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鄉村脫貧攻堅現存問題與解決路徑我國在消除農村貧困問題上已經取得了很大的成績,消除農村貧困既是實現城鄉協調發展的重要保障,也是我國構建和諧社會的重要方式。今年國家政府工作報告中指出 2018 年脫貧攻堅戰雖然取得了決定性進展,但隨著脫貧攻堅逐步向縱深推進,深度貧困問題凸顯,攻堅難度遞增,新時期鄉村脫貧工作仍存在不少新的問題和挑戰。一、鄉村脫貧現狀一、鄉村脫貧現狀今年政府工作報告明確提出,要打好精準脫貧攻堅戰。具體而言,重點解決實現“兩不愁三保障”面臨的突出問題,加大“三區三州”等深度貧困地區脫貧攻堅力度,落實對特殊貧困人口的保障措施。脫貧致富離不開產業支撐,要大力扶持貧困地區特色優勢產業發展。2
2、019 年的一號文件把打贏脫貧攻堅戰擺在了非常突出的位置,我國貧困人口從 2012 年的 9899 萬人減少到 2018 年的 1660 萬人,6 年時間減少了 8000 多萬人,連續 6 年平均每年減貧 1300 多萬人。我國原有 832 個貧困縣,2016 年摘帽 28 個縣,2017 年摘帽 125 個縣,2018 年將要摘帽 280 個縣左右;2013 年有建檔立卡貧困村 12.8 萬個,2018 年底還剩 2.6 萬個貧困村。人口已經做到了 85%左右脫貧,村 80%左右退出,縣超過 50%摘帽。二、現階段鄉村扶貧存在的問題二、現階段鄉村扶貧存在的問題1貧困人口范圍廣,收入差距大當前
3、,我國農村人口收入普遍較低,遠低于城市人口收入水平,且農村貧困人口占鄉村總人口的比例在逐步加大,這也和農村總人口流失有一定的關系。農村人口收入水平低下,其收入的富貧差距不斷擴大,有些地區的貧困人口年均收入不足千元,這已經成為提高農民生活質量的重要制約因素。2 貧困地區基礎設施差,生態環境日趨惡化當前,多數農村貧困人口都生活在自然條件相對惡劣的區域,其交通不夠便利,基礎設施較差,水毀現象嚴重,而且逐步陷入“自然環境差一收入低一改善自然環境難一收入低”的惡性循環中,這也是制約貧困人口致富的主要影響因素。在一些貧困山區、礦藏、能源等然資源缺乏,產業基礎薄弱,尤其是自我發展動能明顯不足,人均收入普遍很低,并長期處于貧困狀態中,這也成為地方政府農村扶貧開發的一大難點。3 農村產業化水平低,缺乏競爭優勢從農村產業發展情況看,多數農作物產品的加工還處于初級階段,這也導致產品的附加價值不高。多數貧困人口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