陜西省咸陽市彬縣城市總體規劃方案文本說明書(67頁).doc
-
資源ID:239907
資源大小:255.54KB
全文頁數:67頁
-
資源格式:
DOC
下載積分:
35金幣
下載報告請您先登錄!
驗證碼下載
賬號登錄下載
微信登錄下載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載后,可能會被瀏覽器默認打開,此種情況可以點擊瀏覽器菜單,保存網頁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載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載,請使用電腦自帶的IE瀏覽器,或者360瀏覽器、谷歌瀏覽器下載即可。
4、本站資源下載后的文檔和圖紙-無水印,預覽文檔經過壓縮,下載后原文更清晰。
5、試題試卷類文檔,如果標題沒有明確說明有答案則都視為沒有答案,請知曉。
|
陜西省咸陽市彬縣城市總體規劃方案文本說明書(67頁).doc
1、第一篇第一篇綜述綜述第一章第一章縣域概況縣域概況彬縣是中華民族始祖最早活動的文明發祥地之一。位于關中平原北部,咸陽市域西北部,屬渭北旱塬塬梁溝壑區。全縣總面積 1182.28 平方公里。縣境東連旬邑、淳化,南依永壽、麟游,西臨長武、靈臺,北接甘肅正寧,為連接秦隴的咽喉要道,在咸陽市發展總體框架中處于“尾翼”位置,地理位置比較特殊,區位優勢相對明顯。一、自然條件一、自然條件1、在區域地質構造上,本縣位于鄂爾多斯地臺南緣,祁(連山) 、呂(梁山) 、賀(蘭山) “山”字型構造前弧東翼內側,總體構造形態為北西北北西向的平緩單斜,在單斜面上有為數不多的、方向單一的寬緩褶曲,地層傾角小于 9 度,構造簡
2、單,基巖以中生界為主,產狀平緩。境內所見到的地層從三疊紀開始,自下而上依次為:三疊系、侏羅系、白堊系、第三系和第四系。其中侏羅系發育良好,是含煤、含油的重要層位。第四系主要為黃土堆積,厚度大,分布廣,彬縣的地貌主要在此地層上發育。2、本縣地貌屬隴東黃土高原塬梁丘陵溝壑區,地勢西南高東北低。涇河自西北向東南斜貫中部,將全縣分割成東北、西南兩塬夾川道的地貌格局,兩個塬體均向涇河下游傾斜。塬面破碎,溝壑密布。有大小溝壑 4089 條,溝壑面積 639.59 平方公里,占全縣面積的 54.1。東北塬梁溝壑區包括北極塬、新民塬、香廟塬、和龍高塬,由四郎河、紅巖河、百子溝和三水河切割形成。總面積 647.
3、5 平方公里,占全縣的 54.7,海拔 900-1240米。塬、梁頂部較為平坦,塬坡受水流侵蝕,地形破碎。西南梁峁溝壑區包括水平塬、水口塬、太峪新堡子塬和小南塬,由磨子河、水簾河、太峪河、孫家河及南溝、西溝侵蝕塬區形成。面積約 504.5 平方公里,占全縣的 42.5,海拔 900-1500 米,溝坡所占面積大。涇河谷地川道區土地平坦肥沃,潛水埋深淺,灌溉便利,面積為 31.2 平方公里,占全縣的 2.6,海拔 715-873 米,縣城附近川道平坦,河曲發育,寬達 2800 米,而后洼以上和斷涇以下河谷狹窄,寬僅 100-300 米。3、本縣氣候屬暖溫帶半干旱大陸性季風氣候,四季分明,雨熱同季,干濕分明,降水量變化較大。年均氣溫 9.7,極端最高溫 40.0,極端最低溫-22.5,無霜期 172-177 天,年均降水量 561.4 毫米,降水年際變化大,變率 2.39,降水量隨高度增加而增