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茶樹菇種植及推廣項目可行性研究報告茶樹菇種植及推廣項目可行性研究報告一、目的意義及國內發展狀況項目采用本公司與天津師大蕈菌研究所共同研發的液體菌種新技術,替代目前常用的茶樹菇基本采用馴化栽培的種植方法。據統計,天津市 2009 年食用蕈菌總產量達 6 萬噸,其中茶樹菇僅為 200噸,僅占食用菌總量的 0.3%,天津市茶樹菇總產量偏低。其主要原因是常規種植模式產量低,對環境的依賴性較強,難以實現周年化生產。本項目基于上述原因研發出液體菌種新技術。使用新技術培育種植茶樹菇,具有生產周期短、速度快;菌齡一致、發育同步、易于鑒別;菌絲片段多、萌發點多、封料面早;在培養基上生長遲緩期短,萌發快、定植早;
2、整齊健壯、抗雜菌,出菇早、出菇齊,轉潮快、成品率高、產品一級品率高;便于管理;接種便捷、利于機械化、自動化操作等一系列優點。這種整體茶樹菇工廠化生產方法是集液體菌種生產、出菇菌棒制作、發菌、出菇管理、采摘保鮮、菌糠在利用于一體的全套集成技術體系,是整個工廠化生產技術核心,是未來蕈菌工廠化生產發展的趨勢。公司決定將這種高效種植技術進行大規模推廣示范,帶動周邊農戶增收,對加快天津市濱海新區農業現代化進程步伐具有極其重要的意義。二、項目的必要性茶薪菇作為一種珍稀食用菌現已成功地進行人工栽培,其栽培技術大體上與楊樹菇相似。國外至今未見茶薪菇人工栽的報道。目前,茶樹菇基本采用馴化栽培的種植方法,培養料為
3、木屑和茶籽殼,栽培雖然獲得成功,但產量不高。而我公司采用蕈菌工廠化培殖,是現代農業的產業化生產方式,在相對可控的環境設施條件下,改變傳統農業靠天吃飯的現狀,項目采用自主研發的液體菌種培養器進行茶樹菇液體菌種生產這一核心技術,充分發揮其八大優勢,進行茶樹菇工業化、規模化、集約化、規范化、周年、綠色高效培殖、鮮品保鮮、菌糠再利用等產業化集成技術示范,帶動農民增收,為解決“三農”問題開辟一條新路,形成天津市農業新的增長點,促進我市循環經濟的發展,引領和推進天津濱海地區率先實現農業現代化進程。三、市場分析項目計劃建成茶樹菇工廠化溫室 10 棟,完善相關配套設施及茶樹菇批量培殖技術,在我國北方有一定規模的茶樹菇種植基地。基地建成投產后年產茶樹菇 2148 噸,年產值 220 多萬元,擬帶動周邊農戶新建日光溫室 300 畝,人均年增收 0.8 萬元。四、經濟效益分析、項目總培殖面積 2760 (6 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