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14.01 效果表現圖 前期定位分析 項目區位圖 地塊位于“成都東村”,地處成都市城市向東向 南發展的重要方向,擁有不可多得的土地資源。 距雙流國際機場僅 15 分鐘車程,區位非常優越。 東站 2.6KM 市中心 10.7KM 南站 9.4KM 機場 20KM 規劃背景 成都東村規劃鳥瞰圖 城市商業副中心城市商業副中心 城市商業副中心 創意生活公園 城市商業副中心 當代藝術谷地 城市商業副中心 創意娛樂島 城市商業副中心 媒體公園 城市商業副中心 博物館島 城市商業副中心 門戶公園 城市商業副中心 智慧島 本案所處的創意生活公園將以工業設計、建筑設計、平面設計、工 藝美術設計、家居設計為重
2、點,引進國內外知名的創意設計類企業 和機構,完善信息交流、公共技術、展示交易、人才培訓等公共配 套服務,形成并擴大“成都設計”品牌效應,建成全國一流的創意 設計基地。 地塊周邊環境分析 地塊位于“成都東村”,是成都市委市政府為 打造“中西部最具影響力、全國一流和國際知 名的文化之都”而確立的文化創意產業增長極。 周邊地塊環境 : 地塊情況分析 基地周邊毗鄰公園,住宅區及師范大學,三 者帶來固有聯系及事件,對我們場地進行影 響,同時我們基地將與城市、自然作出強烈 的回應。 A 地塊面積:32695.8 B 地塊面積:43900.7 C 地塊面積:27982 D 地塊面積:20780 地塊內要素
3、本地占地面積 125357 , 容積率 3.0。建筑面積達 376071 北邊 A、D 兩個地塊須消化 60% 建筑面積 , 約為:225642.6 。 南邊 B、C 兩個地塊須消化 40% 建筑面積,約為:150428.4 。 本案需滿足在此地的人工作、生活、學習、培訓、交往、等全方位的需求, 因此我們需要在地塊內布置豐富的混合功能空間。使不同的功能空間有機 連接,從而形成一個富于活力的微型城市。 1. 曼谷大學新校區 BU Landmark ComplexC 地塊尺度示意圖 建筑面積:26000 平方米 用地面積:26000 平方米 容 積 率:1.0 2. 香港知專設計學院 建筑面積:4
4、2000.0 平方米 用地面積:14000 平方米 容 積 率:3 3. 新加坡藝術學院 建筑面積:52945.5 平方米 用地面積:14400 平方米 容 積 率:3.6 校前區容積率分析 結論 :關于標志性入口設計, 建議適當提高建筑的高度和容積率, 形成標志性的體量, 采用架空、臺地、異形、體塊組合等方式,布置在緊鄰城市的界面形成學院的引人注 目的視覺中心,建議設計容積率取平均值 2.0 左右。 用地尺度示意圖 建筑面積:304200 平方米 用地面積:156000 平方米 容 積 率:1.95-2.1 1. 香港理工大學 建筑面積:187000 平方米 用地面積:93500 平方米 容
5、 積 率:1.6-2.2 2. 香港城市大學 3. 香港浸會大學 (善衡校園) 校園容積率分析 建筑面積:48,000 平方米 用地面積:22000 平方米 容 積 率:2.18 結論 :國內新建高校明顯偏低,容積率一般在 0.5-1.0,常見的為 0.65,中國人民 大學、北京科技大學、北京外國語大學等一些老校區高于 1.0,香港理工大學、香港 城市大學、香港浸會大學等容積率均在 1.5-2.0 以上。所以,考慮在發達地區高密度 設計,充分利用土地資源,兼顧校園的舒適度的基礎上,建議容積率控制在 2.0 左右。 道教文化對成都人文內涵影響 道教文化道法自然 道教起源于成都,逐漸發展為中國最有
