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總體鳥瞰效果圖(日景) 總體鳥瞰效果圖(夜景) CONTENTS目錄 背景與解讀 設計思路與定位 總體規劃格局 總體城市設計 明背景 定策略 理結構 塑空間 1 2 3 4 01 21 27 52 01 背景與解讀 background 1.1 成都城市背景 background of Chengdu city / 鉆石經濟圈 / 兩帶交匯處 / 國家中心城市 / 成都城市職能 1.2 天府新區背景 background of Tianfu New area / 新區概況 / 戰略定位 / 戰略重點 / 新區板塊構成 / 核心區板塊構成 1.3 上位規劃 / 新區總體空間結構 / 新區產業總體
2、布局 / 科學城產業總體布局 1.4 現狀分析 present situation analysis / 基地概況 / 基地區位 / 基地交通 / 基地生態環境 / 地形地貌分析 / 周邊建設情況 1.5 區域協調 regional integration 1.6 工作框架 working framework Part 1 背景與解讀 成都天府新區科學城(拓展區)總體城市設計 Conceptual General Urban Design of Tianfu Science City, Chengdu 成都成都 長江流域經濟帶長江流域經濟帶 絲綢之路經濟帶絲綢之路經濟帶 重慶重慶 西部發展極核
3、西部發展極核 1 1)鉆石經濟圈)鉆石經濟圈 2 2)兩帶交匯點)兩帶交匯點 1 1.1 成都城市背景 區域協調共贏生態文明建設智慧生存體系田園城市國家層面區域層面地方層面活力城市空間 一帶一路以及長江經 濟帶的交匯之處。極 大提升成都在西南片 區的影響力。作為兩 帶上的核心城市,承 擔了帶動片區聯動的 重要作用 建立系統完整的生態 文明制度體系,完善 生態經濟發展機制, 積極爭創國家生態文 明先行示范區 最大限度增加和諧因 素、增強社會發展活 力,構建既充滿活力 又和諧有序的新型社 會治理體制 “互聯網+”發展機遇, 推進實施大數據戰略, 以信息基礎設施建設、 信息化與產業發展深度 融合、智
4、慧城市建設為 重點,全面打造全國領 先的智慧城市 成都正式確立了建設世 界現代田園城市的歷史 定位和長遠目標,用30- 50年時間,基本建成世 界城市 成都擁有的天府新區是 國家級城市新區,在整 個片區的地位從“內陸 開放的重要門戶”到 “內陸開放經濟高地”, 是中國西部地區的核心 增長極與科技創新高地 成都作為西部重要戰略 支撐西部中心樞紐,充 分發揮在絲綢之路經濟 帶與長江經濟帶的連接 點作用,助推地方新型 城鎮化發展 國家級中心城市,全國9 個中心城市之一,與重 慶共同形成西南片區雙 子星座。兩樞紐三中心 建設,城市功能和中心 地位不斷提升,為成都 加快融入全國、走向世 界創造了條件 兩
5、帶交匯之處交匯之處西部核心引擎核心引擎 2015年8月,國家會批準四川為全面創新改革試驗區 其中,成德、綿陽為重點,成都是核心 絲綢之路經濟帶:中國與西亞各國之間形成的一個在經濟合作區域,包括西北陜西、甘肅、青海、 寧夏、新疆等五省區,西南重慶、四川、云南、廣西等四省市區。這一地區資源豐富,建設絲綢 之路經濟帶,將對世界經濟產生重要影響。 長江流域經濟帶:具有全球影響力的內河經濟帶;東中西互動合作的協調發展帶;沿海沿江沿 邊全面推進的對內對外開放帶;也是生態文明建設的先行示范帶。依托黃金水道推動長江經濟 帶發展,打造中國經濟新支撐帶。 1 1 2 2 1 1 2 2 兩帶的互聯互通:為加快互聯
6、互通、大通關和國際物流大通道建設。近日,成都、重慶、 西安、昆明等中國西部多個重要城市提出聯合建立“菱形(鉆石)經濟圈”,有利于更 好實現“一帶一路”戰略和長江經濟帶戰略的互聯互通,形成緊密經濟圈,發揮區域優 勢,推動西部更好發展,形成中國新的經濟增長極。 助推區域協同發展:鉆石經濟圈既能夠打造西部大開發的升級版,與此同時,此舉還有 利于打造國家區域經濟協調發展的新戰略平臺,促進西部地區沿江沿邊聯動,推動東、 中、西部更好地均衡協同發展。 Part 1 背景與解讀 成都天府新區科學城(拓展區)總體城市設計 Conceptual General Urban Design of Tianfu Sc
