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宜家家居宜家家居 如果你不是一個“奢侈品消費專業戶”,你就應該逛過宜家(IKEA)連鎖商店,從擺放在各類 “樣板間”的家居用品里,挑選幾件價格便宜的商品,比如合金的 CD 支架或者白樺木的沙發, 回家花點時間把這些“平板包裝品”組裝起來。當然,你也可以不買家居用品,在宜家餐廳里嘗 嘗北歐風格的小食品,或者干脆坐在 BILLY 沙發床上歇上幾個鐘頭。 全球共有 180 家這樣的宜家連鎖商店,分布在 42 個國家,去年它的擁有者獲取了 110 億歐 元收入和超過 11 億歐元的凈利潤,雇傭了 7 萬名員工,成為全球最大的家居商品零售商,還贏 得了 Interbrand 營銷研究機構排列的全球 10
2、0 名最有價值品牌(第 44 名)的榮譽。 這個龐大的商業機構創立于 1943 年。當時,年僅 17 歲的創始人英格瓦坎普拉德,有著 薩姆沃爾頓(沃爾瑪創始人)一樣的零售天分和激情,本著“想賺點零花錢”的初衷,從郵 購鉛筆開始,宜家蹣跚起步。 如今,宜家的價值已經遠遠不是表面看到的那些擺著精致又便宜的 KLIPPAN 沙發和 BILLY 書柜等家居商品的連鎖店,它的背后是一整套難以仿制的高效精良的商業運作系統,它維持了 這個機構一直高效率低成本的商業價值鏈條,那才是值得全球連鎖零售公司學習的真實的宜 家。 管理內核 被英格瓦稱為“世界獨有”的宜家組織系統,是這個機構的核心。 設置這個復雜機構主
3、要有兩個目的,一是保證宜家不從屬或受制于某個國家和政府,而是 永遠處于家族控制之中,即便是政變和戰爭階段也是如此;二是宜家能夠享受到利益的最大化 (比如低稅收)。為達到這個目的,一大批來自不同國家的職業律師、會計師、稅務專家每天 為宜家工作,調查各國的稅收和貿易政策,他們會搶先在任何合適的地方注冊公司,需要的時 候就在那里開店。 在歷史上,基于躲開政治管制特別是經濟約束(比如稅收政策)的原因,宜家由瑞典遷移 到丹麥,后來又到了荷蘭。英格瓦家族則由瑞典移民到丹麥,最后到了瑞士。如今 IBM 這樣龐 大的公司雖然在全球各地同樣有投資,但它的根基在美國,還是被看作一家美國公司。但是, 沒有人說得清楚,宜家到底是哪個國家的公司,它在歐洲許多國家都有在資本或管理上互相牽 制的機構,從這個意義上講,宜家更像是一個“獨立于任何國家的公司”。 設在荷蘭的雙重基金-英氏-宜家基金(Stichting 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