲占24.6%,2544歲占55%,4564歲占16%,15歲以下和65歲以上占4%;游客職業構成:政府工作人員占6.5%,企事業管理人員占13%,專業技術人員占8.5%,職員占10%,教育工作者占8.2%,工人占

44、14.8%,農民占7%,學生占13.4%,服務員和售貨員占9.7%,軍人占2.8%,其它占3.4%;游客出游動機:主要是回歸大自然,在緊張的工作之余調節身心健康、休閑、觀光、度假。二、市場定位基礎市場:北京潛力市場:京津冀機會市場:國內外三、市場預測預測規劃期內的游客人數年增長率在3%5%,綜合收入增長率在10%15%。到2025年游客人數可達280萬人次,綜合收入可達16億元。第三十八條 地質公園推廣計劃規劃中期,通過以下幾種方式進行地質公園推廣計劃:1、通過電視、報刊以及互聯網等媒體進行宣傳;2、在主要交通線路設置廣告牌;3、每年寒暑假、地球日邀請國內外知名地質專家來園講學;4、定期舉辦各

45、種形式的觀光、采摘、游藝、購物、文化藝術節;5、出版發行科學導游圖、科普讀物、宣傳折頁等,每年地球日免費發放、贈送;6、推行地質公園會員計劃;第三十九條 旅游項目及旅游產品 一、觀光項目仙峰谷景區、孤山寨景區、萬景仙溝景區、東湖港景區、西湖港景區就是以巖溶地貌為核心開發出來的觀光旅游項目;仙棲洞景區是以巖溶洞穴為核心開發出來的觀光旅游項目。張坊古戰道就是分別以古建筑景觀為核心開發出來的觀光旅游項目。二、度假旅游項目公園的度假旅游方式主要為山地度假和河流度假,主要以山地運動、水上活動為主,觀光旅游為輔。清澈的河水、幽靜的山谷非常適合旅游者修身養性。三、專項旅游項目1、科普旅游項目沿著拒馬河的七渡

46、背斜九臉畫山博物館離堆山就作為公園內的科普旅游線路,該線路交通便利,且地質遺跡類型豐富,適合作為學生和大眾的科普線路。2、河流旅游項目河流專項旅游項目主要是深入自然,以水體為主,使身心得到松弛,感受自然的快樂,其特征為以水流、河灘景物為主體,具有一定的吸引力;主要娛樂項目為漂流、捕魚、垂釣等。3、文化旅游項目文化旅游項目是為大眾提供文化真實體驗的機會,其特征為文化性、體驗性與娛樂性融為一體,主要類型為歷史文化專題考察。公園的主要文化旅游項目類型為歷史文化專題考察,旅游景點主要為張坊古戰道和平西抗日烈士陵園。第四十條 專題考察路線1、七渡背斜九臉畫山博物館離堆山考察路線2、南方大峽谷仙峰谷孤山寨

47、萬景仙溝普渡山莊考察路線3、博物館蝙蝠山龍山東湖港西湖港考察路線4、張坊宋遼古戰道博物館平西烈士陵園老帽山烈士墓考察路線5、仙棲洞五星峽紅葉大峽谷龍仙宮考察路線6、杏花洞蝙蝠洞三清洞考察路線7、平頂山狼洞六合張裂隙六合一號洞六合二號洞考察路線第十二章 地質公園信息化建設第四十一條 地質遺跡數據庫規劃近期,建設基于GIS的十渡國家地質公園管理數據庫,對公園的數據進行有機集成,實現數據的采集、存儲、編輯、圖形顯示、檢索查詢、分析統計、輸出/發布等功能,達到圖形數據和屬性數據一體化。第四十二條 公園監測系統一、建設意見規劃建立公園監測中心,進行公園資源環境保護監測和游客管理監測。1、環境保護監測環境

48、保護監測內容主要包括水位監測、水質監測、土壤含水量監測、降雨監測、地聲監測等,主要監測手段為儀器自動監測和物理、化學檢測。2、旅游管理監測旅游管理監測內容主要包括公園內的旅游容量、交通情況、賓館接待、餐飲服務、旅游安全、游客滿意度等。二、實施計劃1、近期,完成環境監測系統和旅游管理監測系統的搭建和試運行;2、中期,完善環境監測系統和旅游管理監測系統和正式運行。第四十三條 網站建設一、內部局域網建設規劃近期,建立和完善北京十渡國家地質公園內部網絡系統。要求:中心主機與各景區(點)管理站服務器、醫療服務點、賓館、飯店等的終端全天聯網,中心主機與各終端及時互通信息,主機匯總并發布相關信息。二、地質公

