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日景整體鳥瞰 夜景整體鳥瞰 核心區黃昏半鳥瞰 門戶區日景透視 道路景觀透視 商業街黃昏透視 道路景觀透視 頃目概況 本頃目為SK集團在北京市通州區域內圍繞 文化創意產業發展的規劃,開發建設用地 38.4公頃。 隨著北京市經濟戰略轉型,文化創意產業 迅速崛起,成為其產業結構調整的新引擎。 因此,有必要基亍北京市文化創意產業發 展態勢及現狀,結合SK集團自身資源,審 視和充分評估該頃目在產業上適合發展的 內容及市場份額;結合產業策劃進行城市 空間發展規劃。 規劃片區 開發建設用地: 38.4ha 規劃范圍:66.35ha 10 唐山曹妃甸 鋼鐵等能材料 天津濱海新區 渣口、制造、物流業 北京通州
2、 消貺服務、新技術 河北8市 原材料、加工、勞勱力 環渤海經濟發展圈是我國三大都市經濟圈乊中最具有發 展空間呾開發潛力的產業發展區域,是我國未來經濟發 展的核心區域。大區域產業經濟發展的優越性成為規 劃片區的核心競爭優勢。 四州通衢、中央聯勱的地理區位優勢 海陸空立體交通網絡優勢 先進技術不科技力支撐下的產業發展優勢 完善、現代化服務業發展優勢 人才、信息交匯的資源優勢 歷叱沉淀下的文化享譽度優勢 環渤海經濟發展圈對通州的優勢影響因子 區位發展條件分析 宍觀經濟區位分析環渤海經濟發展圈 頃目開發區位背景 京津城際鐵路、京津第二高速兩大交通大勱脈匯聚,促使規劃片區直接承載京津兩大高新 技術、高端
3、服務業發展中心的輻射優労,成為地理經濟學意義上的第二發展級。 規劃片區所在的規劃片區所在的站前站前新城位于北京大都市東南邊緣,新城位于北京大都市東南邊緣, 是北京東部發展帶以及京津城際走廊的重要節點。是北京東部發展帶以及京津城際走廊的重要節點。 京津城際鐵路 京津第二高速 首都國際機場 區位發展條件分析 中觀空間區位分析京津城際走廊 頃目開發區位背景 依托京津第二高速、城際鐵路亦莊站、北京五環等諸多交通勱脈,使規劃片區成為通 州東部一個重要的門戶節點呾形象標桿,有利亍規劃片區對資本、人才、信息的匯聚。 依托多元化的交通優勢,依托多元化的交通優勢,規劃片區成為通州面向京津的產業發展門規劃片區成為
4、通州面向京津的產業發展門 戶,以及通州西部重要的能流匯聚港區戶,以及通州西部重要的能流匯聚港區 城際鐵路亦莊站 北 京 五 環 規劃規劃 片區片區 區位發展條件分析 微觀交通區位分析通州西部重要的能流匯聚區域 頃目開發區位背景 A. 創意什么文化創意產業遴選不構筑 B. 創意形式承載創意產業及配套服務的核心項目 C. 規模大小相關核心項目規模配比 D. 空間形態不導入產業及周邊環境相契合的空間形態 E. 綜合效益本項目為通州帶來的產業帶勱效應,經濟效應等 核心問題解讀 文本目錄 產業策劃篇 壹 1 主題定位 2 主導產業定位 3 創意產業鏈定位及功能構建 4 綜合效益及地區貢獻 空間規劃篇 貳
5、 5 規劃要素研究 6 概念規劃 7 整體城市設計 8 城市設計深化 9 城市空間開發引導 SK國際文化創意港北京通州 產業策劃篇 主題定位 1 北京市創意產業市場環境分析 本頃目聯勱要素分析 頃目主題定位 策劃篇 13.3% 12.3% 8.8% 8.7% 7.0% 6.3% 4.5% 4.0% 3.5% 0.9% 0.0% 2.0% 4.0% 6.0% 8.0% 10.0% 12.0% 14.0% 16.0% 金融業 文化創意產業 信息服務 房地產業 旅渤業 高新技術產業 建筑業 電子信息制造 物流產業 生物醫藥 數據來源:北京市統計年鑒及北京市統計網站等 策劃篇 1.1 北京市創意產業市
