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我國養老保險私營化可行性探討我國養老保險私營化可行性探討 一 我國養老保險面臨的挑戰 我國養老保險制度從 20 世紀八十年代中期開始進行改革的各項試點工作,至 1997 年形成了社會統籌與個人帳戶相結合的養老社會保險制度的框架。近幾年的實踐表明, 這一改革有利于減輕企業負擔;強化了個人保障意識;體現了公平與效率并重的原則; 現收現付與基金積累相結合,也有利于兼顧橫向平衡和縱向平衡。但隨著市場經濟體制 改革的深入,在這一模式下,我國現行養老保險制度面臨著越來越多的問題: 1我國人口老齡化過程加快,老年人口絕對數大,且來勢猛,老年人口贍養率高。改革 開放以來,人民生活水平逐步提高,醫療衛生條件改善
2、,人們預期壽命變長,加之總和 出生率的下降,使得老年人口相對多了起來:1999 年我國 60 歲以上老齡人口有 1.02 億, 2000 年達到 1.28 億,預計 2050 年這一數字將是 3.35 億(見表一) : 表一:中國未來人口發展預測(19902050) (單位:億) 年度 總人口 014 歲人口 1559 歲人口 60 歲以上人口 65 歲以上人口 1991 11.6 3.20 7.40 1.02 0.66 1995 12.3 3.42 7.74 1.15 0.75 2000 13.0 3.53 8.22 1.28 0.87 2020 14.8 2.82 9.70 2.31 1.
3、61 2050 15.3 2.76 9.18 3.35 2.24 資料來源:根據中國人民銀行季報整理(19952000) 據統計,在 60 歲以上人口的比重由 9增至 18所需年限的調查中,法國用了 145 年, 比利時用了 117 年,意大利是 100 年,而我國只用了不到 40 年(見下表) 在這個過程中我國老年人口贍養率也一路飆升:1991 年為 13.8,2000 年為 15.5,預 計 2020 年和 2030 年這一數字將分別是 23.8和 36.5。伴隨著我國人口的老齡化,養 老保險制度將面臨嚴峻挑戰:非正規的以社區和家庭為基礎的保障方式正在趨于衰落, 正規的養老保險制度則被日益增長的費用所困擾,支付壓力沉重。 2養老保險基金保值增值壓力大。單純的靠現收現付制的養老金收支模式不但不能解決 老年人的長遠問題還會加劇代際矛盾。于是,我國政府從上個世紀 80 年代開始進行以合 同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