49、園網站建設規劃近期,建立和完善北京十渡國家地質公園網站。要求:與世界地質公園網站建立鏈接,及時向廣大公眾、國際社會傳播推廣以公園形象為主的信息化建設規劃工作,以中英文雙語形式展示園內地質遺跡風采、科普教育特色和公園研究成果,并為游客提供遠程票務、住宿/餐飲預定等服務。第十三章 基礎設施及服務設施第四十四條 道路交通一、外部交通1、規劃近期,提高十大路、淶寶路的公路等級和運輸能力;2、規劃近期,修通六石路和紅井路;3、規劃近期,在公園內設4個公交首末站,總占地面積約0.6ha。二、內部道路規劃近期,在內部村莊現狀道路基礎上,改善聯系村莊的道路及村莊內部道路,提高村莊間通行能力。三、停車場1、規劃

50、近期,在十渡鎮區新增1處停車場,占地面積約0.18ha;2、規劃近期,建設為旅游服務的停車場共14處,其中西關上1處、六渡1處、七渡2處、九渡2處、十渡2處、西莊1處、北石門1處、平峪1處、東湖港2處、十渡服務區1處,總占地面積約為6.3ha;3、規劃近期,在張坊鎮鎮區新增3處停車場,規模約1.05ha,具備停車換乘功能(P+R),滿足進入十渡公園和張坊古城的旅游大客車、私人小客車的停車需求。四、其他交通1、規劃中期,修建景區步行棧道,包括普渡山莊景區步道、三清洞景區步道、南方大峽谷步道和五星峽景區步道;2、規劃中期,在主路沿途設置自行車出租服務網點,游客可以自由選擇騎車游覽。第四十五條 水電

51、設施一、供水設施總需水量:4237 m3/d;供水水源: 處于拒馬河干流與蒲洼鄉為發源地的拒馬河支流交叉的三角地帶,為拒馬河河水通過斷裂直接補給的地下水,水資源豐富;供水規劃:規劃近期,將十渡鎮供水廠供水規模增至4500 m3/d,占地面積不擴大。二、供電設施用電負荷:22540千瓦40572千伏安;供電電源:為位于十渡鎮區東南的35千伏變電站1座。供電規劃:規劃近期,從35千伏變電站引雙路10千伏供電線路到公園內;新建開閉站1座;住宅采用建設配電室和箱式變壓器相結合的方案供電;公建區各用戶設置專用配電室供電;景區內輸電線路采用地下電纜,并實施雙回路供電。 第四十六條 環境衛生規劃近期,設置公

52、共廁所37個,其中規劃在人流集點、公共停車場、主要景點附近設置3星級廁所10個;在遠離水源的景區內設置免沖生態廁所27個。規劃近期,在十渡鎮、西莊、九渡和八渡人口集中地區各建一座污水處理廠,一級處理后,集中在低洼處沉淀,其余水排入溪澗至拒馬河或用于灌溉。規劃近期,在八渡-九渡之間,拒馬河北岸,十大路南側建立一個垃圾消納中轉中心。第四十七條 服務設施一、餐飲與住宿規劃近期,擴大現有的山莊、賓館、飯店規模的同時,新增以二、三星級賓館為主的住宿設施,新增床位3000張;規劃中期,新增床位5000張;規劃遠期,新增床位13000張。二、醫療服務規劃近期,在八渡-九渡之間,拒馬河北岸建設鎮衛生院1處(面

53、積:0.75ha),按二級甲等標準建設;規劃中期,設置村級醫療點,醫療點配有持有資格證的專職醫生,及時提供便民醫療服務。三、安全、防護設施規劃近期,在十渡鎮政府內設安防指揮部;規范安全、防護設施的建設,提高戰時防護、平時防災的整體能力。 第十四章 土地利用第四十八條 土地利用按照國家地質公園規劃編制技術要求附表3將公園內的土地類型劃分為十類,分別為地質遺跡景觀用地、公園設施用地、居民社會用地、交通與工程用地、林地、園地、耕地、草地、水域和滯留用地,詳見表14-1。表14-1 十渡國家地質公園土地利用平衡表序號用地代號用 地 名 稱面積(km2)占總面積的比例(%)人均面積(m2/人)現狀規劃現