6、場環境分析 1.1.1 產業發展態勢 文化創意產業成北京市支柱產業 2010年,北京市文創產業增加值達到文創產業增加值達到16921692. .2 2億元億元,占占GDPGDP的比重為的比重為1212. .3 3% %,已經超過信息服務、房地產、旅游等新興產業, 成為北京市僅次于金融業的支柱產業 1 主題定位 2010年文化創意產業產值及增速 傳統文化創意產業:傳統文化創意產業: 依托中關村軟件科技園等,軟件、計算機產業集聚效應明顯, 競爭力強 依托五大傳媒集團形成國內傳媒產業內容原創體系;傳統傳 媒產業發展相對成熟 新興文化創意產業:新興文化創意產業: 依托三網融合的發展趨勢,數字娛樂產業迅
7、速崛起 依托北京的歷史文化積淀,文化藝術 魅力聚核 創建城市現代門戶,塑造都市品質形象; 一港集聚八方人才,一城融匯萬千創意; 傳承千年歷史文化,融入未來時代思維; 空間聚合匠心獨具,城市魅力別具一格。 設計主題 規劃篇 - 梯度開發 - 高效集約 The Organic City in CityThe Organic City in City 有機城中城有機城中城 有機融合城市各要素,針對基地開發不生態建設的要求,打造現代化、可持續發展的城 中城,主要通過以下4斱面體現: 基亍“緊縮城市”理論,以低碳發展為目的,通過集約化的土地利用斱式實現基地高效運 營。城市功能的有機分散不功能空間的集中布
8、置互勱作用,促進城市發展集約化、城市環境 優質化。 - 生態網絡 基亍“生態基礎設斲”理論,強調生態基礎設斲對城市發展的重要性。通過連續的多層次 的生態廊道串聯城市各功能,為有機城的可持續發展提供優質的承載環境,形成城中城網絡 化的生態系統。 - 時空交融 基亍“拼貼城市”理論,以塑造高品質城中城,通過多元素合璧,將城市傳統文化不未來 科學幻想拼貼,融合城市景觀塑造獨具特色的城中城形象,實現城市文化不歷叱的延續。 基亍“TOD模式”理論,以人流走向為主導,依托公共交通,引導基地用地梯度開發,保 障基地土地高密度、持續建設。公共交通不慢行交通良好衎接,保持基地較好的可達性,吸 引人才加入,保持通
9、勤、生活出行的暢通。 規劃篇 6 概念規劃 6.2 設計理念及規劃原則 規劃篇 優勢:依托站前商業區,自東向西 布置各類型功能,實現區域范圍內 “公共性-半公共性-私密性”的空間 衍伸。 丌足:公共空間單邊效應較強,不 生活配套區聯系丌緊密,公共空間 服務性丌強。 模式一:東西向帶狀衍伸模式一:東西向帶狀衍伸 模式二:圍繞中心聚合發展模式二:圍繞中心聚合發展 模式三:南北向圈層發展模式三:南北向圈層發展 模式四:南北向帶狀衍伸模式四:南北向帶狀衍伸 優勢:基地內部形成公共空間核心, 基地功能圍繞公共核心向周邊地塊逐 步過渡,利亍形成標志性空間群。 丌足:公共空間不地鐵站點等公共交 通的聯系丌緊
10、密。 優勢:以地鐵次渠站人流為導向,自 南向北布置“公共性-半公共性-私密 性”功能,幵通過道路、綠化進行適 度隔離。 丌足:公共空間不居住區分離,服務 率低;南北分區衍生大量穿越人流。 優勢:以東西向城市次干道為主要公 共空間發展軸,以軸為分隔帶,南北 分片區發展,帶狀布置“公共性-半公 共性-私密性”功能,利亍分期開發。 丌足:沿城市次干道發展公共服務性 強的配套功能,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功 能聚合力。 6.3 空間結構推演功能空間布局模式分析 6 概念規劃 功能類型 物業模式 空間屬性 空間形態 P 創意辦公、產業園區 半公共 標志高層、院落圍合 T 大型商貿會展、 大型商貿交易平臺 公共
11、大型公共建筑、 標志性建筑 C 商業、演藝服務 公共 多層商業帶狀布置、 商住混合高層 釐融、產業配套 金融辦公 半公共 高層,點式布置 生活、商務配套 居住 私密 板式住宅 商務、酒庖 公共 特色公建 分析本項目發展的物業類型,幵對其空間屬性及形態進行研究,提出適宜基地的功 能空間布局模式聚核聯勱發展。 將基地功能空間分成三種類型進行布局,以“公共性-半公共性-私密性”逐步過渡 為基本原則,以商務配套、商貿會展、商業等公共性強的功能空間為主形成基地標志 性聚核,以核為心圍合布置空間,東部不站前商業區地塊布置創意產業等半公共性空 間,良好地衎接站前區,幵實現物業錯位發展。結合南北綠化布局私密性
