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丹縣雙孢菇產業發展規劃方案建議書(2011年—2015年)(13頁).doc
-
資源ID:209964
資源大小:67.54KB
全文頁數:12頁
-
資源格式:
DOC
下載積分:
15金幣
下載報告請您先登錄!
驗證碼下載
賬號登錄下載
微信登錄下載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載后,可能會被瀏覽器默認打開,此種情況可以點擊瀏覽器菜單,保存網頁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載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載,請使用電腦自帶的IE瀏覽器,或者360瀏覽器、谷歌瀏覽器下載即可。
4、本站資源下載后的文檔和圖紙-無水印,預覽文檔經過壓縮,下載后原文更清晰。
5、試題試卷類文檔,如果標題沒有明確說明有答案則都視為沒有答案,請知曉。
|
山丹縣雙孢菇產業發展規劃方案建議書(2011年—2015年)(13頁).doc
1、山丹縣雙孢菇產業發展規劃(2011 年2015 年)近年來,隨著市場經濟發展和農業結構調整不斷深化,我縣各鄉鎮依據其特殊的自然氣候條件,積極發展雙孢菇生產,取得了明顯成效,為沿山冷涼灌區鄉鎮農民增收致富探索出了一條新的途徑。為加速發展沿山冷涼灌區雙孢菇產業,大幅度增加農民收入,推進全縣新農村建設,特制定本規劃。一、目的意義一、目的意義以沿山冷涼灌區為主發展雙孢菇生產, 可充分利用我縣海拔比較高,氣溫相對低,麥類種植面積較大,秸桿畜糞資源豐富,荒灘荒地多的自然優勢,發揮雙孢菇生產用水少,生產條件要求低,技術簡便易行,經濟效益高的特點,加快培育農村新型特色產業,增加農民收入,走好節能、節地、節水和
2、“多采光、少用水、新技術、高效益”的沙產業發展之路,促進循環農業發展,對于推進全縣新農村建設具有重要的戰略意義和現實意義。二、發展基礎二、發展基礎1 1、發展現狀、發展現狀我縣雙孢菇生產從 2007 年在李橋鄉東溝村試種成功后, 近年來,在縣、鄉(鎮)兩級政府的大力倡導和支持下,雙孢菇生產規模不斷擴大,種植區域從李橋鄉迅速擴展到霍城鎮、位奇鎮、老軍鄉、陳戶鄉等鄉鎮,產品遠銷深圳、廣州、福建、浙江等地,已成為沿山冷涼灌區產業結構調整,農民增收的重要途徑之一。截止目前,雙孢菇種植已輻射全縣 8 個鄉鎮, 建成和在建全地下式雙孢菇標準棚達到 1200多座,種植 221 座,面積達到 4 萬多平方米,
3、生產總量近 32 萬公斤。2 2、發展條件、發展條件(1)自然資源優勢獨特,交通條件便捷。我縣地處河西走廊中部,東靠永昌,西臨張掖、民樂,南依祁連山,北過龍首山與內蒙古阿拉善右旗接壤。 境內海拔 1549-4444 米, 總面積 5402.43 平方公里,轄區內有可耕地 85.71 萬畝,荒山、荒灘等難利用地 43.8 萬畝,土地利用潛力大。由于縣境屬于大陸性高寒半干旱氣候,具有日照長、氣溫低、晝夜溫差大、降雨量少而集中、無霜期短等特點,年平均氣溫 5.9,5-9 月份平均氣溫在 14-20,特別是沿祁連山冷涼灌區,夏秋氣候涼爽,年均氣溫較平川區低 13,而雙孢菇發菌的溫度為 23左右,出菇階段適宜溫度為 16左右,與當地氣候條件相適應。同時,區內蘭新鐵路、連霍高速公路及 312 國道橫貫東西,又是歐亞大陸橋的交通必經之地, 特別是蘭新高速公路和蘭新鐵路復線的修建,為雙孢菇的運銷提供了便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