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高校社區公園規劃設計高校社區公園規劃設計調研提綱調研提綱 1. 區位分析 a) 五山/華農歷史背景 b) 五山區域定位(人文環境、氣候條件、城市規模和與城市之間的距離) c) 基地區位(紅線、控制線、退讓線) 2. 土地利用 a) 上層次規劃校園控規 b) 用地性質及現狀(周邊建筑分布、場地與建筑的關系) 3. 交通分析 a) 場地周邊路網 b) 場地內部交通現狀 c) 校園出入口及停車場地 d) 工作日、節假日人車流量(步行、自行車、機動車) 4. 公園系統 a) 園路系統(包括廣場) :拓撲形態、與出入口及各功能區的連接、等級、路寬、高 寬比、鋪裝 b) 綠化系統:綠地率、綠化對空間的圍合
2、和塑造、綠化布置與功能的關系、分層狀況 (層數和對應的類型) 、物種及習性(與環境要素是否協調) 、種植方式和尺寸(施 工圖) 、總體美學評價(形、色、質、季相) c) 水系系統:校園水網體系及各水體特色、水質、駁岸及親水設施、水面景觀、水生 態系統、雨洪調節 d) 標識系統:導視設計、與園路、流線的關系 e) 照明系統:燈具設計(形態、高度、發光方式、亮度) 、燈具分布與功能的關系、 燈具間距 f) 服務設施系統:分區、功能(運動、休息、衛生間、避雨、觀景)和形式(設施、 小品、建筑)的分布 5.使用后評價 a) 觀察場地中發生的活動,記錄下來,并依據楊蓋爾理論對其進行分類。 b) 活動注記
3、法: 2.1 劃定空間節點 2.2 分節點對不同區域進行活動注記(分上午、下午、晚上三個時間段分別進 行分析) 2.3 按照時間的 c) 觀察與跟蹤: 3.1 記錄不同節點的人是如何到達與離開的。 (推薦:如果發現有趣的人與現 象可以進行跟蹤調查) 3.2 觀察場地中發生的行為,發現一些有趣的現象,可以跟蹤某個人在這個公 園中是如何散步的,如何休息的,都會發生哪些行為。 3.3 對有趣的現象可以錄像采集。 d) 訪談:對學生、附近居民、老師進行訪談,讓他們談談對這個公園的看法與認識, 覺得哪里做的好, 哪里做的不好, 再讓他們談一談整個華農校園的哪里做的好哪里 缺失什么。 e) 整理: 5.1 人群活動分布、活動類型分布、使用時段分布使用“活動注記法”記錄的 結果。 5.2 到達方式與行為觀察分析采用“觀察與跟蹤”記錄的結果。 6.SWOT 分析與總結 7.案例分析 a) 背景分析(區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