6、影響力的本土宗教。提倡:“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 道法自然”。 成都人的特質道法自然 成都人的“道法自然”表現在:“喜為人先,樂容天下,進退自如,浮沉自安。”一種積極、 淡泊名利,隨遇而安的生活態度。 “道法自然” 既為順應自然, 。 人要以自然的態度對待自然, 對待他人, 對待自我。 所以會有 “自 然釋然當然怡然”。 道教文化對成都人文影響 道教文化中追求現實、主張享樂、講究今生,抓住當下,及時行樂的主張自然地的思想, 自然而然地就直接促成了成都人的樂觀、包容、豁達的休閑文化心態。道教所提倡的“道法 自然”,在這一觀念的影響下,成都人的休閑文化心態也隨之產生、并且達到了一種人與自 然和諧
7、相處的狀態。 道教文化所提倡的建筑風水 道教文化對建筑規劃的影響 1、合院格局,道教建筑格局為傳統的四合院、三合院。將四合院圍合的天井空間作了 “身體宇宙”一解,天井的圍合空間像人體手、胸、頭的合抱之勢,是“聚和”的空間。 2、鏡子 ,道教以為鏡子有神秘功能 , 故將之收入其萬寶囊中 , 煉丹 , 作法都要懸掛鏡子。 叫鏡鑒或照妖鏡 , 可以驅邪避兇。幕墻作為現代建筑外墻的主要方式,似乎也是鏡面的一 種延伸,我們嘗試從虛實變換之中去尋找古今文化的神韻。 道教白云觀平面底圖 北京故宮平面圖底關系 道教文化對建筑整體規劃影響 “道法自然”:既非完全對稱單元形 成結構方正、對稱的建筑群體。表現出 一
8、種曲與直、 靜與動、 剛與柔的和諧美。 本案規劃底圖 1、本案規劃借鑒道教建筑的整體規劃手法,結合具體地塊情況設計。 2、以單個建筑組成的院落為單元,通過明確的軸線關系串聯成千變萬化的建筑: 3、所有群體在對稱布局中又有靈活多樣的變化,而且這些變化又不影響整體建 筑的風格。這種有機組合成的群體建筑,一步一步地向縱深方向展開,依次遞進, 突出了建筑空間的藝術效果。 前期分析中,按照傳統的布局形式,我們可以得到一種非常嚴謹 的學院派思維模型,而這一套只是我們對于歷史的抄襲,或者可以說 是沒有創造力的陳詞濫調,不符合新媒體行業主張不斷創新、不斷變 化的理念,遵循規律的,就是要尊重自然、尊重環境,倡導
9、符合現實 環境的新秩序。 前期概念圖 道教文化對建筑整體規劃影響 總體規劃形態生成 新媒體概念分析 1、新傳媒的理念講求創新與交流,強化人與人、人與社會之間多點多線的廣泛聯系,體現更多的參與性、互動性、交流性。 2、connection bridge:城市地表延展至學院中,與城市的聯系、學院內兩塊地的聯系、院落與院落的聯系,同時媒體學院本 身就是一個 connection bridge,把城市與城市,甚至于國家的文化相聯系,實際與道教的天地為廬的理念是想通的。 概念生成 1 B C 學院教學區 概念生成 2 道教文化“天地為廬”的時空觀念將道教建筑置于天地之中,模糊建筑與天地的 界限,構成一種
10、更為神秘、玄妙的“大空間”。做到“以小見大”“以近知遠”。 概念生成 4 規劃設計分析 彩色總平面圖 經濟技術指標表 125357 465166 3 7 5 7 5 0 147100 69068 81067 78515 89416 150135 15000 40 0.4 2635 其中2235 地塊編號用地面積建筑面積容積率所占比例 地塊A (居住配套區)326951471004.5039% 地塊B (學院教學樓)43900690681.5718% 地塊C (學院研究中心區)27982810672.9022% 地塊D (產業孵化園區)20780785153.7821% 合計1253573757
