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采購培訓之四交期管理采購培訓之四交期管理 一、一、前言前言 公式中尋求空間。 = 行政作業時間+原料采購時間+生產制造時間+運送與物流時間+驗收和檢查時間+其它預留時 間。 二、二、供應商的交期分析供應商的交期分析 Delivery Time)和前置時間(Lead Time): 商,除了估價外,承包商告訴你,向國外廠商訂購的廚具大約需要 30 天才能到貨,施工需 5 個工作日。那 么,如果今天就決定直到完工,總共需要 35 天, 其中 30 天是廚具訂購的前置時間,而承包商給你的交貨 期應則為 35 天。 前置時間。 換句話說,從客戶向供應商表達出其需求時開始計算,直到客戶的需求被完全滿足為止
2、,其中 所花費的時間總和便是前置時間。由此,我們可以觀察出一點,實際交期的長短與前置時間有很大的關系。 基本上,交期是由供應商決定而非客戶隨意指定。但是,我們卻能通過有效的管理方法來影響整個交期的 長短。 三、三、構成交期的基本要件:構成交期的基本要件: 1、行政作業前置時間行政作業前置時間 2、原料采購前置時間原料采購前置時間 3、生產制造前置時間生產制造前置時間 4、運送前置時間運送前置時間 5、驗收檢驗前置時間驗收檢驗前置時間 6、其它零星前置時間其它零星前置時間 1、行政作業前置時間行政作業前置時間:行政作業所包含的時間是存在于采購與供應商之間,共同為完成采購行為所 必需進行的文書及準
3、備工作。在采購方包括了選擇或開發供應商;準備采購訂單;取得采購授權;簽發訂 單等。在供應方則包括采購訂單進入生產流程;確認庫存;客戶信用調查;生產能力分析等等。 2、原料采購前置時間原料采購前置時間: 供應商為了完成客戶訂單,也需要向他自己的供應商采購必要的原材料, 如 塑膠,金屬原料,紙箱等,需要花費一定的時間。在訂單生產型模式下,產品的生產是等收到客戶訂單之 后才開始的。依訂單生產的形態,原料的采購占總交期時間相當大的比例。另需注意的是,供應商的供應 商也有處理訂單的前置作業時間。組合生產模式下,產品的組合生產也是等客戶訂單受到后才開始生產, 所不同的是一些標準零件或次組裝已事先準備妥當。主要標準零配件,材料和次組裝已在訂單接到之前完 成,并放入半成品區。一旦接到訂單,即可按客戶的要求從標準件或次組裝中快速生產出所需產品。而在 存貨生產型模式下,產品在客戶訂單收到前已經被作好存入倉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