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激勵理論與目標完全手冊激勵理論與目標完全手冊第一人事激勵的心理原則與方式一、人事激勵的心理原則正確的激勵原則,能充分調動人們的積極性,促使組織目標的順利實現。不正確的激勵原則,盡管也能調動積極性,但容易偏離方向。因此,要在正確的激勵原則指導下制定激勵措施。1.了解人員的心理需求和人格類型激勵是為了調動人們的積極性,滿足人的正當的、合理的需要,因此在制定激勵措施前,要進行充分的調查研究,以確實掌握人們的基本需要什么?滿足的程度如何?哪些需要的滿足最能調動群眾的積極性?這樣才能有的放矢,起到較好的效果。調查研究的結果表明,我國職工有 2700 種,72 大類需要,尊重和榮譽的需要,成就的需要,發明
2、創造的需要以及文化的需要,勞動的需要等。人格類型劃分方法很多。主要指內向和外向兩種人格取向。內向者態度內向,受自主、能力,成就需求的推動;外幣者態度外幣,受追求權力,受社會尊重等需求推動。職工的不同心理需求和人格取向,就產生不同的動機,這就要求管理者采取不同的激勵方法。2.正確地分析職工的工作動機職工的工作動機的強度,不僅取決于他從工作或勞動中獲取什么,而且還取決于職工對管理人員的工作安排和外在報酬的心理需求的滿足感。研究材料表明,職工努力工作可能取決于下列因素:計自己作出的努力能否達到或超出管理目標的可能性;(1)若達到目標,獲得獎償的可能性;(2)外在報酬滿足需求的可能性;(3)工作中滿足
3、心理需求的可能性;(4)對這些需求的滿足所做的評價。3.滿足職工的外在需求所有的職工都希望從工作中獲得滿足,最一般的最普遍的滿足就是工資和獎金,這是外在的滿足。工資不僅是生活的保障,而且也是社會地們、扮演角色、受人尊重以及個人成就與權力的象征。工資的激勵作用取決于許多具體的條件:A 人格特征;B。成就需要;C。經濟背景等。4.注重職工的同在需求工作除了有滿足基本生活需求的功能外,還有滿足其他心理需求的功能。工作是各種社會需求滿足的工具。通過完成工作可以滿足社會交往,顯示才能,施展抱負,行使權力,取得成就,發揮創造力,獲得社會尊重。職工若只把工作看作賺錢謀生的手段,對工作可能持無所謂的態度,甚至厭惡態度,還會有很高工作熱情。追求心理上需求滿足的人,把工作視為高尚,視為滿足自我需求的手段。當然人們以何種需要為主,與社會生產力發展水平及全體人民生活水準有關,也與個人的經濟生活的具體情況和價值觀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