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第1頁 共5頁 危險源辨識和風險評價控制程序危險源辨識和風險評價控制程序 1.01.0 目的目的 對管理范圍內的職業健康安全危險源進行識別, 評價其危險程度, 確定出重大危險, 有針對性地進行風險控制,并作為制定職業健康安全目標和指標的基礎和依據。 2.02.0 適用范圍適用范圍 適用于對管理范圍內危險源辨識與風險評價的控制。 3.03.0 職責職責 3.1 總經理負責審批危險源清單。 3.2 安全品質部負責組織危險源辨識和風險評價工作。 3.3 各部門負責本部門工作范圍內的危險源的辨識和評價。 4.04.0 程序要點及實施程序要點及實施 4.1 4.1 危險源的分類(按導致事故和職業危害的
2、直接原因進行分類)危險源的分類(按導致事故和職業危害的直接原因進行分類) 4.1.1 物理性危險和危害因素 a) 設備、設施缺陷(強度不夠、剛度不夠、穩定性差、密封不良、應力集中、外形 缺陷、外露運動件、制動器缺陷、設備設施其他缺陷); b) 防護缺陷(無防護、防護裝置和設施缺陷、防護不當、支撐不當、防護距離不夠、 其他防護缺陷); c)電危害(帶電部位裸露、漏電、雷電、靜電、電火花、其他電危害); d)噪音危害(機械性噪聲、電磁性噪聲、流體動力性噪聲、其他噪聲); e)振動危害(機械性振動、電磁性振動、流體動力性振動、其他振動); f)電磁輻射(電離輻射、非電離輻射、紫外線、激光、射頻輻射、
3、超高壓電場); g) 運動物危害(固體拋射物、液體飛濺物、反彈物、巖土滑動、料堆垛滑動、氣流 卷動、其他運動物危害); h)明火; i)能造成灼傷的高溫物質(高溫氣體、高溫固體、高溫液體、其他高溫物質); j)能造成凍傷的低溫物質(低溫氣體、低溫固體、低溫液體、其他低溫物質); k)粉塵與氣溶膠(不包括爆炸性、有毒性粉塵語氣溶膠); 第2頁 共5頁 l)作業環境不良(作業環境不良、基礎下沉、安全過道缺陷、采光照明不良、通風 不良、缺氧、空氣質量不良、給排水不良、涌水、強迫體位、氣溫過高、氣溫過低、 氣壓過高、氣壓過低、高溫高濕、自然災害、其他作業環境不良); m)信號缺陷(無信號設施、信號選用不當、信號位置不當、信號不清、信號顯示不 準、其他信號缺陷); n)標志缺陷(無標志、標志不清楚、標志不規范、標志選用不當、標志位置缺陷、 其他標志缺陷); o)其他物業性危險和危害因素 4.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