陜西省白河縣中藥材產業發展規劃報告方案建議書(30頁).doc
-
資源ID:209208
資源大小:81.04KB
全文頁數:30頁
-
資源格式:
DOC
下載積分:
25金幣
下載報告請您先登錄!
驗證碼下載
賬號登錄下載
微信登錄下載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載后,可能會被瀏覽器默認打開,此種情況可以點擊瀏覽器菜單,保存網頁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載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載,請使用電腦自帶的IE瀏覽器,或者360瀏覽器、谷歌瀏覽器下載即可。
4、本站資源下載后的文檔和圖紙-無水印,預覽文檔經過壓縮,下載后原文更清晰。
5、試題試卷類文檔,如果標題沒有明確說明有答案則都視為沒有答案,請知曉。
|
陜西省白河縣中藥材產業發展規劃報告方案建議書(30頁).doc
1、第一章第一章規劃提出背景規劃提出背景白河縣位于陜西省東南部,大巴山北麓,北臨漢江,總面積1455 平方公里。地處亞熱帶向暖溫帶過渡氣候帶,屬于大陸性季風濕潤氣候區,也是南北兼容的自然環境和山地小氣候,因此我縣生物種類繁多,僅藥用植物就有 1000 多種,如木瓜、黃姜、天麻、二花、杜仲、五味子、葛根、柴胡、玄參、獨活、淫羊藿、五倍子、升麻、丹參、絞股藍、何首烏等,藥用動物和藥用礦物也都在十余種以上。獨特的自然地理氣候環境,使得白河中藥材原產地道,品質上乘。近年來,白河縣將強縣富民做為戰略部署來抓,發展木瓜、黃姜、畜牧、林果、蠶桑等為主導產業。形成規模化種植,產業化經營的格局,并以此推動綠色主導產
2、業發展,壯大農村經濟,增加農民收入。確定了“龍頭企業+產業基地+合作社+種植大戶”的基地建設、產品研發、加工銷售為一體的發展思路。與此同時,隨著國家退耕還林政策的貫徹落實和生態環境的逐步深入,樹下種藥、林藥間作的種植模式應運而生,棄糧種藥悠然興起,使我縣中藥材產業發展,面積從無到有,規模從小到大,逐漸實現了由野生轉為人工栽培。據相關調查,截止 2009 年 12 月,我縣中藥材種植面積達 3 萬畝,年產原料藥 4.5 萬噸。因此,我縣中藥材已逐漸成為我縣重點發展的后續農村產業之一。一、中藥材種植的意義一、中藥材種植的意義結構調整,產業發展。旨在增加農民收入,改變貧困面貌,但白河地處西北內陸偏遠
3、山區,山高坡陡,交通不便,已發展起來的中藥材產業,能否持續穩定健康發展,核心是要能增加農民收入,關鍵是要有銷售市場,要賣的出去。近年來的生產實踐證明,我縣無論野生或人工種植的中藥材,由于質優地道,倍受外地藥商歡迎,每年都有安徽亳州、河南信陽、廣西玉林及本省西安的藥商前來采購,市場供不應求。因此,通過培育規模企業生產銷售、加大種植大戶培養,形成“企業+產業基地+合作社+種植大戶”的基地建設、產品研發、加工銷售為一體的發展思路。不僅能有效解決農民收入增加,還能確保財政收入穩固增長,對白河產業可持續發展,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和深遠的歷史意識。二、發展中藥材種植的理由二、發展中藥材種植的理由立足白河,實事求是,尋求白河經濟率先突破發展的產業,是白河縣經濟“又好又快”發展的根本,展望全縣優勢特色產業,白河中藥材產業具有良好的資源基礎和加工生產潛力,具備產業發展的條件。目前,全縣中藥材種植面積 3 萬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