7、ience City, Chengdu 9大國家中心城市均為雙子星座閃耀,成都成都 , , 重慶重慶為西部雙子星座。 成都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目標是建設國家中心城市,最終目標是建設可持續發展的世界城市。 國務院已明確北京、天津、上海、廣州、深圳、成都成都、重慶、 武漢、鄭州建設國家中心城市國家中心城市 2010年02月,全國城鎮體系規劃綱要(2010-2020年):北京、天津、上海、廣州、深圳、重慶 2016年05月,成渝城市群發展規劃:國務院將成都、重慶定位為國家中心城市 2016年12月,促進中部地區崛起“十三五”規劃:支持 武漢、鄭州 建設國家中心城市 4 4)成都城市職能)成都城市職能
8、(一樞紐四中心)(一樞紐四中心) 一樞紐:一樞紐: 綜合交通樞紐 四中心:四中心: 經濟中心科技中心 文創中心對外交往中心 3 3)國家中心城市)國家中心城市 成都 重慶 上海 北京 天津 廣州 深圳 武漢 鄭州 西部雙子星座 環渤雙子星座 中部雙子星座 珠三角雙子星座 中國九大國家中心城市分布圖 成渝城市群空間格局示意圖 成渝城市群交通間格局示意圖 2 Part 1 背景與解讀 成都天府新區科學城(拓展區)總體城市設計 Conceptual General Urban Design of Tianfu Science City, Chengdu 1 1)新區概況)新區概況-國家級新區國家級新
9、區 在轄區內實行更加開放和優惠的特殊政策,鼓勵新區進行各項制度改革與創新的探索工作 1992年中國改革開放后,國家級新區國家級新區成為新一輪改革開放改革開放的試驗田 “內陸開放的重要門戶”“內陸開放經濟高地” 中國西部地區的核心增長極與科技創新高地:中國西部地區的核心增長極與科技創新高地: 以現代制造業和高端服務業為主,宜業宜商宜居的國際化現代新區 五大核心功能:五大核心功能: 全面創新改革試驗區、現代高端產業集聚區、內陸開放經濟高地、宜商宜居城市、統籌城鄉一體發展示范區 天府新區天府新區 兩江新區 浦東新區 湘江新區 濱海新區 南沙新區 舟山群島新區 蘭州新區 西咸新區 貴安新區 西海岸新區
10、 金普新區 江北新區 福州新區 滇中新區 哈爾濱新區 長春新區 贛江新區 1992 1994 2010 2011 2012 2012 2014 2014 2014 2014 2015 2015 2015 2015 2016 2016 2015 2014 國家級新區分布圖 2013年7月 2013年12月 2014年10月 天府新區 成都黨工委 管委會成立 正式拉開 建設序幕 正式上升為 國家級新區 現代產業集聚區、國際化現代新區內陸開放經濟高地、宜業宜商宜居城市、統籌城鄉示范區 國 務 院 批 復 建設全省新興增長極轉型發展的新引擎 再造一個產業成都打造現代高端產業聚集區 內陸開放經濟高地國際
11、化現代新區 省 委 省 政 府 創新驅動引領發展 成都建設國家中心城市“雙核共興”的千年杠桿 市 委 市 政 府 天府新區發展歷程示意 3 1.2 新區背景 Part 1 背景與解讀 成都天府新區科學城(拓展區)總體城市設計 Conceptual General Urban Design of Tianfu Science City, Chengdu 28km 20km 35km 85km2 223km2 458km2 為貫徹落實近期省委常委會會議精神,將肩負 的歷史使命量化為現實行動,加速構建“雙核 共興、一城多市”的網絡城市群和大都市區發 展格局,著力把成都天府新區打造成為撬動城 市發展格
12、局中“雙核共興”的“千年杠桿”, 培育成為全省新興增長極。 1 2 3 4 1 2 3 4 戰略:戰略: 一個理念一個理念 堅持“創新為魂、科技立城”理念 二個定位二個定位 1. 轉型發展新引擎 2.為我國建設科技強國和我省建設創新驅動發展 先行省貢獻成都力量 三大目標三大目標 1. 創新要素集聚區、創新發展先行區,西部創新 第一城 2. 西部地區最具活力的新興增長極 3. 國家科學中心和國家技術創新中心 四項任務四項任務 1. 發展新科學2. 創造新技術 3. 培育新產業4. 建設新城市 2 2)戰略定位)戰略定位西部地區核心西部地區核心增長極增長極、雙核共興、雙核共興新中心新中心、撬動成都
13、未來發展的、撬動成都未來發展的千年杠桿千年杠桿 雙核共興示意圖 4 Part 1 背景與解讀 成都天府新區科學城(拓展區)總體城市設計 Conceptual General Urban Design of Tianfu Science City, Chengdu 由2018年,戰略性新興產業新興產業、現代制造業現代制造業和高端服務業高端服務業聚集 到2015年,以現代制造業現代制造業為主、高端服務業高端服務業集聚,宜業宜商宜居宜業宜商宜居的國際化現代新區 2014年11月24日,四川天府新區總體規劃方案 3 3)戰略重點)戰略重點 諾基亞全球 研發中心 四川大學校地 協同創新合作 項目 國科集
