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成都市農貿市場開發狀況研究成都市農貿市場開發狀況研究 一一 成都市農貿市場的發展現狀成都市農貿市場的發展現狀 成都市農貿市場發展現狀概述成都市農貿市場發展現狀概述 隨著成都市舊城改造的腳步加快,市政府有關部門將大力推進農貿市場的配建工程建設。二環路 內的占道菜市將有計劃的全部拆除,并按“拆一建一”的大致要求,在未來 3 年內,二環路內將修建 80 至 100 個永久性農貿市場(不包括大棚市場),除目前已經修建起來的包括大棚市場在內的 79 個,另外 還需要修建 50 至 60 個永久性正規市場(不包括大棚市場)。成都將掀起一場農貿市場建設“革命”,這 些農貿市場大都處于黃金口岸內。 農貿市場正
2、經歷著三個轉變:地點從室外到室內的遷徙;形態從簡陋到精致的蛻變;經營管理者 從街道辦事處到民營企業的交接。 成都市農貿市場投資形成四大模式成都市農貿市場投資形成四大模式 模式一:農貿市場住宅。如郭家橋市場。開發商在開發住宅時,將其一、二層建成了農貿市 場。農貿市場作為住宅和周邊居民的生活配套產品,預計經營 10 年左右就可收回成本。 模式二:農貿市場專賣店。如建設路綜合市場。開發商將底樓設置了 268 個菜市攤位,二樓由蘇寧 電器租賃經營,對逛菜市的人流進行了“二次使用”,使整個市場人氣更旺。 模式三:綜合商場。大學路市場就將采用這種模式。除農貿市場建筑面積 4000 多平方米的主體外, 臨街
3、還設置了一排面積從 1050 平方米的綜合性營業商店。 模式四:休閑中心。如規劃中的九里堤市場。地下停車場農貿市場超市休閑娛樂中心。這也是本項 目農貿市場最有可能的發展模式。 農貿市場的營運模式有兩種農貿市場的營運模式有兩種 一種是 BOT 模式,由政府委托開發商開發或者改建,政府擁有產權,開發商擁有一定年限的使用 權。這種方式下,開發商將手中的使用權轉賣出來。如金家壩室內地下農貿市場、玉林綜合市場、大學路 菜市、小天綜合市場等。 另一種是產權式,將農貿市場等配套作為土地拍賣中規劃的條件,使菜市完全和其他的商業地產 一樣,產權、使用權、經營權三權合一,如清江農貿市場。 二成都市農貿市場發展趨勢二成都市農貿市場發展趨勢 農貿市場超市化趨勢農貿市場超市化趨勢 所謂農貿市場超市化,是指通過政府政策的鼓勵支持,引導大型流通企業或農業產業化龍頭企 業,對不適應經濟發展、城市建設和居民消費要求的原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