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寧陽縣隕石旅游景區開發可行性報告(37頁).doc
-
資源ID:137012
資源大小:112.50KB
全文頁數:38頁
-
資源格式:
DOC
下載積分:
25金幣
下載報告請您先登錄!
驗證碼下載
賬號登錄下載
微信登錄下載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載后,可能會被瀏覽器默認打開,此種情況可以點擊瀏覽器菜單,保存網頁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載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載,請使用電腦自帶的IE瀏覽器,或者360瀏覽器、谷歌瀏覽器下載即可。
4、本站資源下載后的文檔和圖紙-無水印,預覽文檔經過壓縮,下載后原文更清晰。
5、試題試卷類文檔,如果標題沒有明確說明有答案則都視為沒有答案,請知曉。
|
山東寧陽縣隕石旅游景區開發可行性報告(37頁).doc
1、前前 言言 從古至今,有關山東寧陽縣堽城的傳說甚多,一個“堽”字傳 了幾千年,但傳說是歷史的影子,古跡是歷史的化石,殘存的堽城 遺址,負載了古代人文的信息待后人破解。 歷史如車,載著這方土地上的日月星辰,載著這里的滄桑變故, 沉重且緩慢的走過,而堽城之謎尚未解開。 堽城歷史上就是商賈云集之要地,人流、物流、信息流,市場 繁榮,各地商賈利用大汶河船運來往做生意,年復一年,紅紅火火, 久盛不衰,歷史名人堽城寫懷詩曰:南風吹不歇,桃杏正紅酣,暮 景旬將六,春光月已三。農家修舊耒,織女視新蠶。足以證實堽城 物產豐富,信息暢通,屬極其重要的商貿流通寶地,也證明著這里 有著獨特的吸納能力。 堽城因堽城里而
2、得名。堽城里是剛邑故城遺址,堽城里北枕大 汶河、洸河,往西是雪埠山(今張果老山) ,臨近有堽城南、堽城西, 又七里有堽城壩壩為元代著名水利工程,本在堽城里村西,明 代移筑下游,仍沿舊稱,堽城壩已載入共和國史冊,向南為堽城屯, 歷史上為屯兵屯糧之重地。現在是堽城鎮政府駐地。 堽城的 “堽” 字與眾不同, 我國地名用 “堽” 字的只有堽城, “堽” 讀 gang,同“岡” “崗” 。古往今來,凡堽城人大都認識“堽”字, 但誰說起“堽”字名字的由來,沒有人能解讀,外地人,即便是有 文憑有文化的人也不認識它。由此,時而在來信來函來電和網上出 現把“堽”寫成“堤”字,或者寫成“罡” 。當今,隨著“堽城鋼
3、球, 遍布全球”的聲譽,和堽城經濟的快速發展,國內外人士逐漸對堽 城的“堽”有了大致的了解,也就對“堽”字有所認識,當也往往 把“堽”字去掉了土字旁,其實, “堽”字去掉了“土”字旁,也就 失去了它的意義。也有的干脆寫成“岡” “剛” “崗” ,無意中恢復了 歷史上的名稱,但這些都與現在的“堽”字意義不同,這就證明著 “堽”字與眾不同;同時,也足以表明“堽”字只屬于堽城這個地 方,以至于向來辭書“堽”字的釋義,一般只列舉堽城壩或地名, 即堽城屯,地名,在山東省寧陽縣境內。這就是堽城歷史之謎。 據寧陽縣志載,堽城古城址無考,現已初步確定有記載, 戰國時齊之剛邑,公元前 269 年(周赧王四十六年) ,秦使客卿灶伐 齊取剛。剛之名始建于此。漢置剛縣,晉稱剛平,南朝宋省,北魏 復置,剛后改岡城又改堽城。堽城里是剛邑古城遺址。 歷史如煙如云。據史記趙氏家記載, : “ (趙)敬侯四 年,魏敗我兔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