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人工挖孔樁施工方案人工挖孔樁施工方案(鳳凰大廈)(鳳凰大廈)2.2 施工段劃分及施工順序本工程鳳凰大廈核心筒位置樁的樁距小,因此按照設計要求,采取跳挖的方式,根據實際情況,需要分兩批開挖,第一批 22 根樁,第二批 10 根樁。根據地質情況人工挖孔樁從上至下劃分為若干施工層, 考慮清土和爆破交叉進行,以每 500mm 為一施工層。每個班組內兩個挖孔樁之間交替施工,2.3 施工場地布置1、由于現場場地有限,同時為了便于人工挖孔樁施工,保證施工進度,將挖孔樁階段的鋼筋堆放、加工場地設在基坑西側,西側場地寬6m(臨時占道 3m) 。2、為保證文明施工效果,施工現場場地進行硬化。3、在基坑內周邊設置排
2、水溝及集水井,基坑水采用水泵從集水井中抽至基坑周邊排水溝,經沉淀池后排入市政管線,人工挖孔樁部位場地硬化后沿挖孔樁周邊設置口字形排水溝。 樁內水抽出后排入口字形排水溝內,匯集到集水井內抽出場外。排水溝坡度為 0.75。第三章主要施工方法3.1 測量放線平面控制網的測設與樁孔中心控制(1)為了確保測量工作的準確性,先以建設單位提供的控制點為主控制點,將控制點引至基坑邊,設定控制點。樁位定位放線為了保證樁心定位準確,提高精度,決定利用全站儀采用極坐標法放樣。放線過程為首先進行內業計算,計算出需要定位放樣樁的樁心坐標,經仔細復核無誤后,作為放樣定位依據。現場確定最有利于施工放樣局部樁位樁心的控制坐標
3、點作為置站點, 定向點與置站點之間的距離要大于置站點與被放樣點之間的距離的兩控制點作為基準控制進行施工作業。放樣出樁孔圓心,以人工挖孔樁的中心點為圓心,放樣挖孔的邊線。在此基礎上進行樁孔的定位和細部測量,每個樁孔設置 4 個控制點,距離孔壁 1000mm。詳見圖:圖 3.1.1-1人工挖孔樁測量控制線、點布置(2)控制點必須留在便于施工復測而又不易破壞的地方,用混凝土包裹以防施工中擾動網點,造成測量誤差。(3)樁位經復核滿足設計要求后,施工第一節樁孔護壁,要求護壁頂面高出場地 250mm,壁厚 300mm。(4)第一節樁孔護壁做好以后,必須將樁位中心十字線和標高標在護壁上,然后用十字線對中,用吊線墜向井底投設,以半徑尺檢查孔壁的垂直平整度。并進行修整, 井深必須以基準點為依據, 逐根樁進行引測。 具體見圖:圖 3.1.1-2樁中心定位示意圖高程控制高程控制網以業主提供的場區水準基點為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