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10 中國中國 安吉首屆高山民謠節安吉首屆高山民謠節 前言前言 市場分析市場分析 前景:音樂節對地區旅游的影響前景:音樂節對地區旅游的影響 音樂節在國外,已經融入了人們的生活方式中,更成為了提升一個地方城市品牌、旅游 品牌的重要形式。如德國,僅 8000 萬人口的國家每年竟有 300 個音樂節,每個音樂節特色 分明,吸引了全球大量觀眾,促進了旅游業的發展。 而在國內, 音樂節+旅游是近年來才興起的一個新概念。 最著名的如北京的迷笛音樂節、 摩登天空音樂節,麗江的雪山音樂節等,每年為當地帶去大量游客。最新的如江蘇鎮江、張 北草原也是個成功的個案。 自前年鎮江引進迷笛音樂節之后, 鎮江成為樂迷
2、心目中又一個搖 滾圣地, 鎮江通過音樂節重新包裝了自己的城市品牌。 而原本默默無聞的張北草原也因張北 音樂節的舉辦聲名鵲起。 現狀:音樂節遭遇同質化危機現狀:音樂節遭遇同質化危機 正是因為看到音樂節對旅游業的影響力, 所以近兩年來國內音樂節也迅速增加, 但并不 是每一個音樂節都獲得成功。如 7 月份剛舉辦的蘇州音樂節,雖然耗資 1000 萬,舞臺和嘉 賓陣容都達到了國內之最, 但是觀眾卻遠遠不及預期。 據初步統計, 從今年五一至十一期間, 全國大型音樂節至少有 17 個,這還不包括僅舉行一天或在非戶外場地以“音樂節”名義舉 辦的活動。 “音樂節”已普及化并降格成一個誰都可以參與的演出項目。 在
3、音樂節的老觀眾 來看,很多陣容雷同并沒有提供更多有吸引力服務的音樂節已經越來越無趣。 定位不夠清晰, 陣容多有重復是這些音樂節失敗的主要原因。 目前音樂節正面臨同質化 危機。當各地都舉辦音樂節后,音樂節反而成了沒有特殊吸引力的內容,項目又變回了傳統 的旅游節。 內地音樂節還處于普及現場音樂的階段,除了迷笛更搖滾、草莓更時髦、張北可以露營 外,絕大多數音樂節并沒有實現核心價值的區分。 出路:做定位明晰、特色分明的音樂節出路:做定位明晰、特色分明的音樂節 反觀國外的成功案例, 日本的富士音樂節和 Summer Sonic 音樂節僅相隔一周先后舉行, 兩個單日門票都是 1000 元人民幣左右,但兩個音樂節也都異常火爆。最根本的就是兩者定 位不同。富士音樂節與自然景色、溫泉、民宿相結合,音樂風格多樣,門票稍貴,中年觀眾 較多。Summer Sonic 則主打城市感覺,觀眾較年輕,每年閉幕時的焰火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