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啪啪夜福利无码亚洲,亚洲欧美suv精品,欧洲尺码日本尺码专线美国,老狼影院成年女人大片

個人中心
個人中心
添加客服微信
客服
添加客服微信
添加客服微信
關注微信公眾號
公眾號
關注微信公眾號
關注微信公眾號
升級會員
升級會員
返回頂部
ImageVerifierCode 換一換

朝陽區十三五時期空間優化布局與土地資源利用發展規劃.docx

  • 資源ID:1340432       資源大小:1.14MB        全文頁數:30頁
  • 資源格式:  DOCX         下載積分: 25金幣
下載報告請您先登錄!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載后,可能會被瀏覽器默認打開,此種情況可以點擊瀏覽器菜單,保存網頁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載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載,請使用電腦自帶的IE瀏覽器,或者360瀏覽器、谷歌瀏覽器下載即可。
4、本站資源下載后的文檔和圖紙-無水印,預覽文檔經過壓縮,下載后原文更清晰。
5、試題試卷類文檔,如果標題沒有明確說明有答案則都視為沒有答案,請知曉。

朝陽區十三五時期空間優化布局與土地資源利用發展規劃.docx

1、朝陽區“十三五”時期空間優化布局與土地資源利用發展規劃序言 “十二五”時期,是朝陽區緊抓機遇、應對挑戰、城鄉建設全面發展的關鍵時期。五年來,朝陽區貫徹落實北京城市總體規劃(2004-2020),以建設“新四區”為發展戰略,城鄉空間結構進一步優化,城市公共服務設施進一步完善,城市生態環境進一步的改善,交通市政基礎設施進一步提升,“大城市病”治理取得了一定成效,為推動朝陽社會經濟全面發展提供了有力支撐。 “十三五”時期,國際政治經濟格局面臨深度調整,我國將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京津冀協同發展將不斷深入,北京市將圍繞“四個中心”城市戰略定位,著力建設“國際一流的和諧宜居之都”。未來五年,是朝陽區服務首都

2、功能、強化核心優勢、提升發展品質、促進社會和諧的關鍵時期。為明確朝陽區“十三五”時期推動城鄉全面發展的戰略意圖、發展目標和重點任務,按照中央、市委、區委“十三五”規劃建議要求,以北京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綱要、北京市朝陽區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綱要、北京城鄉總體規劃等為依據,特制訂本規劃,規劃期為2016年2020年。第一章 “十二五”時期發展回顧 一、城市功能承載空間進一步優化 國際交往功能更加凸顯,國際化水平顯著提升。“十二五”期間,朝陽區突出重點功能區的帶動作用,金融業、租賃與商務服務業等現代服務業對全區的貢獻能力持續攀升。以大規模固定資產投資為契機,城市空間開

3、發利用拉動了區域經濟的快速增長,促進了高端資源要素的不斷集聚,提升了區域發展優勢。朝陽區已成為集高端商務辦公、商業服務、體育休閑、文化娛樂為一體的現代化區域。重點功能區建設更加完善,對城市領銜帶動作用明顯。十大發展基地建設有序推進,為“高精尖”產業提供了新的空間承載。CBD、奧運、電子城等三大功能區輻射帶動作用持續增強。CBD核心區、大望京科技商務創新區、奧林匹克公園核心區等一批新的產業空間正在加快形成,電子城北擴區、金盞金融服務園區等區域土地開發和基礎設施建設持續推進。科技創新能力得到全面提升,區域文化軟實力進一步加強。ABB、施耐德等30多家國際高新技術企業總部及研發中心帶動高新技術產業快

4、速發展。國家文化產業創新實驗區獲批,將成為全國文化中心重要承載地。國家科技館、中國國學中心、中國工藝美術館等一批國家級文化設施項目建設,成為首都重要的文化新地標。二、城市宜居環境進一步加強居民住房條件明顯改善。“十二五”期間,開工建設各類保障性住房11萬余套,啟動棚戶區改造五年計劃,惠及4.7萬戶居民。持續改善老舊住區的住房條件、服務設施和居住環境,加強各類住房的修繕和維護,實現老舊住宅持續使用。城區181個老舊小區實現準物業管理工作全覆蓋,城鄉社區規范化率達到100%,社區服務更加高效便捷。公共服務能力全面優化。堅持教育優質均衡發展,新建幼兒園37所,改擴建107所;依托“名校辦分校”等方式

5、引進優質中小學30所。醫療衛生服務能力顯著提升,建成46個社區衛生服務中心、220個社區衛生服務站。養老服務保障能力不斷提升,建立了區、街鄉、社區(村)三級養老服務體系。基礎設施水平快速提升。新增5條軌道線路,區域內地鐵通車里程達到146公里。東壩大街等101條道路建設完工。多措并舉加強交通治堵,朝陽路開通全市首條潮汐車道。新建18處雨洪利用工程,推進清河第二、高安屯、定福莊3座再生水廠建設。三、綠色生態空間進一步改善 重點建設“綠色朝陽”。新增、改造綠化面積1044.6公頃,平原造林約2.8萬畝,新建成6座郊野公園,城市環境更加綠色宜居。通過加強重點功能區綠化建設、落實城市干路兩側綠化帶建設