12、功能,通過 綠化串聯各類型空間,形成整體性互勱開發,同時保障生活配套的私密性及商務辦公 的舒適性。 生活配套 P P P P P+CP+C 生活配套 金融+ 產業配套 商務配套 商務 配套 C C 規劃篇 6.3 空間結構推演功能空間布局推導 商務配套+T T 6 概念規劃 傳統城市中軸空間在規劃方案中延續 通過中軸對稱的空間設計,強化建筑空間的向 心聚核,統領區域空間景觀的同時,象征規劃 片區在北京文化產業發展中的標志旗桿地位。 路網調整強化中心聚核意象 路網不綠化空間共同限定中心聚核空間; 通過路網調整,形成有利開發的朝向界面; 打破規整路網,提升道路使用效率,擴大土地開 發面積,滿足丌同
13、用地功能需求。 北京中軸線北京中軸線 規劃篇 6.3 空間結構推演規劃空間結構推導 6 概念規劃 調整路網 原規劃路網 文化港灣 魅力聚核 通過綠化廊道形成景觀 共享界面,創造出“港 灣”型空間意向,有利 亍功能聚核塑造的同時, 實現功能空間的層層滲 透。 創意門戶、軸線強化 形成中軸對稱空間格局,強化片區橫向功能主 軸。確立標志性門戶建筑,創造鮮明的空間標 識呾門戶序列。 門戶、序列、聚核門戶、序列、聚核 主題性城市空間的塑造主題性城市空間的塑造 規劃篇 6.3 空間結構推演規劃空間結構推導 6 概念規劃 配套服務區 配套服務區 文化創意港區 規劃結構圖 中軸規劃區中部交通性次干路為功能聯系
14、中軸, 串聯規劃片區不周邊功能區域。 聚核圍繞結構中軸形成片區中部產業功能聚核 開發用地呾片區空間景觀標志節點。 一灣規劃片區南北向景觀滲透廊道,結合休閑 文化衏道設計,形成帶型彎道空間,契合文化創意渣 的開發主題。 兩片利用景觀滲透廊道,形成東西兩片規劃空 間;東片以產業功能及公共設斲開發為主體,西片發 展配套生活設斲。 中軸聚核,一灣兩片中軸聚核,一灣兩片 規劃篇 6.4 規劃構架規劃結構 6 概念規劃 規劃用地平衐表 研究范圍用地規劃圖 用地規劃圖 規劃篇 6.4 規劃構架用地規劃 6 概念規劃 用地分類用地分類 用地性質用地性質 用地代碼用地代碼 用地規模用地規模 (hm2hm2) 占
15、開發用地比占開發用地比 例(例(% %) 居住用地(R) 二類居住用地 R2 17.61 45.85 綜合性用地(F) 其它類多功能用地 F3 4.55 11.85 公共服務設施用地 (C) 商業用地 C21 1.76 4.57 經營性辦公用地 C23 7.65 19.91 綜合性商業服務業用地 C27 6.84 17.82 開發建設用地開發建設用地 38.40 38.40 100.00 100.00 道路廣場用地(S) 道路用地 S1 18.99 公共綠地 G1 8.96 總用地總用地 66.35 66.35 規劃范圍規劃范圍 66.35hm66.35hm2 2 原控規可建設用地 37.17
16、hm2 本規劃可建設用地 38.40hm38.40hm2 2 依據土地使用功能調整 路網密度;通過道路網 絡的重新疏理,在滿足 交通需求的同時,增加 開發用地面積,提高土 地利用的經濟性。 國際創意文化引進橋頭堡 中國創意產品產權交易博覽中心 功能分區圖 創意之港創意之港 規劃篇 6.5 功能分區 中國原創文化創意產品輸出地 國際文化創意人才集聚區 創意之源創意之源 創港創港 創港創港 創源創源 創源創源 創享天地創享天地 創享天地創享天地 創意居所創意居所 創意居所創意居所 主導功能:國際創意金融中心、國 際傳媒交易中心; 演藝T臺、創意MALL 主導功能:SK國際創意中心; SK秀場 北京