14、成電路 研發基地項目 中國建筑新型 建筑工業化項 目簽入區 天府創客產業 孵化器園 電子研發:諾基亞決定將中國的獨立研發中心放于天府新 區,“立足四川,要服務全球”。 看重四川的產業鏈和人 才科教優勢,以及快速的經濟增長態勢。 高等教育:天府新區正在不斷地優化環境、改善條件給科 技人員創造好的科研、工作環境,留住更多人才,更加深 入地進行科技創新和開發。 高端產業:設立國科集成電路研發基地項目,進行芯片研 發設計和基礎IP、芯片后端設計,總投資約5億元。該項目 的入駐,有利于聚集產業高端。 建筑工業:建設年產約15萬立方米建筑PC預制件的新型綠 色工廠。該項目對成都天府新區逐步提升建筑工業化水
15、平 具有重要意義。 創業投資:成都市啟動總孵化面積約2萬平方米的“天府創 客”大型孵化器。吸引了上百家各具特色的創客團隊及中 小微企業。 重重 點點 項項 目目 5 Part 1 背景與解讀 成都天府新區科學城(拓展區)總體城市設計 Conceptual General Urban Design of Tianfu Science City, Chengdu 四川天府新區 1578km2 成都市 94km2占比6%眉山市 1484km2占比94% 核心區:564平方公里 龍泉片區:277平方公里 雙流片區:326平方公里 高新片區:50平方公里 新津片區:76平方公里 簡陽片區:191平方公里
16、 5 5)核心區板塊構成)核心區板塊構成 核心區范圍 天府新區核心區指天府新區成都管委會直接管理的區域,面積564平方公里,包括天府新 城、成都科學城、南部特色優勢產業功能區等三個功能區,下轄13個街道。 2014年現狀人口約60萬人,規劃2030年常住人口165萬人,新增城鎮建設用地120平方 公里。 功能定位 核心區承擔科技研發中心、 總部基地、 金融中心、 行政文化中心四大職能。 產業發展 大力發展科技研發設計、現代服務業、新興金融、先進制造等戰略性新興產業和先導型服 務業。 4 4)新區板塊構成)新區板塊構成 新區板塊構成示意圖 核心區板塊構成示意圖 6 Part 1 背景與解讀 成都
17、天府新區科學城(拓展區)總體城市設計 Conceptual General Urban Design of Tianfu Science City, Chengdu “一帶” : 沿城市中軸天府大道,串聯三大城市組團,構成高端服務業發展帶。 “兩翼” : 發展工業經濟為主的西區產業園和新興工業園。 一帶兩翼一帶兩翼 “一城” : 成都科學城 “六區” : 六個產城綜合功能區:天府新城高端服務產業功能區、雙流高技術產業功能 區、龍泉高端制造產業功能區、成眉戰略新興產業功能區、南部特色優勢產業功能區、 兩湖一山國際旅游文化功能區。 一城六區一城六區 1 1)新區總體空間結構)新區總體空間結構 新區
18、空間結構示意圖 新區功能板塊示意圖 7 1.3 上位規劃 Part 1 背景與解讀 成都天府新區科學城(拓展區)總體城市設計 Conceptual General Urban Design of Tianfu Science City, Chengdu “三城” : 三個城市組團:天府商務城 成都科學城 西部文創城 “兩園” : 西區產業園 新興工業園 “九鎮” : 結合“三城兩園”布局九個新興產業小鎮 三城兩園九鎮三城兩園九鎮 近期重點建設區域近期重點建設區域 “一城、一區、一帶、一園” 2 2)新區產業總體布局)新區產業總體布局 新區板塊產業布局示意圖 近期重點建設區域示意圖 8 Part
19、 1 背景與解讀 成都天府新區科學城(拓展區)總體城市設計 Conceptual General Urban Design of Tianfu Science City, Chengdu 3 3)科學城產業布局)科學城產業布局 9 Part 1 背景與解讀 成都天府新區科學城(拓展區)總體城市設計 Conceptual General Urban Design of Tianfu Science City, Chengdu 四至:四至: 北接天府新城南麓 南至第二繞城以北 東臨東山大道 西至益州大道 規劃范圍:規劃范圍: 73Km2 起步區25Km2 擴展區48Km2 規劃建設用地總規模:規劃