54、狀規劃現狀規劃00合計地質公園規劃用地290.37 290.37 10010001甲地質遺跡景觀用地93.2293.2232.1032.1002乙公園設施用地0.430.480.150.1719 20 03丙居民社會用地5.907.362.032.53367471 04丁交通與工程用地2.202.220.760.7697 9405戊林 地22.2044.367.6515.2806已園 地21.0417.257.255.9407庚耕 地3.174.251.091.4608辛草 地0.000.000.000.0009壬水 域5.895.862.032.0210癸滯留用地136.32115.3746

55、.9539.73備 注2010 年現狀總人口 22779 人,其中游客 6700 人,職工 8206 人,居民 7873 人2015 年規劃總人口 23640 人,其中游客 8000 人,職工 10000 人,居民 5640 人注1:其中“”表示不適用。注2:第03項的人均面積計算基數,只計算在項用地內居住的人數,不含游客數。游客數是指旅游高峰季節的日平均數。注3:地質遺跡景觀用地與其他用地重疊,但不改變原有用地性質。第十五章 社區行動計劃第四十九條 社區行動計劃一、居住地調整和控制嚴格控制公園內的人口發展規模,逐步引導人口的外遷,具體為: 1、規劃近期,引導山區村莊尤其是具有安全隱患村莊的村

56、民調整搬遷至附近村莊或鎮區,改善其生活條件;2、規劃中期,嚴格控制拒馬河沿線兩岸村莊人口發展,引導其向鎮區搬遷,加快鎮區的城市化發展,提高公園旅游服務的檔次和質量;3、規劃遠期,引導公園內人口逐步向公園外搬遷,減少公園內的常住人口,降低公園內的環境容量。二、人口與勞動力的轉移通過本次社區調控,將公園內的勞動力轉移到為地質公園的行業中,具體措施為:1、安排一部分勞動力到旅游企業,從事賓館、培訓中心的接待、管理、后勤工作;2、鼓勵村民興辦家庭民俗旅游接待;3、農業生產圍繞旅游產業進行,進行特色農副產品種養、加工、銷售;4、加強知識業務培訓,為村民能夠到專業技術崗位工作提供條件;5、安排一部分勞動力

57、從事衛生保潔,樹木栽培管理,旅游秩序維護等工作。第十六章 規劃實施的保障措施第五十條 管理機構設置一、管理委員會設置北京十渡國家地質公園管理委員會屬正處級單位,為事業單位編制,人員規劃編制18人,其中管委會主任1名,副主任2名,其主要職責如下:1、貫徹落實國家、省關于國家地質公園管理、建設及地質遺跡資源的有效保護與合理開發利用的方針、政策和法律法規,部署十渡國家地質公園建設和管理工作;2、協助編制和落實國家地質公園總體規劃、地質公園揭碑開園實施方案、公園建設計劃;3、協調十渡鎮、張坊鎮各職能部門涉及的十渡國家地質公園建設、管理等工作,研究解決公園建設和管理工作中存在的問題;4、組織宣傳地質公園

58、,加強與國土局、旅游局、環保局等部門的信息溝通和交流合作;5、承辦房山世界地質公園管委會和上級主管部門組織的事宜。二、內部部門設置北京十渡國家地質公園管理委員會下設辦公室、規劃建設科、地質遺跡保護科、博物館管理科、財務科5個職能科室。1、辦公室辦公室規劃編制3人,其中科長1名,科員2名,其主要職能為:(1)組織協調內外關系,起草相關文件,后勤保障、會務、人事管理等;(2)負責法律、法規的宣傳教育工作;(3)負責地質公園網站的日常維護工作;(4)負責旅游管理、導游培訓等。2、規劃建設科規劃建設科編制3人,其中科長1名,科員2名,其主要職能為:(1)編制和落實地質公園的總體規劃、詳細規劃等;(2)

