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峽水庫生態屏障區造林綠化技術管理制度46頁.doc
-
資源ID:223083
資源大小:453.50KB
全文頁數:46頁
-
資源格式:
DOC
下載積分:
30金幣
下載報告請您先登錄!
驗證碼下載
賬號登錄下載
微信登錄下載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載后,可能會被瀏覽器默認打開,此種情況可以點擊瀏覽器菜單,保存網頁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載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載,請使用電腦自帶的IE瀏覽器,或者360瀏覽器、谷歌瀏覽器下載即可。
4、本站資源下載后的文檔和圖紙-無水印,預覽文檔經過壓縮,下載后原文更清晰。
5、試題試卷類文檔,如果標題沒有明確說明有答案則都視為沒有答案,請知曉。
|
三峽水庫生態屏障區造林綠化技術管理制度46頁.doc
1、三峽水庫生態屏障區造林綠化技術規定二一二年六月目目錄錄第一章總則. 1 1第二章樹種配置.4 4第三章造林綠化作業設計.5 5第四章生態公益林.7 7第五章經濟林.2020第六章封山育林.2525第七章生態環境保護.2828第八章造林綠化檔案管理.3131附錄一森林立地類型劃分.3232附錄二主要造林樹種名錄.3737附錄三造林樹種密度.4040附錄四重點保護植物名錄.42421第一章總則第一條目的為了統一三峽水庫生態屏障區植被恢復的技術標準,規范人工造林、封山育林、低效林改造的對象、內容、程序和方法等技術要求,依據關于加強三峽水庫生態屏障區植樹造林工作的意見 、 三峽庫區后續工作實施規劃 、
2、 三峽庫區生態環境建設與保護分項規劃 、 三峽水庫生態屏障區植被恢復與生態廊道建設專項規劃等,制定本規定。第二條功能分區三峽水庫生態屏障區為三峽水庫土地淹沒線(壩前正常蓄水位 175 米接 5 年一遇洪水和 11 月份 5 年一遇來水回水水面線) 至第一道山脊線之間的區域。依據區位、適用措施,生態屏障區分為封山育林區、生態保護帶(庫周生態保護帶) 、生態利用區。(一)封山育林區封山育林區位于生態屏障區內,通過封山育林措施可恢復森林植被的地段。符合下列條件之一的地段可劃為封山育林區:1、主山脊分水嶺往下 300m 范圍以內;2、急坡(坡度36)及以上,不宜坡改梯或水平帶整地;3、巖石裸露或土層淺
3、薄,人工造林易引起水土流失的地段;4、依靠自然力并適度輔以人工措施可以在 5 年內成林;5、國家、地方重點保護野生動植物棲息地或分布較多地段。(二)生態保護帶生態保護帶為三峽庫區水位 175 米線(土地淹沒線)以上至水平投影100 米范圍內、除封山育林區以外的區域,以保土護岸護坡、涵養水源為主體功能。2生態保護帶內以人工造林、低效林改造作為恢復(修復)森林植被的措施。(三)生態利用區生態利用區為三峽庫區水位 175 米線 (土地淹沒線) 以上水平投影 100米范圍以外至第一道山脊線內,除封山育林地段以外的區域。以人工造林、低效林改造作為恢復(修復)森林植被的措施。在生態環境保護的同時,可適度開展生產經營活動。第三條林種布局(一)林種設計依據三峽庫區后續工作總體規劃 、 三峽庫區生態環境建設與保護分項規劃 ,結合三峽水庫生態屏障區的自然與社會經濟條件,三峽庫區造林綠化以建設生態公益林為主,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