20、建設用地總規模: 54Km2 起步區約17Km2 擴展區約37Km2 生態用地:生態用地: 23Km2 起步區約8Km2 擴展區約15Km2 1 1)基地概況)基地概況 10 1.4 現狀分析 Part 1 背景與解讀 成都天府新區科學城(拓展區)總體城市設計 Conceptual General Urban Design of Tianfu Science City, Chengdu 2 2)基地區位)基地區位 基地在成渝經濟圈的區位基地在成渝經濟圈的區位 11 成 自 滬 高 速 起步區 sitesite 拓展區 天 府 大 道 成都繞城高速 成都 site 30km 眉山 樂山 天臺山脈
21、 岷江 40km 成都市 天府新區天府新區 樂山市 成都片區成都片區 重慶市 廣安市 瀘州市 重慶片區重慶片區 資陽市 160km 向南發展趨勢向南發展趨勢 國道(G213) 成自滬高速(S4) 繞城高速(G4202) 至瀘州 至綿陽市 至樂山市 成都 site 成都南部核心,外環高速貫穿 緊鄰主要山脈天臺山脈,成都生態資源要地 成都與南部主要城市聯系的必經要點 基地與起步區的關系基地與起步區的關系 基地在城市南向發展的空間區位基地在城市南向發展的空間區位基地的對外交通區位基地的對外交通區位 天府機場 雙流機場 Part 1 背景與解讀 成都天府新區科學城(拓展區)總體城市設計 Concept
22、ual General Urban Design of Tianfu Science City, Chengdu 3 3)基地交通)基地交通 基地鐵路交通概況基地鐵路交通概況基地公路交通概況基地公路交通概況 12 Part 1 背景與解讀 成都天府新區科學城(拓展區)總體城市設計 Conceptual General Urban Design of Tianfu Science City, Chengdu 航空 高鐵 天府國際機場 高鐵天府站 3 3)基地交通)基地交通 基地對外交通概況基地對外交通概況 13 Part 1 背景與解讀 成都天府新區科學城(拓展區)總體城市設計 Conceptu
23、al General Urban Design of Tianfu Science City, Chengdu 青松濕地 天府公園 興隆湖 錦江生態帶 4 4)基地生態環境)基地生態環境 區域生態水系情況分布圖 景觀河道15條 湖泊水庫41處 濕地12處 大型公園7處 14 Part 1 背景與解讀 成都天府新區科學城(拓展區)總體城市設計 Conceptual General Urban Design of Tianfu Science City, Chengdu 5 5)地形地貌分析)地形地貌分析 15 Part 1 背景與解讀 成都天府新區科學城(拓展區)總體城市設計 Conceptua
24、l General Urban Design of Tianfu Science City, Chengdu 1 2 3 4 5 6 6)周邊建設情況)周邊建設情況 16 Part 1 背景與解讀 成都天府新區科學城(拓展區)總體城市設計 Conceptual General Urban Design of Tianfu Science City, Chengdu 17 7 7)已引進項目)已引進項目 2014年至今已引進重大項目 119個 投資1607億元 科技研發 38個 368億元 制造和物流 25個 247億元 服務業及總部 56個 992億元 校園地協同創新 9個 89億元 科技產業
25、 29個 279億元 先進制造業 21個 200億元 生產性物流業 4個 47億元 現代服務業 26個 579億元 企業總部 10個 147億元 新金融 20個 270億元 英 特 爾 股 權 投 資 基 金 前 海 股 權 投 資 基 金 洪 泰 天 使 基 金 中 國 中 鐵 西 南 總 部 新 疆 廣 匯 西 南 總 部 中 糧 集 團 西 南 區 域 總 部 中 航 成 都 航 空 科 技 文 化 博 覽 中 心 天 府 新 區 百 聯 奧 特 萊 斯 廣 場 萬 達 國 際 醫 療 中 心 萬 科 黑 石 現 代 物 流 京 東 亞 洲 一 號 西 南 物 流 基 地 易 商 城 市
26、 無 物 流 配 送 中 心 吉 利 新 能 源 汽 車 整 車 項 目 西 丹 孚 動 力 電 池 系 統 集 成 化 基 地 凱 思 曼 成 都 汽 車 輕 量 化 部 件 航 天 科 工 四 院 亞 信 網 絡 安 全 研 發 中 心 洪 中 鐵 高 鐵 研 發 中 心 北 航 西 部 國 際 創 新 港 中 科 院 成 都 科 學 中 心 清 華 大 學 能 源 互 聯 網 研 究 院 Part 1 背景與解讀 成都天府新區科學城(拓展區)總體城市設計 Conceptual General Urban Design of Tianfu Science City, Chengdu 18