6、、完善和擴大沿岸綠化景觀建設等方式,實現城區綠化景觀建設、區域環路增綠添彩、重點道路景觀提升、濱水綠廊景觀等多項工程。著力打造“清水朝陽”。完成大羊坊溝等21條、86.67km河道治理工程;實施孫河干溝等3條溝及4.3hm2景觀水面治理工程;19個鄉自籌資金開展95條、共9.7km鄉管河道清淤工作;實施北部水系水質改善工程,壩河、亮馬河、北小河等主要河道部分河段接近類水體,區域水環境進一步改善。四、城鄉一體化進程進一步加快 綠化隔離地區建設獲得突破性進展。來廣營等6個鄉成為全市城市化試點,總體方案和試點鄉規劃調整方案獲市政府審批通過,“1+7+6”統籌機制有效運轉,規劃微調審批機制全面建立,項

7、目審批工作意見、工作流程和建設捆綁方案全部確定,“六位一體”關鍵任務加快推進。試點鄉以外13個鄉“一鄉一策”規劃調整和實施方案加快編制。持續探索第二道綠化隔離地區城市化建設模式,城市保障和生態建設功能不斷強化。城鄉結合部改造穩步實施。統籌推進11個鄉49個村土地儲備工作,累計實現拆遷騰退2086萬平方米,實施綠化10平方公里,修建道路123.2公里,實現轉居轉工3.4萬人,建成回遷安置房686.14萬平方米,回遷上樓8.1萬人,農村地區發展一系列戰略問題得到有效解決。第二章 “十三五”發展面臨形勢 “十三五”時期時代背景將發生深刻變化,國際政治經濟格局面臨深度調整。中央城鎮化工作會議、中央城市

8、工作會議以及習總書記“2.26”重要講話均對城市工作提出明確意見;京津冀協同發展綱要提出強化首都核心功能、疏解非首都核心功能等具體要求;北京市委、市政府提出全面深化改革提升城市規劃建設管理水平的意見。未來五年,朝陽區應積極貫徹中央及北京市的各項要求,深入落實首都城市戰略定位,優化城市空間結構,促進城市減量提質,改善綠色生態環境,完善服務配套設施,治理“大城市病”,以建設國際一流和諧宜居之都為目標,思考謀劃長遠發展。一、功能優化成為重點 京津冀協同發展綱要明確了北京市“四個中心”的城市戰略定位。北京城鄉總體規劃明確中心城區是“四個中心”的重要承載區,是保障和服務首都核心功能的優化發展區,是疏解非

9、首都功能、推進功能重組的主要地區。朝陽區是中心城區的重要組成部分,將成為文化、國際交往、科技創新等首都核心功能的主要承載區,重要文化體育活動及國際高端商務的主要承載地,是籌辦2022年冬奧會、建設國家文化產業創新實驗區的重要承載空間。二、區位優勢成為亮點 京津冀協同發展綱要提出以“一核、雙城、三軸、四區、多節點”的空間格局建設世界級城市群。以此為指導,北京城鄉總體規劃提出建設北京城市副中心,優化重組城市集中建設空間和生態保護空間,形成“一主一副、兩軸多點”的城鎮空間結構。朝陽區成為北京市中心城區唯一連接城市副中心的區縣,原東側城市腹地轉化為新的城市門戶,區位優勢和特色顯著加強(圖1)。圖1 朝

10、陽區位優勢示意圖三、減量發展成為難點 京津冀協同發展綱要提出人口調控、疏解非首都核心功能的發展要求。這一要求將推進城市用地規模減量、用地結構優化。北京城鄉總體規劃提出到2020年,北京市城鄉建設用地規模為2800萬平方公里,遠期城鄉建設用地規模為2600萬平方公里。按既有控規,朝陽區現狀城鄉用地減量任務約為25平方公里,面臨巨大發展壓力。四、環境改善成為焦點 京津冀協同發展綱要提出要推進生態保護與建設,優化生態安全格局,劃定生態保護紅線,實施分區管理,明確生態廊道。北京城鄉總體規劃深化落實生態保護空間的布局和功能結構,形成“一屏、三環、五水、九楔”的生態格局。朝陽區是北京城市“十字軸線”景觀風

11、貌的重要承載地,全區規劃綠地體系是中心城生態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承擔著中心城城市品質提升和生態環境改善的重大任務。應著力提高規劃綠地實現率,不斷提升公園綠地建設品質,重點加大河湖水系治理,大力清退違法建設,建設具有良好品質的城市環境。第三章 “十三五”時期總體要求一、指導思想 全面貫徹黨的十八大和十八屆三中、四中、五中全會以及中央城鎮化工作會議、中央城市工作會議精神,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和視察北京工作時的重要講話精神,落實市委十一屆十次全會精神,按照“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和“四個全面”戰略布局,牢固樹立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堅持城市工作“一個尊重,五個統籌”的總體要

12、求,緊緊圍繞京津冀協同發展戰略、首都“四個中心”城市戰略定位和建設國際一流和諧宜居之都的總體目標,堅持以人為本、堅持深化改革,以有序疏解非首都功能、治理“大城市病”為重點,以提高區域發展的質量和效益為中心,強化資源底線管控建設“緊湊城市”,突出發展模式轉型實踐“精明增長”,加快構建朝陽“一廊兩帶三區”空間布局,加快提升土地資源配置效率和利用質量,加快形成城市可持續發展方式,有力推動全區經濟社會和各項事業健康發展。 二、基本原則 突出以人為本的發展內涵。居民幸福是朝陽區域發展的根本追求。從人的需求出發、促進人的全面發展,構建覆蓋城鄉、公平均等的公共服務體系,營造更加便利舒適、充滿關懷的人居環境,

