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13 年江蘇省如皋市商業網點規劃第一章如皋市商業發展現狀一、商業發展沿革如皋歷史悠久,商業發展可以追溯到唐代,當時如城和白蒲已形成商業集鎮。明代時店鋪漸多,地方名產絲線暢銷國內外。清康熙、乾隆年間,全縣有店鋪 3700 余家。1904年,邑紳沙元炳創建如皋商會,此期間,如皋火腿、香腸、黃狼皮、人發、發網等大批土特產品,經上海遠銷歐美各國。解放后,政府扶持發展商業,建立國營公司,加強對私營商業的領導和市場管理。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后,逐步開放糧油等農副產品市場,多種流通渠道、多種經營成分、多種經營形式的開放型商業逐步形成,商業網點趨向平衡、合理。1988 年后,商業企業推行經濟負責制、承包制,充
2、分發揮各行業優勢,商業空前繁榮。城區的商業基本是沿街發展起來的,早期城區分為東、西、南三條“丁”字行的大街,商業沿街分布。20 世紀 50 年代后期逐步拓寬建設海陽路、躍進路,商業網點隨道路延伸。70 年代初期隨著普慶路的形成,商業向北有所發展。90 年代初期拓寬建設了外環城路、寧海路,商業網點進一步向西側和南側發展。如今隨著 334 省道的建成,市政府的南遷,商業網點將進一步南擴。總得來說,如皋市的商業發展經歷了一個由老城區逐步向外延伸擴展的過程,并且還有繼續向南發展展的趨勢。二、如皋市經濟發展現狀如皋市商業網點近二十年得到了迅速的發展,全市商品零售業和市場貿易業相當活躍,商業網點和從業人員
3、逐步增加, 經濟社會發展取得了顯著成就。 2012 年全市經濟快速增長,全年實現地區生產總值為 347 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比上年增長 16.5%。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 36.8 億元,增長 4.0%;第二產業增加值 151 億元,增長 20.0%;第三產業增加值104 億元,增長 16.2%。2008-20012 年間,城市 GDP 的平均增幅達 14.2%。全市人均生產總值 23006 元,第一、第二、第三產業增加值占地區生產總值的比重分別為 12.1%、53.6%、34.3%。但是另一方面,從南通市和江蘇省大范圍來看,如皋市的經濟發展相對較慢。2012 年南通六縣市中如皋地區生產總值和人均 GDP 分別排名第 4、第 6,兩者增幅均排名第 2;在全省 52 個縣市中地區生產總值排名第 18,人均 GDP 排名第 30。如皋市的經濟發展在江蘇省的各縣市中處于中等偏上水平,經濟實力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