27、7 7)已引進項目)已引進項目 Part 1 背景與解讀 成都天府新區科學城(拓展區)總體城市設計 Conceptual General Urban Design of Tianfu Science City, Chengdu 19 1.5 區域協調 已建起步區存在的主要問題 城市中心功能薄弱 公共活動空間缺失 配套服務設施不足 前辦后居模式單一 景觀功能未最大化 區域協調發展措施 打通五條功能廊道 塑造公共活力中心 預留配套設施用地 細胞模式有機生長 構建雙環綠廊串連 生態綠廊 商業通廊 鹿溪河藍道 活力中心 生態綠廊 服務通廊 Part 1 背景與解讀 成都天府新區科學城(拓展區)總體城市
28、設計 Conceptual General Urban Design of Tianfu Science City, Chengdu 1 研究三個關鍵性問題研究三個關鍵性問題 2 3 完成兩個設計層面任務完成兩個設計層面任務 總體概念性規劃 拓展區城市設計 基于國家戰略和區域發展的新城定位? 落實生態優先、科技創新等示范要求? 新城的功能構成、空間模式、發展時序? 對以上問題的解答成為制定空間方案的構思前提對以上問題的解答成為制定空間方案的構思前提 關于新城發展的 整體性判斷 目標定位目標定位 路徑選擇路徑選擇 & /新興產業/高端配套/ /城市樞紐/生態體驗/ 功能核心承接城區對外樞紐銜接文
29、旅 板塊交匯點板塊交匯點城市南極核城市南極核 國際化創新研發中心 電子商務,健康研發 高新技術,科技信息 城市縱軸南部節點 城市節點,酒店會議 0霾住區,綠色辦公 城際鐵路主要站點 國際機場必經要道 物流園區,疏散節點 東部生態旅游帶腹地 旅游配套,文化創意 生態體驗,樸門永續 20 1.6 工作框架 02 設計思路與定位 Thinking and Positioning 2.1 設計理念 Design concept 2.2 基本原則 Basic Principle 2.3 目標定位 Design Goal 2.4 設計策略 Design Strategy Part 2 設計思路與定位 成都
30、天府新區科學城(拓展區)總體城市設計 Conceptual General Urban Design of Tianfu Science City, Chengdu 產業三生相融 四宜兼具 空間景城一體 細胞組團 生態翡翠綠鏈 藍綠交織 交通快慢有序 交通引領 文化傳承創新 在地國際 興產 散核 串綠 融通 彰文 構筑生產、生活、生態三生融合發展態勢,創造宜居、宜業、宜 商、宜游的城市發展空間 城區景觀化,景區功能化,將濕地景區與城區一體化統籌,利用 生態網絡將城區分割為“有機”的細胞組團 依托自然的生態綠鏈串聯各個功能組團,并與水網交織,形成具 有本土特色的生態基地 按照交通內外分級設置原則
31、,對外交通快速疏散,對內交通有序、 活化、多樣連接,最大化地發揮交通引領發展作用 充分傳承成都當地本土文化,與國際化有機并置,形成具有天府 特色的蜀風新韻。 21 2.1 設計理念 Part 2 設計思路與定位 成都天府新區科學城(拓展區)總體城市設計 Conceptual General Urban Design of Tianfu Science City, Chengdu 堅持生態堅持生態 優先優先 體現創新體現創新 示范示范 強化交通強化交通 引領引領 適應彈性適應彈性 發展發展 以科技創新為以科技創新為營城之道營城之道 以生態宜居為以生態宜居為筑城之本筑城之本 22 1.2 基本原則
32、 Part 2 設計思路與定位 成都天府新區科學城(拓展區)總體城市設計 Conceptual General Urban Design of Tianfu Science City, Chengdu 以科創、生態共榮為導向,發掘由天府地區在地化生成的 特色產業、特色功效、特色環境、特色風貌等要素 將天府新區建設成為具有范式效應的將天府新區建設成為具有范式效應的 高能型、智慧型、健康型國際化中心城區高能型、智慧型、健康型國際化中心城區 23 2.3 目標定位 國 際 天 府 范 式 天 府 在 地 國 際 化 天天府府現現象象 TIANFU Phenomenon Part 2 設計思路與定位
