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I目 錄一、發展回顧與環境分析 1(一)“十二五”發展成就 11、經濟發展 12、城市建設 43、社會民生 6(二)“十三五”發展環境 81、時間環境:新常態 82、空間環境:新格局 93、產業環境:新經濟 94、政策環境:新機制 10二、指導思想與發展目標 11(一)指導思想 11(二)發展思路 12(三)主要目標 131、總體目標 132、指標體系 15三、轉型升級,構建更加現代的產業體系 16(一)銜接傳統、布局新興,融合三次產業協調發展 16(二)鞏固升級傳統制造優勢,轉型建設四新載體 171、改造提升傳統優勢產業 172、培育發展“四新”經濟 18II(三)培育壯大以體驗為內涵的現代
2、服務業 191、擴充內涵,提升現代商貿產業 192、“多旅融合”,打造綜合型旅游產業 193、優化集體資產經營,培育樓宇經濟 21(四)特色發展融合傳統文化與現代模式的文創產業 221、挖掘歷史資源,傳承非遺文化 222、融合傳統現代,打造特色演藝 223、拓展文化內涵,培育創意設計 23(五)盤活產業資源、激發人口紅利,營造兩創氛圍 231、發展眾創空間,優化創新創業生態 232、營造“兩創”氛圍,構建創新創業環境 24四、古鎮新城,建設更為宜人的城市空間 25(一)優化完善“一帶兩軸四中心”的總體功能布局 251、一帶:都市水鄉生態休閑文化帶 252、兩軸:宜居生活軸 + 樂業生產軸 25
3、3、四中心:一帶兩軸上的戰略節點 26(二)堅持“傳承 + 創新”,高起點地推進古鎮開發 271、規劃先行,統籌謀劃 272、推進文物修繕,提升“名村”價值 283、有序實施“城中村”地塊改造 284、推動街道風貌整治及業態優化 285、利用現代傳媒手段,提升古鎮宣傳力度 29(三)構筑“外通內暢”的城鎮交通格局 291、拓展對外交通,增進流通對接 29III2、打通鎮域道路,改善區內循環 303、完善公共交通體系,實現快通勤 304、建設休閑綠色交通,增強慢生活體驗 30(四)全面改善城鄉面貌,加強生態環境建設 301、以社會治理為抓手,大力改進市容市貌 302、以四大文明為核心,大力提升文明程度 313、以生態文明為目標,積極改善生態環境 314、以郊野林蔭為杠桿,積極發展綠色泗涇 31(五)加快建設市政設施,完善城市綜合服務功能 321、新建風貌特色街區 322、探索地下管廊建設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