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管理人員、計算機和信息系統管理人員、計算機和信息系統 信息服務發展模式信息服務發展模式 許多計算中心在最初的 5 至 20 年中,有一個標準的發展模式,但是,后來就不 是這樣的情況了。信息服務發展模式一般遵循由吉布森和諾倫最先提出的S型 曲線。他們最初認為有四個發展階段,后來諾倫又提出有六個發展階段。階段的 個數僅僅與理論研究有關,重要的是,用戶通過這方面的研究要認識到信息服務 發展模式是客觀存在的。 信息服務發展模式,在每個周期中都出現了S型曲線。實際上,S型發展模式 是各從屬發展模式的累積形式。 它可以說明隨時間的推移整個信息服務的發展情 況。 每個從屬發展模式也有各種不同的形式,這些從屬
2、發展模式表示了下列方面 的發展: 1.數據處理和信息系統的數量 2.信息系統的復雜性 3.管理技術 4.對信息服務的態度 組織方式的發展可能落后于信息系統技術的發展,反之亦可能。由于S型發展 模式在各個周期內會重復出現,又由于它是各從屬發展模式的累積形式,所以各 從屬發展模式的差別會影響信息服務進入下一個周期的時間。 數據處理和信息系統的發展 在最初使用計算機時, 要給對利潤有明顯潛力的數據處理和信息系統以最高的優 先權。 一個公司應該首先在諸如工資發放、收帳和總帳管理等這樣的應用領域實 現計算機化。具有專門職能的那些單位,比如飲料批發中心,可以建立一個路徑 計算系統;而在醫院,可以建立一個病
3、人帳單系統。只要計算機系統獲得效益, 還沒有使用計算機的其它業務領域的管理人員就一定會看到計算機的重要作用。 這樣計算機的應用就會逐步發展起來。 第二個發展高潮通常是實現包括如存貨管 理控制、訂貨單登記和處理以及市場分析這樣的系統。在此階段中,許多部門安 裝了各種基本的、獨立的計算機數據處理系統。一旦這些系統投入運行并嘗到了 甜頭, 用戶管理人員便開始尋求用新的方法來改進原有的基本系統以滿足新的需 要。例如,審計員可能要求增加提供現金流動分析的功能;工廠管理人員也可能 要求把功能相近的系統都合并到一個制造業資源計劃系統中,等等。 當公司的行政領導和用戶管理人員在他們職責范圍內對計算機的應用成為內行 時, 繼續強調建立獨立的系統必定會使數據有很大的冗余度。有見識的管理人員 極易發現這一點。未來系統的規劃不僅受到公司工作一體化需要的支配,而且受 到計算機信息系統本身一體化需要的支配。 信息系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