33、成都天府新區科學城(拓展區)總體城市設計 Conceptual General Urban Design of Tianfu Science City, Chengdu 24 2.4 設計策略 1 1)策略一:融入城市格局在地國際化)策略一:融入城市格局在地國際化 對接城市產業格局 對接城市“一帶兩翼”的總體產業功能布局,成都科學城為各個產業 功能區提供智力支持和技術服務。 引領創新樸門永續 通過資源整合,發展以知識和人才作為依托,以創新為主要的驅動力, 以擁有自主知識產權新技術和新產品為著力點的創新經濟。將生態、 生活、生產互相融合,通過設計開發可持續的生活系統。 延續文化在地國際 成都科學
34、城的發展立足于中心城區的文化交流和資源共享,創造適應 地域性需求,進而加快國際化進程,形成具有成都特色的國際化大都 市。 協調區域整體形態 基于天府新區“一城六區”的整體空間結構,以天府大道、梓州大道、 科學城環路為城市空間的主骨架,沿線串聯七大組團形成連續、協調 的空間秩序。 Part 2 設計思路與定位 成都天府新區科學城(拓展區)總體城市設計 Conceptual General Urban Design of Tianfu Science City, Chengdu 25 2 2)策略二:構建生態環境與支撐系統)策略二:構建生態環境與支撐系統 綠道計劃 打通綠道、楔形綠地植入:以指狀楔
35、形綠地嵌入模式打通科學城綠色 通廊,指間為綠地與農田,與北側起步區興隆湖形成聯系,形成一體 化的線性綠道景觀。公園綠肺,營造核心節點:通過新城幾大公園的 活力建設,形成綠道上的核心活力景觀節點,改善周邊微氣候。 藍道計劃 連通水系、河道清洪分治:連通現狀水系,營造分段景觀功能,將其 塑造為科學城主要的濱水休閑走廊,同時河道承擔泄洪功能,保證科 學城防洪安全。擴大水面,形成景觀節點:以興隆湖為核心節點,結 合現狀水系及規劃功能結構,設置多個濕地公園節點,形成城市核心 景觀 尊重地形地貌,延續場地特色 城市設計將高差較大的山頭、溝谷、洼地保留為綠地,道路 豎向隨坡就勢,場地豎向突出微地形,并采用坡
36、地建筑的處 理方式,避免了大填大挖,又延續了既有的場地特色。 窄馬路、密路網、開放街區 鼓勵步行、公共交通,規劃更多帶有慢行道的道路。弱化支 路交通職能,強化其生活交往職能,并構建功能混合的活力 產業街區。 打造服務平臺,構建智能的、可持續的城市 利用大數據、云計算產業,建立科學城“云上服務管理平 臺”,成為科學城的智慧大腦,用互聯網聯系各行各業,服 務居民生活。 楔形綠廊嵌入 新的生產生活方式生態界面的打開線性社區樸門永續 Part 2 設計思路與定位 成都天府新區科學城(拓展區)總體城市設計 Conceptual General Urban Design of Tianfu Science
37、 City, Chengdu 26 3 3)策略三:強化)策略三:強化TODTOD引導和綠色交通引導和綠色交通 塑造多元化的TOD公共空間 依托雙機場、天府高鐵站、城市軌道交通、高速、城市快速路等打造 多樣化的以交通為引導開發的公共空間。 構建城市快、慢綠色交通系統 發展高質量的公共交通,提倡以公共交通先導的綠色交通體系,優先 發展慢行交通,并構建對外快速聯系交通體系,形成既便捷又適宜的 交通系統。 調節停車與道路使用增加彈性 將車輛的使用水平控制在道路承載能力范圍內,建少不必要的通勤交 通,通過調節停車與道路使用來緩解城市擁堵。 4 4)策略四:引導城市空間和建筑風貌)策略四:引導城市空間和
38、建筑風貌 控制城市天際線,實現望山見水 城市設計以龍泉山、興隆湖以及北側天府商務區的天際線為 參照,合理控制整體建筑高度,建立和諧統一的空間秩序。 引導整體風貌與標志建筑 起步區以自由開放式辦公建筑為基底,鼓勵建設綠色建筑。保留公共 建筑,同時結合會議中心布局金融服務、商業商務建筑以形成地標。 03 總體格局 General Planning 3.1 土地使用Land Use 3.2 空間結構Spacial Structure 3.3 產業功能布局Functional Layout 3.4 開發地塊引導 Land Use Guide 3.5 道路交通系統Traffic System 3.6 生
39、態系統 Ecological System 3.7 地下空間利用 Underground Spacial Use 3.8 配套服務設施 Service infrastructure Part 3 總體規劃格局 成都天府新區科學城(拓展區)總體城市設計 Conceptual General Urban Design of Tianfu Science City, Chengdu 城鄉用地匯總表 用地代碼 用地名稱 用地面積 (hm) 占城鄉用地比 例(%) 大類 中類 小類 H 建設用地4113.06 82.58 H 1 城鄉居民點建設用地3706.05 71.63 H11城市建設用地3706.