13、不斷增強全體居民的獲得感、認同感和幸福感。 突出區域一體的發展格局。區域一體是世界級城市群的重要特征。主動融入京津冀協同發展區域布局,緊密對接北京“一主一副,兩軸多點”城市結構,統籌謀劃全區城鄉規劃“一張藍圖”,全面促進區域產業合理分工布局,基礎設施高效銜接,生態環境持續改善,著力打造京津冀世界級城市群的關鍵節點。 突出生態優先的發展底線。生態環境是核心競爭力的關鍵要素。限定城市開發邊界,堅決遏制城市無序蔓延,嚴格控制城市發展規模。嚴守生態環境底線,推進基本生態網絡和體系建設,加強重要生態空間保護和修復,推動生態保育和休憩功能融合發展,不斷改善和優化城鄉人居環境。 突出功能提升的發展方向。城市

14、功能是首都城市戰略的基本支撐。堅持有序疏解非首都核心功能,不斷強化區域首都核心功能的承載力,推進區域產業高端化、集約化、服務化發展,注重公共設施國際化、均衡化、智能化建設,構建以國際交往和商務金融為主體、文化創意和科技創新為引領的首都功能承載區。 突出精明增長的發展路徑。創新驅動是城市科學發展的根本路徑。全面提升城市設計和城市品質,倡導綠色發展、循環發展、低碳發展,著力推進資源節約集約利用,堅持城市空間相對集中、布局緊湊、適度混合,加快土地利用模式轉變,大力推動城市更新、用地增減掛鉤,積極促進產城融合發展。 三、規劃目標 1.總體目標 “十三五”時期,全區空間優化布局與土地資源利用的主要目標是

15、:牢牢守住土地、人口、環境等底線,構建開放緊湊的“一廊兩帶三區”城鄉空間格局,通過重點功能區提質、城鄉一體化建設、大尺度綠化實施、基礎設施完善和公共空間塑造,打造生產空間集約高效、生活空間宜居適度、生態空間山清水秀的魅力朝陽。2.具體目標 城市發展規模有效控制:區域常住人口總量、現狀城鄉建設用地總規模實現“負增長”,非首都功能疏解、“大城市病”治理得到有效落實;實施生態紅線和城市開發邊界管控,加快用地結構調整,增加生態用地、減少工業用地、保障生活用地、預控儲備用地,促進宜居宜業城市建設。 區域空間布局不斷優化:對接京津冀一體化,率先實現產業、交通、綠化空間布局優化。CBD、奧運、電子城功能區基

16、本建成,產業能級不斷提升,待建集體產業空間實現逐級聚集;區域東西向交通能力大幅提升,南北向路網不斷加密,整體道路實現率顯著提高;一道、二道綠隔地區兩條“綠色環帶”有效連通,生態屏障作用基本顯現。 城市環境品質顯著改善:傳承北京“十字軸線”風貌格局,著力塑造奧運、CBD、文創實驗區首都窗口城市形象;住房、教育、醫療、文化等城市功能更加完善,公共服務均等化水平顯著提升,“一刻鐘社區服務圈”實現全覆蓋;整合空間資源,串聯水濱、綠地、步道成網,構建多元包容、充滿活力的公共空間,不斷提升城市魅力。 土地利用績效大幅提升:落實“減量提質”總體要求,劃定規劃實施單元,實施用地增減掛鉤,建立空間指標全區統籌協

17、調機制,著力提升資源配置效率;嚴控增量,以“高精尖”標準嚴格產業準入和地均產出要求,盤活存量,以城市更新補充未來空間發展需求,不斷提升土地利用質量。朝陽區“十三五”時期空間優化布局與土地資源利用主要指標類別指標單位2013年2020年用地建設用地總量平方公里358333空間居住面積萬平方米13149(城鄉)12000(城市)產業面積萬平方米9026(城鄉)8000(城市)三大設施面積萬平方米13431800綠地面積平方公里84104人均居住面積平方米/人3036勞均辦公面積平方米/人4035人均綠化面積平方米/人2130基礎教育設施平方米/人1.581.58-1.76醫療衛生設施平方米/人0.

18、37中心城區平均水平公共文化設施平方米/人0.760.8-1.1養老設施萬人/處11.6中心城區平均水平體育設施平方米/人0.64(不含高爾夫)0.64-0.8規劃道路實現率%4770軌道總里程公里162262公共交通出行比例%4575(出行總量不含步行)第四章 “十三五”時期重點任務 一、構建開放緊湊的空間格局 結合北京市劃定的生態保護紅線和城市開發邊界,統籌區域空間資源,優化區域功能,加強承載能力,構建“一廊兩帶三區”的功能布局(圖2)。圖2 朝陽區“十三五”時期空間結構示意圖 1. 提升“一廊”發展能級 “一廊”,即沿機場高速、建國路京通快速路、朝陽路、朝陽北路、廣渠路、京哈高速等向東延

19、伸到區界范圍,重點以姚家園路至廣渠路之間,是首都核心區和城市副中心雙核帶動下由西至東貫穿全區的重要發展廊道(圖3)。 以國際交往活動、商務金融服務為主導,以現代都市景觀和綜合交通為依托,以建設國際文化創新實驗區為契機,提升朝陽作為國際交往窗口和多元文化交流的影響力,打造集現代服務業、都市風貌與綜合交通為一體的“現代都市景觀與產業融合發展廊道”。 圍繞商務中心區(CBD)功能提升、國家文化產業創新實驗區建設、農村城市化等重大任務,實施基礎設施、環境建設、產業發展、公共服務、社會治理等“五大提升工程”,聚焦文化、國際交往等首都核心功能,加強城市設計指引,提升國家外交、國際商務、文化傳媒等空間的承載

