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前前言言1982 年公布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文物保護法中提出:歷史文化名城(鎮)應是“保存文物特別豐富、具有重大歷史價值和革命意義的城市”。在 1986 年第二批國家歷史文化名城(鎮)審批中,又對歷史文化名城規定了核定原則:目前是否還保存有較豐富完好的文物古跡和具有重大的歷史、科學、藝術價值;作為歷史文化名城的現狀格局和風貌應保留著歷史特色,并具有一定的代表城市傳統風貌的街區。按照以上對歷史文化名城的定義和核定原則,審視分析上里古鎮今天的現狀,我們有理由確定:上里古鎮自 1992 年被確立為四川省歷史文化名城以來,雖也歷經城鎮建設發展的強烈影響,但從系統保護、特色保護、物質形態的保護與非物質形態的
2、保護并重的角度來看,他仍不失為一個具有很高品質的歷史文化名鎮。80 年代以來,我國已批準公布了 100 多個國家級歷史文化名城和眾多省級歷史文化名城,四川省自 1982 年以來被確定的國家級歷史文化名城有 7 個,而上里為 46 個省級歷史文化名城之一。總體來看,無論國家級、省級歷史文化名城,在四川省內,象麗江、平遙古城那樣,整體保護下來的歷史文化風貌的名城(鎮)已經屈指可數,而上里古鎮可算其一。究其原因大概有兩條:一是早在上世紀 80 年代上里鎮已編制了對保護其風貌起到基本作用的規劃,其二上里古鎮較為偏遠,他坐落在雅安、蘆山、名山和邛崍四縣市交界處,而這一地區至今仍保持著農耕社會典型的生產、
3、社會、文化形態。隨著經濟建設發展,上里古鎮現階段正處于建房需求較大的一個階段,農民的建房積極性很高,在古鎮和他的外圍已出現了較多的新建筑,風格和形態完全與傳統民居建筑相左,形勢可謂岌岌可危。這一現象已為許多有識之士所嚴重關注,并做出了許多努力和有益的工作。其中,最為重要的措施是將 2005 年 8 月 23、24日的第三屆省旅游發展大會將在雅安召開,而上里古鎮又是此次活動的分會址,其目的,主要是想通過此次會議,促進上里古鎮的風貌保護和經濟發展。在省領導的整體指導和受雅安市雨城區人民政府的委托,我院承擔了此次規劃設計,主要是在原有規劃的基礎上著重對古鎮的總體風貌進行保護和整治規劃。同時,對建的建筑及場地環境進行方案設計,并且對現有保留的建筑提出具體保護、修繕、改造的實施措施。本項目的特殊性之一為規劃的近期建設內容必須在旅發大會之前建成。分解后的項目由區政府各職能部門具體負責。委托方要求我項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