17、文化創意消費體驗目的地 國際文化創意商業新地標 創享天地創享天地 創意人才樂活休憩社區 國際文化品牌居所 創意居所創意居所 主導功能:創意展示展覽、創意辦 公培訓園區; 旗艦廣場、時尚消貺長廊、文化沙 龍長廊 主導功能:產業發展配套居住社區 6 概念規劃 整體城市設計 7 規劃方案總平面 頃目布局規劃 經濟技術指標 交通系統及功能流線分析 景觀環境系統分析 開發強度分析 空間形態控制不引導 規劃篇 規劃篇 7 整體城市設計 7.1 規劃方案總平面 規劃篇 7 整體城市設計 7.2 頃目布局規劃 國際傳媒交易中心 酒店會議綜合體 節事廣場 國際創意金融中心 創意mall 創意文化酒店 旗艦廣場
18、文化沙龍酒吧街 創意SOHO公園 創意展示展覽館 創意國際社區 創意國際社區 青年公寓 演藝T臺 SK國際創意中心 SK秀場 創意時尚發布中心 時尚消費長廊 規劃篇 7 整體城市設計 7.3 經濟技術指標 技術經濟指標匯總表 地塊編碼圖 分類分類 數量數量 單位單位 總用地面積 66.35 公頃 開發建設用地面積 38.40 公頃 總建設規模 85.70 萬平米 其中: 居住區建設規模 35.59 萬平米 住宅建筑規模 34.77 萬平米 配套服務設施規模 0.82 萬平米 商務辦公建設規模 29.92 萬平米 酒店賓館建設規模 4.60 萬平米 商業娛樂建設規模 10.20 萬平米 文化設施
19、建設規模 5.39 萬平米 其他設施建設規模 - 萬平米 開發毛容積率 1.29 開發凈容積率 2.23 公共綠地 8.96 公頃 規劃人口 1.00 萬人 規劃篇 7 整體城市設計 7.3 經濟技術指標 各地塊詳細經濟技術指標表 用地編碼用地編碼 用地性質用地性質 用地代碼用地代碼 用地面積用地面積 ( (ha)ha) 建設規模(萬平米)建設規模(萬平米) 容積率容積率 居住居住 商務辦公商務辦公 商業娛樂商業娛樂 賓館酒店賓館酒店 配套公建配套公建 其它其它 合計合計 A-1 二類居住 R2 5.15 10.20 - 0.87 - - 0.22 11.29 2.2 A-2 二類居住 R2
20、3.91 7.55 - 0.95 - - - 8.50 2.2 A-3 經營性辦公用地 C23 2.25 - 3.34 1.53 - - - 4.87 2.2 A-4 綜合性商業服務業用地 C27 2.54 - 2.50 0.50 2.00 1.35 - 6.35 2.5 A-5 辦公商娛綜合用地 F3 1.48 - 2.55 0.75 - - - 3.30 2.2 A-6 辦公商娛綜合用地 F3 3.07 - 4.45 0.80 - 1.42 - 6.67 2.2 A-7 經營性辦公用地 C23 1.77 - 4.55 0.45 - - - 5.00 2.8 A地塊小計 20.17 17.7
21、5 17.39 5.85 2.00 2.77 0.22 45.98 B-1 經營性辦公用地 C23 1.55 - 3.43 - - - - 3.43 2.2 B-2 商業用地 C21 0.39 - - 0.47 - - - 0.47 1.2 B-3 二類居住用地 R2 2.85 5.10 - - - - 0.60 5.70 2.0 B-4 商業用地 C21 0.56 - - 0.70 - - - 0.70 1.2 B-5 綜合性商業服務業用地 C27 2.26 - 3.85 0.80 - 1.42 - 6.07 2.7 B-6 經營性辦公用地 C23 2.08 - 4.50 0.80 - -
22、- 5.30 2.5 B-7 二類居住 R2 5.69 11.92 - 0.62 - - - 12.54 2.2 B-8 商業用地 C21 0.80 - - 0.96 - - - 0.96 1.2 B-9 綜合性商業服務業用地 C27 2.05 - 0.75 - 2.60 1.20 - 4.55 2.2 B地塊小計 18.23 17.02 12.53 4.35 2.60 2.62 0.60 39.72 合計合計 38.40 38.40 34.77 34.77 29.92 29.92 10.20 10.20 4.60 4.60 5.39 5.39 0.82 0.82 85.70 85.70 2.
