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四節第四節灌排工程用地規劃灌排工程用地規劃一、灌排工程用地的類型和組成一、灌排工程用地的類型和組成1、取水樞紐:取水樞紐:塘壩工程、排灌站等2、輸水配水系統:、輸水配水系統:從灌溉水源引取灌溉水量,通過各級渠道輸送和分配到田間。灌溉渠道一般分干、支、斗、農四級。3、田間調節系統(或稱田間工程)、田間調節系統(或稱田間工程)包括毛渠、輸水溝、灌水溝、灌水格田等臨時渠道。4、排水泄水系統、排水泄水系統指從田間到排水出口的各級排水渠道。一般包括農、斗、支、干級排水渠道。5、排水樞紐和排水容泄區、排水樞紐和排水容泄區6、灌溉排水系統上的建筑物:、灌溉排水系統上的建筑物:水閘、渡槽和倒虹吸管、涵洞和量
2、水建筑物等。灌排工程用地可劃分為三大類型:取水樞紐用地、灌排渠道輸水工程用地和容泄區排水樞紐用地。二、灌排工程用地要求二、灌排工程用地要求(一)骨干渠道輸水工程用地要求(一)骨干渠道輸水工程用地要求1、灌渠選在最高位置,排水渠選在最低位置2、盡量少占或不占耕地,盡量改造和利用已有水利設施3、渠道縱坡比降以渠道不沖不淤4、渠道盡可能短順平直,沿線地質堅固穩定,透水性弱。5、應考慮成本和效益。6、應考慮各級渠道的銜接和協調。(二)排水樞紐與容泄區用地要求(二)排水樞紐與容泄區用地要求1、排水樞紐:控制灌區用于排水的建筑物,如排水閘、排水站等。選址要求地質條件好,地基堅固穩定,外河流平穩,不沖不淤的
3、地段。2、容泄區:即容納經排水樞紐排泄出去的多余水量的場所。一般為天然河流、湖泊、塘堰或水庫等。地勢應越低越好,最好能做到自流排水,同時要求容泄區有足夠的承容量。三、排灌工程用地規劃三、排灌工程用地規劃(一)骨干渠道輸水工程用地規劃(一)骨干渠道輸水工程用地規劃干渠沿等高線布置,采用較小的縱坡,支渠則垂直等高線布置干渠垂直等高線布置,其縱坡比降視地面坡度而定合理穿繞布置:丘陵山區常用的布置形式河網化布置(二)容泄區與排水樞紐工程用地規劃(二)容泄區與排水樞紐工程用地規劃1、容泄區地勢越低越好,最好有做到自流排水2、容泄區要有足夠承容量;3、在選擇低洼地區作為行洪蓄洪區時,要選擇那些淹沒損失小的圩區。4、在平原圩區:因洪水季節外河洪水頂托往往造成外河水位高于內河,這里應建閘阻抵外水倒灌。閘址應選在地質條件好,地基堅固穩定,外河水流平穩的地段。排澇機站應選址在不沖不液淤,地質條件良好的地段。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