11、503.00 面積指標統計表 地塊D(產業孵化園區) 其中 總建筑面積() 總用地面積() 成都錦麟傳媒學院地塊技術經濟指標 地下車庫車位(輛) 綠地率(%) 停車位(輛) 不計容建筑面積(地庫) 其中 建筑密度(%) 學院總建筑面積() 學院前區廣場面積() 地塊A(居住配套區) 計容建筑面積() 地塊B(學院教學樓) 地塊C(學院研究中心區) 地塊A(居住配套區)面積小計所占比例合計 125357住宅面積13650093% 底層商業面積106007% 覆蓋率 容積率 地塊B(學院教學樓)面積小計所占比例合計 78515教學樓面積69068100% 架空平臺(不計容)1390020% 覆蓋率
12、 容積率 地塊C(學院研究中心區)面積小計所占比例合計 2635多層展示中心3956749% 高層研究中心2770034% 高層圖書館1380017% 架空平臺(不計容)30004% 覆蓋率 容積率 地塊D(產業孵化園區)面積小計所占比例合計 地塊B (學院教學樓)43900690681.5718%高層辦公塔樓6084077% 合院辦公(多層)1767523% 覆蓋率 容積率 36% 3.78 78515 81067 面積指標細分統計表 總建筑面積() 總用地面積() 成都錦麟傳媒學院地塊技術經濟指標 地下車庫車位(輛) 綠地率(%) 停車位(輛) 不計容建筑面積(地庫) 其中 建筑密度(%)
13、 學院總建筑面積() 學院前區廣場面積() 地塊A(居住配套區) 計容建筑面積() 地塊B(學院教學樓) 地塊C(學院研究中心區) 147100 2.90 30% 4.50 44% 44% 1.57 居住配套區 產業孵化園區 學院教學區 功能分區示意圖 功能分區分析 形態上的建議。南低北高,南面建筑高度與 川師大的校園有一個很好的呼應和協調,畢竟 是要考慮到整個學院以后的發展和銜接,要有 利于學校資源的整合利用,并考慮到今后校園 的合并改造。 入口的設計,兩棟高層研究中心樓設計具有 標志性,在城市界面創造廣告效應,形成傳媒 的標識性,讓人看到覺得是有創意、有新媒體、 新技術建筑的映像,反映功能
14、需要,讓人們了 解他的功能,給人以未來想象的空間,能夠在 成都的建筑里有一席之地。 南區以功能性開發為主(學院),規劃布局 意向適當偏文化建筑;北區的兩塊地是以商業 性的開發為主,平面規劃注重節能節地、有利 于地產開發和后期運營。 要超越“天安中國”形成新的城市 2.5 版本 的地產模式,認為是以后發展的趨勢,單純的 地產對城市發展是沒有意義的, 屬于1.0的版本, 帶來的是吃飯的嘴,而沒有產業,沒有稅收,市 領導這對城市的發展不利的,傳媒學院模式是 我們探求新的城市經營模式。 功能分析示意圖 高層住宅樓 住宅底層商業 多層合院辦公樓 高層辦公樓 高層教學研究中心 展示交易大廳 多層院落教學樓
15、 圖書館 功能分析 住宅組團 : 針對成都當地的規范要求, 在退線較大的情況下,盡可能的增大樓 間距、 錯列布局, 景觀最大化兼顧均好性, 在整合西面公園、北面城市綠帶的基礎 上,周邊地塊的建筑設計為多層,優化 周邊的環境,提升住宅的品質。 校園組團,考慮 A+X 模式(暫定 為 A+3 模式),形成若干學院組團, 各成體系。與美國南加州大學 (USC Annenberg) 傳媒學院合作;與英國傳 媒城合作(索爾福德大學 University of Salford) ;日本傳媒動畫學院(宮 崎駿原班底) ; 法國某傳媒藝術學院等, 采取合作辦學,國際認證的方式,培養 中國新興媒體產業人才。 交