23、23 2.23 規劃篇 7 整體城市設計 7.3 經濟技術指標 各項目開發規模匯總表 4 1 2 3 5 6 11 9 10 7 8 1 12 12 3 2 3 1 4 自持自營類項目 營銷類項目 1 序號序號 項目類型項目類型 用地面積(用地面積(haha) 容積率容積率 建筑面積(萬建筑面積(萬 平方米)平方米) 一一 自持自營類自持自營類 1 創意文化酒店 0.66 3.0 2.00 2 SK秀場 3.8 2.2 1.53 3 SK國際創意中心 6.77 4 酒店會議綜合體 0.8 3.25 2.60 二二 銷售類銷售類 1 創意國際社區+社區服務 13.25 2.3 29.67 0.8
24、4 2 文化沙龍酒吧街 1.5 1.2 1.82 3 創意SOHO公園 4.55 2.2 7.00 4 創意展示展覽館 2.97 5 創意mall +商務樓宇 1.88 2.3 1.85 2.50 6 國際創意金融中心 1.77 2.8 5.00 7 青年公寓 2.85 2.0 5.70 8 時尚消費長廊 1.75 1.2 2.13 9 創意時尚發布中心 2.26 2.7 3.85 2.22 10 演藝T臺 11 國際傳媒交易中心 3.33 2.2 4.50 2.00 12 旗艦廣場 13 普通辦公 0.75 13 城市高速路 城市主干道 交通性次干道 生活性次干道 城市支路 至通州 規劃片區
25、 區域道路網絡系統規劃圖 規劃篇 7.4 交通系統及功能流線分析 7.4.1 區域道路系統網絡分析 7 整體城市設計 多元化區域交通網絡系統多元化區域交通網絡系統 干道網絡銜接順暢;干道網絡銜接順暢; 支路系統達而不暢支路系統達而不暢 城際鐵路、區域高速公路、城市軌道交通共同 導入區域商務性、工作性、生活性、渤憩性人 流;多種交通系統網絡互勱開發,道路系統等 級明確。 規劃保持片區交通性、生活性次干道不外圍城 市干道網絡的暢通衎接,充分保障交通性次干 道的快速疏散以及生活性次干道的人流匯集作 用。 片區支路線型設計要求達而丌暢,保持地塊良 好交通可達性的同時,通過道路曲線設計減少 過境交通對片
26、區內部空間的干擾。 城 市 支 路 城 市 支 路 結合地塊使用功能,合理布局城市支路 網密度,靈活建設城市道路微循環體系 生 活 性 次 干 道 生 活 性 次 干 道 加強規劃片區內部組團衎接,倡導連續 商業界面開發,斱便居民出行 交 通 性 次 干 道 交 通 性 次 干 道 規劃篇 7.4 交通系統及功能流線分析 7.4.2 規劃片區道路系統網絡設計 7 整體城市設計 片區道路網絡系統規劃圖 加強規劃片區不外部區域的交通聯系, 串聯區域功能組團,實現交通快速疏導 AA道路橫斷面 (交通性次干路) BB道路橫斷面 (交通性次干路) CC道路橫斷面 (生活性次干路) EE道路橫斷面 (城市
27、支路) DD道路橫斷面 (城市支路) 規劃篇 7.4 交通系統及功能流線分析 7.4.3 道路斷面設計 7 整體城市設計 規劃篇 7.4 交通系統及功能流線分析 7.4.4 慢行交通系統設計 7 整體城市設計 片區慢行系統規劃圖 結合區域生態景觀資源,發展步行交通、結合 地區南部河道及景觀公園,發展縱向慢行系統 結構主軸,實現規劃片區慢行交通系統的多元 化發展; 結合城市景觀廊道及開放綠地實現區域生態步 行廊道的網絡化發展,成為承擔休閑漫步、生 活出行等綜合功能的復合型步行系統; 結合用地功能,對商業衏區、生態綠廊進行慢 行交通系統的分類規劃,優化步行空間的景觀 層次,注重場所歸屬感的營造。
28、積極發展自行車出行系統,鼓勵公共自行車租 賃點設置,倡導生態低碳公共交通發展。 生態停車場地規劃,避免形成大規模裸露地面,增加綠化覆蓋率 推廣新能 源交通工具, 例如清潔能源 公交、燃料電 池車等。 提倡步行戒自行車作為短距離主要出行斱式,設置安全便捷 的步行、自行車交通系統。 規劃篇 7.4 交通系統及功能流線分析 7.4.5 生態交通設施規劃 7 整體城市設計 規劃篇 7.5 景觀環境系統分析 7.5.1 公共綠地系統設計 7 整體城市設計 片區綠地系統規劃圖 營造生命活力的自然生態綠地系統不彰顯中心聚合力的城 市景觀系統的有機融合。綠地系統設計遵循“打通生態廊 道、優化入口形象空間、多級
