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江蘇社主義新村金壇沙湖村建設規劃 2006江蘇常州金壇沙湖村莊建設整治規劃江蘇常州金壇沙湖村莊建設整治規劃一、概況一、概況金壇沙湖村,為橋南村、沙湖村與張家村合并后的行政村。沙湖村位于金壇西港鎮北部,距鎮 2.6 公里。沙湖村村域面積為 4.67 平方公里,人口 1862 人,共 902 戶,散布在方家圩、上圩村、張家村、普家村、李家村、沙湖村、清港口、瑤景村、橋南村、昆侖橋、東河邦、袁家棚、東方莊、西舍等 20 個自然村中,其中規模較大的有沙湖與橋南兩個自然村,住戶分別為 150 與 142 戶,分別占全村的 16.6和 15.7。村域地勢平坦,村內水面多,占地面積大,具有明顯的江南水網地貌
2、特征。村經濟依靠農業、水產與苗木,雖然村內存在少量工業,大都為鎮區企業分部,村經濟弱,為地方貧困村。村內農宅多為 80、90 年代建造而成,建筑質量較好,但形式、材料缺乏統一;僅有少量80 年代以前的老屋,建筑質量較差。村內閑置房屋占較大比例,新建二層住宅平均每戶 160平米左右。新建住宅開間、面寬均較大,占地面積較多,住宅為村民自行建設,布局呈行列式。村民住宅均為獨立式或連排住宅,但是很少有筑圍墻。多數村民配置灌裝液化氣灶。村內飲用水均為自來水, 部分沖洗用水使用井水; 有線電視基本普及; 新建住宅的居民配置了抽水馬桶,還有部分老房的居民沒有配備。單層坡項、具有門垛的建筑為地方特色,連排的住
3、宅,西邊的屋脊要高于東邊的,從外觀上形成從東到西逐次抬高的屋脊線。村內中老人,兒童,青年人數在總人口中各占三分之一。在家務農多為中老年人,青年人基本上外出打工。外出企業打工的非農業收入成為農戶主要的經濟收入來源。沙湖的公共設施極為缺乏,目前有診所、老年活動室、村委會辦公室外,其它設施很少,村內原有小學,因師資水平和教育質量不能保證而停辦,農家子弟的教育完全依靠鎮區設施。村內原有一大型電灌室,由于成本高、不便管理,現已改為分散的小型電灌室;村內統一配置了垃圾箱;每戶有一個化糞池。村內缺乏集中綠化用地;有少量自然生長的樹木,和村民自家種植的綠化。村的主要入口道路修建為水泥路,路寬 4 米,其它宅間小路均為土路。村內公共活動缺乏,傳統重要節日時會有舞獅、八仙過海等自發活動,但已很長時間沒有開展,村民多數待在家中,看電視,與鄰居聊天,很少出行。村民娛樂活動比較貧乏。農作出行方式主要為步行;遠距離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