16、通分析圖 城市主干道 城市規劃路 建筑規劃內主干道 建筑規劃內人行主要線路 人行主要入口 車行主要入口 交通分析圖 城市開放性廣場 院落景觀 住宅庭院 規劃綠地 主要景觀軸線 次要景觀軸線 城市開放性廣場 城市公園 景觀軸線分析 景觀軸線分析 公園景觀引入:西側大面積 市政公園,將成為地塊最大的景 觀資源,通過廊道、平臺、坡道、 軸線等設計元素將公園景觀延 續到地塊之中,形成景觀軸、景 觀廊道等,一直延續至城市主干 道與校前區的廣場融合。 景觀軸:東西軸連接梨兒園 市政公園與傳媒學院校前區連 接,南北軸將城市綠帶與校前區 媒體廣場連接,由外向內滲透形 成綠色景觀換道,讓每個組團都 享有均好的景
17、觀環境。 媒體公園概念:整個地塊開 發秉承綠色低碳的原則,貫穿以 景觀建筑的概念,融建筑于景觀 之中,景觀設計成為建筑的設計 方法,把平面的公園立體的設計 到高層、多層塔樓之上,使整個 成為立體的綠色媒體公園 A 地塊設計分析 大面積戶型布置在中間, 使其周邊都有景觀環繞, 其余戶型周邊布置, 建筑間距最大化, 盡量避免視線干擾。住宅塔樓設置空中花園,構筑立體綠化景觀系統,從而一改傳統住宅 的呆板沉悶。 居住配套區 城市開放性廣場 城市公園 庭院景觀 庭院景觀 庭院景觀 庭院景觀 A 地塊意向圖 底層交通空間 底層庭院空間大露臺遠眺風光 庭院小橋流水 學院教學區 B 地塊規劃生成 主景觀軸 川
18、師大軸線 梨兒園 次景觀軸 教學區設計: 組團化布局:組團布局動靜皆宜,剛好順應住宅和校前區的軸線使地塊分為 四個部分,組團彼此獨立,有互相呼應聯系,中心小體量建筑結合景觀設計,建筑 融于庭院,仿佛置身公園,也為住宅區打造一大景觀賣點,賞心悅目。 流動式庭院設計:主要是四個獨立的系館庭院和中間公共庭院,通過坡道將人 流從公園引入,穿行之間猶如游園版的體驗,通過連廊、架空自由穿行、移步換景, 通過簡單的手法,獲得豐富的空間體驗。擴大院系之間的交流,整合了個間的資源, 創造更多的活動場地。 風車型對景,加強系館呼應通過架空和微地形,與周邊自燃融為一體 B 地塊設計分析 共享平臺分析 共享平臺創意
19、B 地塊意向圖 教學區室內空間教學區大廳空間 教學區共享空間教學區休閑空間 學院研究中心區 C 地塊規劃生成 主景觀軸次景觀軸 校前區設計: 景觀軸線:作為兩地塊的交匯,不是單純的擺建筑,而是通過規劃 建筑創造景觀的高潮,由于城市干道較為吵鬧,通過地下、半地下的景 觀庭院,利用植物和水景、瀑布等,凈化空氣、隔離噪音,形成城市緩 沖區,安排部分輔組配套功能于地下廣場,充分利用空間。 庭院設計:有收有放、 有開有合、 有大有小、 有動有靜的廣場與庭院, 循序漸進,引導參觀者進入學校區域,重點打造前區媒體公園,要保證 開放性和市民參與性,引導市民參觀展示廳。同時,不是生硬的隔絕, 而是通過高差和景觀
20、變化區分科研樓與廣場的動靜分區。 空間遞進:城市干道下沉廣場半圍合廣場教學區入口架空與庭院景觀意向 C 地塊設計分析 B 地塊意向圖 圍合架空庭院 室內架空庭院生態的景觀設計 流動的建筑肌理 產業孵化園區 D 區規劃生成 D 地塊設計分析 D 地塊意向圖 多層次的建筑空間空間豐富的立面肌理 室內空間豐富的架空空間處理 景觀意向圖 A 地塊庭院意向圖 C 地塊庭院意向圖 D 地塊庭院意向圖 B 地塊庭院意向圖 庭院 A B C D 庭院意向 本案在 D 地塊設置精品酒店,規模精小別致, 客房在 50 間以下,建筑面積約 6000 平米,并 且有書吧、咖啡吧、小型 SPA、健身、中西餐 廳等功能空
21、間,主要服務對象定位為在此學 習,工作的商務精英人士。適宜他們在都市中 兼能滿足休息和舒適清新的都市差旅的需求。 在精品酒店的入口將用到學院區立面形式, 以保持整個地塊的肌理的延續。 雖坐落與都市卻有室外桃園的風情,酒店格調情可能貼近自然和原生態, 使其雖與學院合為一體但卻有自己的特點。 在建筑體塊中圍合出一個積極的空間,使酒店在有限的用地中擁有屬于自 己的景觀庭院。 D 地塊精品酒店分析 綠色建筑專篇 什么是綠色建筑? 在建筑的全壽命周期內,最大限度地節約資源(節能、節地、節水、節材)、保護環境和 減少污染,為人們提供健康、適用和高效的使用空間,與自然和諧共生的建筑。 國內目前最常用的綠色建