20、水平。圖3 “一廊”空間示意圖 2. 強化“兩帶”核心功能 “兩帶”分別指:“生態環境帶”和“高精尖經濟發展帶”。 (1)生態環境帶 “生態環境帶”,即一道、二道綠化隔離地區,依托溫榆河生態走廊和城市公園、郊野公園、湖泊水系等形成的城市生態空間,是北京平原地區生態空間結構的重要組成部分,是防止城市建設無序蔓延,改善環境質量,提升城市品質的重要生態保障(圖4)。圖4 “生態環境帶”空間示意圖 應加快大尺度生態空間實施,有序騰退關鍵節點阻隔。一道綠化隔離地區加強公園綠化建設,打通望京壩北村、平房鄉平房村、十八里店鄉小武基村、西直河等關鍵節點,全面提升綠化品質,提高一道綠化隔離地區的連續性。二道綠化

21、隔離地區大力推進郊野公園和平原造林建設,重點實施孫河地區沙子營濕地公園、黑莊戶地區國家級農業公園建設,著力建設大尺度綠色空間,強化生態保護功能。重點打造溫榆河生態走廊,提升與城市副中心相鄰地區的生態品質,發揮生態屏障作用。 (2)高精尖經濟發展帶 “高精尖經濟發展帶”,即朝陽區三、四環沿線,連接CBD、奧林匹克公園核心區、中關村朝陽園等重點功能區的城市生產空間,是承接首都核心功能的重要承載地,是推進北京經濟發展的重要引擎,是促進產業結構優化調整的重點示范地區(圖5)。圖5 “高精尖經濟發展帶”空間示意圖 應不斷完善重點功能區建設,強化首都核心功能承載能力。商務中心區全面完成核心區和重點項目建設

22、,有序推進存量空間功能置換和產業升級,打造以國際金融為龍頭,國際商務和文化創意產業為主導的全球交往活動要地。奧林匹克公園核心區圍繞國家級場館、奧體中心、奧體文化商務園區的綜合利用,以亞投行、冬奧會等重點項目建設為抓手,大力發展文化、體育、會展、旅游和商務服務業。電子城功能區以北擴區高水平實施、798/751轉型升級為重點,加快建設國際研發創新聚集區,大力推進新一代信息技術等創新,建設成為科技創新示范區。垡頭科技商務區有序推進朝陽港區域、焦化廠區域規劃建設,努力形成區域“雙引擎”,重點發展環保及新能源、智能裝備等新興產業和相關商務配套產業,成為新興產業的創新培育基地。東壩金盞地區以園區開發、軌道

23、一體化建設、農村城市化為重點,以高端商務、創新產業為導向,建設成為中心城與副中心聯系的重要節點。圖6 “三區”空間示意圖(1)建成區 “建成區”,即中心城中心地區,重點為基本完成建設區域。應著力強化首都核心功能的承載力,以城市更新、存量用地改造和空間功能適度混合實現空間發展需求,不斷優化產業結構,完善公共服務,雕琢公共空間,不斷提升城市運行效率和環境品質,注重塑造城市品牌和軟實力,成為展示首都有特色高水平的城市窗口。(2)集中建設區 “集中建設區”,即朝陽區域五個邊緣集團,重點為規劃待建區域。應著力建設宜居宜業的城市組團,以空間指標統籌、土地增減掛鉤機制,捆綁功能疏解任務實施規劃用地開發,培育

24、新興產業空間,完善居民住房保障,補充完善大型社區公共服務配套,全面加快道路、污水、電力等基礎設施供給,提高教育、醫療、養老等服務水平,實現功能完善、產城融合、用地集約、生態良好目標。(3)疏解提升區 “疏解提升區”,即一道綠隔和二道綠隔地區,重點為規劃限建區域。應著力實現非首都功能疏解和區域生態環境建設,按照一綠城市化,二綠城鄉一體化目標,劃定規劃實施單元,統籌剩余資源與工作任務,全力推進農村城市化建設,全面落實低級次產業用地騰退、出租大院拆除、“城中村”整治、棚戶區改造等任務,重點加強東北部、東南部地區的連片整治,實現“控人、減地、增綠”目標。二、踐行精明增長的發展模式 1. 明確底線約束

25、(1)嚴守建設用地總量嚴守建設用地總量“天花板”。圍繞減量化目標,科學制定拆建比例,合理編制土地供應計劃,建成區、集中建設區與疏解提升區實現跨區域統籌實施。新增建設用地規模得到有效控制,閑置和低效建設用地得到充分利用,節約集約用地水平明顯提高。堅決遏制新增違法建設,將違法建設清理整治成效與土地收益管理、土地供應指標相掛鉤,用5年左右時間全面清查并處理建成區違法建設。“十三五”期間,實現現狀建設用地規模較2013年減量約25平方公里(圖7)。2014年朝陽區城鄉建設用地現狀圖朝陽區城鄉建設用地規劃圖圖7 朝陽區現狀與規劃城鄉建設用地對比圖 (2)嚴控“兩線三區”邊界 落實北京市“兩線三區”全域空