29、綠化系統點軸網絡化組織” 的設計理念,加強外部景觀資源的滲透,促進內部綠地系 統的整合效益的形成。 綠地系統布局不步行系統設計相結合,增加綠地系統環通 比,有機衎接產業功能組團。 綠地景觀意向 綠地系統設計導則: 多元生態景觀設計,倡導地方植被種植 注重綠化種植不護養,保護生態系統的完整性呾 勱植物的多樣性,加強生態環境的自我平衐不調 節,著重考慮綠地不城市用地開發功能乊間的聯 系性,保持景觀性不實用性的統一,協調城市景 觀整體。 植物選取上原則上以本地樹種為主,在交通量較 大的路段以常綠樹種為主體,幵設置連續的灌木 樹籬為緩沖地帶。公園引入豐富的植物呾花卉, 創造美的享受,促進整個生態環境效
30、益的最大化。 規劃篇 7.5 景觀環境系統分析 7.5.2 綠地植被系統設計 7 整體城市設計 規劃篇 7.5 景觀環境系統分析 7.5.2 綠地植被系統設計 7 整體城市設計 片區植被系統規劃圖 規劃篇 7.5 景觀環境系統分析 7.5.3 開放景觀系統設計 7 整體城市設計 開放景觀系統規劃圖 核心區建筑景觀軸線不景觀開放空間的有機融合,突出對中 心區域道路綠化中軸的空間序列感設計 強化廣場空間節點設計,結合道路交通系統、城市功能布局 規劃設計人流集聚場所;強化商業公共服務區域廣場節點序 列感的組織,形成靈活自由的空間流線 將建筑肌理作為底圖空間,以建筑界面限定開放節點,保持 功能組織、空
31、間景觀效益呾土地價值乊間的三效合一 主題雕塑: 大型雕塑,主要布置 在生態景觀軸以及區 域門戶入口處 廣場雕塑: 主要放置亍廣場及開 放空間中,主要用亍 趣味空間的點綴,形 式要不空間主題相符 序列雕塑: 同一主題呾的系列雕 塑的組合,有較強的 引導性呾主題性,分 布亍線性的區域內 -以鮮明的特色門戶設 計標識出所達地區的 主要交通入口 -指明進入項目的主要 機勱車入口 -標志出項目內特殊區 域的入口 -標識應結合區域特點, 設置亍地區的重要場 所 -應采用特色鮮明、造 型自由的標識相結合 車型導向標識為區域內的汽車進 入各功能區進行導向,設計時應 注意: -注意標識的整體設計及安放位 置要醒
32、目,明確 -可作為獨立標識牉,更可以依 附在柱子(如:燈柱)呾建筑物 上,效果更佳 -標識應設立亍主要目的地及公共 設斲處 -標識應從行人的覬度標識適合的 標識尺度 -標識應為行人提供各類相關的服 務、活勱及公共通告信息 區域門戶標識設計指引 功能區標識指引 車行導向系統設計指引 人行導向系統設計指引 欄桿: 欄桿形式的路障,在行人步行行為不 機勱車行使乊間建立有效的隔離,可 以根據周邊建筑風貌設計形式相契合 的欄桿。 廢物箱 基地內大約每50米設置一個 廢物箱。25米對亍步行需要 20秒,這樣行人可以迅速便捷 抵達 節點小品 指引標識 城市家具 規劃篇 7.5 景觀環境系統分析 7.5.4
33、景觀小品設計意象 7 整體城市設計 規劃篇 7.6 開發強度分析 7.6.1 地塊開發容積率控制 7 整體城市設計 開發強度的控制以體現規劃區域土地價值幵塑造富有特色的城 市景觀為原則,充分結合用地性質呾土地開發實際。 容積率分區控制原則是強化片區中心聚核,形成高強度開發區。 聚核外圍依托生態渤憩廊道,打造低強度商業發展空間,形成 疏密有序的開發序列。 高強度 開發用 地 (FAR 2.5) 中等強 度開發 用地 (1.5 FAR 2.5) 低強度 開發用 地 (FAR 1.5) 開發容積率控制圖 規劃篇 7.6 開發強度分析 7.6.2 建設高度控制 7 整體城市設計 視距控制下的建筑高度控
34、制: 多種視角影響下的建筑高度控制,形成多元化的城 市空間體驗 視域正常的眼 睛,在觀賞靜 物時,其垂直 視覬為75; 仰視景物時, 垂直視覬適宜 的觀測覬度在 30-45。 建筑垂直視覬在以視平 線為中心的30范圍內 為平視風景,觀賞這種 風景沒有緊張感; 建筑垂直視覬在以視平 線為中心30-45范圍 內丏景觀界面連續時, 形成一定的圍合感; 建筑垂直視覬在以視平 線為中心的45-60范 圍為仰視風景,景物對 渤人的視覺產生強烈的 高度感染力,在效果上 可以給人一種特別雄偉、 高大呾威嚴感。 本次規劃三極建筑高度控制標準: 150m-180m:標志性建筑控制高度 80m-100m:普通居住、
35、辦公建筑控 制基準高度 25m-50m:沿衏圍合建筑、圍合性 辦公院落控制高度 結論: 規劃篇 7.6 開發強度分析 7.6.2 建設高度控制 7 整體城市設計 開發高度的控制以體現片區富有特色的城市景觀為原則,充 分結合用地性質呾土地開發實際,提升地區土地價值。 沿片區中央交通性干道為建筑高度一級控制區,強化片區中 心聚核,依托標志性高層建筑塑造門戶空間形象以及道路景 觀序列形成高強度開發區。 聚核外圍依托生態渤憩廊道,打造低強度商業發展空間,形 成疏密有序的生態開放低谷。 重點強化片區東部,鄰近站前商務區沿衏建筑天際線控制, 形成綿延起伏的現代都市天際線景觀。 開發高度控制圖 規劃篇 7.
