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關于地產“勾地”攻略 2019年10月1日 01 前 言 02 勾地的意義和目的 03 勾地流派及途徑 04 勾地思路及技巧 目 錄 CONTENTS 05 目前勾地玩法 06 勾地趨勢及其他 前 言 01 當前房地產企業拿地方式主要分為三類:招拍掛、收并購、勾地。 相對于招拍掛和收并購而言,勾地的理解是最為混亂的,不同的人對勾地的理解都不一樣,當然共識也是有的, 就是要去找政府勾兌。 但是理解是多種多樣的,比如有些人覺得自己去找政府口頭聊聊就算是勾地了,有些人覺得 自己傍了一個有能力的合作方去一二級聯動也算是勾地了,也有人覺得自己做做一級整理也能叫勾地。 其實本質上,勾地算是一種詢價制度,政
2、府找到托底方,按照托底方的規劃指標訴求和雙方約定的地價,將項目 掛牌,如果沒有其他人愿意競爭,那么托底方就拿走了,如果有競爭,那就由市場來決定價格。 本人認為的勾地的名詞解釋的核心點:“在對地方政府有充足的貢獻下,開發商獲得土地合理地價定向出讓的機會”。 前 言 勾地就是房地產開發商直接和政府溝通+勾兌,在滿足雙方需求基礎上,實現意向購 買地塊的定向出讓。勾地這個玩法,師傳于香港房地產。1997年亞洲金融危機之后,香港的房 價一落千丈,開發商拿地的積極性減弱,為避免土地大面積流拍,港府開始采用勾地的做法, 避免土地在市場低潮時被賤賣。 具體的操作是,港府在積極摸排開發商的土地需求意愿后,公示可
3、用于勾地的地塊,開發商 主動與港府聯系確定用地意向,在土地拍賣中以開發商約定的價格為底價,價高者競得,若無 其他應價者,則由開發商底價成交。勾地傳到內地后概念有所變化,主要是被市場上各種居間 人介紹人傳得過于神化,讓人誤解為是通過私下黑幕“勾兌”拿地。 實際上,我們日常所說的勾地,被定義為溝通一致后,通過設置條件取得土地更為恰當。 勾地的概念 勾地的意義和目的 02 拿地三大類,招拍掛、收并購、勾地,各有各的優劣勢,簡單而言: 招拍掛競價拿地,雖然簡單高效,但命中率很低,地價很高,而且地塊一般都很小,可以講“吃了上頓沒下頓”, 一旦沒貨了又要沖進市場高價拿地; 收并購拿地,雖然切入成本低、資金杠桿高,但是或有的風險很大,投后管理比較麻煩(水深坑多),如果盡調不 充分,很容易就出現影響項目開發的風險事項,導致項目無法開發,變成沉淀資產。 勾地方式拿地,其實就能彌補招拍掛和收并購的不足,是在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