40、05 71.63 H 2 區域交通設施用地407.01 10.95 H21鐵路用地100.85 2.71 H22公路用地306.17 8.24 E 非建設用地647.57 17.42 E1水域237.56 6.39 E9其他非建設用地410.01 11.03 城鄉用地4760.63 100.00 城市建設用地平衡表 用地代碼 用地名稱 用地面 積 (hm) 占城市建設 用地比例(%) 大類 中類 小類 R 居住用地804.33 21.70 R 1 一類居住用地61.08 1.65 R12服務設施用地0.82 0.02 R 2 二類居住用地743.25 20.06 R21住宅用地0.00 0.0
41、0 R22服務設施用地8.87 0.24 A 公共管理與公共服務設 施用地 68.93 1.86 A1行政辦公用地4.99 0.13 A 2 文化設施用地36.72 0.99 A21圖書展覽用地11.59 0.31 A22文化活動用地13.60 0.37 A3教育科研用地18.39 0.50 A33中小學用地18.39 0.50 A 4 體育用地4.92 0.13 A41體育場館用地4.92 0.13 A42體育訓練用地0.00 0.00 A 5 醫療衛生用地3.91 0.11 A51醫院用地2.03 0.05 B 商業服務業設施用地365.12 9.85 B1商業用地169.62 4.58
42、B2商務用地163.02 4.40 B3娛樂康體用地29.53 0.80 B 4 公用設施營業網點用地2.96 0.08 B41加油加氣站用地2.96 0.08 M 工業用地730.87 19.72 M1一類工業用地601.36 16.23 M2二類工業用地129.51 3.49 W 物流倉儲用地8.38 0.23 W1一類物流倉儲用地8.38 0.23 S 道路與交通設施用地1089.97 29.41 S1城市道路用地1042.85 28.14 S3交通樞紐用地47.12 1.27 U 公用設施用地15.50 0.42 U1供應設施用地12.59 0.34 U 3 安全設施用地2.92 0.