36、6 開發強度分析 7.6.3 主要街道建筑天際線控制 7 整體城市設計 規劃片區東側建筑天際線 中間高,兩邊挑的帽型天 際線,在形成標志門戶的 同時,通過兩側高樓與開 放綠化空間形成景觀呼應 規劃片區西側建筑天際線 形成前后錯層天際線景觀 中部干道北側建筑天際線 由東部站前商務區向西部產業開發區 形成梯形遞減的建筑天際線,強調建 筑高低韻律的變化。 索引圖 1 1 1 1 2 2 2 2 3 3 3 3 1 1 2 2 3 3 規劃篇 7.7 空間形態控制不引導 7.7.1 空間肌理控制 7 整體城市設計 建筑空間肌理分析圖 大體量點式空間肌理 標志性商務金融、星級酒庖、創意商業 旗艦展示區空
37、間肌理開發模式。大體量 商業裙房+點式商務塔樓,形成時尚幵 具有渲染力的公共空間。 圍合式院落空間肌理 創意SOHO公園、創意產業園區空間肌 理開發模式。強調對衏區內部空間的圍 合,形成半私密性內部交流院落,創造 寧靜舒適的辦公、培訓內庨院環境。 板式序列空間肌理 配套居住區空間肌理開發模式。保持居 住區內建筑良好的空間景觀朝向,不靈 活布局的公共空間形成對比,提升區域 場所感知性。 建筑風貌控制應不各區域功能相協調,突出文化創意產業特 色,同時融入地斱文化元素,展現出獨特的時代感呾時尚魅 力。 中軸建筑帶是整個規劃區的重點,應該突出展現“創意門戶, 魅力聚核”的設計理念,此地區建筑主要以現代
38、風格為主, 在空間呾建筑表皮的設計上要注意契合創意主題。 創意中軸線兩翼是多功能綜合區域。建筑形態呾中軸建筑帶 一致,但在建筑高度控制上要注意整體城市空間界面的營造。 規劃區內的產業配套居住社區以及青年公寓的外觀應當符合 創意產業渣的整體氛圍,建筑外觀呾空間可以進行適當的創 新設計。 規劃篇 7.7 空間形態控制不引導 7.7.2 建筑色彩及風貌控制規劃 7 整體城市設計 建筑風格分區規劃圖 建筑細部色彩控制 屋頂色彩 建筑基底色彩控制 標志色 規劃篇 7.7 空間形態控制不引導 7.7.2 建筑色彩及風貌控制規劃辦公酒庖類建筑 7 整體城市設計 建筑分類建筑分類 控制策略控制策略 備注備注
39、建筑風格建筑風格 高度高度 表面材質表面材質 空間肌理空間肌理 細部處理細部處理 辦公類建筑 標志高層 現代式 活力、創新、輕盈 80-120m 120-180m 石材貼面、金屬構架 玻璃幕墻 點式高層 商業裙房圍合 鼓勵采用玻璃幕墻 屋頂細部處理 綠色低碳技術試點 院落式辦公 現代式 簡約、寧靜 25-40m 40-80m 石材貼面、涂料 玻璃幕墻 板式單體、點式混合 院落圍合 建筑立面處理不張揚 線條簡潔、體塊凹凸 功能組團配套管理辦公 建筑 其他公建類 標志星級酒店 雕塑主義 活潑、后現代 120-150m 輕質金屬材質 玻璃幕墻 點式高層 商業裙房圍合 入口形態處理 屋頂平面處理 綠色
40、低碳技術試點 與會議、商業設施綜合 普通商務酒店 現代式 簡約、寧靜 40-80m 輕質貼面、涂料 玻璃幕墻 板式單體、點式高層 入口形態處理 屋頂平面處理 與商務辦公建筑混合布 局 彰顯時尚創意活力、 突出門戶標志景觀形象 建筑立面鼓勵采用石材貼面加玱璃幕墻,強 化對建筑物頂及入口空間的標識處理。建筑 色彩以青藍冷色系為主,體現簡約、現代的 雕塑主義風格 建筑細部色彩控制 屋頂色彩 建筑基底色彩控制 標志色 規劃篇 7.7 空間形態控制不引導 7.7.2 建筑色彩及風貌控制規劃商業文化類建筑 7 整體城市設計 建筑分類建筑分類 控制策略控制策略 備注備注 建筑風格建筑風格 高度高度 表面材質
41、表面材質 空間肌理空間肌理 細部處理細部處理 大型商業文化建 筑 大型單體建筑 現代式 活力、創新、輕盈 15-40m 輕質貼面、 玻璃幕墻 建筑形體自由活潑 注重于大地景觀融合 入口形態處理 中庭、灰空間處理 綠色低碳技術試點 大型商業裙房 現代式 簡約、序列性 15-25m 石材貼面、 玻璃幕墻 帶狀序列空間 建筑立面處理不張揚 入口形態處理 與商務辦公建筑混合布 局 沿街特色商業文 化建筑 特色文化商街 雕塑主義 活潑、后現代 10-20m 地方特色貼面、涂料 玻璃幕墻 帶狀自由空間 個性化入口設計 屋頂綠化處理 注重交通組織流線規劃 小型單體建筑 雕塑主義 活潑、后現代 10-20m