22、筑認證: 美國 LEED 認證 中國綠色建筑評價標準 注:LEED 的全稱是 Leadership in Energy and Environmental Design(能源與環境設計先導) 綠色建筑的評價體系 三星級 二星級 一星級 白金級 金級 銀級 認證級 LEED認證中國綠色建筑評價標準 綠色建筑技術策略的集成 被動式策略 1 毛管滲濾污水凈化技術 2 生態水池 + 冷卻技術 3 人工濕地技術 4 立體綠化設計 5 生態核技術 6 高性能外圍護結構 (高保溫放熱墻體+Low-e玻璃) 7 熱壓通風煙囪 8 百葉外遮陽 . 主動式策略 1 風光互補能源屋頂技術 (光伏發電 + 風力發電)
23、 2 冷輻射板吊頂技術 3 置換式通風技術 4 高溫冷水機組 5 溶液除濕新風機組 6 太陽能即熱溶液再生技術 7 溶液儲能技術 8 光導管技術 . 6564 ECOLOGY MASTER PLANNING 綠色生態 總體規劃 屋頂綠化 屋頂綠化有隔離強烈陽光的作用,并且可收集雨 水,經過過濾處理的雨水,可作為中水使用。同 時,屋頂綠化能創造良好的自然工作環境,調節 緊張的工作氛圍。 景觀設計中力求引進本地植物, 特別是耐旱植物。 建筑室內設計 通過控制建筑表皮遮陽+綠化+虛空間有效充分利用煙囪效應宜人空氣從生態呼吸的立 面進入室內營造室內局部循環,創造舒適的室內場所 建筑布局 遮陽系統 密集
24、的建筑布局形成自然的遮陽效果,在炎熱的 夏季可減少對地面區域的熱負荷。地面層陰影區 域空氣溫度較低,與上部空氣形成溫差,促進樓 宇間空氣循環。屋頂利用太陽能板吸收熱能并提 供日常辦公用電。 熱電聯動 是指熱力發電廠通過一定的方法,在向用戶輸出 電負荷的同時,也向用戶輸出熱負荷。熱電聯產 可以大大提高熱電廠的熱效率。這種方法減小了 排氣損失,可用于熱水供應、供暖設備等。 空氣流通 開敞的地面層與平臺層使整個場地自然空氣流通 良好,空中花園、通高中庭和架空層共同為建筑 內部營造了自然通風環境,平臺上的若干洞口也 起到了優化場地豎向風環境的作用。 中水利用 建筑中的儲水罐收集的屋頂雨水、空調冷凝水和
25、 中水,將用于沖廁、灌溉使用,并提供消防水。 不用的水處理系統分布于一樓,收集首層與二層 的水,主要用于灌溉和清潔。建議地下室安置水 箱,手機和過濾所有中水。 6564 ECOLOGY MASTER PLANNING 綠色生態 總體規劃 屋頂綠化 屋頂綠化有隔離強烈陽光的作用,并且可收集雨 水,經過過濾處理的雨水,可作為中水使用。同 時,屋頂綠化能創造良好的自然工作環境,調節 緊張的工作氛圍。 景觀設計中力求引進本地植物, 特別是耐旱植物。 建筑室內設計 通過控制建筑表皮遮陽+綠化+虛空間有效充分利用煙囪效應宜人空氣從生態呼吸的立 面進入室內營造室內局部循環,創造舒適的室內場所 建筑布局 遮陽
26、系統 密集的建筑布局形成自然的遮陽效果,在炎熱的 夏季可減少對地面區域的熱負荷。地面層陰影區 域空氣溫度較低,與上部空氣形成溫差,促進樓 宇間空氣循環。屋頂利用太陽能板吸收熱能并提 供日常辦公用電。 熱電聯動 是指熱力發電廠通過一定的方法,在向用戶輸出 電負荷的同時,也向用戶輸出熱負荷。熱電聯產 可以大大提高熱電廠的熱效率。這種方法減小了 排氣損失,可用于熱水供應、供暖設備等。 空氣流通 開敞的地面層與平臺層使整個場地自然空氣流通 良好,空中花園、通高中庭和架空層共同為建筑 內部營造了自然通風環境,平臺上的若干洞口也 起到了優化場地豎向風環境的作用。 中水利用 建筑中的儲水罐收集的屋頂雨水、空
