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內蒙古通遼市城區商業網點規劃內蒙古通遼市城區商業網點規劃報告報告內蒙古自治區通遼市商務局內蒙古自治區通遼市商務局北京時代澳商城市環境研究院北京時代澳商城市環境研究院編制編制目錄目錄第一章規劃背景第二章規劃理念第三章規劃模式第四章規劃標準第五章規劃重點附:基礎數據庫第一章第一章規劃背景規劃背景一、區位環境一、區位環境1、區位。通遼市地處內蒙古自治區東部的科爾沁草原,東與吉林省白城市、四平市接壤,南與遼寧省鐵嶺市、阜新市毗鄰,西和西北與赤峰市和錫林郭勒盟交界,北與興安盟相連,全市轄地 5.95 萬平方公里。通遼市現行政管轄一區一縣一市五旗和通遼經濟開發區。其中科爾沁區和經濟開發區是通遼市的城區的所
2、在地。2、交通。通遼市境內有 111、303、304、203 四條國道和 101、302、303三條省道。由京通、大鄭、集通、通霍、通讓、平齊六條鐵路線和 14 個編組站組成的鐵路樞紐,是全國 38 個主要鐵路樞紐站點之一。通遼市現有一座 4C 級國航機場,從通遼市直飛北京、呼和浩特和海拉爾。3、歷史。通遼市在中國明代前為東胡、鮮卑、契丹、蒙古等部族的游牧地。 明代中葉為蒙古科爾沁部占據, 到清代崇德元年 (公元 1636年)設立哲里木盟,轄 4 部 10 旗。1800 年以后,哲里木盟東部 3府 1 廳 12 縣并入東北三省。 1949 年哲里木盟歸內蒙古自治區政府管轄,19691979 年
3、曾一度劃歸吉林省。1999 年撤盟建通遼地級市。二、自然環境二、自然環境1、氣候。通遼市屬溫帶大陸季風性氣候,春季升溫快,晝夜溫差大,干燥多風;夏季溫熱,雨水集中;秋季短暫而涼爽;冬季漫長而寒冷。2、土地。通遼市土地總面積為 595.4 萬公頃,其中耕地占 16.2,林地占 19.8,草地占 30,其余為丘陵、山地、草甸占 34。3、礦產。通遼市地下礦產資源十分豐富, 已探明有31種主要礦產資源,其中的煤炭、矽砂、稀土最為突出,僅煤炭儲量就達 132 億噸,矽砂儲量為 550 億噸。三、人文環境三、人文環境1、人口。通遼市 2004 年總人口為 310。9 萬人,其中蒙古族人口 140.5萬人,占總人口的 45.4,是中國蒙古族人口最集中的地區。城鎮人口為 107.7 萬人,城市化率為 34.8。科爾沁區、開發區人口為 80.7 萬人,城鎮人口 38 萬人,城市化率為 47。2、生物。通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