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XX市XXXX水庫工程可行性研究報告(下)xx水利水電咨詢中心XXXX年一月5工程任務和規模5.1地區社會經濟發展狀況及工程建設的必要性5.1.1工程所在河流規劃成果及審查主要結論(1)流域概況和工程位置XX溪位于*市XX區的西南部,為長江上游干流右岸的一級小支流,流域介于E1081410901,N30113056之間。河流源于*市石柱縣武陵山麓的杉樹坪,流經石柱縣楓木、洋洞和湖北利川市建南、石板灘稱建南河,在XX區五橋境內匯合官渡河、羅田河流經xx、小河、趕場段稱四部河,于右岸納入龍駒河后稱XX溪,再經長灘、向家嘴、 云陽縣外郎、 龍角納入泥溪河于新津口注入長江。 主河道長170km,流域面
2、積3167km2。XX溪流域東南以七躍山與清江流域分水,西南以武陵山與龍河相鄰,西北以方斗山與長江相隔,流域長約100km,平均寬約30km, 走向呈西南東北向,大至與方斗山和七躍山平行。流域地勢東南高西北低,南部最高山峰大風包海拔1934m。流域水系大致為羽狀分布,xx以上流域呈扇形發育,以下支流較多,多分布于右岸。XX溪為山區性河流,河谷深切狹窄,斷面多為“V”型或“U”型,河道灘多水急,平均比降5。流域上游邊緣部分植被較好,中、下部河谷兩岸多開墾為坡地、梯田,植被稀疏,水土流失較重,汛期河道內水流渾濁,沙量較多。xx水庫位于XX溪中上游的蓮花灘至小溪壩河段,采用筑壩攔河蓄引水至XX溪左岸
3、與長江南岸的低山丘陵壩區灌溉農田和城鎮供水與農村人、 畜飲水的跨流域開發方案, 灌溉、 供水之余水可供壩后電站發電。(2)河流規劃成果及主要審查結論六十年代,xx省水利院編寫了xxXX溪xx、xx、石板灘規劃報告 。七十年代后期,省水利院再次編寫了XX溪梯級電站選點規劃報告和xx水庫工程規劃報告,提出沿河八級開發方案及xx水庫為灌溉、發電等綜合利用水利工程。八十年代xx市水電院對XX溪梯級進行調整規劃,將沿河八級方案調整規劃為局部跨河七級開發,即xx、xx、雙河、趕場、 長灘、 向家嘴、 門坎灘。 九十年代初期成勘院編寫了 XX溪中段(xx趕場) 規劃調整專題報告,xx省水電廳以“川水發1992規1089號”文批復同意該報告。 1996年xx市水電院編寫了 XX溪中下游河段(趕場門坎灘)規劃調整專題報告,xx省水電廳以“川水發1996 規176號”文批復該報告,至此XX溪干流xx門坎灘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