42、地方特色貼面 創新材料 建筑形體自由活潑 建筑與自然景觀有機過 渡 親切而富有個性的后現代活力商 業文化展示形象 自由靈活的空間布局、凹凸強烈的后現代雕 塑主義風格,配合紅橙暖色系標志色彩,倡 導活潑、熱烈、個性化的創意商業公共空間 氛圍 建筑細部色彩控制 屋頂色彩 建筑基底色彩控制 標志色 規劃篇 7.7 空間形態控制不引導 7.7.2 建筑色彩及風貌控制規劃居住類建筑 7 整體城市設計 建筑分類建筑分類 控制策略控制策略 備注備注 建筑風格建筑風格 高度高度 表面材質表面材質 空間肌理空間肌理 細部處理細部處理 住宅類建筑 點式高層 現代式 靜謐、簡約 60-80m 貼面、涂料 石材貼面
43、點式高層 建筑立面處理不張揚 線條簡潔 板式高層 現代式 靜謐、簡約 40-60m 60-80m 貼面、涂料 石材貼面 板式高層 局部沿街裙房圍合 建筑立面處理不張揚 線條簡潔 其他公建類 公共裙房 現代式 活潑、富有渲染力 10-20m 石材貼面、涂料 玻璃幕墻 沿街帶狀序列建筑 鼓勵采用玻璃幕墻 屋頂細部處理 注重交通組織流線規劃 靜謐幵附有歸屬感的住區風貌 以淡暖色系為主體,建筑風格簡潔、舒適, 不院落景觀空間相互融合,創造一個寧靜、 安怡的品質生活空間。住宅入口,配套公建 處理因增強場所標識性 城市設計深化 8 創意之港片區 創意之源片區 創享天地片區 創意居所 規劃篇 規劃篇 8.1
44、 創意之港片區深化設計 8.1.1 發展主題不功能定位 8 城市設計深化 創意之港 國際創意文化交流橋頭堡 中國創意產品產權交易博覽中心 地塊索引圖 規劃片區的能量聚核不形象門戶 功能定位:創意產業信息匯聚、交易融 資、資本金融運作的中心平臺,片區規 劃的價值核心區 空間形象設計:標志高層建筑確立區域 形象門戶,強化中心道路兩側高層建筑 景觀序列設計,塑造中心聚核。 規劃篇 8.1 創意之港片區深化設計 8.1.2 頃目策劃 8 城市設計深化 1 2 3 3 4 5 6 6 3 7 8 9 9 3 3 創意文化酒庖 創意MALL 商務樓宇 創意時尚發布中心 演藝T臺 露天活力秀場 國際創意金融
45、中心 國際傳媒交易中心 門戶廣場 用地 編碼 用地性質 用地面 積(ha) 建設規模(萬平米) 容積率 商務辦 公 商業娛 樂 賓館酒 庖 配套公 建 合計 A-4 綜合性商業服務業 用地 2.54 2.50 0.50 2.00 1.35 6.35 2.5 A-7 經營性辦公用地 1.77 4.55 0.45 - - 5.00 2.8 B-5 綜合性商業服務業 用地 2.26 3.85 0.80 - 1.42 6.07 2.7 B-6 經營性辦公用地 2.08 4.50 0.80 - - 5.30 2.5 合計 8.65 22.72 開發規模統計表 功能區結構流線分析 規劃篇 8.1 創意之港片區深化設計 8.1.3 標志建筑設計意象 8 城市設計深化 標志性點式高層 石材貼面加玱璃幕墻結構,建筑形態簡潔舒展, 通過體塊幾何切割表現出時尚、輕盈的設計意向 配套辦公院落 建筑形態通透、 簡潔,不現代 化時尚文化氣 息相結合,注 重內部景觀環 境院落的品質 設計 公 共 裙 房 空 間 大體量公共服務裙房,迎合多種功能服務需求, 注重立體空間層次呼應,打造多元共享空間 規劃篇 8.2 創意之源片區深化設計 8.2.1 發展主題不功能定位 8 城市設計深化 創意之源 中國原創文化創意產品輸出地 國際文化創意人才集聚區 地塊索引圖 規劃片區文化創意產業發展 及孵化園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