26、間管控要求,劃定生態紅線和城市開發邊界。生態紅線內綠地只增不減,重點加強生態空間的保育、修復和拓展。城市增長邊界鎖定規劃建設用地總量,引導空間布局緊湊,土體利用集約節約。針對建成區、集中建設區和疏解提升區,制定差異化的發展策略,分解目標任務到街鄉。街鄉作為空間管控的責任主體,組織編制空間管控實施方案,按年度制定實施計劃。2. 注重內涵發展 (1)促進土地資源節約集約利用 嚴格項目用地審查,新建開發項目必須符合區域功能定位,實現新建和改造產業用地勞均生產率、地均產出率較現狀全區平均水平提高一倍,促進土地高效利用。優化調整基礎設施、社會事業設施、公共服務設施等各類公共設施用地標準,構建覆蓋城鄉、各

27、類產(行)業的建設用地節約集約利用標準體系。健全用地控制標準,加強節地考核評價,推廣節地模式和技術,探索實行建設用地總量與強度雙控機制,建立數量和質量雙約束指標。 (2)推進國有工業用地轉型發展 探索建立國有企業用地更新協商機制,堅持政府主導、市場主體,統籌配置疏解騰退空間的管理和使用。加強區域工業用地和國有企業用地規劃實施的分類引導,探索異地平衡、捆綁開發機制,加快規劃區外現狀低效用地騰退,補充完善城市功能;堅持產業升級、用地提效要求,引導規劃區內用地更新改造,加快產業和用地結構優化調整。“十三五”期間,率先在798/751地區、垡頭地區開展試點工作。 (3)推動集體建設用地騰退優化 探索優

28、先實現鄉集體之間用地與開發指標的置換與平衡,實現農村地區經營性產業用地的區級政府統籌、農村城市化的資金籌措平衡。因地制宜、創新模式,推進規劃區外村宅、集體產業用地騰退綠化;以增減掛鉤機制、高精尖標準,推動規劃區內集體產業、村宅的騰退開發。引導待建集體產業用地向中關村朝陽園等功能區、政策區聚集,向東壩、金盞、定福莊等集中建設區聚集,向軌道3號線、7號線、12號線等在建及規劃軌道交通周邊聚集。“十三五”期間,實現農村地區低級次產業用地的大幅連片騰退。3. 強化空間復合 加強城市功能融合。引導產業園區與周邊居住、服務空間的產城融合發展,鼓勵在社區范圍內增加就業崗位,完善公共服務設施,促進生活、就業、

29、休閑融合發展。在新格局下,加快定福莊、東壩金盞和垡頭邊緣集團產業空間的規劃和實施,促進地區產城融合。 鼓勵土地混合使用。鼓勵存量工業用地的功能置換和混合使用。探索商業、辦公、居住、公共設施與市政基礎設施等用地的復合開發,推進軌道交通站點的綜合開發利用。重點推動電子城北擴區、東壩北區軌道站點一體化的高標準、復合化的開發建設。 加強地下空間開發利用。以CBD、奧運南區等功能區、新建軌道交通站點周邊等作為地下空間開發利用的重點地區,提高地下空間的連通性和覆蓋范圍。分層、分類、分期開發利用地下空間資源,積極推進綜合管廊的建設,形成功能適宜、布局合理、集約高效的地下豎向結構。三、營造藍綠交織的生態環境

30、1. 構建區域生態格局 (1)共建跨區域的生態格局 加強朝陽區與北京城市副中心、順義、大興之間生態廊道的銜接,預留溫榆河、綠化隔離地區等重要的生態接口,順應主導風向的要求,強化區域性通風廊道的保護。 (2)建設綠色城市、森林城市 堅持生態優先、環境立區,形成以溫榆河生態走廊為屏障,以綠化隔離地區為基底,以楔形綠地、河湖水系為紐帶,大尺度公園綠地為主體的連接城鄉、覆蓋全區的綠色生態網絡。加大基本生態網絡的規劃控制和實施力度,營造具有生態保育和休憩功能的城市生態、休閑空間,到2020年區域森林覆蓋率達到22%,規劃綠地實現率達到60%(圖8)。2. 強化生態網絡體系 (1)建設網絡化綠道系統 構建

31、以區域綠道、城市綠道、社區綠道為主體的綠道體系。提高綠化隔離地區綠色空間連續性,推進重點綠化廊道建設。著力打造溫榆河生態休閑走廊,研究編制溫榆河生態休閑走廊生態系統規劃,建設生態涵養功能顯著、人口資源環境協調的綠色生態發展示范區。推進朝陽區內北中軸兩側、京承高速沿線、機場高速沿線、通惠河兩岸、京滬高速沿線等區域的綠化建設,形成綠色生態廊道。不斷改善社區綠化景觀品質,建設具有良好景觀休憩功能的社區綠道。圖8朝陽區綠色生態空間示意圖 (2)改善藍網水系質量 加快河湖水體修復,最大限度修復原有的河流水系,開展蕭太后河、亮馬河、通惠河、壩河、北小河、溫榆河等主要骨干河道水體治理。“十三五”期末,建成“

32、水清,岸綠,景美,蘊深”的蕭太后河濱水綠廊生態帶。區內主要河道水質提高到類,部分河湖水體水質達到類,重要水功能區水質達標率達到80%。3. 營造生態節點空間 完善城鄉公園體系布局。“十三五”期末,全區公園綠地500米服務半徑覆蓋率達到92%,打造以城市公園、郊野公園、社區公園為主體的城鄉公園體系,形成“十分鐘、半小時、一小時”綠色休閑圈。一道綠化隔離地區新增約5平方公里綠色空間,將東壩郊野公園、朝來森林公園、老君堂郊野公園等提升為城市休閑公園,基本實現城市公園帶有機連接;二道綠化隔離地區新增和改造10處特色鮮明、主題突出、功能完善的郊野公園,提升郊野公園景觀設計、設施建設與管護水平,發揮綠化生