27、調冷凝水和 中水,將用于沖廁、灌溉使用,并提供消防水。 不用的水處理系統分布于一樓,收集首層與二層 的水,主要用于灌溉和清潔。建議地下室安置水 箱,手機和過濾所有中水。 立體綠化設計太陽能 微環境雨水回收儲能設備 綠色建筑概述 “節地與室外環境”要點 合理規劃建筑尺度,簡化建筑形體,降低表面能耗; 半圍合院落布局,引風入院,形成舒適區域氣候; 合理布置立體綠化,改善熱島效應和降低屋頂溫度; 綠化物種采用當地氣候和土壤條件的鄉土植物; 合理開發利用地下空間。 “節能與能源利用”要點 改善維護結構熱功能指標,符合國家批準備案的節能標準; 根據當地自然資源條件,充分利用太陽能、風能等可再生資源; “
28、節水與水資源利用”要點 通過技術經濟比較,合理確定雨水積蓄、處理利用方案; 綠化、景觀、洗車等用水采用非傳統水源; 綠化灌溉采用噴灌、微灌等高效節水灌溉方式。 “室內環境質量”要點 建筑平面布局和空間功能合理安排,減少相鄰空間的噪聲干擾及外界影響; 采用合理措施改善室內或地下室的自然采光及通風效果。 電動遮陽百葉斷熱鋁合金門窗 LED 照明 太陽能路燈 景觀水池中水處理噴灌系統 光導管自然通風 “節材與材料資源利用”要點 杜絕材料浪費,避免過度裝飾,考慮采用清水混及 PC 混凝土; 建筑材料就地取材,建筑垃圾資源化綜合再利用; 在保證性能的前提下,優先使用利用工業或生活廢棄物生產的建筑材料。
29、綠色建筑措施 模型 15m 高度風環境模擬 無架空模型風環境,建筑背風面 渦流區的影響 , 使得渦流區空氣質 量差 , 濕氣較重。 利用架空層能有效改善住區低層 空間渦流區的影響 , 提高整個住區 內人行范圍內風環境質量。 模型 4.5m 以上有架空層的,風速明顯大于沒有 架空層的合院,架空層還形成了拉風效果,增加了 夏季通風換熱次數,優化了教學庭院的小氣候。 模型 4.5m 以下是教室,有架空層的模型風速快 于沒有架空層的建筑體量,不存在靜風區,傾斜方 案通風略好于直角的方案。 傳統四面圍合不架空模型模型 2 層架空通風散熱2 層架空,局部進深縮放 模型 6m 高度風環境模擬 模型 3m 高
30、度風環境模擬 架空層風環境分析 模型 15m 高度風環境模擬 四 . 穿堂風的形成。模型風壓模擬分析,高層的風壓大 于多層,前后風壓差有利于產生穿堂風。夏季與過渡季 節的自然通風能降低建筑空調能耗。自然通風主要有以 下三種作用:舒適、降溫和健康。通過改善通風條件提 高人員的舒適度,從而提高人體熱舒適感覺。 二 . 公共空間與建筑的配合 , 易形成風環境舒適區。方案 模型 H=15m 位置的風環境分析圖,調查統計顯示:在建筑 周圍行人區,風速 1m/s5m/s, 對人講屬于舒適。入口廣 場及大部分庭院空間都達到要求。 三 . 建筑架空層設計。有利于建筑周圍場地的風環境質量 的改善 ; 再次由于建
31、筑背風面渦流區的影響 , 使得渦流區 空氣質量差 , 濕氣較重 , 無法除去 故利用架空層能有效 改善住區,低層空間渦流區的影響 , 提高整個住區內人行 范圍內風環境質量 一 . 四川屬典型的準靜止風型區,冬季平均風速多在 1.0/ S 左右 , 夏季多在 1.5/S,通風問題是我們主要考慮的, 建筑節能設計應加強中的通風效果。 利用 Phoenics 軟件模擬程序,這是世界著名的計算流體 力學 (CFD) 與數值傳熱學 (NHT) 軟件 , 只要有流動和傳熱 都可以使用 PHOENICS 程序來模擬計算。 五 . 規劃建筑導風。通風不暢是上風向建筑的阻擋 , 在 其背風面形成渦流 , 阻礙了
