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一章第一章總總論論第一節第一節項目名稱及建設地點項目名稱及建設地點一、項目名稱*市第一中學抗震加固工程建設項目二、項目建設單位*市第一中學二、項目承辦單位*市第一中學三、項目建設地點東城區東三路 165 號,*市第一中學院內第二節第二節可行性研究的依據和范圍可行性研究的依據和范圍一、可行性研究的依據1、國家有關法律、法規、方針2、國家發改委有關項目可行性研究報告的內容和要求3、國家發改委、建設部頒發的建設項目經濟評價方法與參數 (第三版)4、項目所在地政府有關部門文件5、*市第一中學發展規劃6、*市第一中學提供的有關技術基礎資料二、編制原則1、嚴格執行國家有關設計標準、規范和規定2、精心設計
2、,保證質量,切合實際,經濟合理3、因地制宜,充分利用已有設施,節約用地,節省投資三、可行性研究的范圍根據國家發展和改革委關于項目可行性研究報告編制內容的要求,本項目可行性研究報告研究范圍主要包括:1、項目提出的背景和建設的必要性2、建設地點及建設條件3、工程技術方案4、環境保護和節能5、施工進度安排6、組織管理7、投資估算及資金籌措第三節第三節 建設單位概況建設單位概況*市第一中學始建于 1988 年, 位于*市東城區東三路165 號,屬全日制高級中學。學校占地 140 畝,共有 139 個教學班,在校職工 630 人,學生 7200 余人。是一所美麗的中心城區學校,布局和諧、建筑精美、環境宜
3、人,是學子陶冶情操、讀書治學的佳境。“團結、勤奮、求實、創新”的優良校風,塑造了市一中人的美好形象。 靠嚴謹務實的工作作風, 甘當 “人梯” 、辛勤耕耘的“紅燭”精神,涌現出了全國勞模王村等一大批工作卓有成效的專家型、研究型教師,組成了一支甘于奉獻、治學嚴謹、素質優良的教師隊伍。針對教師隊伍現狀,學校采取多種形式提高教師專業素質,“走出去,請進來”,鼓勵教師再學習,努力提高教師個人的教養、教學、創新、科研能力,以適應新形勢下新角色規范的內在要求。按照中學生守則和中學生日常行為規范的要求,以“學生發展為本”的教育理念為指導,確定了“科學構建,全方位參與”的思想,組成校內全員管理網絡和校外教育網絡,不斷強化基礎道德教育,培養學生良好的行為習慣。主要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一是加強對學生日常行為的規范化訓練;二是建立德育評價系統;三是開展文明共建活動;四是加強校園文化建設;五是加強心理健康教育;六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