33、態涵養與隔離作用;推進社區公園建設,結合非首都功能疏解,新增一批小微公共綠地,實現規劃綠地疏解騰退建綠,減少綠地服務盲區。四、塑造特色鮮明的城市魅力 1. 打造自然人文風貌(1)展現環境良好的生態本底 以一道、二道綠化隔離地區為生態本底,以奧林匹克森林公園、溫榆河生態景觀綠地等大尺度綠地為重點區域,注重對“水、田、林、湖”等自然生態環境的保育保護,展現地域文化、歷史文化、國際文化等多元融合的文化內涵,綜合體現自然景觀與人文景觀相協調,生態環境和游憩休閑功能相融合的景觀風貌。 (2)塑造各具特色的景觀區域 結合朝陽不同區域的景觀資源特點,打造風格各異的特色景觀區域。重點打造CBD、中關村朝陽園、

34、使館區等國際現代都市名片。突出大山子藝術區、垡頭焦化廠地區、定福莊地區等工業遺產風貌的保護與利用,加強城市設計管控,優化特色街區環境,打造工業遺產文化名片。提升CBD核心區、奧林匹克中心區、大望京地區等一批城市公共空間的精細化設計和管理,強化綠地景觀、城市雕塑、河湖水系的綜合設計,形成國際一流的公共空間網絡系統,打造優質的公共空間名片。 (3)管控景觀廊道和地標節點 高水平建設景觀廊道和界面,重點管控廣渠路、建國路京通快速路、朝陽路、朝陽北路、京哈高速等道路等主要景觀道路沿線,大壩河、蕭太后河、通惠河、北小河、亮馬河、清洋河、溫榆河等河道兩側,奧林匹克森林公園、朝陽公園、溫榆河生態景觀綠地等大

35、型開敞空間周邊,開展空間形態、建筑布局、景觀界面等研究,塑造優美的天際線,豐富和提升高架道路、鐵路、重要河道等線性路徑兩側的界面景觀。實施環境治理、城市景觀、綠化美化、交通導向、夜景照明等環境景觀建設,優化濱水走廊、風貌道路、景觀河道和公共步行通道等廊道空間的景觀環境品質。 對公共活動中心、視線通廊、交通樞紐等地區的地標建筑,控制其周邊建筑的體量、高度和風格,管控和引導整體環境設計,形成朝陽區具有標志性的地標和景觀節點。加強對雕塑、色彩、照明、廣告等景觀要素的整體規劃,塑造有特色、有識別性的節點景觀。 2. 創造活力公共空間 開展環境精細化設計。增強景觀的層次度、細膩度與品質感。美化城市“第五

36、立面”,在公共活動密集地區,加強屋頂、平臺等空間的綠化建設和公共開放利用。優化沿街建筑界面設計和種植搭配,加強街道家具和標識等的藝術設計,提升雕塑等公共藝術作品的數量和質量。 完善公共空間的服務功能。在公共活動網絡沿線設置標識指引和安全保護設施,加強公共空間無障礙設計,結合公共空間設置游憩、接待咨詢、環境衛生和交通銜接設施,打造人性化、智慧化、特色化的休閑服務體系,提升城市文化休閑服務水平。在“十三五”期間,重點在大望京、奧運、CBD和國家文創實驗區范圍,打造一批高品質環境建設試點。 3. 提升城市設計水平 按照國際一流標準,開展全區總體城市設計,加強新舊協調,凸顯時代特征。率先在國家文創實驗

37、區、奧林匹克公園核心區等重要區域開展重點地區城市設計工作,強化城市形態、景觀視廊、公共空間等精細化管控。加強建筑設計管理,突出建筑使用功能、節約理念和環保意識,提高建筑設計標準和品質,精心打造一批地標性公共建筑。加強城市設計在規劃管理中的應用,健全設計方案專家評審和激勵制度,吸引國內外一流規劃師、建筑師參與區域城市規劃建設,建立責任規劃師和責任建筑師制度。到2020年基本實現重點功能區和重要區域城市設計全覆蓋。五、提升和諧宜居的生活品質1. 完善均衡公共服務 (1)推進城鄉基本公共服務全覆蓋構建以社區為基本單元的特大城市公共服務體系,促進優質公共服務資源的均衡配置,全面提升社區層面城鄉基本公共

38、服務品質和管理水平,建設和諧宜居城市。 (2)完善城市服務設施體系 結合望京、東壩、定福莊等重點地區,規劃建設體現世界一流水平的高等級服務設施,滿足市民的多元需求。結合交通節點,建設較大規模的文化、體育、醫療衛生設施,打造區域性綜合服務中心。形成完善的文教體衛設施體系,促進各類資源的集聚和共享,形成公共交通便捷可達的公共服務設施網絡。 (3)構建“一刻鐘”社區服務圈 逐步構建步行15分鐘可達、適宜的社區服務圈網絡,平均規模約3-5平方公里,服務常住人口約5-10萬人,配備生活所需的文教、醫療、體育、商業等基本服務功能與公共活動空間。服務圈內設置社區中心,作為服務圈內的綜合服務和公共活動中心。以

