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積極管理風險 應對市場挑戰 歷次通脹梳理及展望歷次通脹梳理及展望 報告日期:2021-05-11 胡研宏 英大證券 宏觀研究員 執業證書編號 :S0990113110017 聯系電話:188 2526 9825(微信同) 聯系郵件: 主要觀點主要觀點 1. 評估及結論:制造業固定資產投資增速沒有顯著上升,通脹將進一步向中 下游擴散。 2. 貨幣政策:預計進一步實質性收緊,外部經濟沖擊風險較小。 3. 財政政策:預計保持中性。 改革開放以來,通脹問題屢次成為中國經濟前行的屏障。從經濟擴張高增長驅 動的需求型通脹到低增速時期供給側改革導致的通脹,并連同國際經濟榮枯,使得 通脹背后的邏輯比較復雜,
2、導致政策選擇與執行困難。 對于投資來說,宏觀政策頒布后,起初的推演,在事后發展來看,經常南轅北 轍。一如疫情剛爆發時期,對于宏觀經濟的展望,皆是相當悲觀。孰料 2020 年 2 季度開始經濟從數量到價格輪番擴張。2020 年下半年,市場已經通脹跡象顯著, 市場的觀點趨向認為通脹是溫和的。站在 2021 年 5 月來看,當前的工業通脹水平 已經相當高,貨幣政策也到了不得不進一步收緊的經濟狀態。 這驅動我們去研究歷史上的通脹以及通脹處理政策,用于對當前經濟發展運行 提供簡要的借鑒。梳理歷次價格上漲,所引發的政府、企業以及消費者之間的行為 互動對經濟可能造成的影響。回顧 1978 年以來歷次通脹,其
3、基本經濟運行的背景 相似,一方面大幅投入基礎建設,開動大項目拉動小項目,尋求經濟高速增長,另 積極管理風險 應對市場挑戰 一方面為了加快經濟市場化,在局部領域嘗試市場化,比如商品價格改革,工資改 革,嘗試理順價格機制。但每次僅限于局部的,小范圍的、部分行業的開展,如放 緩資源品(煤,電,石油,天然氣)的市場化定價,和國有企業工資的市場化改革。 而最終改革措施反而降低了市場價格的資源分配效率,也弱化市場定價能力,與市 場化改革目標南轅北轍,而今的背景更為復雜,因為現在的貨幣量今非昔比,流動 性的充裕度相當之高,但又似乎顫顫巍巍,整個社會經濟杠桿水平也較歷史有較大 提升。從 1978 年以來,已經發生了 6 輪較大的通脹,通脹經濟背景環境涵蓋了歷 次通脹出現的問題,而此一輪第 7 輪。 回顧歷次通脹與治理回顧歷次通脹與治理 數據來源:英大證券研究所,WIND 第一次:1980 年,通貨膨脹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