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用平衡計分卡透視萬科 房地產和平衡計分卡還是見過幾面的,這幾面,也許就是日后聯姻的契機。2002 年,萬科 集團董事長王石赴美,去了華爾街,帶了華爾街基金經理一大堆問題回來:萬科所屬的市場 份額具有何種特征?萬科憑借產品與服務的哪些獨特屬性占領了這部分市場?萬科支持其 產品與服務獨特屬性的核心能力是什么?內部管理層會議上, 王石并不諱言無法系統完整地 回答這些問題, 并由此引發了關于核心競爭力的內部討論與思考, 這個話題一直持續到現在。 是因為萬科的沒有清晰的戰略?恐怕很難這樣講:萬科從 93 年開始確立了房地產為主 營業務,其后的 7 年中一直在堅持做減法,直到將最后一塊非主營業務萬佳轉讓出
2、去。 目標十分清晰,實現目標的途徑也非常明確。 但明擺著也存在主旋律之外的小插曲:99 年曾經因深圳福田 Shopping Mall 項目認真論 證過商業地產的可行性;2000 年成立電子商務公司,建立 B2B 建材采購平臺;這些又算什 么? 平衡計分卡不是用來回答這些問題的, 它的作用在于將答案組織起來, 使得答案看起來 更可靠。平衡計分卡又是用來回答這些問題的,就像沒有飛機你就上不了天一樣。看起來頗 為簡單的財務、客戶、內部流程、學習與發展四個維度,真正讓它簡單卻又如此的不容易。 股東利益的代表財務維度 財務報表是公司經營的結果,但平衡計分卡的財務維度不僅如此,萬科用凈利潤、資源 占用回報
3、率考核各一線公司,只是一個方面;同時,各一線公司還要證明在上述財務指標之 外,公司實現了價值的增值,這些價值不以當期利潤的形式存在,往往是對日后的利潤實現 構成支持的元素。這些元素,遍布于平衡計分卡的四個維度之中。 2002 年深圳萬科金色家園、2003 年天津萬科花園新城、2004 年武漢萬科四季花城遭 遇客戶群訴,是事件之前年度財務指標之外的價值負增值的例子,已經實現的利潤,因這些 事件, 也要被吞噬部分甚至全部。 萬科構建平衡計分卡的決心也是在這兩年中逐漸堅定起來 的。 營業收入構成是財務維度的另一個主題,簡言之,就是選擇什么樣的細分市場。選擇 細分市場的前提是定義細分市場。想當然的細分市場的角度,是對公司價值的損害,邏輯嚴 密證據充分的細分市場,才能構成價值的增值。萬科明白,所謂“中產階級” 、 “白領”不是 萬能藥, 不能包打天下, 任何項目都做這種目標定位是非常危險的。 雖然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