39、500米步行范圍為基準,配置滿足老人、兒童、殘障人士等弱勢群體基本需求的日常生活服務設施。構建無障礙、網絡化的步行系統,串聯居住區、公交站點、若干服務中心以及就業集中點,形成安全、舒適的慢行環境。2. 優化居住空間布局 (1)促進區域職住均衡 優化住房布局,與軌道交通建設、就業崗位分布、公共設施配套等在空間上聯動發展,注重產城融合和社區融合,建立有序、高效的居住空間格局。 (2)提供差異化住房供給 建成區嚴格控制居住用地規模,優化和完善居住環境、設施配套與交通支撐,加強存量住房的更新與維護。集中建設區加強人口和就業集聚,適度新增居住用地,在重要節點積極引導混合的住宅類型和適宜的開發強度。疏解提

40、升區以節約集約用地為導向,按照騰退計劃安排,階段、適度保留一定規模的居住用地。 (3)完善全區保障房布局 以改善群眾居住條件和環境質量為出發點和落腳點,全力推進公租房、自住型商品房等保障性住房建設。采取集中建設與配建相結合的方式建設保障性住房,選取交通便利、配套設施較齊全的區域建設棚改安置房,通過土地入市的方式配建一定比例公租房和自住型商品房。加快酒仙橋、永安里舊城區改建,推進化石營、黃衫木店、小武基村等棚戶區改造項目,到2020年,基本完成棚戶區改造,完成六公主墳等地區回遷安置房建設。六、強化城市運行的基礎保障 1. 構建優質便捷交通體系 推進公交優先的交通戰略,以軌道交通為骨干、地面公交為

41、基礎、交通樞紐為銜接,構建安全、便捷、高效、綠色的現代化綜合交通體系,提高城市運行效率,促進交通與城市建設發展的統籌協調。 (1)加強用地交通的融合關系 推進TOD的發展模式,加快實施地鐵12號線、3號線、7號線東延建設,充分發揮公共交通復合廊道對城市的支撐和引導作用,強化公共交通樞紐對核心組團、重點地區的集聚帶動效應,突出以軌道交通站點為核心的土地復合利用,推進城市功能融合和布局優化,提高城市運行效率(圖9)。 (2)提升區域交通的通行效率 增強綜合交通走廊的服務能級和安全可靠性,提升區域交通的通行效率。橫向上強化朝陽在首都功能核心區和副中心之間的交通聯系作用,重點推進廣渠路二期五環外路段、

42、京密路、姚家園路、亮馬河北路等快速路建設,優化朝陽路、朝陽北路交通條件,不斷強化城市廊道通行能力。縱向上加強南北向3.5環(西大望路至北土城路)、4.5環(通久路老君堂路王化路高碑店路青年路酒仙橋中路湖光中街北關莊路)、5.5環(茶家東路)等主干路建設。推進東部地區南北向道路建設,加快茶家東路等道路建設,緩解東部地區交通壓力。圖9 朝陽區“十三五”時期軌道交通布局示意圖 (3)提高次支道路的實現比例 注重次干路、支路等微循環道路建設,提高道路實現率。到2020年全區規劃道路實現率達到70%,規劃快速路基本建成,規劃主干路實現率力爭達到100%,規劃次干路和支路五環內實現率達到80%左右、五環外

43、實現率達到40%。重點推進電子城、垡頭、金盞等重點產業承載區道路設施建設,提升區域交通環境。實施疏堵工程,加快打通斷堵頭路(圖10)。圖10朝陽區“十三五”時期道路網規劃示意圖 (4)改善綠色交通的出行環境 保障步行和自行車的路權,逐步改造現有的道路空間功能,堅定不移地改善步行和自行車的出行環境,構建連續、安全的自行車和步行網絡體系,實施城市道路自行車道、步道建設和環境整治三年計劃,“十三五”期間五環路內形成連續成網的自行車道路系統,全區綠色出行比例力爭達到75%。2. 建設安全高效基礎設施 主動適應資源環境約束新常態,對接中央關于“海綿城市”、“綜合管廊”等新要求,按照世界城市標準,形成安全

44、可靠的基礎設施系統,不斷提升設施建設、管理、運營的標準和水平,確保城市安全高效運行。 (1)全面提升基礎設施水平 著力適應資源環境約束新常態,突破設施承載能力瓶頸,形成適度超前、相互銜接、滿足未來需求的功能體系,在水資源能源優化配置、市政服務提升、運行安全保障和區域城鄉一體化等方面,全面提升市政基礎設施規劃建設水平。 統籌水資源利用,建成定福莊、高安屯、清河第二等三座污水處理廠,區域污水處理率達99%。提高供電能力,完善電網結構,建成華能燃氣熱電廠三期、CBD變電站等重點項目。完善區域燃氣管網、供熱管網布局,擴大覆蓋范圍,提升運行效率,提高保障能力。提升城市排澇能力,重點地區為5-10年一遇。

45、提高垃圾收集與處理能力,建成區垃圾分類達標小區覆蓋率達到80%,升級改造農村地區19座垃圾中轉站,實現生活垃圾日產日清。構建城市防災減災空間體系,有效整合廣場、綠地等應急救援空間,提前預留重大能源輸送廊道。 (2)大力推進“海綿城市”建設 完善朝陽雨水排水體系,加強對強降雨的預警應急。保護河流、湖泊等天然“海綿體”,通過低沖擊開發建設手段增加人工“海綿體”,實現“增滲減排”和源頭徑流量控制。 加快河湖水體修復,最大限度修復原有的河流水系,形成自然河流景觀帶、生態綠廊、社區公園等多層次的開放空間,形成“海綿城市”生態本底。提高城市雨水就地消納水平。推廣綠色屋頂、下沉式綠地、透水地面等城市“海綿體