32、下風向建筑室內外空間內的 通風效果,在入風口和出風口的部位因勢利導形成斜向 布局,有利于改善建筑群的內部通風。 六 . 景觀設計改善風環境。室外風環境設計從整體出發 以建筑規劃為主 , 但深入到場地局部風環境,由于景觀 設計的靈活性 , 故可對室外場地不同功能空間進行風環 境設計,且景觀對室外場地風環境的改善起到主導作用。 模型中間剖面高度風壓模擬 模型剖面風環境模擬 風環境改善措施分析 N 15 30 45 60 75 90 105 120 135 150 165 180 195 210 225 240 255 270 285 300 315 330 345 Best Worst kWh/m
33、? 0.63 0.56 0.49 0.42 0.35 0.28 0.21 0.14 0.07 Compromise: 182.5? 92.5? Annual Average Underheated Period Overheated Period O p t i m u m O r i e n t a t i o n Location: CHENGDU, CHN Orientation based on average daily incident radiation on a vertical surface. Underheated Stress: 719.6 Overheated Str
34、ess: 973.3 Compromise: 182.5 ?Weather Tool Avg. Daily Radiation at -176.0 Entire Year: 0.42 kWh/m Underheated: 0.59 kWh/m Overheated: 0.17 kWh/m 成都地區建筑最佳朝向 經過數據分析可以得出:成都的最佳建筑朝向為南偏西 8 度 左右(黃色部分);最差朝向為南偏東 88 度。 NORTH 15 30 45 60 75 EAST 105 120 135 150 165 SOUTH 195 210 225 240 255 WEST 285 300 315 33
35、0 345 10 km/h 20 km/h 30 km/h 40 km/h 50 km/h hrs 366+ 329 292 256 219 183 146 109 73 36 P r e v a i l i n g W i n d s W i n d F r e q u e n c y ( H r s ) Location: Chengdu, CHN (30.7? 104.0? Date: 1st January - 31st December Time: 00:00 - 24:00 ?Weather Tool 成都市全年平均風速風向及頻率表,可以看出成都地區,全 年平均風速基本上維持在 0
36、-30KM/H 這個區間,10KM/H 的區間更 加頻繁,說明成都地區在建筑通風方面更應該要注意。 3、逐時相對濕度變化表(綠色線條為濕度變化),可以看出成都 地區,相對濕度較高,在建筑設計中需要考慮建筑的通風。 Jan 14th28th Feb 14th28th Mar 14th28th Apr 14th28th May 14th28th Jun 14th28th Jul 14th28th Aug 14th28th Sep 14th28th Oct 14th28th Nov 14th28th Dec 14th28th 1st January to 31st DecemberRELATIVE