59、規劃、設計和建設公園內主副碑、公共信息標識牌、景點(物)解說牌、保護與開發工程等;(3)監督、管理公園內的其他工程建設活動。3、地質遺跡保護科地質遺跡保護科編制3人,其中科長1名,科員2名,其主要職能為:(1)監督與管理地質遺跡保護工作;(2)組織與協調公園內的科普教育、科研活動;(3)負責公園的旅游管理工作;(4)負責地質公園信息化建設工作;(5)申請地質遺跡保護與開發經費。4、博物館管理科博物館管理科編制3人,其中科長1名,科員2名,其主要職能為:(1)征集典型的、有價值的巖礦石、古生物化石標本以及有關本公園的科研科普圖書、展板、影音資料;(2)負責藏品的保管、展示、保護、修復等工作;(3

60、)利用多種形式向社會大眾開展科普宣傳;(4)負責來賓的接待工作。5、財務科主要職能財務科編制3人,其中科長1名,科員2名,負責公園的日常財務管理、工程項目費用管理以及經費的預算與財務決算工作。第五十一條 各類專業人員的配備配備各類專業技術人員12人,其中地質相關專業人員5人,旅游相關專業人員2人,規劃專業1人,計算機專業1人,財會專業3人。第五十二條 導游員及其培訓配備導游人員25人,其中地質公園導游員5人,景區導游員18人,地質博物館導游員2人。定期對地質公園的導游進行地學知識、旅游知識和外語知識的培訓。第五十三條 管理層培訓對現有在職管理人員,結合工作實際,以培訓班、研修班、討論會等形式進

61、行專題培訓。第五十四條 近期建設項目計劃規劃近期(20132015年)在公園內完成以下內容:1、邊界標識碑牌:標識碑21塊、標識牌5塊2、公園主副碑:主碑1塊、副碑2塊3、景點(物)解說牌:40塊4、公園信息標識牌:保護提示牌12塊、導游圖標識牌18塊、服務提示牌20塊、景區指示牌18塊、5、科學研究:北京十渡國家地質公園巖溶洞穴調查北京十渡國家地質公園巖溶洞穴發育演化研究6、圖書音像出版物:科學導游圖10000張北京十渡國家地質公園科學導游指南5000本北京十渡國家地質公園畫冊2000本北京十渡國家地質公園科普讀物6000本北京十渡國家地質公園宣傳折頁10000張北京十渡國家地質公園導游手冊

62、2000本公園科普片2000張公園宣傳片10000張7、信息化建設:公園信息系統建設公園網站建設 8、生態環境保護:三星級公共廁所10個免沖生態廁所27個三清洞景區環境整治第五十五條 投資估算與資金籌措方案 一、近期項目投資估算近期項目投資估算共計2244.8萬元,其中,邊界標識碑牌:115萬元;科學研究:200萬元;公園主副碑:80萬元;景點(物)解說牌:32萬元;公園信息標識牌:41.8萬元;圖書音像出版物:495萬元;信息化建設:300萬元;生態環境保護:981萬元。二、資金籌措方案近期建設項目資金采取多方共籌方式,即中央財政撥款,地質公園、地方政府自籌,具體為:地質遺跡保護工程等申請國家財政資金;供水供電設施、通訊設施、安全消防設施、醫療服務以及非景區的道路交通等建設所需資金來源于基礎設施建設市政投資計劃,本規劃投資估算未包含該部分內容; 其他建設資金由地質公園、地方政府自籌。


注意事項

本文(北京十渡國家地質公園規劃20112025年.doc)為本站會員(職z****i)主動上傳,地產文庫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上載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 若此文所含內容侵犯了您的版權或隱私,請立即通知地產文庫(點擊聯系客服),我們立即給予刪除!




主站蜘蛛池模板: 金湖县| 东明县| 河间市| 河西区| 乳山市| 正阳县| 东台市| 沿河| 延吉市| 临武县| 宁远县| 烟台市| 庆安县| 密山市| 玉溪市| 达日县| 冕宁县| 渝中区| 巴南区| 天水市| 清原| 武定县| 武胜县| 平邑县| 花莲县| 凤庆县| 沂南县| 塔城市| 连平县| 桐庐县| 葫芦岛市| 旬阳县| 平果县| 永泰县| 道真| 登封市| 永胜县| 左云县| 兴文县| 白山市| 通城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