46、”,存蓄利用雨洪水。大力減少城市硬覆蓋地面,嚴格控制各類新建項目硬質鋪裝比重。推進郊野公園雨洪利用工程改造,建設奶東濕地、老河灣濕地等11處雨洪滯蓄區和生態公園。結合老舊小區和公共綠地改造,建設一批雨水花園和下沉式綠地。到2020年,新建城區硬化地面可滲透面積達到40%以上,建成區20%以上的面積實現70%的降雨就地消納和利用。 (3)統籌建設城市“綜合管廊” 推動開展城市地下綜合管廊建設規劃編制。開展城市地下管線普查,統籌各類管線的實際發展需要,結合地下空間開發利用、各類地下管線、道路交通等專項建設規劃,合理確定地下綜合管廊建設區域、系統布局、管線種類、斷面形式、平面位置、豎向控制等。各類管

47、線原則上必須入廊,推進電力、電信管線入廊,給水、再生水、供熱管線等優先入廊。 因地制宜推進地下綜合管廊建設。重點實施CBD核心區、奧體南區及廣華新城項目地下綜合管廊建設,在東壩北區地鐵3號線、12號線等項目建設中同步實施管廊建設。到2020年,完成五環路以內約200條主次干路、部分支路以及五環路以外連接北京城市副中心重點道路的通信架空線入地,逐步掃清“空中蜘蛛網”。搭建管廊信息管理系統,實現管網智能監測。第五章實施保障機制 一、多規合一的統籌機制 搭建“多規合一”平臺。堅持“以水定城、以水定地、以水定人、以水定產”,推進產業、人口、土地、空間、生態建設“五規合一”。明確功能疏解、人口調控、用地

48、減量等剛性紅線,有效確立生態承載、勞均生產、地均產出等發展底線,以統籌規劃實施的資源與任務為核心,以“底數清、情況明”為目標,通過實施“兩規合一”、“兩圖合一”、“三證合一”等工作,加快城市基礎信息的梳理、整合、共享,搭建以城市空間為基礎,融合城市運行綜合數據的“多規合一”平臺,實現多要素在空間上的對應、統一,實現資源的梳理盤活、科學統籌、集約利用,實現部門協同,區域協作,政策整合。 二、統籌實施的協同機制 建立區級統籌的資源轉移協調機制。通過空間指標轉移,引導空間布局集約緊湊,提升土地開發利用效益,平衡當期一次性投入回報與長期持有可持續發展的矛盾;通過財政支付轉移,平衡街鄉在用地、定位、發展

49、階段、財政能力等要素的差異,激發各街鄉作為實施主體的積極性,在分散實施中引導同向發展。劃定區域規劃實施單元。堅持以街鄉為基本單元,適度突破行政邊界,依托“一廊兩帶三區”的空間結構,劃定規劃實施單元;制定年度實施計劃,根據資源和任務建立統籌協調機制,將零星建設用地指標歸集使用;在實施單元內明確人口調控、功能疏解、用地增減、生態改善等目標任務,協調解決資源匹配、資金平衡、收益分配、開發時序等綜合問題,平衡區域用地矛盾。 三、多管齊下的減量機制 編制城鄉建設用地減量五年實施方案和年度計劃。建立新增建設用地供應與減量騰退用地掛鉤、新增用地出讓與閑置土地處置掛鉤、經營性用地出讓與公益設施建設掛鉤“三個掛

50、鉤”機制。采取便捷實用的供地政策,鼓勵原土地使用者自主或合作減量開發自有存量用地。完善“先供先攤”工作機制,推進有條件的土地儲備在施項目剩余用地減量供應。鼓勵集體經濟組織以自主開發、聯營聯建等方式,對農村低效用地進行集約利用和騰退改造。推進農村宅基地管理制度創新和村莊整理,探索農民依法自愿有償退出宅基地的實現路徑。穩步推進農村閑置房屋發展健康養老、鄉村旅游等試點,在農村集體建設用地減量上不斷探索新路徑、取得新進展。 四、存量開發的更新機制 加快研究存量用地更新開發機制。明確存量工業用地轉型的區域、規模、結構和功能布局,按照“提質增效、分類處置”原則,允許采取升級改造、結構調整、用途調整等多種形式進行二次開發。探索存量商業、服務業等功能性項目升級改造路徑,完善和提升城市服務功能。實施“城中村”、棚戶區整體改造,在符合規劃、用途管制和尊重群眾意愿的前提下,完善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設施,改善地區環境面貌;在承擔公共性、公益性義務的前提下以及建立合理利益分配機制和有效監管的基礎上,允許集體經濟組織自行改造或引入社會投資主體參與改造,充分調動集體經濟組織積極性。


注意事項

本文(朝陽區十三五時期空間優化布局與土地資源利用發展規劃.docx)為本站會員(職z****i)主動上傳,地產文庫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上載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 若此文所含內容侵犯了您的版權或隱私,請立即通知地產文庫(點擊聯系客服),我們立即給予刪除!




主站蜘蛛池模板: 丽江市| 康平县| 大埔县| 威远县| 大丰市| 佛教| 绵竹市| 新田县| 益阳市| 葵青区| 来凤县| 连平县| 道孚县| 织金县| 冕宁县| 巫山县| 大渡口区| 长阳| 彰化市| 商南县| 广南县| 淮北市| 宁安市| 晋城| 丰宁| 九龙坡区| 镇赉县| 张北县| 商洛市| 云阳县| 赤峰市| 丰台区| 永胜县| 张家口市| 班玛县| 潮州市| 油尖旺区| 涡阳县| 大厂| 巢湖市| 托里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