37、HUMIDITY - Chengdu, CHN 0% 0% 20% 20% 40% 40% 60% 60% 80% 80% 100% 100% Jan 14th28th Feb 14th28th Mar 14th28th Apr 14th28th May 14th28th Jun 14th28th Jul 14th28th Aug 14th28th Sep 14th28th Oct 14th28th Nov 14th28th Dec 14th28th 1st January to 31st December -10-10 00 1010 2020 3030 4040 癈癈 DRY BULB T
38、EMPERATURE - Chengdu, CHN Jan 14th28th Feb 14th28th Mar 14th28th Apr 14th28th May 14th28th Jun 14th28th Jul 14th28th Aug 14th28th Sep 14th28th Oct 14th28th Nov 14th28th Dec 14th28th 1st January to 31st DecemberDIRECT SOLAR - Chengdu, CHN 0.00k 0.00k 0.20k 0.20k 0.40k 0.40k 0.60k 0.60k 0.80k 0.80k 1.
39、00k 1.00k W/m W/m 1、逐時相對干球溫度變化表(藍色線條為溫度變化),可以看出 成都地區的溫度變化, 在夏季最高溫度達到35度, 最冷的月份為12月、 1 月、2 月,溫度 0 度左右。 2、逐時太陽直射輻射變化表(黃色線條為輻射量變化),可以看 出黃線比較疏松,說明該地區陰雨天氣較多,特別是春、秋、東季節, 這對利用太陽能存在很大的不利因素。 成都地區氣候分析 春分 夏至 冬至 秋分 日軌分析圖 通過Autodesk Ecotect Analysis軟件進行日照分析,在方案推敲的過程中 根據日照的具體情況進行規劃設計,通過對日照情況的模擬,進一步的把日照設計 這一抽象的概念具
40、體化。同時引入了“日軌圖”這一直觀的圖形工具,從規劃的角 度上進行分析和研究。如左圖所示為四個時節整個規劃的日照疊加情況,越深的地 方說明日照越弱,反之越強。 經過分析日照具體情況,結合其他各種規劃情況得出: 1、 高層布置在北側的兩邊, 避免了高層與高層之間的相互遮擋, 減少了陰影的密集區。 2、高層對低層建筑的日照遮擋也相對較小。 該天日照陰影變化疊加圖示 日軌圖 建筑方案日軌分析 景觀植被配置分析 (下圖所示為建筑用地范圍內的全年日平均輻射分布及綠化分析示意圖) 1、分析的時間為:4 月 1 日到 10 月 31 日之間,此段時間為基本植被可 以生長的時間段。 2、太陽輻射能小于 3MJ
41、/ d 的區域就需要種植喜陰植被;太陽輻射能 介于 3-6MJ/ d 的區域適合種植中性植物;太陽能輻射高于 6MJ/ d 的區 域適合種植喜陽植物。 3、藍色區域太陽輻射相對較弱,在靠近建筑的藍色區域建議種植干高冠 大的,且夏天茂盛、冬天落葉的喬木,如白蘭花、白楊、鳳凰木、大葉榕等, 他們的覆蓋空間大,樹干高聳,對風的阻擋作用較小,且能得到充足的關照。 黃色區域應該種植喜陽植被,使的植被可以很好的生長,不僅如此夏季可以 降低熱導效應,冬季還可以降低室外風速。 大寒日建筑日照情況 分析的時間為:1 月 20 日左右的大寒日,分析高度為 0.9M,整個建筑群體 的日照小時情況如左圖所示,高層住宅和塔樓對底層的其他建筑的日照遮擋影 響不大,大寒日照滿足要求。 方案日照輻射分析 THANKS THANK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