43、08 U31消防用地2.92 0.08 G 綠地與廣場用地622.94 16.81 G1公園綠地274.98 7.42 G2防護綠地330.11 8.91 G3廣場用地17.85 0.48 H11城市建設用地3706.04 100.00 27 1 1)土地使用規劃圖)土地使用規劃圖 3.1 土地使用 Part 3 總體規劃格局 成都天府新區科學城(拓展區)總體城市設計 Conceptual General Urban Design of Tianfu Science City, Chengdu 成都科學城 23.81% 28.26% 30.75% 13.96% 3.23% 占地面積 3706h
44、a 除道路用地 科學城、科技城(高新園區)產業用地:居住用地:配套用地 法國索菲亞安蒂波利斯5 : 2 : 1 美國硅谷3 : 2 : 2 新加坡緯一3 : 1.5 : 1 日本筑波7 : 3.5 : 1 蘇州工業園1 : 1.2 : 2 廣州科學城3.8 : 1.1 :1 對比國內外的大型的成熟的科學城/科技城的用地情況如下: 基本上都以產業用地占主導,但占比浮動較大; 居住用地排名第二,占比約為產業用地總量的一半左右; 開放空間、綠地和道路排名第三,個別園區甚至超過了居住用地比例; 具體的用地使用情況會根據實際的產業布局以及所在地區的地形地貌及環境有很大系 3 3)用地布局研究總結:)用地
45、布局研究總結: 28 2 2)國內外同類園區用地對比)國內外同類園區用地對比 國內外同類園區用地配比一覽表 Part 3 總體規劃格局 成都天府新區科學城(拓展區)總體城市設計 Conceptual General Urban Design of Tianfu Science City, Chengdu 1 1)總體空間結構)總體空間結構 一廊七團一廊七團五軸七心五軸七心 一廊七團 一條濱水空間廊道,七個特色產業組團 五軸七心 五條景觀綠化軸線滲透,聯系起步區,七個片區中心 信息網絡產業區信息網絡產業區 生物醫藥研發區生物醫藥研發區 天府天府TODTOD片區片區 軍民融合產業區軍民融合產業區
46、中歐國際合作創新區中歐國際合作創新區 田園城市脈絡+橫向水系穿鎮+特色產業組團 總體縱向肌理以霍華德田園城市為基底,通過橫向水系貫通六個功能組團,形成六個以產業功能為核心的特色化差異的小鎮主題產業城及 起步區配套生活區 環境激發創新 改變過去產業中心區高密度聚集的形態結構,中心區以開放空間引領,通過環境和新產業辦公空間的創新,將人引導到公共開放空間,通 過環境激發科創城的產業創新 鏈接起步區帶活一期 幾大核心鏈接起步區現狀辦公,通過開放空間的連接在起步區與基地,改變起步區冰冷的現狀,帶活整個天府新區的科創活力 生物醫藥、生物醫學工程和醫療器械等的前期研發和應用服務。 O霾實驗區、大健康示范基地
47、。 以電子商務、云計算、物聯網、游戲動漫、微電子和軟件研發等領域企業的孵化培育為 核心的電子信息創業園區 2 2)三大設計要點)三大設計要點 結合高鐵站,形成中心開放空間、外圍兩個核心物流產業區、地下商業空間。 未來中德、川德、中法等國際合作先行示范區。 構建支撐軍民結合產業發展的平臺。重點發展新材料、電子信息、光機電一體化、新能源 與高效節能。 組團中心組團中心 濱水空間廊道濱水空間廊道 景觀綠化軸景觀綠化軸 29 3.2 空間結構 Part 3 總體規劃格局 成都天府新區科學城(拓展區)總體城市設計 Conceptual General Urban Design of Tianfu Sci
48、ence City, Chengdu 1 1)產業功能分區)產業功能分區 五大特色產業片區,多元功能復合五大特色產業片區,多元功能復合 規劃強調功能的多元與復合,通過中歐國際合作創新區、軍民融合產業區、TOD商貿物流產業區、生 物醫藥產業信息產業區,五大各具特色的產業功能集聚區,促進科學城產業鏈的提升和集聚群的形成、 并且配置生活配套服務區為科學城發展提供必需的生活服務,整體形成五大板塊,七大組團,多元功 能促穿插,促進科學城走向產城融合的產業園。 A A片區片區 中歐國際合作創新區中歐國際合作創新區 B B片區片區 軍民融合發展區軍民融合發展區 C C片區片區 TODTOD商貿物流服務功能區
49、商貿物流服務功能區 D D片區片區 生物醫藥研發區生物醫藥研發區 E E片區片區 信息網絡創業區信息網絡創業區 A A片區:中歐國際合作創新區片區:中歐國際合作創新區 B B片區:軍民融合發展區片區:軍民融合發展區 C C片區:片區:TODTOD商貿物流服務功能區商貿物流服務功能區 D D片區:生物醫藥研發區片區:生物醫藥研發區 高端醫療服務、醫療健康大數據、高端醫療和醫療器械、生物科研服務、第三方醫學檢驗 服務、0霾實驗區等 功能構成: 第三方物流、展示展覽、交易加工、配送倉儲、電子商務、金融服務、研發辦公、保稅物 流等 功能構成: 軍工企業,裝備產業,航天航空、通用航空、網絡信息安全、新材料、電子信息、光 機電一體化、新能源等 功能構成: 高端裝備制造、智能制造、工業服務、科技孵化、現代農業、總部基地、文化教 育等 功能構成: E E片區:信息網絡創業區片區:信息網絡創業區 以電子商務、云計算、物聯網、游戲動漫、微電子和軟件研發等領域企業的孵化培育為核 心的電子信息創業園區 功能構成: 30 3.3 產業功能布局 Part 3 總體規劃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